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旺猪场”的演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中册》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1630
颗粒名称: “林旺猪场”的演变
分类号: F326.3
页数: 4
页码: 85-88
摘要: 本文介绍了崖县林旺公社的一个被称为“林旺猪场”的副食品基地,该基地最初由广东省海南行政区建设,1977年68名知青上山下乡来到这里,提前进行锻炼和建设。最初选址于荒坡“石姆隆”,后因地理条件不佳而重新选址。知青们先是在“石姆隆”建造茅草屋,后搬到新的场址并参与猪场建设。
关键词: 知青 崖县 林旺猪场

内容

猪场设立及初次选址
  崖县林旺公社当年有个被称为“林旺猪场”的“林旺副食品基地”,1977年曾有68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来到这里,属于崖县20世纪70年代的第六批(从1972年起,每年算一批)上山下乡知青,也是最后一批知青,说起来许多崖县本地人都不知道。
  当时的崖县林旺猪场,是广东省海南行政区为了解决当地驻军的副食品供应问题而建设的。广东省委领导焦林义及海南行政区领导曾经莅临指导,崖县县委书记黄子桂等领导干部到林旺公社考察、选址。1977年秋季,先是选定林旺公社湾坡大队一块地名叫“石姆隆”的荒坡。1978年年末,又重新选定新龙大队龙江村不远的一块山坡地。
  “石姆隆”靠近湾坡大队湾岭村,是个多石荒坡。这里南边是大山,北边不远是落猄洋田洋,东南方向几百米就是青田大队境内的石姆隆小水库,距海榆东线公路3公里左右。当时选中这里,可能是考虑到不占用农用地、地理位置合适、交通方便、靠近小水库等原因。后来才了解到,这里是干旱地带,小水库在枯水期几乎干涸,别说生产用水无法保证,就连人畜吃水问题都无法解决。知青们那时心里早有预感,县里放弃这块地方,应该是迟早的事。
  开发“石姆隆”时,或许项目只在立项阶段,并未正式启动,建设资金尚未到位。在“石姆隆”这个地方,林旺公社之前也想建一个养猪场,但只停留在计划中。这时让68名知青上山下乡到这里来,大概是有打前站,边锻炼、边等待的意思。知青们的工作成绩,主要是建造了茅草屋300多平方米自己居住,开荒种植养猪饲料,有番薯、木薯等100多亩,还在旧猪圈里养了几头猪改善生活。这段时间的生产、生活资金,主要使用统一拨付的知青安置费。
  随着猪场项目落实、建设资金开始下拨,县里重新确定了“林旺猪场”场址,地点就在新龙大队龙江村旁边的山坡地。这里土地面积较大,又靠近G223国道,还有水库水渠供水,整体条件较为适合。在此之前,曾经大张旗鼓筹建的田独“崖县氮肥厂”项目,已因政策性调整半途下马,但工程指挥部的一套人马还在,这时正好转入“林旺猪场”的建设工作。
  等到建好了一批茅草屋,工程指挥部的人员入住了,也把到“石姆隆”打前站及锻炼一年多的62名知青(刘海龙、魏英等6人因考学、返城已离开)接到这里来,使知青们结束了离群索居、自食其力的难堪日子。知青们到了龙江村这边的“林旺猪场”,才真正是“有爹有娘有家”,可以扬眉吐气,也可以大显身手了。
  上山下乡及易地搬迁
  1977年8月24日,崖县财贸战线的67名知青,在崖县工人文化宫参加了上山下乡欢送会,就挤上两辆“解放牌”汽车,来到靠近林旺公社湾坡大队草厂村的“崖县腐殖酸铵化肥厂”(临时借住),成为崖县“林旺猪场”的第一批建设者。林旺公社的众多干部群众,已在这里等候,列队欢迎,燃放鞭炮。
