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切的关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中册》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1650
颗粒名称: 亲切的关爱
分类号: F323.6
页数: 3
页码: 177-179
摘要: 本文描述了几位老知青回访田独公社农场的经历,重温当年在农场的生活和知青情怀。他们在农场重新找到了认识的人和留下的印记,尤其感动的是与当时的农场副场长黎运文重逢,他仍能够记住他们的名字和长相,让他们深深感到被惦记的幸福。作者还回忆了自己在农场的经历,黎副场长作为自己的会计师傅和入党介绍人,给了他不少帮助和指导,让他非常感激。文章最后,作者与黎副场长合影,并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关键词: 知青 田独公社农场 回访

内容

2017年4月初,我们几个地处祖国天南地北的老知青(曹健、鞠幼华、鞠小华、胡海平、刘奕玲、王莉、孙桦)相约,一起回访昔日的田独公社农场,重温知青情怀。
  4月11日上午,我们怀着既兴奋又复杂的心情,从中心市区驱车前往农场,一边看着车窗外似曾相识的景色,一边回想早已远去的往事。当车子缓缓驶入那条熟悉的进出农场小道,我们再也控制不住自己,齐声叫了起来:“就是这条小路,是我们曾经走过的知青路!”
  下车后走进原农场住地,我们迫不及待地寻找着当年的印记。原来的茅草屋住房、伙房不见了,原来的水井及曾令我们羞涩的浴室也不见了,小小的农场已被椰林所覆盖,到处是绿叶婆娑,随风飘荡。场里的住户见我们这么激动,好奇地问:“你们是知青?”“是啊!”我们异口同声。一位中年妇女走过来,自我介绍说:“我爸是黎运文啊!”“黎副场长——他还好吗?”我们欣喜而又关切地追问。“我爸爸70多岁了,身体不太好,刚出门,我马上打电话告诉他。”她女儿边说着边拿出许多芒果和一大串椰子,热情地接待我们,还说这是知青当年种下的果树,现在已是果实累累。我们品尝着清甜的椰汁,回忆当年栽树的情景,从嘴里到心里那个爽啊!
  不多久,一位头发花白、略显黑瘦的老人微笑着从外面走回来。我们一眼就认出来了,快步迎上去,不约而同地喊道:“黎副场长!还认识我们吗?”“嘿嘿”,他笑着用黎、汉语混杂的普通话:“我眼睛虽然不太好了,但看你们个个都能认出来……鞠幼华不是当兵了吗?鞠小华跳舞去了,刘奕玲胖了……”
  一别45年,黎副场长还能叫出各人的名字,说出各人的去向,记住各人的长相,让我们很是吃惊。被惦记是件很幸福的事,我们与他频频握手,泪水禁不住夺眶而出。陪我们一起到访的马容艳、张云辉两位崖中同学,这时也受到了感染,眼睛也湿润了,很激动地说:“好羡慕你们呀,我们只是同学情,而你们几个是同学情加知青情,亲上加亲,真后悔没和你们一起下乡,缺失了这份浓浓的农友情。”接着,我们和黎副场长亲切地交谈,谈我们的过去和现在,谈永远也忘不了的知青情、农友情。在我们的簇拥下,黎副场长和我们几个在农场的大榕树下,留下珍贵的合影。随着手机的“卡嚓”声,我的思绪回到了45年前……
  1973年12月25日,海军榆林基地的26名知青,上山下乡来到了田独公社农场,黎运文当时还是农场的班长兼会计。他是黎族人,个子不高,挺黑挺瘦,外表朴实,一口带着浓浓黎族口音的普通话,常常让我们连蒙带猜去理解,闹了不少笑话。他表情严肃,言语不多,做事认真,生产经验丰富。大概是1974年的四五月,黎班长被提拔为农场的副场长,负责农场的日常生产管理,每天给知青们派农活。他职务变了,肩上担子加重了,会计工作难以兼顾,就由我来接替。那年我才17岁,对会计知识一无所知,连账本都不会看,更别说记账了。我想,万一记错了账亏钱,岂不是要从家里拿钱来赔?所以起初死活不肯接受这项工作。黎副场长知道后耐心做思想工作,并细致认真地教我怎样看账、记账、做报表……黎副场长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还有悉心的指导,深深感动了我。接手会计工作后,我遇到什么问题,都及时向他请教,渐渐就入门了。
  记得农场种植的甘蔗丰收了,每天看着一车车的甘蔗运往糖厂,劳动终于有了回报,大家都很开心。而我却紧张极了,生怕漏记了重量,少算了收入。当时我和刘奕玲一起押车送甘蔗到藤桥糖厂过磅,她看秤杆,我记数字。每次运载称重,我俩都很认真,生怕有差错。那年我们有了分红,每人还分得了二十斤白糖,这是第一年的劳动成果,也是第一次的收获,终于可以和家人分享了,心里美得比糖还甜。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干了一年多的会计,账目清楚,报表清晰,凭证齐全,手续合格,还得到县里的表扬。后来我离开农场移交会计账本时,账簿完整,个人清白,于心无愧。能够做到这样,除了自己的努力,离不开黎副场长的悉心指教。
