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下册》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1751
颗粒名称: 放牛娃
分类号: S827.2
页数: 4
页码: 239-242
摘要: 作者在海南岛农场的生活经历,以及他对于牛的了解和护理。作者被分配到放牛的工作,经历了牛的打架、走失、生病等问题,也学会了如何对牛进行简单的医疗护理,成为了一名“兽医”。
关键词: 放牛娃 海南岛 兽医

内容

1968年11月19日,我与同是广州市第五十一中学(广东华侨中学)的同学一起,在海珠区太古仓码头乘坐“红卫四号”轮船,经过一天一夜的海上航行,来到了海南岛。
  当时我被分配到了位于崖县高峰公社的南岛农场的海岛队。由于我的个子小,身子单薄,被队长周定瑞安排去放牛,当了一名放牛娃。
  听到队长的安排,我心想,相对于垦荒植胶起早摸黑,肩扛锄头,手拿砍刀,开山劈岭,汗流浃背的工作来说,放牛应该是比较轻松的,对我来说也算是照顾的工作了,心里是十分的满意和服从,殊不知,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
  从此,我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与牛群一起“上班”一起“下班”,我和牛成了伙伴。慢慢地,我对牛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其实牛也和人一样,也有互相看不顺眼的时候,也有争强好胜的脾性,队里的牛和农村的牛虽然不在一起放养,但也有碰面的时候。有一天早上,队里的牛与农村的牛在队里的过道上碰上了,这可是狭路相逢,两条大公牛即刻就干起来了,打得难分难解。看热闹的人都被吓得纷纷躲避起来,也没有人敢前去将它们驱赶开来。最后,我们队的那头大公牛,被农村的那头大公牛逼得摔下了大水井里面,爬不上来了。看着在水井里拼命挣扎的大公牛,大家七嘴八舌地出主意想办法,想要把它给救出来。可是井口刚好将牛困紧,井里的砖长满了青苔,牛蹄没有可以站立的地方。牛在水井里再怎么挣扎也上不来,人们也不敢贸然地下去,一直等到下午,经过请示场部有关部门,最后只好用枪将牛毙了,再用“轱辘”将它吊上来。
  “有牛肉吃啦!”“今晚有牛肉吃啦!”牛被吊上来后,大家高兴得欢呼雀跃起来,一头因打架而死的公牛,足足让已经久久没沾半点荤的我们高兴了几天!但也让我很难过,这公牛毕竟陪伴我度过了我刚到海南的半年时光,是它让我初步认识了牛的脾性和特性,它也是我在海南的一个小伙伴。至今想起来,我还是会念叨它。
  半年多后,农垦改制,我们南岛农场编制为原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三师十一团,接着,兵团决定在我们团成立样板连。样板连的主要任务是为了让橡胶树速生快长做试点,总结经验再全面推广。我们海岛队改制后编制为六连,我们六连的连长周定瑞被挑选当了样板连的连长,还有团部机关的陈载明当了样板连的指导员,卫生队的马德光医生也一起到了样板连,我也和六连的一个班的战士一起,跟随我们的连长一同调到了样板连。
  在样板连我仍然继续我的放牛娃生涯。样板连成立之初共有五头牛,全都是水牛,没有牛栏,只是将它们拴在一片小树林子里,一年四季“享受”着风吹日晒雨淋的日子。
  海南雨季来的时候,也是我最担心的时候,因为水牛的本性就是喜欢水,有水就会高兴,一高兴就会活蹦乱跳。
  一天午后,闷热难耐,牛群中,有的在静静地吃草,有的蜷着腿、低着头一动不动地卧在草地上反刍。突然天空乌云密布,接着下起了倾盆大雨,牛群马上兴奋起来,其中一头牛开始站起来跑动,其他的几头牛也跟着一起跑。为防止牛群走丢和害怕它们跑去农民的庄稼地里损害农作物,我只好拼命地去追赶牛群,追着追着,牛群就跑散开了,有的牛不见了,不知道跑哪里去了。怎么办?找啊,我自己一个人独自漫山遍野地找啊找,找了几天,终于在差不多到立才农场的几座山头上先后给找着了,慌乱的心终于平静了下来。
  牛除了会打架、调皮捣蛋,也跟人一样会生病。养牛的时间长了,我也学会了注意观察牛的身体的变化。慢慢地,我也就成了“兽医”。
  有一次,我发现一头牛有一只后脚一直蜷曲在肚子上,不断地摩擦大腿与肚子之间处,并且焦躁不安地发出“嗷嗷”的哀鸣声,脑袋不断地在摇晃,眼睛瞪得圆滚滚的,很不舒服的样子。我觉得很奇怪,以为是牛脚有什么问题,是不是受伤了?于是就用一根树枝用力地将牛脚掰开,结果发现牛腿根部近处有一处伤口,发出阵阵的恶臭味。看到这情景,我忍着恶心,拿着树枝把牛伤口上的虫子拨掉,这时候,牛非常安静地站着,眼睛眯眯的,一动不动地让我把伤口清理干净。
