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脱产的卫生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中册》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1652
颗粒名称: 不脱产的卫生员
分类号: F323.6;R181.3
页数: 3
页码: 185-187
摘要: 本文介绍了田独公社农场卫生员的工作经历和医疗救治的过程。作者在缺乏医疗设备和药品的情况下,通过自学教科书、从外面寻求帮助等方式积极开展医疗工作,为干部群众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受到了大家的赞誉。
关键词: 卫生员 医疗救治 自学教科书

内容

田独公社农场原有20多名老场员,过去谁有点小病小伤,就要赶紧往外跑,非常不方便,有时还会误事。我们26人在1973年12月25日来到农场,是第一批本地知青。当初下乡时,榆林基地门诊部送给我们一个卫生箱,配备了一些常用药品,以备不时之需。到来农场后,两位领队指定孙桦任卫生员,缺医少药的情况有所改善。
  到了次年的2月、7月,又陆续增加了48名知青,整个农场变得“家大口阔”起来,卫生医疗问题不容忽视。场领导和领队从长远考虑,决定派孙桦去海军425医院医训队学习,让我临时代理卫生员。孙桦这一去就是一年多,直到1975年12月才结业返回,我就成了长期代理。我在代理卫生员的初期,其实没懂多少医学知识,只凭一些经验及自己的理解,对感冒、消化不良、皮肤过敏等小病给吃丸药,对一般性外伤做简单处理,所需药物品种不多,还能勉强应付。
  那时卫生员不脱产,人在生产班编制,要参加生产劳动,处理伤病多在中午及晚上。我想多学一些知识,为大家多做一些事,就自费购买了一本《“赤脚医生”教材》,是上海市川沙县江镇卫生院编著的,一有时间就抓紧学习,更多地了解常见药物种类及使用方法,以及常见病的诊断及处理。
  下乡的人多了,干活受伤的人也就多了,场里就腾出一间约6平方米的小屋,作为农场卫生室。没有药品、药物、器械、辅料,我就回榆林基地找卫生处黄处长,他批了个条子,让我到药品仓库领取了不少内服药、外敷药、外用辅料、日用器械,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援。离我们农场不远有个海军工兵五团,那里的卫生所也给予很多帮助。我经常利用午休时间做棉签和纱布,然后拿到五团卫生所去消毒,还从那里拿蒸馏水把95%的酒精兑成75%比例,用于消毒。
  有了卫生室和常用物品,我又逐渐掌握了一些医疗知识和操作方法,还在高领队(原是425医院手术室护士)的指导下学会了打针,处理许多常见伤病,就更加及时和得心应手。
  我第一次打针,病人是班长黄孙安(也是团支部书记),他患感冒发高烧了,吃药未见好转,还是高烧不退,决定给他打一针退烧针。那天吃完晚饭后,我端着煤油灯来到了他的床边,按高领队的指点在臀部外四分之一处肌肉注射,当手触摸皮肤肌肉时,硬邦邦的总扎不进。寻找原因,是自己扎针太犹豫,针尖只扎在皮肤表面,致使他皮肤疼痛、肌肉绷紧。煤油灯火焰小,离远点就看不清,就往近处挪了挪。我先劝他不要紧张,再看准部位果断进针,就顺利地注射完成了,但我也出了一身冷汗。通过这第一次打针,也看出我的打针技术不熟练,我就到菜地找了一个茄子,晚上没事就练习,于是越来越老练了,再也没有发生类似的事。
  韩丽军是我同学,又一起下乡,她很信任我。有一次她有病回基地门诊部治疗,医生开了10支青霉素,做完皮试只打了一支,她把剩下的带回农场让我帮她打完。肌肉注射青霉素超过24小时得重新做皮试,所以一天要打两针。我中午收工回来,就到伙房炉灶铲出一铲炽热火炭,把方形铝盒架在上面水煮消毒注射器,要用15至20分钟(有时要铲两次火炭),待温凉后才能注射,总是吃饭在最后。晚上洗完澡我再到她寝室打第二针,九支青霉素很快打完了,她病也彻底的好了。我问她这样打针疼不疼,她说不疼,是因为在安全区部位有个最不敏感的疼痛点,我已掌握得很准确。
