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局情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下册》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1759
颗粒名称: 邮局情缘
分类号: G633.76
页数: 2
页码: 267-268
摘要: 该文章讲述了作者在知青时代与邮递员的互动,邮递员为他传递了许多重要的信件,给了他希望和勇气,启迪他写作路上的梦想。后来回到城市后,他仍经常光顾邮局,与邮递员保持着良好的联系和感情。
关键词: 知青 邮递员 邮局

内容

我1970年初中毕业后,就与千千万万中学生一样上山下乡,来到兵团三师十一团(海南崖县立才农场),成为一名兵团战士。
  那时候,电话还未普及,和家人、朋友、同学的联系,几乎完全靠通信,于是众多知青与邮局及邮递员之间,有着割舍不断的情缘。场部有个小小的邮电所,里面的邮递员和柜台工作人员,都统一着绿色工作服,戴绿色布帽,连邮递员专用的自行车、布袋等都是绿色的。我们都亲切地称呼邮递员为“绿衣天使”。每逢见到辛勤的邮递员,我们都格外高兴,因为写满关心问候和心中秘密的往来信件、电报,都是通过他们来传递。
  那时候我们这些身在异乡的城市知青,分布在团(场)的各个连队,每当看到邮递员到来时,都蜂拥而至,团团围住他,询问有没有自己的信件。
  我很难忘记,祖父突然去世的电报,是邮递员送到我手上的。那是1971年12月的一天傍晚,经过一天的辛苦劳作,我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到所住的茅房时,连队的文书小叶(阳江知青)带着邮递员把电报送到我的手上。接到电报后,我马上向连队指导员、连长请探亲假,开始了我到海南岛农场后的首次探亲,可是由于当时接连刮三次台风,过不了琼州海峡,错过了祖父的葬礼。
  在连队开荒种橡胶的业余时间,我在一班大哥哥的引导下,开始写一些连队战天斗地、开山辟岭、不怕苦不怕累的好人好事小稿件。我不断地写,不断地投稿,通过邮电所把稿件发出去。当时我在《兵团战士报》发表的第一篇铅印的“豆腐块”报道,就是邮递员将那张报纸送到我手上的。我当时高兴得几近忘乎所以,捧着《兵团战士报》,不知看了多少遍,它带给我勇气,也带给我希望。
  从那时开始,我养成了撰写新闻报道的爱好并走上了撰写新闻报道之路,逐步实现了我的记者梦。至今,我发表在地市、省和中央级报纸杂志的各类新闻稿件3000多篇,两次获得“广东省好新闻”一等奖。
  经过艰苦锤炼,我逐渐成长。1974年我参加兵团召开的首届知青积代会;1974年团里送我到农垦牙挽干校进修学习;1976年9月学习结束后,我返回农场中学任语文、政治教师至1979年1月回城。
  结束十年知青生涯返城回到湛江后,说来真有意思,虽然几次搬家,但和邮局的距离都很近。
  刚回城时,住在父母单位的宿舍,楼上住着我们三户人家,楼下是土产日杂商店,隔壁就是邮局。结婚后,搬到老婆单位宿舍住,旁边就是市邮电大楼,相隔不到几十米,这个邻居一做就是30多年,而且还可能继续做下去。
  虽然如今社会通信发达了,让人们彼此间的距离缩短,但是我还是舍不得抛弃以往手写的信件、稿件,加上自己的本职工作需要,总是要发信、取信,写稿、发稿,还要汇款、领稿费等,邮局还是要经常去的,邮局让我感到更加亲切。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邮局——邮递员——“绿衣天使”,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让我永远忘不了!

知识出处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下册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下册》

出版者:南方出版社

本书共有79篇文稿:港西(4篇)公社、梅山公社(7篇)、其他(2篇)3处安置点13篇知青回忆录;垦区南田(32篇)、南新(3篇)、南岛(11篇)、立才(5篇)、南滨(15篇)5个农场66篇知青回忆录。

阅读

相关人物

梁启明
责任者

相关机构

立才农场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