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两次当武装民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下册》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1724
颗粒名称: 我两次当武装民兵
分类号: I251
页数: 5
页码: 142-146
摘要: 这是一篇关于作者在1969年初次参加武装连的回忆录。他描述了在武装连中的训练和生活,包括园艺、割胶、枪支训练和射击练习等。作者还提到了他和其他知青们一起经历了严格的考验和磨练,并最终掌握了基本的军事技能。
关键词: 武装连 训练 生活

内容

我于1969年8月从南田农业中学(前身是南田工读中学)初中毕业,时年19岁,回到我父亲所在的五营二十二连(即长田分场长青队)学习割胶。先是团部从基层连队选调人员成立武装连,我当了不到一年的武装连战士,是专职武装民兵。在第一次人员轮换后,我调到六营三十四连(即响水分场响南队)。以后营部成立了武装排,我又被列入武装排编制,是不脱产的武装民兵。
  第一次当武装民兵
  接到团部的调动通知时,我和家人都感到很高兴,我父亲基于自身经历,对党和政府,以及三师八团,非常有感情,他认为武装连是扛枪杆子的,也算了却他特想我去当兵的心愿。他第二天用红棉单车将我送到了武装连驻地,同时报到的有文昌知青陈剑波,这是我正式走上工作岗位。
  1969年10月1日是国庆20周年,三师八团武装连在这一天成立,是取双喜同庆之意。武装连参照部队编制及定员,孙殿山、王时敏分别担任连长、副连长,梁瑞贤、欧海明分别担任指导员、副指导员,林明禄任文书(后来接替欧海明)。武装连是准军事单位,半天进行有关军事活动,半天参加生产劳动。所以,除了学习军事常识、进行严格军事训练、执行各项任务、正常站岗放哨,还要完成割胶任务、种植各种作物和蔬菜、开展副业生产,以及参加团部组织的各项生产大会战。
  武装连的连排干部都是复退军人,战士全是未婚男青年,我分在一排二班。老兵郑伴强起初是二班班长,很快就升任一排排长,二班正、副班长分别是海口知青符致新、广州知青陈青怀,我和广州知青余炎培等人是战士。那天连部在篮球场举行了发枪仪式,当林明禄文书叫到我的名字时,我跑步到孙殿山连长面前接过了钢枪,并在枪支发放登记表郑重签上了姓名。当时深受孙玉国等英雄人物的鼓舞,有了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当我手握钢枪,向连长立正敬礼的那一刻,内心非常激动,想到自己已成为一名兵团武装连战士,将与解放军一样站岗放哨,守卫海防前线,感到无上荣光。
  排长郑伴强信奉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道理,按部队训练的那一套严格要求。尽管我们这些小青年刚从学校毕业,从来没有摸过枪支,但在训练时不得不认真。我们从队列操练开始,接着是熟悉枪械、练习刺杀,匍匐前进、逾越障碍物、投掷手榴弹等项。训练了一段时间,我们对有关要求、基本要领、实际操练,有了较好领悟和掌握。最后练习科目是射击训练,这可是重头戏了。射击要求是“三点成一线”,射击姿势分卧射、跪射、立射三种,其中托枪练习立射难度最大,是用绳子吊1至2块红砖在枪管准星处。郑排长说这样训练枪才能打得准,还说野战部队的神枪手托枪练习是吊3块红砖的,1块约5斤重,3块就有15余斤了。开始几天,练习下来双手、手臂及臂膀疼痛得不得了,练得腰酸背疼。那时我配的是一杆7.62米的步骑枪,上了刺刀与右边耳朵下基本持平。经过半个多月的练习,手臂肌肉突起来了,一个多月练下来,我能吊起1块红砖。