  我的同学王莉有一天突然说腰疼得厉害,表情非常痛苦,估计是受了寒湿,于是我就给她针灸放出点儿血,然后再拔一罐子,很快就没事了。中医疗法这么神奇,我得感谢《“赤脚医生”教材》这本教科书,使我得以现学现用,及时解决一些难题。
  有一天上午在山上挖树头,老场员杨明光(他的岁数跟我们差不多)手被扎破鲜血直流,他很快找到我。我一看伤口很深,想都没想就把当天新换的白衬衣里襟撕下一条,先给伤口扎上把流血给止住,回到农场卫生室再给他清洗、上药、包扎,还给口服消炎药(土霉素)。换了几次药,他的伤口就痊愈了。
  有个老场员上午拉肚子很难受,我询问病情后就给她拿了口服药,是按书上讲的诊断办法,再对照药品说明书下药。中午和傍晚再上她家去,送药并观察病情,结果当天见效,两天后痊愈。
  还有一次苏盛国书记高烧不退,像是打摆子,我拿不准主意,只好赶紧找大夫。电话打不通,我就骑自行车到公社卫生院请来大夫,小伙子是中山医学院毕业的,带个眼镜,年轻帅气,业务精,他确诊是疟疾。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苏书记的身体很快得到了恢复,一点都没耽误事。
  让我记忆最深的,是场里的孕妇胡兰妹快临产了,她还在坚持干农活,一天上午她突然感觉到非常的痛苦,看来是快要生了,就农场这个条件肯定是不能接生的,孙桦赶紧打电话到公社卫生院,人家说大夫出诊了。我们好几个人来到现场,大家商量了一阵,决定先做好准备,把毛巾、剪刀、镊子用开水消毒,又叫孕妇丈夫苏德辉煮好一大锅开水。光等大夫肯定不行,我和张东亮各骑一辆自行车就往接生大夫出诊的地方奔去,终于找到她并带回到农场。一迈脚跨进门槛,产妇羊水大破孩子冲了出来,真是回得太及时了。临急了,医生放下出诊箱,还穿着鞋,就直接上床处理了,首先将婴儿口中的羊水抠出,剪断脐带并敷上纱布,然后将产妇的胎盘处理干净。紧张的工作完成,母子平安无事,大家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了。
  我这个不脱产的卫生员,经常利用午休、晚上、娱乐时间来做卫生室的事,每到傍晚吃完饭、洗完澡,我就端个小煤油灯来到这个小小卫生室,大家有上药、换药、小伤小病的,都会找到这里来。知青是年轻人没啥大毛病,因气候变化身体不适,倒是比较常见。男生干活比较粗心,往往容易受伤,伤湿止痛膏也用得多。女生比较谨慎,又有男生“怜香惜玉”,主动帮助,受伤的概率很低。
  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我都会很认真地去处理,苦是苦了点,累是累了点,但能为大家解决痛苦和烦恼,我感到心里很满足。这小小的卫生室,是爱心的奉献,能做的就尽量做好,不能做的就请高人来做,我很庆幸从来没出过错,对得起“卫生员”这三个字。
  顺带说一下,我从田独农场被招工进4802工厂后,在工厂的农场又干了一段时间的卫生员,也是不脱产的,一样的认真对待,没有出过任何差错。

知识出处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中册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中册》

出版者:南方出版社

本书共有83篇文稿:崖县抱龙林场(20篇)、崖县三亚林场(2篇)、林旺猪场(3篇)、海螺农场(2篇)4处安置点27篇知青回忆录;藤桥(4篇)、林旺(2篇)、田独(13篇)、红沙(4篇)、荔枝沟(6篇)、羊栏(8篇)、天涯(1篇)、育才(6篇)、雅亮(3篇)、崖城(5篇)、水上(2篇)、保港(2篇)12个公社安置点56篇知青回忆录。

阅读

相关人物

董丽娟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