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萦海山林——忆回乡参加植树造林的艰辛岁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下册》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1707
颗粒名称: 梦萦海山林——忆回乡参加植树造林的艰辛岁月
分类号: S757.2
页数: 5
页码: 60-64
摘要: 文章讲述了作者回乡参加梅山海防林营造的经历。海山是一个沙脊,横亘在田野、村庄和大海之间,被称为“天然屏障”,作者所在的梅联大队林业小组负责营造海山林。文章描述了造林行动的开始,以及面对恶劣环境和清理工作所遇到的困难,作者坚定决心争取胜利的精神振奋。最终通过林书记的验收,他们的工作得到了认可。
关键词: 海山 海防林 造林行动

内容

海山、海山林
  在我的家乡梅山,有这么一条“海山”,原是在大海潮汐和季风几十万年的相互作用下,不断堆积而成的沙脊,远眺如山,故称“海山”。海山面南而立,东起镇海村,西至角头湾,全长10多公里,宽度200-300米,呈东西走向,横亘在梅山的田野、村庄和大海之间,恰似一道天然屏障,守护着田园和村庄免受风沙的侵蚀和吞噬。
  有一条同样长度的海边防风林带,木麻黄树郁郁葱葱,植根于家乡的“海山”之上,是为“海山林”,也即“海防林”。当年,巨龙似的海山,翠绿的海山林,清澈的海水,洁白的沙滩,相映成趣,景色秀美,气候宜人。而海山植树造林筑起的“绿色长城”,饱含着我们回乡知青的一片心血、满腔热忱,也有梅联大队社员们的辛勤付出。
  1973年,我高中毕业后,即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伟大号召,回乡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我的家乡梅联村,当时是一个以传统捕捞业为主的渔业大队,凡本村读书的青年,毕业后都面临着步入社会的第一次人生选择:要么当渔民,要么外出打工,要么从事副业生产。当时适逢梅联大队正在筹建林业小组,可是因为报酬不及大队主要劳动力的一半,鲜有年轻人问津。我考虑再三,决定报名参加林业小组。经过大队党支部讨论,最终选出五名青年组员人选,并指定我当林业小组组长。我与绿色事业结缘,即始于此。
  成立梅联大队林业小组不久,我们就迎来第一次全县范围内的大规模营造海防林行动。有一天,我陪同梅联支部林书记,到梅山公社参加全社林业工作会议。公社党委高书记在大会上传达了县委、县革委会关于植树造林的有关文件,并特别强调:今年是营造海防林的开局之年,我们全社上下要花大力气、下真功夫。接着,梅山林业站的负责人关忠诚同志,也在会上就植树造林的技术要求和工作实施方案,作了详尽的说明和周密的部署。他告诉大家,梅山地区的林业工作刚刚起步,许多大队的林业小组也才组建不久,公社林业站和各大队苗圃基地尚未健全,此次造林所需的苗木,均由县里统一安排,县林业局负责提供。
  梅山地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造林行动——在3年之内,营造4000多亩海山林,自此拉开序幕,主角就是梅联大队林业小组,而背后的支持力量,是梅山公社梅联大队全体社员。
  营造海防林
  全社林业工作会议过后,我和林书记赶到公社划给梅联大队植树造林的责任地段,进行实地考察。我们的责任地段,位于海山西段临海一线。站在海山顶上举目远眺,但见漫山遍野灌木丛生,荆棘满目,仙人掌遍布。植树环境如此恶劣,我不禁心生怯意,嗫嚅着对林书记说:“这地方哪能种树啊!”他遂拍着我的肩膀,非常坚定地说:“万事开头难,只要我们树立起战胜困难的决心,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这次营造海防林,你们林业小组要当尖兵打头阵,先组织人员进场清理,如果人手不够,必要时,我会动员大队社员参加突击清理,我保证不影响你们的造林进度。”听罢林书记的一席话,我仿佛吃了一颗定心丸,对清理荒坡、植树造林的工作充满信心。
  当天晚上,我把4位队员召集到一起,传达了公社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和大队林书记的决心,介绍了造林责任地段的基本情况,对明天的工作做了具体安排。第二天一早,我和队员们扛着工具,迎着初升的晨曦,精神抖擞地走向满目荒凉的“战场”。