  在67人中,男生36人(罗云迟来几天):刘海龙、杨开民、杨科夫、曾光明、曾明夫、陈光新、陈汀、陈小康、陈新诚、符坚、何月明、何子冠、黄博雄、黄年、黄平、黄忠强、黄良芬、纪道发、黎丁雄、李文雄、林旭丁、龙海生、罗云、史宏平、舒秋红、王小明、王祚博、王春芳、吴亚利、谢奋、辛瑞吉、邢福生、薛家福、叶保魁、张心兴(张新兴)、钟兴文;女生31人(文敏迟来几个月未计入):蔡桂梅、蔡丽珍、蔡元霞、陈惠珍、陈兰芳、陈连月(陈莲月)、陈秋来、陈魏英(魏英)、陈运春、陈运菊、杜蓓蕾、符月娥、侯莲英、黄斌(黄小斌)、纪道珍、简乐雅、李桂兰、李珠、韩刘坚(刘坚)、莫少英、邵少兰、苏娃妮、王小英、王业梅、翁启珍、冼丽娟、徐海燕、许月娥、叶春梅、叶智芬、袁秀蓉。
  山脚下有两栋茅草房、一栋瓦房、一间空旷的仓库,靠山坡处有一间厨房,边上有一口大水井、一间机房(旁边有一间瓦房)、一个篮球场。在茅草房和瓦房中间的空地上,有一棵伞样的菠萝蜜大树,树墩周围用砖围成水泥圈,是个开会、吃饭、乘凉、休闲聊天的好地方。女知青住瓦房,男知青住茅草房,床铺板是公社让村民捐送的用椰子树锯成的木板。
  第二天早上,一声哨响,67人集合到菠萝蜜树下,公社派驻干部韩同志和县财贸办派出干部陈朝育,仿照部队编制设排分班,并指定了排、班长。刘海龙为排长,杨开民和魏英为副排长,分五个生产班、一个后勤班。一班正副班长是陈小康、苏娃妮,二班正副班长是刘坚、符坚,三班正副班长是史宏平、陈连月(刘海龙在三班),四班正副班长是李文雄、简乐雅(魏英在四班),五班正副班长是黄年、李桂兰,后勤班班长是黎丁雄(杨开民在后勤班),总务为叶保魁。
  在知青大家庭,大家汇集在一起,就成了同甘共苦的兄弟姐妹,开始了难以忘却的知青岁月。知青们每天要从草厂村的住地,步行到“石姆隆”建房、开荒、种植,后来才搬到“石姆隆”去住。
  在这个阶段,县财贸办派出陈朝育任带队干部,林旺公社先后派出韩同志、许治定、符茂云3人,担任了临时负责人,领导知青们建设“石姆隆”猪场。
  1979年初,轰轰烈烈的“林旺猪场”大会战正式打响,县里从各部门抽调干部参加猪场建设,县财贸办副主任韩金兰任“林旺猪场”建设总指挥。按计划,先建成猪场是第一步,以后正常经营是第二步。
  1979年4月某天上午,一辆“东德”大卡车和三部带拖卡的中型拖拉机开到“石姆隆”,负责运送人员、行李、物什到龙江村。韩金兰总指挥带领指挥部的干部职工,热烈欢迎我们的到来。
  有9名知青从田独氮肥厂(筹建)先我们转移过来,他们是陈春英(女)、陈达新、陈亚兰(女)、陈壮传、李海锋、潘世明、苏林安、严家辉、叶智芳(女),大家在这里汇合了。
  在龙江村这边,已经建了不少茅草屋。指挥部的四排茅草房在山坡上;后勤班的伙房、机械班的发电房、养羊班的茅草房,都在山坡下;养鸡班的两排茅草房,在右边腰果园;我们住在指挥部的一排茅草房,共有10多间,有4人住一间的,也有6人住一间的。
  龙江村的猪场建设
  龙江村的“林旺猪场”规模不小,实际上是作为供应驻军部队副食品基地来建设的,饲养种类有猪、牛、羊、鸡、鹅、鸭。“林旺猪场”所需建设资金来自拨款,大米、玉米、麦糠等饲料指标也由省里调拨,可见有关方面的重视程度。原有的“林旺猪场”名称,改为“林旺副食品基地”,但对外仍称“林旺猪场”。
  指挥部及各个机构人员,再加上林旺公社、藤桥公社参加猪场建设的干部及农民,共有一百多号人。指挥部(县里各部门抽调来的干部)下设办公室、财会室、医务室、小卖部、后勤班、电影放映员、保卫部(有枪械)、生产班、机械班、养猪班、养鸡班、养鹅班、养羊班、养牛班。编外还有福建人的建筑队、打石队。知青男生安排在生产班,女生安排在养猪班、养鸡班。
