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真情留南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下册》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1735
颗粒名称: 一片真情留南田
分类号: H81
页数: 3
页码: 187-189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一个中国战士在上山下乡,到海南岛崖县和兵团三师八团的新生活,以及参军后的种种经历。
关键词: 上山下乡 兵团三师八团 蚂蟥

内容

从广州华师附中高中毕业后,1972年9月22日,我和卢坤、刘简珍等同学走上了广阔的上山下乡之路。
  当天正好是中秋节,在本应该是万家团圆之日,我们却要恋恋不舍踏上新的征途。我迎着碧波万顷的阵阵海浪,在拂面的海风中,吃着家人为我准备的中秋月饼,怀着对家乡的眷恋,不由自主地引起深埋于心中的微微诗兴。
  今夜,我不正是“明月出关山,苍茫云海间。”“长风送我走千里,几时飘摇到天边?”
  经过千里跋涉,我们来到了雍正年代崖州知州程哲写过“天涯”“海角”题字的海南岛崖县,来到了我们即将贡献青春的地方。我们忘却了中秋节离别亲人时的思念之苦,步入了一个新的大家庭,那就是兵团三师八团,开始了我们的新生活。
  在八团团部,刘参谋和九连副连长潘翠为我们办了一期学习班,然后我们十分荣幸地被分配到团直武装连,成了一个不戴军徽的持枪战士。
  到连队的第二天,我在班长的带领下,到连队伙房后面的水田收割水稻。才刚下稻田不一会儿,发现小腿好痒,抬脚一看有2条蚂蟥沾在我的小腿吸血,我猛力地把它抓起往前面扔去,又继续割稻。没一会儿又有一条蚂蟥咬我,我又抓住它往前扔。就这样反复与蚂蟥斗争,到收工时,我竟然一共被37条蚂蟥叮咬过,真是太可怕了。
  第二天还是收割水稻,下水没一会儿蚂蟥又来叮咬,杨家仕战友告诉我,蚂蟥没啥可怕的,你不要往前扔,要往后面扔,这样它就不会反复叮咬你了。按照他的方法,一天下来我只被几条叮咬过,这是我第一次学会了与蚂蟥“较量”的方法。
  到连队第二周,一天下午胡指导员过来找我,安排我晚上一个人到白石岭山下地瓜棚值班守夜。白石岭曾经是日本鬼子杀人的乱葬岗,我心中害怕极了,但怕归怕,是兵就得服从命令执行任务,这是军人必须闯过的一道关。我背上步枪和带上三发子弹就出发了。那天夜里,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寒风阵阵迎面吹来,远处坟场闪烁着点点的磷光(又叫鬼火)。我感到十分恐怖,为了壮胆我把三发子弹全压入弹仓,在瓜棚里点亮了煤油灯,警惕周围的一切动静。下半夜我困极了,正要打瞌睡,忽然听到远处有沙沙响声,我就立刻紧握着56式半自步枪走去观察,发现有几头山猪来偷地瓜吃,就对着黑影开了一枪,野猪一下跑得没了影。天亮后我去巡查,发现一小块地瓜地被野猪拱翻了。回连队我向指导员作了汇报,他听后夸我胆大能干,下次要努力瞄准目标再射击,争取打一头野猪回来加菜。
  为发展祖国橡胶事业,1973年的下半年,团部要求各连队要开荒地种橡胶,连队安排我们在水库旁边的山上开荒。山坡土壤硬、地下石头多,锄头挖下去会被石头弹回,才几下功夫我双手就打起了血泡。辛苦一天都挖不到2个胶穴,而连队的指标是要求每人每天挖4个。晚上班务会上汇总进度,只有个别人挖了4个胶穴,大部分人无法完成。第二天排长和班长们开会商量后作了调整,不能再单干,要以三人为一组互相协作,先拿十字镐在前面挖松,再拿锄头挖或铲土,这样做比较省力,进度加快了,每个组指标都能完成。
  由于地硬工具损坏得也快,20多天下来我换了好几把锄头。开荒比较辛苦,消耗体力也大,连队为大家改善伙食,既有鱼还有肉,享受只有过年才有的待遇,大家都十分开心。
