芙蓉峰礼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巍巍芙蓉峰:琼纵老战士孙惠公的故事》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1821
颗粒名称: 芙蓉峰礼赞
分类号: I247.81
页数: 5
页码: 6-10
摘要: 本文讲述了梅山革命老区人民勤劳勇敢的斗争历程,并重点介绍了孙惠公的事迹以及他在梅山岭落水库建设中的贡献。文章既记录了历史,也对今天的人民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 梅山 革命 岭落水库

内容

赞颂梅山,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可能是这里的山,然而,最值得人们赞颂的应该是勤劳勇敢的梅山革命老区人民。
  1939年秋,在梅山芙蓉峰(又叫尖岭)的山脚下,一队年轻力壮的梅山抗日游击队员们正在进行军事训练,队员们的呐喊声、枪械搏击声、喝彩声、欢笑声,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在山谷里回荡,响彻云霄。场面壮观,队员精神饱满,摩拳擦掌,准备上战场杀日军。
  从梅山的梅东村往北,有黑石岭、青岭、一字岭、芙蓉峰、凤岭等等,一座山接着一座山,山多林密,岭岭相连,高低起伏,是五指山脉的西南伸延部分。在梅山连绵不断的这些群山中,位于中心的芙蓉峰让人望而却步,肃然起敬,心中情不自禁地产生敬畏之情。芙蓉峰因山体形似含苞欲放的芙蓉(莲花)而得名,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目睹其芳容,便诗兴勃发,文思泉涌,留下了优美的诗篇佳作。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芙蓉峰的出名,除了它的形状独特、峻秀,还与梅山人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丰功伟绩有关,与梅山一位土生土长的传奇人物——孙惠公有关。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的铁蹄就踏到梅山,梅山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拿起刀枪奋起抗日。孙惠公,梅山人民的好儿子,他为民族的自由、独立,投笔从戎,毅然走上抗日救亡的道路,他与孙维青等共产党员建立梅山抗日游击队,并秘密地开展革命活动。
  芙蓉峰至黑石岭一带,是梅山抗日游击队和我党政人员活动与隐蔽的地方,这里不仅山高林密,山泉和野果野菜丰富,还有梅山人民在物质上的支援和精神上的鼓励。这天,孙惠公与战友们正在进行军事训练,忽然有村民急匆匆前来报告,日军骑兵队正在梅东村打杀抢劫。孙惠公和游击队员个个义愤填膺,恨不得马上将敌人杀掉。
  这队日军骑兵是从梅山东边凤岭脚下的扫梳村一路扫荡过来的。日军侵略崖县后,不仅在梅山不足10公里的海岸线上的镇海、长山、梅东、儋州村4个村庄设立据点,还在凤岭脚下的扫梳村旁驻有一个饲马场,为日军各个据点提供战马。
  必须要破坏日军的饲马场!
  那是一个漆黑的夜晚,按照作战计划安排,孙惠公带领十多名游击队队员,从芙蓉峰的训练场出发,趁着夜色,摸黑潜入到距离约有6公里的扫梳村日军的饲马场。他们一路上锯断日军的电线杆,收走电线,烧毁存放的草料。待日军追出来时,孙惠公与游击队员们早已消失在茫茫的山林里。游击队经常骚扰破坏,狠狠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
  孙惠公英雄勇敢、灵活机智的事迹被大家赞扬,得到大家的拥护。1942年6月10日,中共崖县委主持召开梅山人民代表会议,选举成立梅山乡抗日民主政府,孙惠公当选为乡长,这是崖县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在孙惠公的领导下,各村庄的基层组织不断巩固发展。孙惠公带领孙有华等几位乡政府工作人员,顶着炎炎烈日,踏着崎岖难走的山路,来到芙蓉峰右侧的极为偏僻的黎族小山村凤上村,发动黎族同胞积极参加抗日战争。他们走村串户,深入黎胞家中,与他们打成一片,宣传抗日道理,唤醒黎族同胞的反抗意识,他们纷纷表示,不做亡国奴,必须拿起刀枪与日军做生死搏斗。