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工”知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中册》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1609
颗粒名称: “技术工”知青
分类号: I251
页数: 6
页码: 14-19
摘要: 本文介绍了作者在抱龙林场从事知青生活期间的经历以及他担任林区公路施工员和木材检尺员时的工作情况。具体内容包括了勘察测量、测量数据绘图等相关技术内容。
关键词: 抱龙林场 知青 技术工

内容

1972年10月10日,我上山下乡到崖县抱龙林场,实则是木材采伐场,场部设在高峰公社境内尖岭的半山腰。下乡这一天是辛亥革命纪念日,我印象非常深刻。说实在话,我当时没有太多的激情,只是随大流而已。同届毕业的大部分同学都上山下乡了,与其在家无所事事、游手好闲,不如出去闯一闯。再说抱龙林场是个国营单位,去那里好歹也是领月薪的工人。
  在三年多(时至1976年1月)的知青生活中,身处深山老林、高疟区,环境恶劣,工作艰苦,伙食较差。特别是雨季到来,道路经常被冲垮,几天吃不上一顿菜。知青们基本上都得过疟疾、湿疹等疾病,我也不例外。即使是这样,在这一段人生旅程中,知青生活还算是丰富多彩,并非不堪回首。四十多年过去了,有许多事情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值得回顾和深思。在这里,我当过营林工、林区公路施工员、木材检尺员。营林工只当了半年左右,主要担任林区公路施工员和木材检尺员。
  林区公路施工
  抱龙林场以伐木为主,每当开发新的采伐林区,先要修建林区公路。当林区公路施工员,要懂得公路的规划、测量、设计等知识。
  那是1973年的六七月间,由于砍伐木材的需要,林场决定要开辟一条新的便道。还有,南岛农场十八连到我们场部这段路上有两个地段,因为坡度过陡,经常滑坡塌方,需要进行改道。所以,海南林业局派了勘察队到林场进行勘察、测量,做道路施工图设计。当时,勘察队来了三个技术员(那时技术员、工程师统称为“技术员”),队长叫韩琦、一个技术员叫王弗久、另外一个记不住他的名字了,他们都是40岁左右的人。
  林场派了我和林明珍等四五个知青协助配合勘测队工作,主要事项是在茂密的森林或灌木林中用砍刀开辟出可供测量的小道,在测量时协助技术员拿标尺、拉尺测量长度、编写桩号、固定桩位、做线路横断面的测量。勘察队通过实地踏勘,确定好修建路线,准备进入实地测量,我们先将遮挡测量的树木全都砍掉。
  当时的测量工具很简单,主要仪器就是一个罗盘仪和一个水平(准)仪。罗盘仪用于直线段放线和测量弯道角度,水平(准)仪用于测量直线段的高差。而测量道路横断面的高差则靠的是两把2米的木直尺和一把水平尺,把水平尺固定在一把木直尺上,在要测量的桩位处把木直尺放平,观看水平尺上的水泡,将水泡调整到两条控制线之间,确保木直尺水平,然后,用另外一把木直尺测量坡度的高差。
  由于山地坡度较陡,原始森林中地面都是湿的,一不小心就会滑倒,所以,道路横断面高差的测量都是由我们知青来做。我们读出测量得到的数据,勘测队的同志做好记录。虽然,在测量的过程中,我们也经常滑倒,擦破手脚。但我们毕竟年轻,对一点小伤也不是很在意,只是找点飞机草,把它捣碎涂抹在伤口就可以了。
  林区道路设计当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实地勘察、测量、定位(外业);第二阶段是将实地测量的数据绘制成图(内业)。林场当时为了培养自己的人才,要求我和林明珍除了协助勘测队的正常工作,还要向他们学习林区道路的测量、设计等技术,以便在以后开发新的采伐林区的时候,自己也可以修建一些简易便道。