  在三个多月日晒雨淋、摸爬滚打的日子里,我和符致新、陈青怀、余炎培这些知青们一起,经受了严格的考验和磨练。符致新在练习瞄准时,还特别在手肘下放了些小碎石,这样训练下来,手肘处磨破了皮,以致渗出了血水,他也不在乎,为的是枪打得更准,也磨练了意志与坚定。经过近半年的训练,在主要军事项目上,考核成绩还是可以的。我们都掌握了卧射、跪射、立射、刺杀的基本要领,投弹也从初时的三十几米提高到50多米,就看最后的射击成绩了。排长说一发子弹的价值不低,打靶只能限于3发子弹。我第一次打靶开始有点紧张,但很快冷静下来,沉着地射出3发子弹,报靶员报告28环,一发10环,两发9环,成绩优秀。然后观看众位战友射击,依稀记得符致新、陈青怀等人打得也很好。
  武装连生活剪影
  武装连设3个排,每个排设4个班(3个步兵班,1个机枪班),此外还有后勤班。各排的正常生产项目有林段割胶、管理苗圃(各排有任务),副业生产有养猪(后勤班负责)、种菜(各排有菜地),参加团部大会战时任务平摊或轮流承担。一排的十亩菜地由二班负责,我和符致新、余炎培3人专管。从整地、种菜到浇水施肥,干的都是力气活,我从小参加劳动,也曾经种过菜,做起来不算什么。但对于符致新、余炎培他们这些在城市长大的知青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一对浇菜木桶装满水约有80斤,从水塘挑水到菜地有好几十米,每人每天挑水近百担,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符致新个子较矮,余炎培个子稍高,他们开始只能挑每边半桶水,不久后都能挑每边满桶水,还到厕所掏大粪、挑大粪,不怕苦不怕臭,有忘我工作精神,较好地完成了工作任务。
  1969年底,有关方面预报南海近海可能有海啸发生,当时崖县境内沿海一带的机关单位、厂矿企业、城镇居民、乡下村庄,都动员所有的人撤到了山岭上。八团也不例外,团部机关人员撤到了附近驻军四连的山岭或团卫生队后面山上。这时我们二班受命到团部机关值班,那几天晚上符致新安排我们几人轮流值班,要爬到团部机关前面小山顶上的水塔站岗,时刻观察有否海啸来袭,在必要时鸣枪报警。水塔顶的位置很好,居高能望远,但夜晚气温较低,身上披着军大衣也感到很冷。不知海啸在哪一刻会发生,到那时又该如何逃生,要是海啸真来了,我们怕是性命难保。不过,服从命令听指挥,没有任何价钱可讲,干脆就不多想了,打起十二分精神站岗放哨。大约过了五天吧,警报解除了,总算完成了这一光荣任务。
  1970年春节期间,我第一次不在家过年。那时刚完成开荒大会战的任务,不知不觉已到除夕前一天,符致新班长在晚上传达了连队通知,要在除夕夜及大年初一,全连分班包饺子过新年。为了包好饺子过好年,连队特意宰杀了两头黄牛,孙殿山连长及几位北方籍的战友还就如何包饺子作了示范。当年武装连有一条简易泥土路通往团部,进营区的右侧路边是连队的伙房,用木料和茅草搭成,旁有一片高大的桉树林。炊事员将牛肉剁成肉馅装在盆里,每个班一盆。符致新班长领来肉馅、面粉,几位战友用水和面揉成一团,又揉细揉长,然后切面团、压面团、擀成饺子皮,再放进肉馅,包好捏紧。
  尽管第一次包饺子,大家七手八脚,各人捏的饺子形状各异,有大有小,但每个人心里都乐滋滋的,头一回包饺子吃嘛。副班长陈青怀和余炎培是广州知青,有包炸油角的经验,与包饺子有些类似,所以干得较顺手。我们二班第一个包好饺子,又第一个把饺子端到伙房。炊事班人员再将饺子放入烧开了水的锅里煮熟,捞起放回班里的盆子里。“开饭,吃饺子!”班长一声令下,全班人一拥而上,很快将盆里的饺子一扫而光。在我们当中,不少人是第一次包饺子,也是头一回品尝自己包的饺子,我也是。一口咬下去,尽管有些烫口,但鲜黄牛肉馅饺子的独有美味,令我至今仍然回味无穷。
  第二次当武装民兵
  可惜我在武装连只待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也仅是打了3发子弹,就离开了我挚爱的第一个工作岗位,我走时好舍不得。1970年9月某天,连队文书林明禄交给我一张调动通知,调我去三十四连(响南队)工作。我只好收拾行李,向符致新班长、陈青怀副班长、班里的战友,还有一起初中毕业又一起进入武装连的回场知青陈忠强、林礼汉、林照旺等人一一话别后,就恋恋不舍地离开武装连了。大约是一年后,林礼汉也从武装连调到三十四连。
