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入选《永远的情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下册》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1775
颗粒名称: 照片入选《永远的情怀》
分类号: K259.4
页数: 2
页码: 335-336
摘要: 本文是作者回忆自己参加“上山下乡”运动的经历,其中描述了知青们面对困境的精神面貌,以及他们自豪地穿着“广州军区”字样和八一军徽的背心,并拍摄了一张有纪念价值的照片的过程。最后,作者将这张具有纪念意义的照片捐赠给了展览会展出。
关键词: 上山下乡运动 知青 兵团战士

内容

2008年12月,广东省档案馆邀我参加《永远的情怀》——改革开放30周年暨上山下乡40周年展览开幕式。曾经是知青的省委副书记蔡东士为此展览剪彩并作序。我因有知青文物被展览征集,应邀参加展览开幕式。在展出的展品中,就有我们在南滨农场的相片。
  1968年底,毛主席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最高指示,一场大规模的“上山下乡”运动席卷全国。于是我报名“上山下乡”,到了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当兵团战士。
  1969年12月7日,我踏上了上山下乡屯垦戍边的人生征途。到兵团后,我牢记党的教导和父亲的殷切期望,和广大的知青一样,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乐在天涯干革命。当时虽然初出茅庐,但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憧憬。不论环境多么恶劣,不管会战多么艰辛,我们都敢于积极面对,一心只想为革命多种橡胶。那个年代提倡正确的苦乐观,主张要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因为这样才能战胜困难,争取更好的成绩。在此精神的鼓舞下,我认真做好工作,多次被连队评为先进分子,参加团(场)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先进分子表彰大会,并光荣地加入了共产党。
  十三团(南滨农场)与崖城(古崖州)近在咫尺,节假日或星期天,我们一帮不知疲劳的知青经常到崖城逛街。真是天涯何处无芳草,崖州四季尽春天,初来乍到,我们对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
  兵团农场过的是集体生活,又有广州军区的“背景”,大家都以是个兵团战士而深感自豪。有一天,我们发现有的知青穿着印有“广州军区”字样和八一军徽的背心,感到很羡慕。这帅气,这豪爽,仿佛真的是个兵,于是我和三个知青老乡,分别给家里写信,告诉父母买背心,并印上“广州军区”字样和八一军徽。
  1970年5月10日是一个难得休息的星期天,这天一大早,我们特地穿上背心,大步流星地走了约一个钟头,来到团部照相馆照相。
  我们团有大片油棕林,八所至三亚的铁路正好从团部旁侧穿过,把油棕林和铁路二者搭配起来,一定很有代表性也很有创意。于是围绕照什么样的相片,我们四人产生了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怎样拍摄才最有意义,最有纪念价值。最后大家一致通过,拍抱负创意照,因为这能反映革命的心声,也能体现军体背心的魅力。这样,我们就选在铁路上照了张相。当时我们的用意很时髦,也很现实。穿着有“广州军区”字样和八一军徽的背心,代表兵团战士胸怀祖国,屯垦戍边。铁路勇往直前,一望无边,比喻兵团战士眼光高远,立足边疆,志在四方。而背后那片油棕林虽为衬托,但它的寓意也很有意思。所有这些都表示我们兵团战士要扎根边疆,像油棕树那样旺盛,开花结果。我们团就在海南的“天涯海角”附近,因生怕人家看不懂我们拍照的这些用意,我们还特意告诉团部照相室,要写下“南海之滨”字样及日期。
  2008年广东省档案馆等单位筹办《永远的情怀》——改革开放30周年暨上山下乡40周年展览,我把这张非常有纪念意义的相片作为知青文物捐赠予展览会,并荣幸地被展览会展出。

知识出处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下册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下册》

出版者:南方出版社

本书共有79篇文稿:港西(4篇)公社、梅山公社(7篇)、其他(2篇)3处安置点13篇知青回忆录;垦区南田(32篇)、南新(3篇)、南岛(11篇)、立才(5篇)、南滨(15篇)5个农场66篇知青回忆录。

阅读

相关人物

许俊茂
责任者

相关机构

南滨农场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