  清理工作,说得轻巧,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特别是清理仙人掌,更是难上加难。由于没有施工机械,全靠砍刀和锄头,仙人掌浑身长刺,连仙人掌果头上都长满毛茸茸的小棘,刺入肉里,断在其中,与肉同色不易察觉,如不及时剔除,很快就会化脓,疼痛难忍。我和队员们抱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迈精神,坚定“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英雄气概,投入到清理场地的战斗中去。为了提高效率,我做了工作安排:有人负责砍挖,有人负责搬运,有人负责焚烧。南海边,我和队员们头顶烈日,脚踏热土,汗流浃背,口干舌燥,手掌磨出了不少水泡,脚底不时被尖刺扎破,但大家始终斗志昂扬,毫不退怯。最终我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责任地段的清理任务。林书记亲临现场验收合格后,热情赞扬了我们的工作。
  植树造林是一项技术活,光凭热情和干劲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讲究季节和把握好时机。一般来说适宜树木种植的季节是春季和秋季,因为这两个季节的特点是气温不高,降雨充沛。雨后种植树木,成活率高,效果显著。
  在我们焦急的期盼下,终于迎来了一个秋雨霏霏的日子。这一天临近中午,随着一声响亮的汽车鸣笛,县里送来的木麻黄种苗到了。林书记带领我们林业小组和全体社员,冒着绵绵细雨,扛着成捆的树苗,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来到植树地段。一时间,工地上人声鼎沸,欢声笑语。人们忙着挖坑、下种、培土。一捆捆青翠的树苗,眨眼间,在人们灵巧的手中便被排列成一行行整齐的小树林。不多久,连绵10多公里的海边林带,犹似一条绿色的项链缠绕在家乡的海山之上。
  往后的日子里,我们林业小组的主要工作就是做好海防林的后期管理。每天,我和队员都要轮流检查树苗的生长情况,一旦发现枯苗就要及时补苗。海南岛的气候阴晴分明,崖县地区绝少有淫雨连绵的时候,而且往往雨后初晴,阳光更加强烈,水分蒸发量更大,此时不少地段的树苗就要及时浇水。海防林带距水源地有近千米的路程,来回一趟将近两公里。当我们挑着满满的一担水,一脚深一脚浅地踩在松松软软坎坷不平的沙地上来到目的地,桶里往往只剩下不到一半的水。即或如此,我们也从不偷工减料、怨天尤人,始终坚持及时足量为树苗补水。就这样,在树苗栽下后的10多天时间里,我们百般呵护,不停巡看,终将绝大部分的树苗补齐养活。看着这些幼小可爱的树苗在微风中、在阳光下摇曳多姿、健康成长,我和队员们无不充满了喜悦和成就感。
  建圃育苗忙
  植树造林不能长期依靠上级部门输送种苗,必须要有自己的育苗基地。在上级林业部门和梅山林业站的指导和支持下,我们选定在海山岭子东侧,一块背阴的坡地作为育苗基地,建立苗圃。之所以选这个地方,一是靠近水源,取水方便;二是背阴避阳,易于保温保湿,有利于树苗生长。目标既定,立即行动。那段日子,我和队员们早出晚归,废寝忘食,清除育苗基地范围内的杂草树根。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劳动,我们终于开垦出两亩多的园地,并按育苗的要求划分成井然有序的一垄垄的苗床,再撒上一层草木灰作为基肥,然后再沿着苗圃边界打上木桩,拉上围栏,防止牲畜闯进苗圃,毁坏苗木。
  一天,梅山林业站的负责人关忠诚前来指导工作,看到我们的育苗基地已初具规模,就笑着说:“这个苗圃选址不错,布局也很合理。看得出来,你们是下了一番功夫的,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嘛。”说完,他又指导我们在苗床周边培土加固,防止雨水冲垮苗床。他一边指导我们工作,一边对我们说:“今年你们的育苗树种以木麻黄和桉树为主。”我们异口同声地问道:“那树种子由谁提供?”他笑着对我们说:“今年公社林业站没有种子库存,你们只能自力更生了。不过,我可以给你们提供一条线索,乐东县九所公社境内,有大片的木麻黄和桉树都结满了果子,只要拿回来晒干,你们就有种子可用了。”这对于正担心“无米下锅”的我们来说,还真是一个好消息。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我就带领队员背上口袋、干粮和水壶,徒步向乐东县九所公社进发。从梅联到九所,有10公里的路程,我们紧赶慢走,花了两个多钟头到达目的地。果然如关站长所言,只见路边、荒郊一行行高大的木麻黄和桉树上结满了果子,有些成熟的已掉落在地上,俯拾皆是。我给队友做了分工,身手敏捷的上树采籽,不便爬树的捡拾地上的种子。整整忙了一天。当我们背着一袋袋沉甸甸的种子回到家时,已是牛羊归栏、家家炊烟。