  为了彻底治好牛的伤口,不让苍蝇再次在伤口上产卵,听说“六六粉”可以杀虫,于是我就跑到连队的卫生室去,向卫生员马德光说明问题,然后要了些“六六粉”,将其洒在牛那处已经腐烂的伤口上,把虫子杀灭掉。经过连续多次的治疗后,牛的伤口慢慢地就好起来了。这以后我感觉得到它每天见到我的眼神都与以前见我的眼神不一样,看得出来牛的眼神慈祥多了,牛耳朵还会不时地向着我扇来扇去,似乎是在感谢我为它治好了病。
  还有一次,我在放牛的时候,发现一头母牛的阴道口又红又肿的,难受得老是用它的尾巴甩来甩去的。过了几天,情况越来越严重,才明白可能是因为感染发炎了,就又去卫生室找马德光医生要消炎药膏。我拿着消炎药膏,用水把红肿的部位冲洗干净,然后把消炎药膏直接涂上去,这样就可以避免药物被牛尾巴甩掉了。果然,用这样的方法给牛治疗四天后,红肿消退了,伤口慢慢好起来。看着牛被我治好后又再次活泼奔跑的样子,直觉再次地告诉自己:我不但是一名放牛娃,说不定还真的可以当一名“兽医”呢!
  一天的时间里,我除了要清理牛圈,挑牛粪去养鱼,还要放牧牛群,主要是不要让牛群挨饿。忙碌的工作,经常让我连吃饭的时间都给错过了,只好到炊事班去打些剩饭来果腹。
  每天与牛群在一起,也会有被牛伤害的时候。有一次,因为我与牛走得太近,我的脚不小心被牛的脚给踩住了,脚虽然很痛,但又害怕牛群跑失了,我无奈地只好一瘸一瘸地跟着牛群跑。放牧回连队后,我马上到卫生所去找马医生治疗,当我想把鞋子脱掉的时候,才发现脚已经肿得连鞋子都脱不下来了。马医生只好过来帮忙,使劲地、慢慢地终于把鞋子给脱了下来,然后又把我的脚用消毒水洗了一遍,才用一些中草药把我的脚整个地都给包扎起来,并且要求我每天都要去换药。就这样,我受伤的脚经过马医生二十多天的精心治疗后,终于慢慢地好起来了。
  几天后的一个早晨,我照常去牛圈放牧牛群,当我走进牛圈的时候,只见地上躺着一只小牛,母牛下崽了!我急忙上去把小牛扶了起来,这时候母牛走过来,用舌头不断地舔小牛身上的血水。看到牛群增加了一个小成员,我的心里可高兴了,马上跑去跟连长报喜,连长听了也高兴地对我竖起了拇指,并且教会我照顾小牛和母牛的一些方法。
  因为当时的天气已经开始变冷,我怕小牛冻着了,就到附近村民的稻田里,向农民要了一些稻草搬回牛圈,做了一个能让小牛每天晚上可以温暖休息的稻草窝。为了不让它们发生什么意外,我还每天晚上都要去牛圈看看它们。每天放牧时,都特意先单放它们母子俩,让它们母子吃饱了,再去放牧其他的牛群。原来放牧每天只放一次,但由于小牛的到来,现要改为每天放两次。小牛在我的精心照顾下,一天天地长大,两年后也长成了一头小公牛了。再过了两年时间,又有一头小牛诞生了。看着自己多年放牧的牛群数量在不断地增长,我心里是多么的高兴啊!
  样板连成立后,当然是要垦荒植胶,扩大橡胶的种植面积,团里的其他连队也被团部安排参加到样板连大开荒的战天斗地中去。因为大开荒的需要,有时候我也会被安排去参加开荒大会战。
  在深山里面大开荒,山高坡陡林密。我也和大家一样,在深山里挥刀砍岜,挑灯夜战,垦荒植胶。有一次,我和我的同学谢敬池一起在深山里面砍岜,遇到一棵高约二十米、直径有六十厘米粗的大树,因为谢敬池的身体比我强壮,于是我俩分工合作,他主动提出来自己负责砍大树,我负责砍大树周围的小树。谢敬池砍了很久很久,但都没有把那棵大树给砍倒,而我已经把附近很多的小树都给砍倒了,且越砍越远,可以说我俩之间已经相互都看不见对方了。这时,突然听到了身后大树倒下发出的“轰隆”一声巨响,我还没来得及抬头看,就被倒下的大树树枝打到,掉在了一个坑洼里面,大树的树枝和树叶把我紧紧地压住,我在坑洼里动弹不得。谢敬池也没想到大树会在瞬间往我的方向轰然倒下,急得他疯了似的跑了过来,把压在我身上的树枝砍断挪开,我才能从洼坑里面爬了出来。经过检查,我只是手上、脸上和腿上的皮肤被树枝划伤了,并无大碍,这还得感谢那洼坑啊,是这洼坑让我幸运地捡回了一条命!以后,每当我们谈起这事的时候,谢敬池他还调侃说:“钟仔是压不死的硬壳虫!”
  知青岁月这历史的一页虽然已经翻过去了,但这是我们的人生经历的一页,我想,祖国会永远记着这一页。

知识出处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下册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下册》

出版者:南方出版社

本书共有79篇文稿:港西(4篇)公社、梅山公社(7篇)、其他(2篇)3处安置点13篇知青回忆录;垦区南田(32篇)、南新(3篇)、南岛(11篇)、立才(5篇)、南滨(15篇)5个农场66篇知青回忆录。

阅读

相关人物

钟永洋
责任者

相关机构

南岛农场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