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治安小分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上册》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1591
颗粒名称: 我和治安小分队
分类号: G641.19
页数: 3
页码: 311-313
摘要: 本文是一篇关于作者在崖县知青场担任“治安小分队”队长工作经历的回忆录。通过回忆,作者表达了对知青时代的怀念和对工作的责任心与自豪感。
关键词: 知青 治安小分队 巡逻

内容

1975年8月,我上山下乡到崖县知青场,是第三批知青之一。这时崖县青年农场已改称国营三亚菜场,但大家都习惯将前农场、后菜场,统称为崖县知青场,对来到这里的知青,就以第几第几批而论,我也就随大流了。
  人到老年好回忆,抚今追昔,我也未曾脱俗。对我和许许多多的知青来说,崖县知青场是人生的第一驿站,也是社会大熔炉,它让我们脱胎换骨、褪去青涩,从此迈开沉稳的步伐,走向更大的人生舞台。犹如一块丰碑,屹立在我们众多知青的心中,留下永不褪色的记忆。
  同年10月某一天,我刚从田间收工回来,准备到饭堂吃午饭,突然后面有人叫我,回头一看,是场里的保卫干事罗德忠。大家都叫他“罗公安”,他中等身材,皮肤黝黑,两眼炯炯有神。听老知青说过,被他找来谈话一定没有好事情,大家平时对他敬而远之,我们这些刚来的也很怕他。看见他表情严肃朝我走来,我不由一阵紧张,心里嘀咕:“我没犯什么事呀?”“你叫高平?”他问了一句。我急忙回答他:“是的,我是高平。”他看到我有点紧张,伸手拍拍我肩膀:“没什么事,你放松。”
  找个地方坐下后,他谈起了最近发生的一些事,如有人偷窥女生宿舍,女生内衣内裤莫名其妙丢失……人心惶惶,说这些事已引起场领导的重视。场里为防患于未然,要建立长效机制,决定成立“治安小分队”。我听到这些,紧绷的心情一下子释怀了许多。他又说:“我观察好久了,你的责任心强、工作积极、人很机灵,想让你负责小分队,已物色好了另外两人,只要你同意,明天就开始工作。”想到这是新单位,没有规制,动辄得罪人,自己个子矮小、身瘦力薄,容易吃眼前亏,我不大愿意。
  当我怯怯地陈词,一番话没说完,他立刻严肃大声说:“有我在,你尽管大胆去干,就这么定了!”这一句“就这么定了!”给了我极大的信任和鼓励,就点头答应了。于是,我成了“治安小分队”第一任队长,接受了工作任务,具体职责是防盗防偷、处理好周边村民关系、保护集体财产、维护住宿区正常秩序。初时人员不多,只有我和林进生、周榆三人,工作并不轻松。刚开始,只是考虑住宿区的晚上轮班巡逻,以女生宿舍、洗澡间、仓储间为防范重点。
  当时的崖县知青场,毗邻羊栏公社水蛟村,周围地广人杂,以一条公路为界,东北部地势平坦,西南部是连绵起伏的山脉和山坡,中间是“崖县知青场”的住宿区域。住宿区共有十几幢砖瓦房,其中有居所、发电机房、卫生所、广播室,还有厨房、仓库、水井。崖县知青场以种植蔬菜为主,也种植短期经济作物、少量水稻,还养殖不少牲畜、家禽。
  从崖县青年农场接过500多亩土地,再经过垦荒扩大,已增加到一千多亩,种植区域不断向外伸展,种植品种也逐渐增多。次年二月调入张海平、陈鸿儒、卢亚次三人,扩充了小分队,增加了生产区域的巡查。我相应调整值班时间,白天以“生产队出工就收工,生产队收工就出工”为主要考量,两人为一组,白天安排第一班;晚上按上半夜、下半夜两个时段,安排第二、第三班巡逻。遇到节假日放假或紧急情况,脑子里紧绷“提高警觉,居安思危”这根弦,是最辛苦的时候。
  成了“保驾护航”角色,感到责任重大,也很有自豪感。我多次和队友站在南山的半山腰,迎接冉冉升起的朝阳,俯视着场部辖区,犹如雄狮注视着自己的领地。在夜里巡逻几个小时后,尽管饥肠辘辘、露水打湿、颇为疲倦,仍待场友到达田间地头,才安心撤离。在归途中,屡屡见到“东方红”履带拖拉机率先打破荒野的宁静,牵引着四铧犁,喷着阵阵浓烟,咆哮着向前推进,后面翻起一片片乌黑发亮的沃土。出工钟声响起,不一会儿人潮涌动,有牵牛耕田的、挑桶浇水的、装车运菜的、肩扛着锄头的……紧张有序的一天劳作,很快又开始了,宛如一幅流动的画,尽收眼底。