  下乡两年多时间里,黎副场长既是我当会计的师傅,还是我的入党介绍人,见证了我的进步及成长,我非常感谢师傅——黎运文副场长。
  黎副场长的黎族口音普通话,留下许多有趣的话题,但也无形中拉近了心理距离,让人觉得他可亲可敬。他简单朴素惯了,偶尔也闹一点笑话。记得有一次部队来农场慰问,带了好多慰问品,其中就有香烟是带海绵嘴的那种,当时还是新产品,不少人不会用。慰问团的领导给黎副场长递一支烟,他直接就把烟丝那头含在了嘴里,点火时海绵那头点不着。我们在一旁忍俊不禁,不知是谁赶快帮他点上一支,他深深吸了一口后吐出烟雾,摇头自嘲说:“难怪点不着!”
  农场领导、部队领队、老场员们,一直关心、扶持、引导着我们,使我们这些女知青,从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娇娇女,在艰苦环境中快速成长,成为新时代的劳动者。
  在我下乡的两年多时间里,榆林基地共派出了五任领队和副领队。第一批是冯克亮和高秋荣,第二批是翟长春和尹小娜,第三批是苏领队(忘记名字)和付吉妹,第四批是陈领队(忘记名字),第五批是陈领队(忘记名字)。他们与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风雨同舟,艰苦与共,如同长辈或哥哥姐姐,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关爱和体贴。每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他们都会千方百计地想方设法去解决。往事难忘,现在回想起来,我的心里盛满了温暖和感激。
  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批的领队冯克亮叔叔和副领队高秋荣姐姐。冯叔叔是看着我们长大的长辈,他总是面带微笑,目光慈爱,无时无刻地关心爱护我们,见到他就像见了亲人,总有一种亲切感、安全感。在我们参加劳动时,有的手上磨出血泡,有的血泡破了,他总是心疼的让我们去清洗、上药、包扎,以免出现感染。每当看到农场日新月异的变化,他总是由衷地感叹:“孩子们真是好样的,不愧是军人的后代,能吃苦,不怕累,能战斗。”他对我们的表现很满意,他还特地写了一首诗,夸奖我们是“军中小丫”。副领队高秋荣姐姐,原是海军425医院护士(烈士的妹妹),为人诚恳,朴实无华,性情温和,就像邻家大姐姐一样,女知青们的小秘密都愿意向她倾诉。场里的赤脚医生孙桦和董丽娟,在她的帮助下学会了简单的医疗常识,学会了换药打针和针灸,有点小毛病也能应付。
  农场的党支部书记苏盛国,团支部书记黄孙安,三班长胡德江,四班长陈晓光,喂猪的老阿婆……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让我们学会了坚强、勇敢、负责任、有担当。
  田独农场在当年总共有五批部队及公社知青到来,一批一批地来,又一批一批地走,在农场的时间长短不一,形同部队“流水的兵”。黎运文副场长等人与众不同,却是“铁打的兵”,四十多年来始终坚守在农场这片土地上,真是可敬可佩。但凡有知青重返农场时,他总会热情接待,让每个人都有回家的感觉,真是难能可贵。
  不久前,听说黎运文副场长在2017年8月中旬因病去世了。闻此噩耗,异常悲痛,没想到这次跨越四十多年的相见,竟成永诀!我在心里默默地祈祷:黎运文副场长、我的师傅,一路走好!
  我下乡的日子虽然只有两年多,但这段知青经历已深深烙在心里。女知青鞠幼华写了《纪念上山下乡四十五周年》美篇,在田独公社农场知青中引起了共鸣,当“南渡江水流长,海南一片好风光,满怀豪情建宝岛,喜看荒山变粮仓……”的歌声响起时,曾经的知青们边听边落泪……
  我们还会结伴同行,回到那个让我们一辈子难以忘怀的地方——田独公社农场,再次重温知青情怀,追忆艰苦岁月,坚定地朝前走。

知识出处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中册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中册》

出版者:南方出版社

本书共有83篇文稿:崖县抱龙林场(20篇)、崖县三亚林场(2篇)、林旺猪场(3篇)、海螺农场(2篇)4处安置点27篇知青回忆录;藤桥(4篇)、林旺(2篇)、田独(13篇)、红沙(4篇)、荔枝沟(6篇)、羊栏(8篇)、天涯(1篇)、育才(6篇)、雅亮(3篇)、崖城(5篇)、水上(2篇)、保港(2篇)12个公社安置点56篇知青回忆录。

阅读

相关人物

曹健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