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畜牧队的日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上册》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1592
颗粒名称: 在畜牧队的日子
分类号: F326.3
页数: 4
页码: 314-317
摘要: 本文介绍了作者在1975年至1981年期间在崖县知青场的畜牧队工作和生活的情况,包括畜牧队成立背景、主要养殖的牲畜种类和数量、宿舍和猪舍等基础设施、主要工作流程、养猪技术和酿酒技术等方面。作者认为,在畜牧队的工作虽然忙碌和脏臭,但能够让人成为多面手,并且养猪和酿酒的技术和成果也得到了肯定。
关键词: 知青 畜牧队 上山下乡

内容

我1975年7月从荔枝沟中学高中毕业,8月29日就上山下乡到三亚菜场(亦称崖县知青场)。我初时在六队,二个月后调到一队(周玉珠任队长),一年后调到刚成立的治安小分队(高平任队长),二年后调到科研组(许爱梅任组长),1979年下半年调到畜牧队(钟咏梅任队长)。1980年上半年和搞路教回来的陈运兰搭档主持三队工作,成为最后一批知青,度过最后数个月,1981年3月被县工交战线“对口招”招工,分到离家里最近的羊栏糖厂。
  畜牧队在1975年8月成立,先后有10多人在这里工作过。我进队时,成员有王永发、王进雄、石五妹、王冬梅、张关武等人。那时,畜牧队总共养了母猪3头、肉猪20多头、黄牛20多头、水牛4—5头、黑山羊57只,能达到这些数量,是四年逐渐增加的。牲畜的初期来源,有青年农场时期留下的2头母猪、10余头水牛、20多只山羊,还有菜场初期一些生产队饲养的肉猪,场部后来也买了几头水牛、几头黄牛。每个生产队都有2头水牛使用,由各队自己饲养,不列入畜牧队的总数内。
  当年场部后面的坡地广阔,山势不高,适合野外放养牛羊。母猪、肉猪的依赖性大,只能舍饲圈养。畜牧队人员的居所,以及牛棚、羊圈、猪舍等,就建在第五队、第六队宿舍(即以前的“工交连”宿舍)后面的一片空地上,是两排长形建筑物,相距30多米,以红砖与石砖混合砌墙,水泥混凝土地面,除了羊圈是混凝土平顶,其他为木结构屋架。建筑物与水利干渠及后面的山岭呈垂直状态,整个片区占地面积七八亩。
  猪舍在片区的左边,总长度30米,10个圈栏相连,两个养母猪,其他养肉猪。猪舍相邻是饲料发酵室、酿酒作坊;牛棚在片区的右边,大体与猪舍对齐,面积差不多,4间依次相连,1处关水牛,3处关黄牛。中间靠猪舍一侧有个羊舍,有30多平方米。牛棚旁边有男、女知青宿舍各一间,每间将近20平方米,与发酵室、酿酒作坊相对而望。牛棚与猪舍之间的空地是活动场地,面积2亩多。后山方向是进出口处,有一道铁门朝开晚闭,不远处是水利干渠,有一道豁口通过,是牛群、羊群进山的必经之路。
  钟咏梅队长工作出色,管理有方,让人佩服。她除了安排张关武和自己养牛、王进雄养羊,对其他人多是做机动安排,让你在每个岗位都干过,好让每个人都成为多面手。我初时不够安心,觉得这里的工作整天忙碌,既繁琐又脏臭,不如小分队只是四处巡看,既简单又轻松。不过我很快就想通了,觉得做好工作并不容易,一切都要从头学起,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还好,我很快就适应了新的环境,熟悉了不同岗位和有关流程,能够胜任各项工作。
  虽说养好猪不容易,但有利条件也有不少。在这里,猪舍通风透光,需用水源充足,青饲料有保证,懂得配制饲料、酿酒还有酒糟,防疫服务周到。只要有工作责任心,不怕苦不怕累,那就差不多了。所以,我们经常冲洗猪栏,备好清洁用水,及时处理猪粪,定时预防消毒。
  猪的主要食物,有时用半熟饲料,有时用发酵饲料。半熟饲料是将洗米水、酒糟、菜叶子、米糠等煮至半熟。发酵饲料是将粉碎后的水浮莲、打碎后的酒饼、半粗米糠,按一定比例搅拌,然后堆放、盖严,经36小时发酵而成。在温度达到40~50摄氏度并微有酒味时,就可以直接铲入桶内拿去饲养。那时每天需要用300多斤青饲料,菜叶子收集较简单,平时各生产队收割蔬菜会通知我们,钟队长就派一两人赶牛车去专门收集拉回,量少时就直接使用,量多时就晾晒备用。
  没有菜叶子时就去捞水浮莲,水塘在四队菜地邻近的低洼地段,面积约有3亩多。由于不时向塘里撒些牲畜粪肥,水浮莲长得茂密,需用时就去捞取,够方便的。谁去捞谁负责开机切碎,处理发酵事宜,以供源源不断地使用。钟队长有时也派人去买小鱼烂虾回来喂猪,配搭着半熟饲料使用,量多时还晒干部分,专用于饲养母猪和仔猪,总是很受猪们的欢迎。
  为了养好猪,还附带搞了一个酿酒作坊,李昌炯场长特意从红沙公社请来一位酿酒师傅,主持酿造及传授指导。酿酒师父是位50多岁的大婶,技术不错,出酒率高,酒质也好,因限于内销,产量不多。当时是想一举两得,将酒糟搅拌半熟饲料养猪,有低度番薯酒、米酒在场部小卖部供应,给大家添些生活情趣。由于用酒糟拌料及使用发酵饲料,我们养殖的肉猪鬃毛光亮、皮色通红、体形壮硕、生长快速,比周边群众养的要好得多。
