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难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中册》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1611
颗粒名称: 往事难忘
分类号: I251
页数: 4
页码: 22-25
摘要: 本文讲述了作者作为一名青年知青,在抱龙林场的生活经历。虽然生活艰苦,但作者仍然坚持阅读各种书籍,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并从中获得快乐和乐趣。作者描述了林场的环境、工作、交通等方面的情况,并分享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
关键词: 抱龙林场 知青 生活经历

内容

1974年8月31日,我上山下乡到崖县抱龙林场。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我报名参加了当年的高考,考上了海南医学专科学校本科班(现海南医学院),在1978年3月16日离开林场。1982年12月毕业以后,我被分配到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卫生学校(现海南省第二卫生学校),一直从事中等医学教育工作到现在。
  三年多的知青岁月,是我人生中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在这段时间里,我从一个青少年向成年人阶段过渡,慢慢地成长起来,现在回想起来,历历在目。那时所发生的一切,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了我以后的生活,使我难以忘怀。
  在那个时代,许多文学作品还没有恢复出版发行,能持有一本好书,是件非常奢侈的事。那时经常看到、接触到的书籍,是马列著作、《毛泽东选集》、鲁迅先生作品,以及为数不多的一些小说。我在做完自己本职工作以后,尽量利用闲暇时间看书,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在别的知青都在谈天说地的时候,我没有办法融入他们之中去,书籍就成了我最好的伙伴。那时我看得最多的是《毛泽东选集》,一遍又一遍地翻看,对许多文章耳熟能详。其中的第一篇文章我印象最为深刻,那就是《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多年后我还对文章内容还有清晰记忆。
  那时的我,对书籍的渴望已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1975年“批林批孔”“批宋江”,上面给林场发下两本小说《水浒传》,本来是供批判时参考。而我拿到一看,被书里的精彩内容所深深吸引,手不释卷,不知不觉之间,成为我当时的精神食粮之一。当时许多工友也仔细地看过了,大家在工作时说李逵、说宋江,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到了最后,这两本小说对我们而言,不再是批判的工具,里头的人物和故事,是我们日常闲谈的内容之一,觉得特别有意思。
  那时在社会上流传的小说不多,能找到我都仔细阅读多遍。有一次,我借到冯梦龙的《今古奇观》,那本书已经非常的残破了,开头没有了,结尾也被撕下去。但是我依然“惊为天书”,看得如痴如醉。痴迷到我三天不上班装病在宿舍躺着,不眠不休地把这本书看完,沉浸在文字的海洋中,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快乐。而现在,再也找不到当时的快乐,也再也没有当时的那种不眠不休的干劲了。《今古奇观》是一部半文半白的小说,而以我当时的年纪,不可能很好地理解小说的思想。而在此之前,我完全没想到,小说还能这么好看,是这本小说为我打开了新的知识大门,陪伴我度过许多难忘的时光。
  我们每天工作时间8个小时,但走路的时间几乎占到一半。那时从场部宿舍区前往不同林区劳作,早上7点就要起床,收拾收拾吃完早餐,大概是8点就开始爬山,约用两个小时才能到达工地。中午12点多钟在山上吃携带的午餐,1点多钟又开始工作,通常是在下午三四点钟收工,回程下山时走得快些,也要步行一个多小时的山路。这一天下来,光走路的时间就长达4个小时,再加上工作时间走动的路,这一天的步数算下来,四五万步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一天天重复又重复,一个月又一个月,一年又一年,那要走多少路啊!如果碰上好天气不下雨还好办,要是遇到下雨天就犯难了,冒雨返回肯定会淋得全身湿透,等雨停了再走天黑后山林又很骇人。
  从县城三亚镇到抱龙林场约有50公里的路程,那时候崖县汽车站的班车只通到南岛农场,距林场还有25公里一段路,运气好才能搭上顺路车,否则要步行几个钟头才能回到林场。从林场去县城三亚时,多是搭乘运木材的卡车先到南岛农场,但要掌握好时间,如果不小心错过班车,可就进退两难了。而在三亚上学的职工孩子,也会经常遇到这个问题。有时候因大雨滂沱,南岛农场到林场的道路塌方了,卡车也通不了,场里就组织知青步行到南岛农场,将生活所需物资挑回林场,来回需要十几个钟头。
  有时回三亚家里后没坐上班车返林场,遵守纪律是重要的,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先从县城坐班车到羊栏公社(约有10公里),以下的40公里就要靠步行来解决了,七八个钟头才能返回到林场。可能是天天锻炼、走惯了山路的原因,走起平地来个个有如“飞毛腿”,速度之快不亚于部队的急行军。为了不耽误时间,在返程中一般都自带点干粮,也有不带的时候。有时下午走到南岛农场恰好遇上吃饭时间,就花钱及拿粮票在他们的食堂吃上一顿热饭,只需要4角钱,就能换来一顿很丰盛的餐点。
