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往的印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上册》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1584
颗粒名称: 过往的印记
分类号: K244.1
页数: 3
页码: 284-286
摘要: 本文回忆了陈燕在知青和工作期间的经历,包括从事炊事班工作和在生产班砍柴的事情,同时也提到了两次意外的经历,留下了印记。
关键词: 知青 炊事班 生产班

内容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我1974年8月上山下乡到崖县知青场,1976年10月招工分配到三亚港务局。转眼之间,上山下乡已有四十四年了。
  在那段知青岁月里,我没有慷慨激昂的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感人事迹,平静如山涧流水,总是无声无息。回眸悠悠岁月,昔时情景一再闪现,让我沉浸其中。我出过两次意外,终生忘不了,一次是因为粗心,一次是因为胆怯,还留下了两道伤痕,是过往的印记。
  到农场的第三天,我分在财贸连炊事班,肖友琼(女)是班长,谢善妙(女)是总务,我及麦笃兰(女)是炊事员,陈灼是采购员。整个连队开伙人数为110人左右,周场长、林副场长、陈政工员等场干部,当时都来财贸连食堂开饭。
  在物质匮乏的时期,炊事员是份好工作,不但自己饿不着,分饭菜时还有机会送人情。不过,炊事员也非常辛苦,不管刮风下雨,必须保障一日三餐。早上四五点钟,众人还在睡梦中,我们就要提着马灯到食堂生火、烧水、煮粥,开始了一天的新工作。我每天的工作,先要挑满两个大缸的水,再迎着热浪浓烟,递柴进炉,烧大锅开水,淘米洗菜,分饭分菜、打扫卫生等。每人早餐二两米、中晚餐各四两米,可见每天做饭做菜,实际上并不轻松。
  煮稀饭简单一些,煮干饭要花气力和讲技巧,从放米下锅开始,人站在两口大锅旁,不停地上下搅动,防止米饭粘锅,好让温度均匀。还要掌握好水米比例、火候大小,待米粒膨胀变形后及时撤火,只留下适当炭火焖蒸。约半小时后,白花花、香喷喷的米饭就出锅了,最后分到各人饭碗里。整个过程,让我们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忙到灯火阑珊,再吃饭洗澡,已是晚上八九点钟。
  有时晚上正要上床睡觉,忽报采购员从县城拉回鲜鱼,这类美食太过稀缺,总会引起小小轰动。遇上这种好事,无论有多晚,炊事班全体人员都到现场,一齐动手,去鳞破肚,洗净放好,用盐腌制。不得不说,我们财贸连的炊事班,是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小集体。
  因为开伙的人数众多,要用大号水缸盛放开水,才能满足每天需用。从大铁锅里舀水到镀锌桶,再提到大水缸处倒入,通常是我来做。1975年的春节临近了,有一天下午,天空下起了毛毛雨,不知是谁图省事,将洗刷剩水倒向水缸旁,以至地面滑溜溜的。我刚好烧开一锅水,想像平常一样,舀水到铁桶再提去倒入水缸,但到第三桶就出大事了。
  我个子小、气力不足,地面硬实时操作,自然没有问题,而这时地面泥泞宁,有些站立不稳。当我用右手提着盛满开水的水桶,左手抓住铁桶底框,正要倒进大水缸,上面水气蒸腾灼人,脚底下一滑,一时控制不住,水桶顷刻间滑手,滚烫的热水泼向右边手臂关节至手掌。我惊叫了一声“哎哟!”就感到烫伤处有一阵阵的钻心剧痛,赶快放下铁桶抚摸,禁不住大声哭起来。
  见我乱抓被烫伤左手臂,正好在现场的周场长忙走上前,说了声:“不要动!快涂上花生油。”还用食堂专用剪刀剪开我的袖子,说防止摩擦脱皮感染,又交代卫生所的林爱武医生紧急处理。经过一阵手忙脚乱,手扶拖拉机把我送到县人民医院,做进一步的医治。在疼痛难当的日子里,得到了场领导和场友的关心,我很是难忘。经过两个多月的治疗调理,小手臂创面是痊愈了,但留下显眼的疤痕。
  痊愈回场后,炊事班人数已满员,连里安排我到三班,正副班长是吉敏、林雪丽。生产班的生产劳动特别繁杂,有砍柴、平整土地、积肥等,天天在烈日下“面对黄土背朝天”,辛苦地挥洒汗水。这里有许多劳动项目,之前我鲜有经历,感到力不从心。
  一天上午,我们班十几个人翻过水利沟后山,到一个幽深山坳里砍柴,这天我和林雪丽搭对。山坳里树木稠密、荆棘丛生、野草蔓藤交错生长,偶尔有不知名的鸟儿从身边飞起,让我心里一阵阵发怵。我天生胆小怯懦,就寸步不离林雪丽,只怕跟丢了。很快,她在前面劈开一条小径,招呼我过来,还教我从山势观察林木状况。她指着前面一大片“黑杂柴”(树身黑色、笔直),说树叶浓密处木柴就不会少,山路的陡坡小就方便搬运下山。她边说边砍柴,随着手起刀落,三下五除二,已砍了一大堆。我手脚笨拙、动作生硬、进度很慢,才砍了一小堆儿。
  我左手紧抓树木、右手猛力斜砍,在奋力追赶,突然从树上跳下一只“雷公马”(即马鬃蛇),正好落在我的左手腕上,使我惊恐失色,尖声叫喊。它形状怪异,鳞片粗糙,躯体冷然,眼球直瞪,我本能地用力甩掉,跌跌撞撞向林雪丽处跑过去,瘫倒在她身上。“啊,你的手流血了!”林雪丽低头一看,也惊叫起来。原来她是我被突如其来的“雷公马”吓得晕眩时,右手握住的锋利柴刀脱手滑落,利刃划破右手掌中间三根指头,中指还伤及骨头,掌上鲜血淋漓,把她的衣衫染红了一大片。她慌忙就近抓把飞机草,捣碎后敷在我的伤口上,然后掏出自己的手绢包紧。
  回到住地经林医生处理后,急送公社卫生院打破伤风针,再转到县人民医院治疗,两周后才痊愈,同样是疤痕显见。真是旧疤未消,又添新痕,这是我年少不更事,处置不当所致。刀伤治好后,我享受了一段时间的“照顾”,当上连队积肥、砍柴的编外记工员。
  但要说起来,这两个不可磨灭的印记,也是我接触实际、锻炼成长的代价,使我在以后的日子里,做事不再毛手毛脚,变得成熟稳重起来,学会了沉着冷静、乐观坚强、积极向上。

知识出处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上册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上册》

出版者:南方出版社

本书共有69篇文稿,崖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始末、崖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事记、崖县上山下乡知青安置点简介3篇综述文稿,1956年、 1958年到来崖县的广州青年志愿垦荒队9篇知青回忆 录,1969年本地知青、潮汕知青12篇知青回忆录,崖县知青场45篇知青回忆录。

阅读

相关人物

陈燕
责任者
陈燕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