  经过紧张的施工建设,“林旺猪场”在1980年上半年,已先期建成6座大型猪栏(每座可养猪数百头),还有2座水泥平房鸡舍(面积1万多平方米),开始有规模地饲养牲畜和家禽。“林旺猪场”投产后,历任场长有韩金兰(财办副主任)、黄学丰(曾任三亚菜场副场长)、黄奋标、黎启卿、尹学泰、韩三元等人。
  省里为了理顺关系,拟把“林旺猪场”(即“林旺副食品基地”)建成国营企业,移交给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食品公司管理。省劳动厅在1980年下半年拨下70个带帽招工指标,规定先要安排给知青们,以减轻城市劳动力就业压力,县里也鼓励知青留场工作。当时有好多场干部及务工人员,从田独要办氮肥厂时就参加项目筹建工作,希望得到一个招工指标。这时只是照顾知青,难免造成人心浮动,于是他们就鼓励知青尽量返城,多留下招工指标。
  实际上,在上述带帽招工指标下达以前,已有一些知青通过考学、参军、招工、顶职等途径离开,还有人去了香港。在剩下来的知青中,大部分人在1980年选择了返城,只有小部分人留下来继续工作。
  “林旺猪场”饲养的畜禽有好几种,但猪和鸡的饲养数量最大。猪苗主要是去广西采购,鸡苗先期是用本地鸡蛋孵化成苗,后来因孵化数量跟不上,广东省食品公司就给调拨了从美国引进的大种肉食鸡鸡苗。这种肉食鸡饲养45天就可出栏,但与本地品种相比较,吃起来口感要差得多。不过当时由于油水太少,肉食是定量供应的,所以人们感觉差别不大。
  猪和鸡养成后,主要是驻崖县的陆海军部队前来采购提货,特别是节日期间车辆总是源源不断。在1982年至1984年期间,“林旺猪场”差不多每天都有二三十头猪、四五十笼肉鸡出栏,驻军部队的副食供应紧张状况得到了进一步的缓解。
  知青离开“林旺猪场”时,各人情况有所不同。因考学离场的有刘海龙、魏英、简乐雅、翁启珍、曾明夫等人,因选择去香港离场的有杜蓓蕾、刘坚、蔡元霞,因参军离场的有曾光明、陈小康、何月明、何子冠、黄博雄、黄忠强、李文雄、史宏平、王春芳、王祚博、吴亚利、邢福生、薛家福等人,另有40多人因招工或顶职离场。
  至1980年底,只有10多名知青继续留场工作。他们是女知青徐海燕、符月娥、陈运菊、陈连月、李珠、袁秀蓉、文敏、苏娃妮、王小英、邵少兰、王业梅等11人,男知青杨开民、杨科夫、黎丁雄等3人,以及从田独氮肥厂转过来的男知青严家辉、李海锋、陈壮传等人。
  1981年至1985年,选择留场工作的知青又陆续调离,最后在“林旺猪场”扎根安家的,只有李海锋、王业梅两人。

知识出处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中册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中册》

出版者:南方出版社

本书共有83篇文稿:崖县抱龙林场(20篇)、崖县三亚林场(2篇)、林旺猪场(3篇)、海螺农场(2篇)4处安置点27篇知青回忆录;藤桥(4篇)、林旺(2篇)、田独(13篇)、红沙(4篇)、荔枝沟(6篇)、羊栏(8篇)、天涯(1篇)、育才(6篇)、雅亮(3篇)、崖城(5篇)、水上(2篇)、保港(2篇)12个公社安置点56篇知青回忆录。

阅读

相关人物

刘海龙
责任者
杨开民
责任者

相关机构

林旺猪场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