  有一次我们几个走到南岛农场时错过了饭点,只好饿着肚子继续走。途中经过一个苗村,饥肠辘辘,实在是撑不住了,就进村去找吃的,人家煮了一锅干饭,煎了几个鸡蛋,觉得什么美味也比不上。现在回想起来,其实那是很简单的一顿饭,但苗族同胞的盛情,使我终生难忘。
  在三年多的时光里,这段40公里的路程,我大约往返了十来次。回想起当时走路的情景,连自己都觉得无法想象,别人听说后则惊为天人。
  我干过多个工种,有两项让我至今难忘。一是当爆破手。修建林区道路时,难免会遇到一些坚硬的石头及硬实的土方,需要使用炸药爆破开来,好清理障碍物。我个子小、体质弱,干重活吃力,心想爆破工作或许简单轻松,便主动报名当了爆破手。爆破石头较复杂,有时要凿孔置放爆破物件,有时直接放就行了,这要看情况而定。爆破硬土要往地下挖几个深坑,然后埋上炸药和插上导火线和雷管,轻轻地用泥土盖严夯实。爆破的时间是在中午,这时工友们吃完饭正在休息。于是几个爆破手各自点燃导火线,从这头到那头,大约有20多根,点完才跑到安全位置隐蔽起来。一边听着轰隆的爆炸声,一边数着各人负责的爆炸次数,看跟装放时的个数是否一致,防止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
  有一次爆破一处山体时,我身旁工友有两个雷管没炸响,他便跑回去重燃导火线,但点着后跑开不远就爆炸了,他在烟雾环绕、炮声轰轰中,猫着腰小心跑回来,这场景仿佛是回到了战争年代。有时我们还会碰上哑炮,这时就挖出雷管仔细检查,然后重新装置爆破物件。当时并不觉得是一项危险工作,只当成了一份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就跟过年放鞭炮差不多,后来慢慢想起来才感到后怕。试想万一排除哑炮时,它忽然一下子爆炸了,那便是一个粉身碎骨的结局。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点燃了很多的雷管,排除了很多的哑炮。也许是上天的眷顾,没有出现伤亡事故。
  二是我当民办教师。当时没想到自此开始,在桃园里教书育人,就成了我的终生职业。林场有一些老职工的孩子到了上学年龄,但孩子的教育成了大问题,离得最近的小学也有七八公里。让孩子走那么远的路去上学,谁都放心不下,于是林场小学应运而生。这个小学只有两个年级、一个教师,而这个教师不久就调离了,我便接下来他的工作。教室是铁皮顶房子,四面通风;几个木桩子深埋地上,上面钉上一块木板便成了课桌;这样的课桌一共有两排,一、三年级各一排。一年级上课的时候,三年级就做作业,反之亦然。在那个年代,缺乏较好的学习氛围,孩子们读书也不怎么用功。不过在后来,他们各自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都有自己的出色表现。
  1977年春节,轮到我在保扎分场值守。那年我才17岁,一个人离群索居,深深体会到什么是寂寞、孤独、无助。保扎分场地处偏僻,距总场有40分钟的路程,离苗寨有七八百米,但我职责在身,不能擅离职守。在渺无人烟、电灯不通的深山,白天还好度日,可是到了晚上,听着鸟叫、蝉鸣、猫头鹰夜啼,还有不知名野兽吼叫,心里的恐惧感油然而生,真是战战兢兢,度秒如年,期盼着赶快天亮。
  那时场部给我配发了一支43式仿制铁把冲锋枪,很有年头但还好用,满匣子有26发子弹。我把子弹上了膛,打开了保险,将它放在枕头底下,那就是我唯一的依靠。在这个四处无人的地方,万一来了身份不明的人,我很有可能就不加思索来上一枪。在值守的那几天里,对于一个未经世事的17岁少年,不知道有多么难熬。在第一天的夜晚,我根本就不敢睡觉,总是勉强睁开早已迷糊的眼睛,惊悚地环顾四周,精神恍恍惚惚,一直等到了天亮,然后才放心呼呼大睡。一连过了好几天,才慢慢适应过来,恐惧感也不知不觉减轻了。而当工友们过完春节回到了分场部,我看到每一个人,都觉得好亲切好亲切!
  回想起当年的自己,那个饭量放到现在简直无人可比。在我的记忆中,最多的一次吃了1斤米饭,还喝了一大碗汤。有一次我跟一个工友在食堂称了近2斤的面粉,煮成面条汤儿后,在没有配菜的情况下,我两人连面带汤吃了个一干二净。每次从林场回三亚的家,妈妈都会焖上1斤以上的大米饭,而我能全部吃光。那时候的猪肉比较少,每当有肉的时候,大家就像饿狼见到了兔子,每人吃完1斤根本就不在话下,而现在连想都不敢想。
  那时候最大的娱乐,就是到场部看电影。为了看电影,要走上40多分钟的山路,往返需要一个多小时,又没有手电筒照明,只能慢慢地走。去的时候十分兴奋,光想着要上映的电影,也不觉得有多累了。回来的时候,一起讨论着电影的内容,大家心里很快乐,步子也轻快起来。每当场部放电影,是一场集体的狂欢节,附近的黎村苗寨的大人小孩,全都兴致勃勃,也走了七八公里来看电影,有人带火把,有人干脆摸黑前行,就为了那罕有的娱乐。
  我是千万名知青中的普通一员,我珍惜自己人生中的这一段经历,也想给后人留下一份真实的记录,所以非常感谢现在这个机会,让我能把这些过往好好地写下来。

知识出处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中册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中册》

出版者:南方出版社

本书共有83篇文稿:崖县抱龙林场(20篇)、崖县三亚林场(2篇)、林旺猪场(3篇)、海螺农场(2篇)4处安置点27篇知青回忆录;藤桥(4篇)、林旺(2篇)、田独(13篇)、红沙(4篇)、荔枝沟(6篇)、羊栏(8篇)、天涯(1篇)、育才(6篇)、雅亮(3篇)、崖城(5篇)、水上(2篇)、保港(2篇)12个公社安置点56篇知青回忆录。

阅读

相关人物

史劳绩
责任者

相关机构

抱龙林场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