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鸡岭下的流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下册》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1772
颗粒名称: 金鸡岭下的流连
分类号: K203
页数: 3
页码: 325-327
摘要: 本文讲述了作者在海南南滨农场八连度过的四年时光,包括找水源、垦荒、砍伐、建房、种植等生活和工作。同时,文章也表达了作者对于这段青春岁月的感悟和留恋。
关键词: 海南 知青 垦荒

内容

南滨农场西接崖县崖城公社,西南面是滔滔南海,西北面依于崇山密林。茂名市一中上山下乡的学生,被派往几个连队。我们二十名知青就分配到了仅有四间草房、荒山一片的金鸡岭下的八连。
  当时,农场还是兵团编制,团部下设连队,连队下设班。工人们既不穿军装,也不打仗,是扛锄头、砍刀的“战士”。八连的老工人,不少人是当年驻扎朝鲜的志愿军老兵,还有其他时期的退伍兵。就是复转退军人,成了南滨农场初建的主力和中坚。今天,他们又承担起“知青头”的角色,最初的连长、班长由他们担任。
  我们刚到连队时,适逢1969年海南大旱灾,因此我们就加入了找水源的行列。然而,山间固然有清泉,但引水的工程却难以实施。找水的小队,最后是人困马乏,回到连队。当晚,大家便带着旅途的颠簸及没有找到水源的惆怅,进入了下连队后的第一个梦乡……
  挖井!势在必行。于是连里将老工人和知青们混合组成打井队伍。炸药、钢钎全用上,硬是在已经干涸的河床上,挖出一口十几米深的水井,并且砌起了井台。从此,连队顿时有了勃勃生机。
  生活用水有了着落后,我们很快又加入大开荒大会战的行列,当时的口号是:“大干苦干拼命干!”八连是新连队,荒山野岭一片,我们在老连长的领导、老工人的带动下,开始了真正的垦荒。
  首先就是“砍岜”。海南的山山峦起伏且植物茂盛,不少地方近乎原始森林,要在这些地方种上橡胶,首先要对选准的大片山林进行砍伐,待被砍倒的树木干枯后,进行“烧岜”,之后再在山坡上面修一种叫“环山行”的梯田。“环山行”宽度要求1.4米宽,还必须向内有一定的倾斜度,以起到水土保持的作用。最后再在“环山行”上面挖种植橡胶小苗的孔穴,长、宽、深各80厘米。
  最初在地形平坦且偶有拖拉机耕作的土地上修环山行、挖穴,简直太容易了!大伙干得飞快,恨不得一下子就实现“荒山变胶园”。但是到了后来,大树头和巨石块成了我们垦荒的“拦路虎”。为了日后林段管理便利,环山行里的树头、石头全部要清理干净。老工人教我们,挖树头要往一个方向深挖,遵循一定的规律。有的树头无主根,盘根错节;更多的是主根在下,越往下挖根越细。故有时为了挖一棵碗口大的树头,旁边得挖上个大深坑,最后用锄头或刀斧斩断。撬石头更是力气活,锄头对大的石头和树头毫无办法,只有用钢钎撬斧头砍。实在太大的,就用炸药爆破。
  砍岜是天不亮就启程,突击修环山行时更是月亮还没下山人就先上山。漆黑天点起篝火,借着月光、火光大干就是大天明,吃在山上,又干到深夜。
  海南生长最多的是一种叫“飞机草”和茅草的野草,茂密而不绝种。飞机草丛中,野蜂多得惊人,每每砍岜时,会遭遇它们的袭击,被蜇到要肿痛三两天。还有蝎子、蜈蚣,每逢雨后,这些小昆虫在房前屋后比比皆是。更多的还是蛇,海南可称蛇的天下,青竹蛇最为常见,每天上山,只要留心路边树丛,就不难发现它的踪影。有种头尾如手指一般粗细,而长则两三米的蛇,黑白相间,老连长说,这叫“牛绳蛇”。还有金环、银环蛇。最厉害的当属“吹风蛇”,即是眼镜蛇。
  烧岜时要修好防火线,否则烧越界线就会引发山火。有一次点火时,偏偏遇上风势转向,结果破坏了原来的计划,熊熊大火凭借风势,吞噬着枯叶干枝席卷而来,好在老连长沉着老练,硬凭着熟悉的地形,带着我们选准了山谷干河床方向拼命跑,终于跑出险境!
  定植橡胶必须赶在雨季完成。于是不论霏霏细雨还是大雨滂沱,只要一下雨,大伙就挑上胶苗,抢时植苗。老工人指导我们,定植时胶芽要向东北面,便于小苗成活。
  大开荒告一段落之后,根据上级的指示,连里提出在年底住上瓦房的口号。这可是大家盼望已久的好事。于是,一支精干的桁梁砍伐队组成了。这支队伍居然也硬挤进了三位女后生——我和岳明、月霞自荐为砍伐队的后勤组。
