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德高望重的芙蓉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巍巍芙蓉峰:琼纵老战士孙惠公的故事》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1818
颗粒名称: 一座德高望重的芙蓉峰
其他题名: 《巍巍芙蓉峰——琼纵老战士孙惠公的故事》序
页数: 7
页码: 1-7

内容

一座德高望重的芙蓉峰《巍巍芙蓉峰——琼纵老战士孙惠公的故事》序罗灯光
  三亚市第一中学创建校史馆,我应邀参与,倾力梳理该校历史经纬,研究其杰出校友,胸有成竹之后,郑重地把孙惠公照片挂上了校友栏显要位置,获得学校的肯定和参观校友的称赞。
  三亚梅山芙蓉峰背面,散落着今属乐东黎族自治县落马一带黎寨,我到此踏勘唐天祥烈士打响黎族人民抗击日军第一枪的战场旧址,烈士后人均表示,其先辈当年都跟着孙惠公闹革命,他们一直把孙惠公记挂在心上。
  我多次踏访梅山革命老区的山山水水,梅山人总说,孙惠公与家乡同在,就像丽日蓝天下那一脉青山之上高高耸立的芙蓉峰,老区人一抬头就瞧见他。
  自然而然地,我大声诵读臧克家的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给人民做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孙惠公就是一直被人民群众记住并传扬的人。2008年,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了三亚市史志工作办公室编,周德光、孙有泰主编的党史读物《革命老人孙惠公》;2022年,海南出版社出版了孙惠公诗集《梅山吟草》(修订本)。然而,人民群众仍然希望能更多、更详尽地了解孙惠公的事迹。为了回应这一关注,三亚市史志工作办公室组织撰写这本非虚构作品集,以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的故事形式呈现,以便人民群众更好地认识、领会孙惠公的精神品格,赓续红色基因,传承红色精神,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这便是本书的重要意义所在。
  事在人为,人以事显,本书讲述了孙惠公怎样的故事?展示了孙惠公怎样的形象呢?
  孙惠公有三爱:爱山,爱竹,爱诗。他的革命生涯,从创建梅山游击队、足迹遍布芙蓉峰开始渐入佳境,尔后翻山越岭,栉风沐雨,尤其按中共琼崖特委指示,开创山区根据地,宵衣旰食,殚精竭虑,一生与山结下不解之缘。《芙蓉峰礼赞》告诉我们,山,为他挡风遮雨,急他所急,给他所需。他能不爱山吗?
  爱竹。他在港门村的家,院子虽小,也植一株杨桃,墨绿的枝叶间,闪耀着或青或黄累累硕果。墙边植几丛竹子,迎风摇曳,萧萧有声,英姿挺拔,谦谦君子,“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几多磨难,几多打击,却是雨摧青竹竹更青;严于律己,礼让他人,济困扶危,为公益事业奔走呼号,展示的全是竹的高风亮节。
  爱诗。从就读乡村师范班开始,他便以诗纪事,抒发胸臆,传达友情。他的一些诗章在市井和诗爱者之间传阅着,脍炙人口。《四公与我谈诗词创作》等多篇文章涉及他的诗缘与成就,并多处引用他的诗作。愤怒时找诗,激动时找诗,高兴时找诗,他几十载风雨兼程,风餐露宿,该放下的都放下了,唯有诗一直都在,伴随他走完光辉的一生。
  如此“三爱”,是孙惠公对党、对祖国、对人民、对家乡的爱。 “三”是形式, “爱”是实质、是境界。