  酿酒的主要设备是大铁锅、陶制蒸酒器,要靠加热蒸馏取酒,与蒸馏水相似,却又不尽然。蒸馏取酒有蒸馏、冷凝两个流程,使用已发酵好的原料。酿酒原料多用番薯干,有时也用大米。在酿酒过程,先蒸熟酿酒原料,待冷却就拌匀酒饼发酵数天,然后经过加热蒸馏、冷却过程,提取了高酒度酒液。酿酒后剩下的酒糟甜且带香,营养价值高,用于搅拌半熟饲料,肉猪很爱吃,长膘快。我进畜牧队的时间虽晚,但对酿酒有兴趣,不怕艰苦,虚心求教,接受比较快,不久就能独立操作了。
  酒糟好是好,只限于肉猪,滥用会出事。羊栏公社畜牧站那时经常派人下乡服务,但凡小猪打疫苗,猪生病、拉稀这些事项,多与畜牧站的陈技术员联系,请他前来帮助处理。他每次到来,除了讲解防病、治病知识,传授养殖经验,还特别告诫:不要用酒糟饲养怀孕母猪、哺乳母猪、仔猪、种猪,因为会导致怀孕母猪流产、母猪产仔虚弱或死胎、哺乳母猪奶汁品质下降、仔猪拉痢,以及种猪精子畸形,降低母猪的受胎率等。
  我们养的肉猪,每逢重大节日,才会宰杀两三头,改善生活,犒劳自己。但知青点人数太多,除去几十斤板油,也就400斤肉左右,每个人分不到多少。尽管只是杯水车薪,无法大快朵颐,已属非常难得,大家都知足了。至于猪肉的味道如何,普遍的反映是:肉质鲜美,口感不错!
  畜牧队牲畜的最早来源,应上溯到原先在水蛟坡创业的县粮食局农场,该农场1974年初撤销后,把3头水牛、7头黄牛及10多只羊,还有旧茅屋、耕地等,都移交给当时的财贸连,算是大力支持。财贸连先是自己饲养,改称菜场后才移交给场部。县委书记的儿子黄小军养过黄牛两三个月,在此期间添了一头小黄牛。李伟山也养羊两三个月。待畜牧队成立以后,就全部接收了下来。
  负责养羊的王进雄有事时,钟队长也派我顶替了好几次,胜任工作没问题。是因为平日耳濡目染,加上边干边学,多动脑筋,已摸索到一些门道。
  如初时看到黑羊住“楼阁”,似乎“待遇”很高。后来才知道羊很娇气,爱好干净,躺卧和歇息的地方,需要清洁、干燥、凉爽。给搭个1米平台,用木条钉成约有1.5厘米间距、明显向前倾斜的床面,缝隙宽度略小于羊蹄,既方便花生粒般大小的羊粪跌下、撒尿时流下不积留,也防止羊蹄踩下卡住受伤,有羊粪堆积时容易清理。羊圈从屋顶吊下几个比羊身高、钻孔装盐的椰子硬壳,只要羊伸长脖子,舌头就能舔到。刚开始不甚明了,后来才知道食盐对羊来说很重要,既有调味作用,又能刺激唾液分泌,刺激食欲,帮助消化,减少疾病。
  平日,过了上午9点钟,才能把羊赶出去放养,这时候阳光已把青草及植物叶子上的露水晒干,羊吃了就不会因肠道感染而拉稀。把羊群赶上了山后,就让它们自由活动,各自寻找食物便可,我中午就在野外休息陪着,到了傍晚才能赶羊回圈。对喜欢看书的人来说,放羊时会有大把时间看书,怡然自得。但对生性活泼、不耐寂寞的人来说,简直是活受罪大折磨。至于我,既不享受也不受罪,处在中间,还行。
  有一天我把羊赶下山时,发现少了一头母羊,四处寻找不见,眼看天要黑了,只好先把羊群赶回去。我心有牵挂,精神恍惚,连饭菜入口都觉得索然无味,就把情况告诉了刚返场的王进雄。我忐忑不安地问:“怎么办啊?”王进雄一脸平静地说:“你没有自己杀羊吃了吧,有什么好紧张的,这是常有的事,说不定明天傍晚就有小羊随母羊下山了。”听他这么一说,我才稍微放了心。
  第二天我赶羊下山时,果然看到昨晚走失的母羊身边,多了一只黑色的小羊羔。它走起路来东斜西歪,像醉酒似的,却对母羊亦步亦趋,发出“咩,咩……”的柔嫩叫声,不时伸头去吮吸母奶,样子可爱极了!我当然很开心,羊群又添丁进口了,是在我的手上!
  如今想起自己在畜牧队的日子,还有在崖县知青场的其他亲历往事,觉得有趣味、很快乐、有收获,非常难忘,感慨万千。上山下乡时期的那种磨练,丰富了我的人生,也使我在往后的岁月里,走得更加平稳,也更加踏实。

知识出处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上册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上册》

出版者:南方出版社

本书共有69篇文稿,崖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始末、崖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事记、崖县上山下乡知青安置点简介3篇综述文稿,1956年、 1958年到来崖县的广州青年志愿垦荒队9篇知青回忆 录,1969年本地知青、潮汕知青12篇知青回忆录,崖县知青场45篇知青回忆录。

阅读

相关人物

林进生
责任者
王永发
相关人物
王进雄
相关人物
石五妹
相关人物
王冬梅
相关人物
张关武
相关人物
李伟山
相关人物
黄小军
相关人物
玉珠
相关人物
高平
相关人物
许爱梅
相关人物
钟咏梅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三亚菜场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崖县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