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沙圩镇知青下乡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中册》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1639
颗粒名称: 红沙圩镇知青下乡记
分类号: I251
页数: 3
页码: 128-130
摘要: 本文介绍了红沙圩镇在20世纪70年代的情况,包括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及知青下乡的情况。知青安置点涵盖种植蔬菜的红沙大队、榆红大队、红土坎大队、新红大队、团结大队以及红沙公社农场等。最后一批下乡知青于1981年年底离开知青点。
关键词: 知青 农场 红沙圩镇

内容

在过去,红沙圩镇是崖县重镇,面积1平方多公里,北靠贯通东西的海榆东线公路,南临水面宽阔、经榆林角进入南海的红沙港湾。由于占有天时地利,红沙圩镇的水上运输、手工业(有缝纫、铁木、竹器、棕绳、烧石灰、采石灰石等行业)、服务业较为发达,从业人员众多。
  20世纪70年代的红沙圩镇,是红沙公社行政机构所在地,吃商品粮的圩镇居民有3000多人,红沙中学每年的初、高中毕业生为数不少,还有少许人从崖县中学毕业。
  从1972年到1977年,红沙圩镇的上山下乡知青,基本上安置在本公社辖区,分为两个时段,情况有所不同。按县里有关规定,1972、1973两年,红沙公社安置的初、高中毕业生,至少有50人,但县知青办未有备案;1974至1977四年间,县知青办安置了152名知青,每人均有档案。
  在1972、1973年,知青安置点有街道农场、公社农场、工交农场、红沙盐场。
  分在街道农场的,有李国珍(女)、何富新、陈和、符吉发、陈德、王民安、王亚弟、吴文耀、彭德姑(女)、王堂香(女)、王昌蓉(女)、陈新英(女)、梁振兰(女)、杨爱菊(女)等人;分在公社农场的,有蔡荣保、罗仕惠、张英梅(女)、黄美梅(女)等人;分在工交农场的,有曾石弟、邢进育、邢福和、张志东、陈世奇、陈金玉(女)、王香梅(女)等人。
  红沙盐场是社办企业,处在圩镇东侧,原是红沙湾滩涂地,1972年由人工筑堤围建而成,各行各业都有投入,但经济效益较好的石灰厂、打石队投入最大,主要劳动力是历届初、高中毕业生。盐场初期的建设者,有老三届的王玉斌、王玉良、董崇福等人,有1972届的吉进才、邢福忠、陈国伟、袁陵南(女)、吉玉英(女)、陈东弟、谢南安、邓琼义、周荣明、刘文雄、曾琼二、赵圣雄、符高平等人。
  1974年至1977年,知青安置点有六处,分别是种植蔬菜的红沙大队(市民大队)、榆红大队(黎族群众聚居地)、红土坎大队(汉族群众聚居地)、新红大队(潮汕移民聚居地)、团结大队(原“荔枝沟团结菜场”,潮汕移民为主体)以及公社农场。
  红沙大队处在圩镇区域,安置了两批知青,共计20人。1974年5月11日,下乡知青16人,均是应届毕业生,有谢芬进、符光德、符忠安、史兴模、李爱玉(女)、王昌平、王新琼、王春花(女)、詹少崖、何昌英(女)、梁文雅(女)、吴乃贤、卢爱柳(女)、韩爱玲(女)、蔡荣卫、钟林兴。其中谢芬进、王昌平、韩爱玲(女)3人,又是公社业余文艺宣传队成员。1975年9月5日,下乡知青4人,有王水才、王秀琼(女)、符吉兰(女)、蔡文英(女)。
  榆红大队有8个生产队,在1974年9月15日,分别安置了17名知青。分到四队的有杨儒侨、王元明、王冬梅(女)、石小妹(女)、林道洪等5人,分到五队的有伍文崖、曹声红、康以勇、李亚姑(女)、董少兰(女)、董少菊(女)、陈春花(女)等7人,分到八队的有冯燕雄、林起智、邓家远、许荣华、董明金等5人。
  红土坎大队靠近田独圩镇,安置了两批知青,共计9人。1974年9月5日,下乡知青4人,有莫泽云、梁家春、张有球、刘文平(亚四);1976年8月22日,下乡知青5人,有袁社南(女)、孙进雄、李光荣、谢香宇、王廷和。