  孙惠公的革命人生,自有其轨迹,追溯之下,可见思想基础从小奠定。著名的《琼崖公民对西沙群岛危亡宣言书》在《琼崖旬报》发表,他秉烛借抄,反复拜读,引起强烈共鸣,心灵种下爱国主义的种子,其时才11岁,在读小学。他考入崖县中学、崖中附设师范班乃至广东教师进修学校,共产党员教师的思想行为润物细无声,滋润着他的心田。广州归来,入职崖县第五高等小学,校长、共产党员何绍尧以一种全新的理论给他施肥浇水,使他这株苗木接受并沐浴着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向着共产主义信仰茁壮成长,跟上了已经叱咤风云的全新的政治力量的步伐,而他的入党介绍人则是崖县革命先驱、县委委员黎茂瑄和何赤。
  纵观孙惠公一生,经历颇丰,基层机关,部队地方,军事行政,前线后方,上下历练,文武互动,职务几经变化,角色多次转换,造就了他的能文能武、智勇双全,“孙惠公传奇”便顺理成章在民间流传,而这些“传奇”无不与“战斗”关联。本书写他参加的战例,梅山追击战、黑眉岭反扫荡战、板桥歼灭战、王外保卫战、老马村伏击战、梅山阻击战、夜袭关公庙等就达数十次之多,说他“身经百战”一点也不为过。他从枪林弹雨走出来,早把生死置之度外,工作起来总是浑身是劲,乐观自信;做实事善事总是和蔼可亲,仁爱大度,让人忘却他的威震敌胆。
  读罢全书,一个印象格外深刻:战争年代乃至和平时期,每到紧要关头、关键时刻,孙惠公都受到组织的高度信任,都发挥了常人难以企及的作用。
  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第三支队在黑眉岭遭遇日伪军重兵围剿,万分危急,他被中共崖县县委选中,受命前去把第三支队带出险境,最终不辱使命,紧接着打开自家粮仓,挽救这支疲惫饥饿至极的抗日队伍,表现了他对革命的赤胆忠心。这个典型案例,书中有数篇不同的演绎。《冲出重围》进入历史现场,详细描摹,绘声绘色,突出他的智慧、胆略和无私奉献,让读者看到他在历史关口的风采;而《战友情深》,运用倒叙写法,侧重于写他与第三支队领导人张开泰的革命友谊,取得异曲同工之妙。
  梅山乡要成立抗日民主政府,该乡是中共崖县县委驻地,全县的抗战中心,这个乡长由谁来当好呢?不管是县委的物色还是梅山群众的选举,都指向文武双全、有勇有谋的孙惠公。《生产自救渡难关》《病不倒的乡长》等篇什,以事实证明他当了这个一乡之长不负众望!
  由于国民党第46军抵琼围剿、摧残崖县革命力量,土伦事件又突然发生,崖县革命形势急转直下,陷入低潮。崖县在琼崖革命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使琼崖特委不得不考虑:谁来担任崖县县委书记?琼崖特委冯白驹书记亲自找此时已离开琼纵第二支队,后在琼东定安联县政府任秘书科长的孙惠公,当面指示他回去重整旗鼓,开创新局面,对他寄予厚望, 《临危受命》《恢复建立党组织》有比较翔实的叙述。
  崖县的邻居乐东县,相对岛上其他山区县,算得上膏腴之地,物产丰饶,又是琼西南沿海进出五指山区的区域,1948年,国共两党对该县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孙惠公因此成为风云人物。
  琼纵调集三个支队围困乐东县城,国民党困兽犹斗,王衍祚被委任为乐东县长,从三亚坐火车赴乐东上任,琼纵坚决阻止,途中设伏,王衍祚做了俘虏。国民党急了,不惜委派陆军少将韩超云赶赴乐东县长之任,并派出榆林要塞守备队一个大队武装护送,琼纵更不答应,布下天罗地网,击毙了韩超云。国民党火速电令已进驻乐城的要塞军大队长朱挺英代理乐东县长。
  共产党针锋相对,也派出乐东民主政府县长。派谁呢?派了个重量级人物——曾任琼纵第二支队副官兼书记的崖县县委书记孙惠公,他不仅对邻县乐东,而且对琼纵极为熟悉。在他率领地方党政组织、在人民群众的得力配合下,琼纵攻克了乐城,解放了乐东全境,使乐东、白沙、保亭解放区连成一片,五指山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对此,《二进山城》《二晋京城誉享琼岛》作了恰如其分的记叙。