  我才高中毕业不久,对于勘察测量一无所知,更不要说绘图了,这一切对我来说都是新鲜的。特别是通过测量仪器能够观看到几千米外的树叶、草叶,甚至连叶子的纹路都看得一清二楚,觉得很不可思议。由于对测量、设计是空白的,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更加激起了我的好学之心。所以每当有空的时候,我都会去看勘测队的同志测量,学习怎么固定仪器、调整水平,怎样做记录。包括在踏勘时,连路线的选定,我都会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选择,可以说,当时我是提问题最多的。不过,我所提的问题,勘测队的同志都一一给我解答,这让我很快就掌握了一些根据地形地貌选择道路线路的要素和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到了线路测量工作快结束的时候,我已经可以独立操作仪器进行测量了。
  每当遇到下雨天或完成了一段道路的测量工作后,勘测队都会在驻地做测量记录的整理和做一些初步设计准备工作,正式的施工图设计要回林业局里才能做。初步设计也就是根据测量得到的数据,先将地形地貌的纵向图勾画出来,然后,选择合理的道路坡度,把道路的纵向图画出来。那个时候的施工图都是手工绘制的,没有电脑,没有CAD软件。用一块绘图板夹上一张网格绘图纸,先在网格绘图纸上用铅笔把图画好,然后铺盖上一张蜡纸将图描出来,再拿去晒成蓝图。
  每逢这个时候,我们都要去向勘测队的同志学习怎样整理测量记录和绘图。一开始的时候,我连绘图的工具都不懂使用。于是,他们就从如何使用绘图工具开始教我。如丁字尺、三角板、比例尺、分规、圆规、曲线板的使用,还有如何削铅笔,等等。看到我学得很用心,勘测队的韩队长也经常指导我,教我绘图的基本要素。同时,还教了我一些道路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经过他们的认真指导,我很快就掌握了绘图的基本功,可以画一些简单道路的剖面图。
  半个多月的测量工作很快就结束了,勘测队的同志回去时,我真的恋恋不舍,好想继续跟着他们学习。
  那个年代,技术人员极度匮乏,特别是边远的山区。当时,场里一个公路施工技术管理人员都没有。因为我有过跟随勘测队学习一段时间的经历,所以1974年初林区便道施工的时候,场里让我担任林区公路施工员。那时的我,对施工管理的概念、施工与验收规范一点都不懂,更不要说在施工前,做出一个完整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好在林区便道的施工比较简单,只要把路基修出来就可以了。
  当时我凭着从勘测队同志那里学到的一点技术,再根据设计要求和自己对图纸的理解,就给施工队(民工)进行施工指导。交待他们这个桩位该挖多少或回填多高,还有道路弯道的半径怎么放,公路的边坡、挡土墙、排水沟应该怎么做等等。碰到不懂的问题就与有经验的民工共同探讨,研究解决的办法。这段便道的施工,是我任林区公路施工员期间的第一个施工项目。虽然当时有很多东西都不懂或经验不足,但是通过不懈努力和认真学习,解决了施工中一个又一个遇到的难题,圆满地完成了这条便道的施工任务,工程质量达到了设计的要求,满足了使用功能。同时,由于顺利地完成便道的施工任务,我的工作得到了场领导的表扬。
  1974年6~9月间,场里派我到肇庆市参加广东省林业厅林区公路施工员培训班学习,主要的学习内容有:林区公路、桥梁、涵洞的设计和施工以及土石方爆破等。通过这次学习,我初步掌握了林区道路设计、施工等技术。
  我在担任林区公路施工员期间,除了完成勘测队测量设计的3号便道延长线、十八连至场部路段改造施工任务,还独立完成了尖岭林区支路延长线和4号便道的测量、施工,以及完成林区支路上两处弯道的改造任务。
  森林踏勘
  每一条林区道路要修建之前,都要先做森林踏勘调查工作。对准备开发森林采伐作业区的地貌、树种、森林覆盖率、木材运输线路做一个完整的调查,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道路的规划。森林踏勘是一项很辛苦和危险的调查工作,由于场里没有专职技术人员,所以这项工作也由我来兼任,安排了协助人员。
