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知青”在农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中册》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1654
颗粒名称: “机关知青”在农场
分类号: F323.6
页数: 2
页码: 191-192
摘要: 本文回忆了作者1975年加入田独公社农场的上山下乡经历,介绍了农场的情况和知青的生活和工作,以及部分知青后来在不同领域的成就。文章强调了经历的收获多于苦难,并认为这段岁月对他们有着特殊的意义。
关键词: 上山下乡 知青 农场

内容

20世纪70年代,崖县共有14个公社,每个公社除了行政机构,还有县内许多部门的延伸网点,形成完整的行政、生产、生活配套体系,这些单位被人统称为“机关”。我们田独公社就是其中之一,只是“机关”跟随着“行政机构”,人员构成比较简单,适龄子女也较少,所以1972年至1974年的初、高中毕业生寥寥无几。不像红沙、崖城、港门、藤桥等公社那样,还有不少靠其他门路谋生的墟镇居民,人员构成较为复杂,应届毕业生人数多。
  也许是田独公社“机关”适合上山下乡的人数有限,所以不被县知青办重视,我们这些早就毕业了的,对县城及部队知青一批批的上山下乡,只有看热闹的份。这些“机关”一直在积攒应届毕业生人数,直到1975年9月21日,才有了肖楚华、黄良芳、何和国、何和际、刘声元、刘声菊、蔡海生、黄秀凤(黄静)、林慧兰、高文二(高文亮)、李华强1 1人上山下乡,成了理所当然的“机关知青”。
  各单位及家长们在那一天,早早就将我们送到公社机构所在地,公社书记蔡明康亲自主持召开欢送会。随后在敲锣打鼓、红旗飘扬的热闹气氛中,坐上中型拖拉机的挂卡,到了3公里外的田独公社农场。农场就在224国道的西边,从公路边左拐进入,经过一条近百米长、约8米宽的泥土路,路的两旁是已经收割的稻田。场部占地不怎么大,以简易篮球场为中心,四周是茅草房及椰子树。
  农场的新老场员在农场大门前热情地迎接我们,还帮助搬行李到分配好的茅草房,接受我们成为其中的一员。比我们先来的知青老大哥、老大姐,有1969年就来的汕头知青肖志生、陈晓光、林永平、龙玉梅等人,以及1973、1974年上山下乡的海军子女知青70多人。为了尽快熟悉工作,11人被分到不同的班组,但我们互相鼓励,不管人在何处,都要好好干,为公社“机关知青”争气。
  我们这些人那时的想法很简单,觉得已经高中毕业了,考大学深造没有可能,想参加工作又没有机会,那就听党和毛主席的号召上山下乡好了。还觉得反正年纪还小,去锻炼一下没有多大关系,以后再争取前途和出路。以我们当时的情况来说,出生在平民家庭,父母都是普通人,没有多少优越感。加上从小就习惯劳动,知青点离家又很近,同往的伙伴彼此很熟悉,就更是没有问题了。
  由于我们事先有思想准备,在接下来的艰苦劳动中,大多数人的情绪比较稳定,但个别人的情绪有点波动。海军子女、班长曹健知道后,就逐个找人谈心,她说:“你们刚来有个适应期,要经过各种磨合,没什么大不了,这道坎是人人都要经过的,榆林部队干部子女、4802工厂子女也一样!”这一番话使我们深受鼓舞,对早来的知青非常佩服,决心向他们学习,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争取加入共青团组织。
  回忆当年,应该说李瑞雪、孙月慧、陈明英等知青先进典型,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使我们有了方向、有了目标,认真跟着走,不怕艰苦不怕流汗,脏活累活抢在前,经受各种锻炼和考验。我们这批“机关知青”,还有1976、1977年上山下乡的16名“机关知青”,都积极参加了农场的开荒、种植、创收、建房等项繁重的体力劳动,在农场期间的整体表现,应该说是“可圈可点”的,每个人都尽了力,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肖楚华是“机关知青”的代表人物,担任过农场会计、团支部副书记等职务,是农场重点培养的入党对象,一向口碑很好。热情豪爽的何和国、细心沉静的黄秀凤、踏实肯干的肖楚南、不怕吃苦的刘声元等人,曾经担任过班组长,是农场骨干、积极分子。好学上进的李华强,曾经参加县里路教工作队,为帮助农村、发展农业出了力。
  由于在恶劣环境、艰苦劳动中经受过考验,我们当中的许多人以后在不同的岗位表现出色。如肖楚华在恢复高考后考上州技校,以后一直在物资部门工作,有会计师职称,在海南物资(集团)公司财务处副处长任上退休。黎少云在参加工作后考取本科文凭,是政法系统的突出人物,现在是三亚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肖楚南从农场出去当兵,在部队干到副团职干部转业,回到汕头老家后任职某区司法局副局长。黄良芳原来在教育系统工作,后来调到市财政局,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考取了江西财经大学注册会计师本科文凭,成为本单位的工作骨干……
  知青岁月已过去四十三年,回想起来是收获多于苦难。赶上了这场波澜壮阔的上山下乡运动,知青经历对于我们来说,的确非常重要,有着特殊的意义。

知识出处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中册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中册》

出版者:南方出版社

本书共有83篇文稿:崖县抱龙林场(20篇)、崖县三亚林场(2篇)、林旺猪场(3篇)、海螺农场(2篇)4处安置点27篇知青回忆录;藤桥(4篇)、林旺(2篇)、田独(13篇)、红沙(4篇)、荔枝沟(6篇)、羊栏(8篇)、天涯(1篇)、育才(6篇)、雅亮(3篇)、崖城(5篇)、水上(2篇)、保港(2篇)12个公社安置点56篇知青回忆录。

阅读

相关人物

黄良芳
责任者
何和国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