  我们经过几十里山路的长途跋涉,到与立才农场交界的山脚下扎营。这儿是荒无人烟的原始山林。我们在干河床上挖出了一口简易水井,在树丛之间支起塑料布,开始了露营生活……
  选桁条有一定的标准,主要是不容易被虫蛀,尾径够15厘米,于是我们细心寻找合格的树木。砍树时也要讲究方法:先砍树倒的正面,最后几刀才往倒树的反面砍,这样人就会安然无恙。最恼火的是,有时树砍断却不倒,被旁边的大树牵连,于是又得爬上另一棵树去修砍。高山运木很特殊,越高的山越好运,把桁条往山下一扔,由它自己顺山滑下,几百根横条扔完,一条下山的路也显现出来了。海南的崇山峻岭常见开阔的大路从山顶直奔山脚,那可能就是这些砍伐者留在大自然的足迹!
  桁条解决了,紧接着打砖烧窑。经过多方面的不懈努力,四间瓦房终于在年底建成。虽说是简陋一些,不比城里楼房高,却为金鸡岭下增添了不少光彩。大伙在周边又种下了椰树、木瓜、香蕉。八连的环境是越来越好了。
  日子一长,我们知青也跟老工人学习认识了好多种树木,厚皮树、鸡尖树、黄莺树、相思树等。有时,几人结伴上山砍伐一些木材,请会木工的知青帮忙,锯木、刨板,做起了家具,宿舍里有了自制的桌椅板凳,像个家了。
  海南山上白蚂蚁窝又多又大,有人每天收工下山,总是一头挑着交伙房的木柴,一头挑一个白蚁窝。回宿舍后每天砍一刀白蚁蛋来喂小鸡,给单调的生活带来几分乐趣。
  在生产间隙,连队为了改善生活,种植木薯。在团里统一安排下,连里派人到几十里山路以外的雅亮公社山区去挑木薯种,天不亮就起程,走半天才到目的地,又挑上一担木薯秆往回赶,走过崎岖山道,最后装上牛车,深夜才运回到连队。海南的土地肥沃,木薯的个头大的有两尺长,一棵产量有10多斤。有了这些副业,连队艰苦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在没菜的季节,地瓜、木薯都派上用场,用油盐一炒也能就饭。
  我们连附近有个东方红大队的黎寨,彼此常来往,关系很融洽。这些黎族妇女都爱穿筒裙,黑色粗布带花边,她们大都留长发,光着脚,30岁以上的人脸上都有两行针刺的图案,也即“文身”。
  我们的老连长姓陈,40多岁,肤色古铜带黑,脸上那几道深深的纵横,像是五十开外的人。海南人多是福建一带移民过来的,他就是祖籍福建,是哪个县没传下来,只记得家乡有菩提树,叫畚箕村。这位第一代的农垦开荒牛,今天又把整个心都捧给了八连。八连建连,上至开荒、砍桁条,下至挖井、修球场、建猪栏,他无不一一参与,地瓜苗、甘蔗种植他事事经心。只是在八连初具规模时,他也病倒了,还病得不轻。团领导为了照顾他的身体,把他调回团部供销社当了主任。
  四年之后,我被保送就读广东石油学校。真的要离开金鸡岭了,心里真有说不出的滋味。分手那天,刘建、丹穗送上椰雕一个,上面刻有“海南留念”四个大宇,让我珍重这段友情。汕头知青小丽香曾是绣花姑娘,下海南不久和我们结成姊妹,临别时为我赶绣了一对精美的枕套,其千般情谊尽留这千丝万缕之中。我又一次登上山上的“环山行”,手抚那碧绿健壮、即将开割的胶树,多少大开荒的往事历历在目……
  转眼就4年了,谁能说得清它是长还是短?说它短,这四年在人生历程只是一瞬间;说它长,它是我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青春驿站,我一步步地走了过来,并在脑海里留下的印记将永志不忘的印记!

知识出处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下册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下册》

出版者:南方出版社

本书共有79篇文稿:港西(4篇)公社、梅山公社(7篇)、其他(2篇)3处安置点13篇知青回忆录;垦区南田(32篇)、南新(3篇)、南岛(11篇)、立才(5篇)、南滨(15篇)5个农场66篇知青回忆录。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晓鹄
责任者

相关机构

南滨农场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