  我们每天很早就带上干粮、水和工具开始上山,直到很晚才回来,每次都累得筋疲力尽。走的都是羊肠小道,山路崎岖,甚至是无路可走,要靠辨别方向来走,爬悬崖陡壁是常有的事。这项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每完成一次森林踏勘调查工作,确定新的采伐作业区,做好林区道路的走向定位,我都很有成就感,也觉得很自豪。两年多来,我把尖岭主峰的林区基本上踏勘了一遍,包括从尖岭顶上翻越到尖岭背面的林区进行勘查。可以说,整个尖岭主峰的林区分布情况,我都清清楚楚。在多次的森林踏勘调查工作中,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和海南林业局勘测队合作的那一次。
  1974年12月抱扎分场成立,这是新的营林及采伐林区,原打算扩建、修建几公里长的林区支路。海南林业局为此派了勘测队的三位同志过来做为期5天的森林踏勘调查,带队的是王弗久技术员,场里派了我和两位知青协助。由于我们对抱扎分场附近林区不熟悉,加上当时所使用的地图不准确,有多处与实际的地形差异太大,场里特地请了一个比较熟悉那里情况的村民当向导。
  这次的森林勘察是很辛苦和危险的。抱扎地区的森林由于没有被采伐过,基本上属于原始状态。我们所走的路都是附近村民上山打猎走出来的,很多地方根本没路,只能参照地图结合向导所指引的方向,用砍刀砍出一条路来。山上的野生动物很多,为了防止遇到凶猛的野兽,发生危险,场里让我们带上枪支、弹药(我们知青都是民兵,每人都配有一支半自动步枪)。本来,就算是空手爬山都觉得很累了,加上佩带枪支弹药和砍刀等工具,就更加辛苦了。在山上小道上,有不少当地山民布设的捕猎夹具、索套和陷阱等,这些捕猎的工具都布设得很隐蔽,一不小心就会夹住、套住和掉到陷阱里。在勘查过程,我们也看到一些被套住的野兽。不过,我们有向导的指引,基本上都避开了捕具,但也有不小心碰到的时候。有一次,王弗久技术员的脚就被索套套住了,幸好套偏了一点,人没被吊起来,但整个人被套具一拉,滚下了山坡,吓了我们一大跳,还好人没受伤。
  由于是原始森林,山上比较潮湿,所以山蚂蟥特别多。我们虽然都穿着防山蚂蟥的袜子,但防山蚂蟥袜子和裤腿上经常被山蚂蟥爬满,每只脚起码二三十只。我们几个胆子比较大,平常看到几个山蚂蟥都是抓来玩的,但现在看到这密密麻麻的蚂蟥,也觉得毛骨悚然,不敢用手去抓,只能用一种叫肥皂仔的果子去点。肥皂树的果子,碱性很大。果子的外皮捣烂后,遇水产生较多的泡沫,当地村民都把它来当肥皂洗衣服。山蚂蟥很怕这种果子的碱性,一点就掉。在山上看到肥皂树,我们都会采一些果子带在身上备用。
  经过5天的森林踏勘调查,在抱扎周边的山上,虽然有不少陆均松、青皮、细毛松等林段,但因可供砍伐林段面积较小,也比较分散,开采的意义不大,最终放弃了从抱扎分场开路上山的计划。
  木材检尺员
  1973年夏末,场里将我从营林班临时抽调回场部当木材检尺员,这是我干“技术工”的前期。当时场里的木材检尺员,只有邓炽泉和甘尚堪两位大叔,我们都尊称他们为老邓叔、老甘叔。随着木材销售业务量不断增大,场里先后从知青中抽调人担任木材检尺员,以加强这方面的力量。
  刚开始的时候,我先跟着两位老检尺员在办公室里学做木材统计工作。在我们场里,木材统计都由木材检尺员来做,不上山检尺的时候,木材检尺员都在做木材统计工作。木材量的统计是根据木材随车检尺单上木材的检尺径、检尺长度,在材积表上查出它的材积,然后进行统计。那时,虽然对森林的管理不是很严格,但对木材砍伐量控制严格,每年都有砍伐指标,不得多砍。木材统计工作为木材砍伐量的控制提供了必要依据。同时,还要对木材的分类进行统计,对各单位木材供应指标进行控制,不得多供。
  当时所有的计算,都是使用古老的算盘来完成,工作效率特别低。起初我认为自己的算盘功底还算不错,谁知和这两位大叔一比,那就差得远了,他们的算盘打得又快又准,让我甘拜下风。特别是老甘叔,他的算盘打得很好,运算速度在我两倍以上。做木材统计工作,主要是心要细,计算要准确。在老邓叔和老甘叔的细心指导下,我很快就学会了统计工作的要领,能自己独立工作了。