  烽火硝烟中,孙惠公的故事精彩纷呈,而火热的建设时期,孙惠公的故事一样可圈可点。
  新中国成立了,开建莺歌海盐场,发展轻工业,成了紧迫的国计民生大事,当选哪位“大将”挂帅去干日本人、国民党都干不成的事呢?还是非孙惠公莫属!当年侵琼日军、国民党政府曾试图开发掠夺莺歌海盐场,终因过于艰难而放弃。这位组织能力、开拓能力超强的崖县、乐东老领导,带领军工、农工、技术员工等,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仅仅用了3年时间,就把一个华南最大、全国第三的海盐场建成。
  海盐大量生产出来了,得装运出去,这就要解决输出交通问题,孙惠公又被委以重任,领导8000民工配合铁道兵建设安(由)黄(流)铁路,两年后凯歌奏响,铁路开通了!《再下莺歌海》《白的盐 热的血》等做了生动的讲述。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离休之后的孙惠公,不为“独香”,只为“护花”,依然以自己的方式践行着初心。他提议创建梅山老区革命烈士陵园,呼吁建设梅山岭落水库,阻止砍伐梅山海滨防风林……一桩桩、一件件,体现了他的情怀与见识。他严于律己,让妻子孩子留在生产队挣工分,而对有困难的乡亲和英烈亲属鼎力相助,甚至慷慨解囊。耄耋之年,他出任三亚市多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凭仗一己“老竹”的满腔赤城来滋养新生的“竹子”。这些,本书诸多篇章均予述及。
  以故事的样式集中讲述一个党史人物的故事,且以主人公的回忆录、党史书籍报刊以及笔者的亲身经历为依据,做到所有故事背景都有党史记载,每一个案例都能指点出处,这样的书在三亚并不多见,乃三亚党史读物的一个拓展,也是三亚文学非虚构领域的一种尝试。让读者重温红色故事,感受先辈的坚定信仰和奋斗精神,各界当理直气壮,共同担当。
  本书由多人之多篇组成,非长篇人物传记,文章之间虽然没有形式上的关联,却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构成了一部主人公的历史,又折射着琼崖、三亚的革命史。叙事特点呈多样化。第三人称写法,客观冷静,为本书主体。也有一些第一人称文章,亲切自然,如《惠公阿爸教我下象棋》,取材独特,别具一格。有的追求通俗易懂,史料丰富;有的凸显文采韵味,可读性强。根据题材内容,有的稍长,洋洋洒洒;有的简短,适可而止;皆让人过目不忘。孙惠公的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值得启牖开卷,挑灯夜读。
  梅山之北,山岭相连。在蜿蜒起伏的翠绿中,芙蓉峰突兀而起,恰似一枚出水芙蓉含苞欲放,直插苍穹,数百年来,频频出现在墨客骚人的诗文里,存活在梅山人的记忆深处。如今,这座山峰又多了一层意义,老区人望见它就仿佛望见了孙惠公和他的英雄战友——他们不正是一座矗立在人们心中的德高望重的芙蓉峰么。
  作者罗灯光,海南乐东九所人,1977级大学生,在职研究生学历,报纸新闻编辑职称,三亚市作家协会第四、五届主席,海南省作家协会第四、五届理事,三亚市政协原社会法制委员会主任。

知识出处

巍巍芙蓉峰:琼纵老战士孙惠公的故事

《巍巍芙蓉峰:琼纵老战士孙惠公的故事》

出版者:南方出版社

本书以历史事实为基础创作的故事集,收录了61篇故事,叙述了琼崖纵队老战士孙惠公光辉的人生:战争年代,哪里有危险他到哪里;和平年代,哪里有困难他到哪里;离休后继续奉献余光余热。

阅读

相关人物

罗灯光
责任者
罗灯光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