  我调来三十四连当割胶工不久,恰逢六营营部(设在三十四连区域)准备按规定设立武装排并配枪支,这与团武装连的建制不同,是非准军事单位,不脱产的。六营陈绍强教导员见我在团武装连待过一年,有军事技能基础,就把我编入了营武装排,于是我又拿起枪杆子,第二次当了武装民兵。武装排的成员大部分是20世纪60年代的退伍兵,军事技能基础扎实。营武装排每周训练一个下午,我在老兵的帮助下学到了不少的军事知识,有了更大的进步。营武装排一年实弹打靶有两三次,在严格要求和训练之下,我把枪打得很准,每发都是8环以上。
  1972年七八月期间,三师组织了一次全师打靶汇演比赛,由各团武装连和营武装排选拔一至两名男女战士参加,地点在十一团(南岛农场)演练场。八团共派出9名代表参加打靶汇演比赛,其中就有我,不胜荣幸之至。其中我是六营(响水分场)武装排的派出代表,此外还有团武装连的张贤诚、一营(东风分场)武装排的林美娇(三连,即丰收队,回场女知青)、一名不记得名字的潮汕籍女知青(四连,即黄继光队),以及其他营武装排的5名派出代表。
  参加汇演打靶比赛前的半个月时间,团武装连的陈忠强教官负责对我们9人进行了严格的军事射击训练。按汇演比赛要求,必须用无依托立射100米、跪射150米,以及卧射200米三种姿势进行打靶,难度非常大。陈忠强教官对这次训练要求相当严格,在半个月里,我们9人天天头顶烈日,摸爬滚打,每天训练下来浑身都是汗水、泥水,衣服在地上磨破了,手臂在地上滚爬中磨损出血,大家都咬紧牙关坚持。半个月的强化训练下来,每人基本上达到了训练的要求。
  在陈忠强教官的带领下,我们一行9人乘坐团部汽车前往崖县县城三亚镇,再转乘开往八所方向的火车到天涯公社马岭火车站下车,十二团(立才农场)派人接站并安排在团招待所住了一晚,第二天再乘车前往十一团(南岛农场)集中。这次打靶汇演比赛规定每人打60发子弹,立射100米、跪射150米、卧射200米各打20发。比赛开始了,我们八团代表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动作打靶完毕,在三师各团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们团的女战士更是巾帼不让须眉,有的打得比男的还好。
  大约是1974年秋季,胡明翠也从团武装连调到六营任副教导员,分管营武装排,他知道我是从团武装连出来的,枪打得准,每次实弹打靶都多给我3发子弹,所以那时很兴奋。到了1976年某天,他还带上我和几个武装民兵,说太平洋上西萨摩亚岛国的一个访问团来田仔公社加马村考察种植的腰果,顺便让我们演示下军事表演打靶给外宾看,那一次打靶除了7.62步骑枪外,还用54式手枪、冲锋枪进行了表演,那一天也记不得打了多少发子弹了,总之两个字:过瘾!

知识出处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下册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下册》

出版者:南方出版社

本书共有79篇文稿:港西(4篇)公社、梅山公社(7篇)、其他(2篇)3处安置点13篇知青回忆录;垦区南田(32篇)、南新(3篇)、南岛(11篇)、立才(5篇)、南滨(15篇)5个农场66篇知青回忆录。

阅读

相关人物

许家东
责任者
陈剑波
相关人物
孙殿山
相关人物
王时敏
相关人物
梁瑞贤
相关人物
欧海明
相关人物
林明禄
相关人物
郑伴强
相关人物
符致新
相关人物
陈青怀
相关人物
余炎培
相关人物
孙玉国
相关人物
苗圃
相关人物
陈忠强
相关人物
林礼汉
相关人物
林照旺
相关人物
陈绍强
相关人物
张贤诚
相关人物
林美娇
相关人物
胡明翠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南田农场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