经过乡政府深入细致的工作,梅山地区各个村庄的人民同仇敌忾,形成了坚不可摧的抗战联盟。由于经常在深山密林、瘴气浓重、蚊虫叮咬的山村工作,加上水土不服,孙惠公不幸患上严重的疟疾病,中秋节这天中午,他走在芙蓉峰下的一条小山道上,突然感到头痛欲裂,接着是全身发热,疟疾病又发作了,实在走不动,索性靠在小溪旁的一块大石头上,他凭着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顽强的生存意识,忍受着一会儿发烧一会儿发冷病魔的折磨。对这次患疟疾病的生死经历,孙惠公暗自庆幸,大难不死,似有“芙蓉峰山神”在庇护自己,于是吟成《中秋发疟疾翌日有感》七律诗一首,描述发病的感受,表达了誓死抗击日军的决心。
  而后,孙惠公服从党的安排,转战琼崖南北,几经周折,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殊死的斗争,经过全中国人民的英勇奋战,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可是,国民党反动派挑起内战,46军来琼,扬言要在三个月内消灭琼崖共产党,并制造了“麦家祠惨案”“土伦事件”“烧毁梅东村80余户民房”等惨案,崖县革命处于低潮。在这关键时刻,孙惠公临危受命,接受中共琼崖特委决定,回到崖县,回到梅山,恢复成立中共崖县委,担任县委书记。
  那是1947年7月,在芙蓉峰下,时任县委书记的孙惠公为了保全从群众中征集的粮食,曾经经历一场劫难。这天,驻守在梅东村关公庙的国民党一个中队,全副美式装备,气势汹汹来到芙蓉峰山脚下的老孙庄扫荡,搜到村民藏匿在山中的许多粮食和农作物,就强迫在野外放牛的少年儿童用牛为他们拉回驻地。就在他们走到桔株园时,被县委南进队侦察员发现,县委书记孙惠公立即率领战士进行阻击,从敌人手中夺回了粮食。孙惠公吸取教训,发动梅山人民群众,将粮食藏在黑石岭至芙蓉峰山中更为隐蔽的山洞里,保证粮食不落到敌人手中,保证粮食供应我部队和人民。
  时间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梅山因缺水干旱,这里的人民还是靠天吃饭,还是贫穷落后的地区。离休后年近80岁的孙惠公老人,急梅山人民之所急,想梅山人民之所想,为了让家乡人民摆脱因干旱而造成的困境,他倾听群众的意见,亲自带领梅山乡领导和熟悉山情的村民,进行实地考察水源。他头戴草帽,身背一只军用水壶,手拄一支拐杖,顶着炎炎的烈日,爬上芙蓉峰一带山岭。因为战争时代长年累月的跋山涉水,他对芙蓉峰这一带的山脉太熟悉了,他们从东北边的凤上村,一直到西南面的一字岭、青岭,对每一条山涧的位置、大小、流向都认真做好记录,并将实地考察的情况写成可行性报告,呈送三亚市人民政府和海南省人民政府,获得批准,终于在1993年建成梅山岭落水库。
  在孙惠公老人的不懈努力下,愿望实现了!岭落水库的建成,让梅山人民解决温饱、脱贫致富、奔向小康!芙蓉峰前的山涧、岭坡换成了蓝莹莹的平湖,昔日干涸的荒坡变成了绿油油的田野,田园里随风翻浪的稻穗,碧绿挺立的玉米,青翠欲滴、果实累累的反季节瓜菜,都向人们呈现出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
  我赞颂芙蓉峰,更赞颂许许多多像孙惠公一样勤劳勇敢的梅山人民!
  作者孙有泰,孙惠公同志三儿子,三亚市教育局退休干部;陈恩祥,三亚市崖州区梅东村人,三亚市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局“革命文物类”在库专家,三亚市第二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知识出处

巍巍芙蓉峰:琼纵老战士孙惠公的故事

《巍巍芙蓉峰:琼纵老战士孙惠公的故事》

出版者:南方出版社

本书以历史事实为基础创作的故事集,收录了61篇故事,叙述了琼崖纵队老战士孙惠公光辉的人生:战争年代,哪里有危险他到哪里;和平年代,哪里有困难他到哪里;离休后继续奉献余光余热。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恩祥
责任者
孙有泰
责任者
孙惠公
相关人物
孙有泰
相关人物
陈恩祥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梅山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