  新红大队离田独圩镇不远,安置了两批知青,共计28人。1974年9月9日,下乡知青6人,有许华金、吴文东、周飞雄、陈清萍(女)、林秋妹(女)、冯玉珍(女);1975年8月,下乡知青22人,有黄福顺、陈琼忠、陈泽、李运强、林道妹(女)、邓琼兰(女)、郭凤美(女)、赵爱妹(女)、林世芳(女)、王月娥(女)、谢南英(女)、邢福轩、刘亚忠、何富春、吴进东、林才全、颜振雄、唐火秀、曾繁文(四弟)、王明秀、李明、倪文弟。
  荔枝沟团结菜场在1975年划归红沙公社管辖,改称“团结大队”,1976年8月安置了一批知青,共计8人,有王少川、王永斌、冯天生、肖学照、陈芬、庄耿平、李春珠(女)、谢南菊(女)。
  红沙公社农场与工交农场、街道农场,同处榆红陆军医院后面的开阔山坡上,先后安置了五批知青,共计69人。1974年3月26日,下乡知青14人,有王民弟、王明华、王廷贵、史昌雄、叶仕清、梁胜福、黄四弟、蒙文耀、王英梅(女)、王先美(女)、王堂香(女)、刘宝惠(女)、刘秋霞(女)、陈波萍(女);1974年9月5日,下乡知青5人,有黄亚三、刘文平、吉文礼、彭德弟、黎吉雄;1975年8月,下乡知青13人,有王才用、王亚昌、王明秀、李运强、陈春花(女)、沈嫚青(女)、林华美(女)、赵云妹(女)、史昌梅(女)、林树梅(女)、曹忠、潘雄等人;1976年8月,下乡知青20人,有王光清、王家莲(女)、冯亚兴、陈明剑、陈川剑、陈建强(陈进德)、陈华莲(女)、林刚(林丹平)、唐华锋(唐头忠)、符光雄、刘文娟(女)、刘宝慈(女)、孙进德、李建松、李国琼、林起华(林亚锐)、钟林平、梁明娟(女)、梁振明、曾爱兰(女);1977年8月下到公社农场的17名知青,是红沙圩镇最后一批下乡知青,有王国川、李爱平、李运琼、李东弟、陈才福、郭元东、翁书新、黄明弟、梁明鹏、符亚忠、冼爱兴、冼爱群(女)、刘少英(女)、吴光梅(女)、周桂花(女)、康玉美(女)、张志娥(女)。
  1972、1973年的下乡知青,部分人由公社分配、安排工作,有到圩镇企业、居委会的,有当小学老师的(如张英梅、黄美梅、谢香儒等人)、推荐读书的(如李国珍、袁陵南就读自治州师范,陈东弟就读海南师专),等等。部分人由县知青办及县劳动局分配、安排工作,有三亚港务局(如何富新、符吉发、彭德姑等人)、海军4802工厂(如王亚弟等人)、水泥厂(如王堂香等人)等处。
  1972年到1977年的下乡知青,主要由县知青办及县劳动局分配、安排工作,具体接收单位有三亚港务局(如谢芬进、陈清平、颜振雄、郭凤美等人)、海军4802工厂(如符光德、伍文崖)、羊栏糖厂(如林全、符忠安、李爱玉等人)、石碌铁矿(如周飞雄、冯玉珍、詹少崖、吴乃贤、史兴模、王新琼、石小妹等人)、水泥厂(如刘亚忠、何昌英、邓家远等人)、县财税所(如何华金、韩爱玲等人)、供销社、县水产、汽车站等处。
  到了1981年年底,袁社南、冯燕雄、王春花、符吉兰等最后一批知青离开了各自的知青点,红沙圩镇上山下乡历史结束。

知识出处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中册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中册》

出版者:南方出版社

本书共有83篇文稿:崖县抱龙林场(20篇)、崖县三亚林场(2篇)、林旺猪场(3篇)、海螺农场(2篇)4处安置点27篇知青回忆录;藤桥(4篇)、林旺(2篇)、田独(13篇)、红沙(4篇)、荔枝沟(6篇)、羊栏(8篇)、天涯(1篇)、育才(6篇)、雅亮(3篇)、崖城(5篇)、水上(2篇)、保港(2篇)12个公社安置点56篇知青回忆录。

阅读

相关人物

谢芬进
责任者
许和金
责任者
何富新
责任者
冯燕雄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