  辨认木材和划分等级,是木材检尺员的基本功,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必要条件。如果辨认和划分不准确,就会造成错检、误检,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当时海南木材种类繁杂,在分类表上有400多种木材,根据其性质、功能、价值分为七个类型的木种,即超特类木、特类木、一类木、二类木、三类木、四类木、五类木。每一根木材根据其大小、垂直度、缺陷程度、受损等情况,将其质量等级定为一级、二级、三级、等外。我们林场各林区的树种起码也有200多种,经常采伐的有几十种,要做到一一准确辨认,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但在老邓叔和老甘叔悉心的指点下,我从辨认树种的树叶、树皮、花、果子、味道开始学习,用心去记忆每一个树种的长相、形状。
  在学习过程中,老甘叔对我的帮助是最大的。他经常带我一起上山检尺,对我讲解各种树木的长相特征、属科、用途、价值以及辨认的方法。最难辨认的是那些没有树皮的木材。当时,场里没有集材机,木材要从砍伐点运输到集材区,靠的是利用山地坡度,用人工将木材撬到集材区,在运输过程,很多木材的树皮都掉光了。要准确地辨认这些木材,只能通过木材的纹理及颜色、材质的密实度、木材的气味来判断。当然,要想准确地辨认各类树种,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经常看到这些树,熟悉了才能准确地辨认。所以,只要有空我都会上山到砍伐作业区去,熟悉各类树木,不懂得的就向老邓叔和老甘叔以及采伐班的老工人、知青请教。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学习,我对常见的木材可以一一准确地辨认,对不常见的木材也可以通过树皮、纹理、材质的密实度、香味等特征判断出它属于哪一类木材,能独立上山检尺。
  场里每个木材检尺员都配有一个挂包,里面装有一本检尺单、一把卷尺、一个小算盘、蜡笔、材积表、木材分类表。还配有一把号锤,号锤上的号码代表木材检尺员的编号,我的号锤号码是5号。每检尺完一根木材,都要用蜡笔在木材上写上检尺径、检尺长度,同时,用号锤打上检尺员的编号。检尺员的工作也是很辛苦的,一般都是早上跟随木材运输车上山,检尺完后跟随木材运输车下山。当时,木材装车是使用手动绞车(绞车还是自己用木头加工的)人工装车,费气力且工效低,一个装车班组一天最多装三四辆车。等到装完车,起码是下午三四点钟了,往往吃不上午饭。有时碰到运输车辆很多,要等到傍晚才能吃上饭。遇上下大雨的时候最惨,汽车打滑又下不了山,淋得像落汤鸡似的,还要自己走路下山,又饿又冷又累。工作虽然艰苦,但我从不抱怨,不断地磨练自己的意志,努力提高业务能力。在当木材检尺员期间,经我检尺的木材,从未出现过错检或误检的情况,工作得到了场领导的好评。
  在三年多的知青工作经历中,我做过的森林踏勘调查、林区道路测量、林区道路施工、木材检尺等工作,都是林场的技术活,所以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技术工”。1975年场里帮我申报了林业技术员的职称,因我工作未满四年而没被批准。但知青生涯的工作经历,让我自此与技术专业工作结下不解之缘。在后来的工作中,无论是在安装公司、设计院还是房地产公司,我一直都在做技术专业工作。

知识出处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中册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中册》

出版者:南方出版社

本书共有83篇文稿:崖县抱龙林场(20篇)、崖县三亚林场(2篇)、林旺猪场(3篇)、海螺农场(2篇)4处安置点27篇知青回忆录;藤桥(4篇)、林旺(2篇)、田独(13篇)、红沙(4篇)、荔枝沟(6篇)、羊栏(8篇)、天涯(1篇)、育才(6篇)、雅亮(3篇)、崖城(5篇)、水上(2篇)、保港(2篇)12个公社安置点56篇知青回忆录。

阅读

相关人物

梁建荣
责任者

相关机构

抱龙林场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