  在一个夏夜,发生一起“乌龙”事件,有点儿意思。那时我正坐在床边看书,突然有人快马来报:“有人偷砍甘蔗!”我和林进生立即带人过去,分头包抄那片八亩多的蔗园。等走近了,不断听到里面传出“咔咔咔”的声响,我们大声吆喝警告,对方全然不理,响声继续,“作案”不停。贼人竟敢如此嚣张,令人怒火中烧,我们手持棍棒,准备分进合击。距响声大约三四米时,几支手电筒一齐照射过去,一个硕大的横形黑影扑入眼帘,两只乒乓球般大小的眼睛,发出阴森森的蓝光,着实令人惊悚!仔细打量,原来是一头大水牛,因牵牛绳被卡住,以致在以三四米绳索为半径的范围之内,转圈任意踩踏,倒下甘蔗一大片,真是虚惊一场,令人啼笑皆非!
  我们牵着“战利品”,扛上几捆甘蔗,就打道回府,交给场部处置。经查,是本场某个队犁地后没看好牛,让它误闯误撞跑进甘蔗园,自由自在地饱餐一顿,后因缰绳绕缠甘蔗头困住,好久不能解脱,我们这么如临大敌,是大水冲了龙王庙!折腾到午夜十二点多,这才回到寝室,真是累死人。夜是那么静谧安详,大部分人已进入梦乡,但还有少数几个“夜猫子”还摇着葵扇,在屋前窃窃私语。天空中一群萤火虫在狂舞,又像流星一样划过,此时此景正应了“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犯困限制了人的想象力,我眼睛几乎睁不开,上床倒头便睡,任凭东南西北风,我人在蚊帐中,哈哈哈!
  为了“保境安民”,小分队紧急出动是常有的事。有一天夜里,场部放完电影散场后,邻近村民已回家歇息,是林进生小组的班。甜蜜蜜的蔗园、绿油油的菜园、稻熟低头的水田,自然会受不安分之人觊觎。本是一镰弯月高悬,银光洒向大地,但不久就被大片云层遮掩,天空漆黑如锅底,偶有几颗星星在闪烁。此时从路边菜园方向,传来阵阵犬吠声,引起林进生的警觉,他派人回去搬兵,自己继续侦听观察。援兵到来后,大家精神振奋,一起向前奔去。到了出事地段,林进生指挥陈鸿儒、张海平、周榆、卢亚次等人分做两路,从水塘浅处绕行,搞得一身泥一身水,悄悄接近正在盗菜的几个小偷。陈鸿儒一马当先,大家猛扑上去,吓得盗贼心惊胆跳,终于乖乖束手就擒。
  由于我们总是突然地出现,产生了强烈的震慑力,在周边村庄广为传扬,有效防止了各种不当行为。实际上,偷菜事情只是偶尔发生,多数都情节轻微,一般采取警示、规劝、教育,严重的才交给场部处理。由于我们的努力,基本消除了偷盗现象,从未发生严重的治安事件。小分队真正做到了忠于职守、不辱使命,受到了“罗公安”的多次赞扬,以及场领导的充分肯定。
  时光在不经意中悄然流逝,小分队的知青故事还在延续。1976年下半年,我参加了崖县第五期农村路教工作队,与队友和伙伴一一惜别,坐上运菜的中型胶轮拖拉机离场。随着轰鸣的拖拉机渐行渐远,崖县知青场也越来越模糊,最后从我的视野中消失。尽管如此,崖县知青场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众位农友的英俊脸庞、靓丽颜容、矫健身影,无时不在闪现;点点滴滴的知青生活往事,就像电影镜头,永远定格在脑海,如此经历让人感慨万千,受益无穷,深深引以为自豪。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塔,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崖县知青场在短短的几年间,将荒山、荒坡、沼泽地等,变成了良田沃土,成为甘蔗园、菜园子、花果山,成为知青的生活来源、精神家园,这是知青们努力奋斗的结果,也包含了治安小分队成员的辛勤付出。崖县知青场的知青们,如同全国千百万知青一样,投身农村,为国分忧,默默奉献,乐观向上,无愧于那个年代。
  我想,新时代也需要这种精神,这就是回忆成文的初衷。

知识出处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上册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上册》

出版者:南方出版社

本书共有69篇文稿,崖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始末、崖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事记、崖县上山下乡知青安置点简介3篇综述文稿,1956年、 1958年到来崖县的广州青年志愿垦荒队9篇知青回忆 录,1969年本地知青、潮汕知青12篇知青回忆录,崖县知青场45篇知青回忆录。

阅读

相关人物

高平
责任者
高平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