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青到割胶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下册》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1767
颗粒名称: 从知青到割胶工
分类号: F326.2
页数: 3
页码: 307-309
摘要: 本文介绍了南滨农场前进队创建到割胶工作的经历,包括割胶的要求、技术和程序,以及割胶工的生活和岗位特点,最终强调该经历对提升意志、集体主义精神和工作态度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南滨农场 前进队 集体主义精神

内容

我们南滨农场前进队创建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连队里的橡胶树也是当年种植的,主要还是实生苗老品种。到我们上山下乡来这里的一两年后,这些胶树已经到了可以开割的树龄。
  我们是1969年9月份上山下乡到来的,此时前进队改称十三团九连。当时最响亮的口号是“大力发展橡胶事业,满足全国人民需要”,因此,那时候连队都是以开荒修“环山行”挖橡胶穴为主。大概是两年后的1971年,连队开始考虑开割早先种植的胶树。胶树的开割标准,一般以树围为主,树龄为次。由于之前种植的基本都是实生树品种,按照有关规范,同林段内实生树离地50厘米处树围50厘米或树龄十年围长45厘米以上的胶树,占林段胶树一半以上时,即可以正式开割。达标开割的胶树树皮厚度一般要求0.7厘米左右,这样树皮的消耗和再生才能保持平衡,可以保证有足够符合标准的树皮供采割,而我们连队的一到四线林段,基本符合开割标准。于是连队在知青农工中挑选并培训割胶工,我们二十多个知青被挑选上。当时就在与我连相邻的前哨队派了一个辅导员过来,具体培训我们这二十多个新手。
  所谓割胶,就是沿着橡胶树的外皮自左往右向下,以和树干约呈25—35度的半环形螺线,切割胶树的外皮和韧皮,切断形成层的维管束,使橡胶树的胶乳在切口流出,再用特制的胶杯在下方接住,约等候2—3个小时,胶树的胶乳流毕,余胶在切口处凝固,封闭树皮的维管束。这时候就可以按开割时的顺序将胶水收集到胶桶运回。
  辅导员很负责任地教我们:主要练习磨刀、拿刀、走步的正确姿势,达到手、脚、眼、身正确配合。如怎样下刀,怎样用左手腕用力,右手食指稳定胶刀,刀向内倾斜插入树皮,轻快地向前挑出。然后再怎样行刀,要准确地一刀接一刀地在树上割出形成层树皮。最后是收刀,即把手稍放低,同时右脚紧跟上半步,并稍转身,面对橡胶树,把刀向外刮出,整齐完成收刀。割胶操作的技术指标是,每刀次耗皮约0.12—0.13厘米,深度约0.12—0.18厘米,割线平顺,不起波浪。
  学完了怎样割胶,还要学习如何磨胶刀。胶刀是用特殊的钢制作的,非常锋利,这样使用起来对胶树皮的损耗较小,有利于多出胶水。磨刀有严格的技术要求,磨刀的用材,是用磨机械的油石和粉石。磨的时候,胶刀两翼外面要平滑,刀胸要成小圆杆,凿口要平顺均匀,刀口平整、锋利,直立观察时刀口无白点。
  因为胶刀异常锋利,因此正确地使用显得非常重要。我们第一批割胶工,就有人不小心,被胶刀割伤。为了使用安全,辅导员要求我们要做到禁止刀柄对胸、刀刃对人,以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我们便在辅导员的指导下,分赴各个林段,开始了实习。
  雪耘和佩芳、楚芳等女知青当时分配在三线靠近连队的几个林段,树钦、锦源、卓立等几个男知青就分配到远点儿的一线和四线的林段。
  刚开始割胶,确实是很辛苦的。每天要在下半夜两三点钟就起床,喝点凉开水,穿上工作服和胶鞋,扎上腰带。腰带挂着一个小篓筐,篓筐里面放着胶刀和“电石”壶,“电石”即是碳化钙,“电石”加上水即产生乙炔气体,是用来点亮胶灯的。头上还要戴帽子,帽子除了可以安放胶灯外,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可以用来抵御下半夜浓浓的露水。还要挑上一担铝制的胶桶,带上磨刀石。
  我们一般的工作程序是下半夜两点多三点钟之前起床,点亮胶灯,到达林段树位后,立即开始工作。一个树位大约是300棵胶树。割胶的基本动作是先弯腰拉掉胶树割线上面的残胶,拿起胶杯用手扫掉里面的杂物,弯腰,移步,用刀,收刀。据说有人数过,每割一个树位,大约要弯腰起身三千多次。
  我们在一个树位割胶完毕后,有时还要帮助临近树位割得较慢的知青。然后就找个地方,坐下来开始磨刀,同时等待胶树出胶。胶树出胶时间大概是三个小时,在磨好胶刀时,太阳也出来了,便要赶快收集胶杯里的胶水。
  胶水收集完毕后,把胶水挑回连队集中,这时约是上午九点多钟,再由拉胶水的拖拉机拉到胶厂。
  这个时候,我们最为放松。农工们都上山作业,我们可以休息,中午早点儿午睡,下午参加林段的常规管理,如除草、施肥等工作。
  一个树位每两天割胶一次,因此每个割胶工都要包两个树位。碰到下雨天,是不能割胶的,因为下雨天雨水会稀释胶水,而且雨水还会破坏胶树刀位树皮里的维管束,造成树皮感染长痂,影响树胶的正常流出。
  胶树不是一年四季都可以割胶的。到了秋冬季节,胶树开始落叶。在我们南滨农场,这时间大概是每年的12月初,一直到次年的2月底,要停止割胶三个月,到次年胶树萌发的新叶超过胶树总树叶的一半时,才可以再次开割。
  胶树停割后,要及时修剪病枝、过密枝及枯死枝,并进行中耕除草,确保林段通风透光,达到防病防寒效果。还要适时施药、科学防治,以降低橡胶白粉病和蚧壳虫害的危害程度。
  刚开始当割胶工,觉得非常辛苦,尤其是半夜三更就要起床,真的是苦不堪言。林段情况复杂,经常会碰到毒蛇野猪,非常吓人。树钦他们几个人想打退堂鼓。后来还是我们割胶班班长和副班长,发动班里的骨干,先进帮后进。还在连队的指导下,开展“比学赶帮”和“一帮一,一对红”等活动。对树钦他们几个人的树位,也作了调整,较难的和地形复杂的树位,全部由我们骨干包干。由于班里面积极分子的带头作用,真的是“人心齐,泰山移”,割胶班面貌很快就焕然一新,树钦他们也通过努力,成为割胶能手,每次作业区各割胶连队的割胶评比,我们割胶班(后来由于规模扩大,成为三个班)经常能够名列前茅。
  我们在割胶工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六七年,大部分人都是一直干到回城。据说知青回城后,割胶工一度很缺乏,好在后来有不少回场知青顶上来,填补了空缺。再后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胶树都给私人承包经营了。
  上山下乡在南滨农场当割胶工的日子,确实锻炼了我们的意志和勇气,以及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培育了我们的集体主义精神,这样的人生经历,还是非常值得拥有的。
  目前,南滨农场的橡胶种植已经很少,原来种橡胶的土地大多数都改为种植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

知识出处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下册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下册》

出版者:南方出版社

本书共有79篇文稿:港西(4篇)公社、梅山公社(7篇)、其他(2篇)3处安置点13篇知青回忆录;垦区南田(32篇)、南新(3篇)、南岛(11篇)、立才(5篇)、南滨(15篇)5个农场66篇知青回忆录。

阅读

相关人物

谢雪耘
责任者
谢锦源
责任者
林卓立
责任者

相关机构

南滨农场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