  1974年1月20日,我国海军舰艇奉命开赴西沙群岛,一举将南越军队赶出西沙群岛,取得自卫反击战的胜利。
  为了更好地为反侵略战争作准备,上级给我们武装连布置了一系列战备任务。因此,我们补充了武器弹药,同时24小时待命。遗憾的是敌人一直没敢来。
  1974年9月,连队推荐保送我去读大学,可名单报到通什兵团三师师部后,被别人走后门占了我的名额。后面还有两次机会推荐我,我底气不足也灰心了,就与领导说还是让别人去吧。1974年兵团撤销建制,我们恋恋不舍地送走了一群头戴军徽的部队干部,八团恢复南田农场这个名称后,武装连名称保持不变。
  1976年,我成了光荣的中共党员,接着抽调我去参加南滨农场的路线教育工作队。1977年4月路线教育结束后,我又回到武装连,领导又提出准备让我去做副指导员或者去当老师。我觉得最好还是再锻炼几年再说,所以我提出去当通讯员。1977年底起,我在南田农场业余大学当了两年的通信员。
  由于工作上的便利,我认识了海燕小学的老师韦海英姑娘。海燕作业区离海边很近,在假日时我们一群男女青年常去海边兜风,赤脚走在银滩上泡泡海水。到海边渔村去,知青也会买点当时广州市场极度匮乏的鱿鱼干,准备在探家时带回去。那时鱿鱼干价格大概是一斤三四元,但没有更多的钱多买。小韦姑娘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她竟然用她省下的工资,一次买下一大包让我带回广州,我的心终于被她的真诚所感动。这样,在我的生活中多了一位美丽姑娘。
  韦海英姑娘长着一双闪亮迷人的大眼睛,头戴一顶时兴的绿军帽,两条辫子交叉在肩膀上,既天真又浪漫。她常常主动接近我,嚷着要我讲述广州省城里花花绿绿的故事,她也梦想能赚下一笔钱来,与我一道去见识一下从来没有见过的大城市。
  她总是把我当成哥哥一样,有好吃的一定会留给我。20世纪70年代男女青年相好,还不能大张旗鼓谈情说爱,这会被当成是资产阶级思想,可是爱情的种子,还是在我俩的心中萌发了。
  1979年底,我国开始落实知青回城政策,1980年春节前我调回广州了。1981年我和小韦登记结婚了,我是回广州后,和原农场职工的女儿结婚的少数知青之一。农场的陈玉泉书记非常关心我们,他为了照顾我们夫妻不用两地分居,就派小韦当队长,带一批南田人来广州燕塘毛织厂当合同工,使我们得以在广州团聚。
  在南田农场,有苦、有乐、有奋斗,在生活中有关爱、有鼓励、有进步,我把真情撒在了南田,今天回味往事仍然感慨万千!
  改革开放后,农场将已经老化的橡胶林全部改种芒果树,我的小舅子一时资金不足,希望我能参加投资。农业种植投资,这是一种长远的投资,存在着极大的风险。这是我用青春耕耘了8年的热土,又是连着筋的挚爱亲情,于是,我和妻子把家中节省下来的10万元人民币,义无反顾地拿出去了,心中希望在那片热土上继续耕耘的人们早日脱贫,早日奔小康。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三亚海棠湾南田农场的芒果园年年都是大丰收,我心里一次又一次地充满了喜悦,因为我已把一片真情留在了南田!

知识出处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下册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下册》

出版者:南方出版社

本书共有79篇文稿:港西(4篇)公社、梅山公社(7篇)、其他(2篇)3处安置点13篇知青回忆录;垦区南田(32篇)、南新(3篇)、南岛(11篇)、立才(5篇)、南滨(15篇)5个农场66篇知青回忆录。

阅读

相关人物

方光春
责任者

相关机构

南田农场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