  在整个苗木种养过程中,育苗阶段是关键时期。我们先是将采来的树籽晒干,然后才取出种子,均匀地撒布到平整好的苗床上,用“六六六粉”等农药混合细土再撒上一层,防止蚂蚁等昆虫食掉种子。种子播下后,要保持土地湿润,水不能浇得太多,也不能浇得太少,以适度为宜。苗床周围要搭好棚架,准备好雨布和椰枝,以防出苗期间暴雨打坏幼苗。在我们的精心呵护下,一棵棵小树苗犹如蚯蚓般慢慢钻出地面,不几天,满畦的园地就披上了一层娇滴滴、水灵灵的新绿。
  天有不测风云。育苗期间,有一天乌云密布,狂风大作,山雨欲来。我们赶紧拿起备好的雨布和椰枝,盖上棚架,用绳索加固绑牢。不一会儿暴雨倾盆而至,豆大的雨点打在棚盖上劈啪作响,打在人身上隐隐作痛。我们在泼墨似的雨幕中看不到对方,只能在暴雨中大声呼唤,拼力协作,终于把苗圃所有的棚盖搭好扎牢,保住了初生的幼苗,也保住了我们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
  荒山披绿装
  海防林的种植告一段落,下一步的目标就是绿化荒山。然而,荒山绿化的难度之大,简直超乎我们的想象。其原因是:土质坚硬,水源缺乏,远离村庄。梅山地区,历史上干旱少雨,加上多年来的滥砍恶伐,原先苍郁浓绿的山岭早已变成荒山秃岭,只有些许稀稀落落的低矮灌木丛,在山窝窝里顽强苟活着。历史上这一带也曾有过荒山绿化行动,但由于前期种植技术落后,后期管理更是松弛、粗放,故收效甚微,迄今无建树。
  在这次绿化荒山行动中,我将不久前从保亭等兄弟县学到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推广应用到具体实践活动中来,这项堪称“革命性”的先进技术就是“营养杯”育苗技术。推广应用“营养杯”育苗,使移植到荒山野岭的幼苗在“营养杯”的保护下,成功度过移植阶段的“危险期”,而逐步适应新环境。这样一来,就使得树苗的成活率成倍地提高,为通往既定的“荒山披绿装”的宏伟目标,开辟了一条生命坦途。
  这期间,我和队员们起早贪黑,风餐露宿,日晒雨淋,以山为家,饿了吃几口干粮,渴了喝几口石缝的积水。就这样,荒山在我们的手中,一片片慢慢变绿;秃岭在我们的脚下,一天天渐渐转翠。
  几年后,我离开了海山苗圃,从育苗的“园丁”变身为育人的“园丁”。身份虽然转换,“角色”依然如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早年海山“育苗”的丰富经历,给予我日后在“育人”的园地里诸多有益的启迪:大自然的幼苗渴望得到人类的呵护,人类的“幼苗”更需要我们倾尽一生去关爱。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想当年,我与年轻的伙伴们育出的树苗,很快就长大成林,绿遍海山坡岭;而我在育人园地里,也如一名默默耕耘的园丁,播种了桃李芬芳,收获了英才辈出。
  海山林,我永远魂牵梦萦的地方!

知识出处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下册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下册》

出版者:南方出版社

本书共有79篇文稿:港西(4篇)公社、梅山公社(7篇)、其他(2篇)3处安置点13篇知青回忆录;垦区南田(32篇)、南新(3篇)、南岛(11篇)、立才(5篇)、南滨(15篇)5个农场66篇知青回忆录。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光理
责任者
关忠诚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梅山公社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