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似亲人知青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下册》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1766
颗粒名称: 胜似亲人知青情
分类号: G212.1
页数: 3
页码: 304-306
摘要: 作者讲述了和知青们在南滨农场生活的点滴回忆,这些知青和作者的家人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在作者父亲去世的时候,这些知青都给予了支持和帮助。文章充满了温馨和感慨。
关键词: 知青 友谊 南滨农场

内容

知青们大部分是1968—1970年来我们南滨农场的。几年后,我中学毕业回农场,就跟他们一起参加劳动。看着这些城里来的、比我大五六岁的大哥哥姐姐们,当时心里非常羡慕。他们都非常积极努力,学问也高,虽然有时候也会情绪消沉,但大部分时间都乐观活泼。
  在兵团时期,我爸爸妈妈分别在机耕队和十一连工作,这两个连队驻地挨在一起。当时这两个连队大概有三十多个知青,经常到我们家串门的主要有四五个人,这四五个知青,对我们家来说,真的是胜似亲人。
  吴万大哥是广州知青,是十一连的拖拉机手,由于和我爸爸妈妈关系很好,后来成了我的表姐夫。
  蔡暹表是丰顺知青,团部宣传队的主角。蔡大哥仪表堂堂,是宣传队演《红灯记》的男一号。他因为有好朋友在我们连队,有空经常过来玩,通过这些朋友而和我爸妈认识交往,他和我们姐妹很亲近。他是宣传队的,因此我们总喜欢让他教我们唱样板戏。他总是在教我们唱戏时,把样板戏的内容讲述得有声有色,我们都听得津津有味。虽然我爸妈没有文化,但蔡大哥跟他们也很有话谈,有时谈得高兴,还互相讲起了客家话。看到他们一个梅州一个惠州两种口音的客家话,南腔北调的,还真让我们忍俊不禁。
  连春生大哥是1969年来农场的潮州知青。他原来在武装连,几年后调到我爸爸的机耕队当文书兼司务长。连大哥瘦高个子,脸面白皙,挺斯文的一个人。连大哥有文化,几天出一期的连队黑板报,通通出自他的手。每期黑板报连大哥都画上不同的报头和插图,很漂亮。他写连队墙上的红油漆大字标语不用打底稿,直接就写在墙上,涂涂画画的,一个一米多见方的大字,就写出来了。连大哥喜欢音乐,除了吹口琴外,还弹曼陀铃琴,高兴时候还会引吭高歌。
  别看我爸爸没文化,但他跟连大哥非常合得来,晚上吃完饭,有事没事总爱往他的宿舍跑。两个人坐在一起,每次都是连大哥讲的多,我爸爸讲的少,也不知道谈什么,如果当晚不用开会,他们一坐就是一个多小时。有一次,我爸爸谈起自己的身世,说到他还有一个姐姐(我的姑姑),在新中国成立前失散了,至今没找到。后来是连大哥给《南方日报》和其他部门写了几次信,寻求帮助,通过各种努力,在连大哥回城后,真的在广州找到我姑姑。后来我爸爸去了几次广州姑姑家做客。
  方锡卿大姐是和我爸爸同一个车组的驾驶员。方大姐是普宁知青,1971年到南滨农场。她身体健壮,干活是个好手。她和我爸爸同一辆车,我爸身体比较弱,为了让我爸能多休息,她工作总是抢着干。有一次,半路上机车出故障,她硬是把二十多公斤的零部件,扛肩上走十多里路到修配厂,修复好后,为了不耽误工作,等不及三轮摩托车送回,又走了十多里路扛回来。
  知青大返城后,我们家突然少了几个经常在一起的知青朋友,我爸爸显得很失落。这时方大姐主动天天跑来我们家,除了帮忙搞家务,还和我们拉家常,谈改革开放,谈形势。她男朋友伟明哥,还经常帮忙修理我爸的自行车,家里的电灯坏了,也是叫他来修好。他们结婚时,我们都去喝了喜酒。他们生有一个儿子,这孩子后来读了军医大学,在儋州那边的医院上班,他们两夫妻退休后也去了儋州。
  还有个知青黄漱绵。黄大哥是潮安人,知青大返城后补充到机耕队,后来还当了机耕队的队长。黄大哥是个很心细的人,为人忠厚,性格与我爸爸差不多,都是不太善于言辞的。他们两夫妻心地都非常善良。他们住房和我们伙房离很近,我们吃饭时都是拿着饭碗两家互相串门,哪家有好吃的,也是送来送去,不分彼此,真的就像一家人一样。
  黄大哥有文化,我爸爸的信都是请他帮忙写的。吴万大哥、蔡大哥和连大哥回城后,经常写信来,我爸爸不识字,每次都是拿着来信上黄大哥家,让他帮忙读信,然后就请他写回信。后来有了电话,他家是连队最先有电话的,因此很多人都去他家借打电话,有人来电话了,他还不厌其烦地去各家喊人接电话。有了电话,通信很方便,吴大哥、蔡大哥和连大哥就比较经常来电话,我爸一接电话就很开心。
  2008年连大哥第二次回来海南看我们,那时爸很开心,但大家都觉得他好像有什么心事,也不是太在意。过后不久,我爸就住院了。一开始说是肺炎、肺气肿。那时候,方大姐和黄大哥格外关切,老想办法联系医院,忙前忙后找医生。连大哥经常打电话来,但我们没有告诉他。捱到2010年,已经确定我爸是肺癌晚期。六月初,方大姐要去儋州市,临走时特意拜托黄大哥尽量多帮忙。不久我爸不幸去世,连大哥风风火火赶来,但没能见我爸最后一面。他拿了些钱给我妈,然后拜谒了我爸的灵位。
  这些知青,在上山下乡的岁月里和我们在一起,共同走过风风雨雨的几年,大家的关系都很好,我们总觉得他们就是自己的亲人。
  其实在我们连队,知青们和我们家关系一贯都是很好的,现在回想起来,既感慨又温馨,可惜因为记忆及篇幅的关系,没有写出更多。上山下乡时期和知青们在一起的岁月,都是满满的温馨回忆。

知识出处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下册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下册》

出版者:南方出版社

本书共有79篇文稿:港西(4篇)公社、梅山公社(7篇)、其他(2篇)3处安置点13篇知青回忆录;垦区南田(32篇)、南新(3篇)、南岛(11篇)、立才(5篇)、南滨(15篇)5个农场66篇知青回忆录。

阅读

相关人物

叶桂莲
责任者
林卓华
责任者

相关机构

南滨农场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