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担任采购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上册》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1573
颗粒名称: 我担任采购员
分类号: G353.1
页数: 2
页码: 248-249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在国营三亚菜场担任伙房采购员的经历。作者需要从县城三亚镇采购鱼、肉及杂用,由于当时自行车不多见,骑车来回奔跑,表面上看来很轻松,其实也有许多无人知晓的艰难,还需要克服夜路艰难和胆量方面的难题。同时,采购员也要面对一些困难和局限,他们不能随意将紧缺物资分配给他人。
关键词: 三亚菜场 采购员 自行车

内容

1975年8月,崖县青年农场改称为“国营三亚菜场”,菜场设了7个生产作业队。由于每个队只有50人左右,每队专设一个采购员不太必要,场里先是指定林强(林小弟)、祁勇为伙房采购。到了年底,林强参军去了,祁勇另有任用,场里又指定我和文康捷为伙房采购。
  我负责一队、二队、三队3个生产队的伙房采购,文康捷负责另外4个生产队的伙房采购。我知道这个担子很重,但争着干的人也不少,大家想的都差不多,最起码比每天挑水浇菜要好得多,能有机会多回县城三亚,会会朋友看看家人,的确自由自在。所以我很满足,决心不辞劳苦,认真做好这份工作。
  当时我是一队的人,队长是周玉珠,需要采购时就出去,没有任务时就在队里参加劳动。各队都有总务,购买粮油是他们的事,我的主要工作,是每隔上两三天,就去县城三亚镇一趟,采购鱼、肉及杂用,一般是昼出夜归。那时每人月供指标是30斤大米、4两油、8两肉,如果想另外解决鱼肉问题,就要拿上场里写的证明去食品站、水产公司找人批条子。我白天到县城三亚镇时,先采购其他物品,晚上七八点钟再到水产码头排队,这时渔船回港交割渔获,然后就凭批条子取得的鱼票去购买。记得杂鱼的价格不贵,每斤为0.28元,关键是积极找人批条子,有耐心排队等候,这些事情我做得还不错。
  晚上买到渔获后,当晚就得赶紧带回去,好让伙房及时加工处理,主要是蒸熟或腌制,当时没有冷冻条件,处理不及时就会变质。每当运鱼回到二队右边的水井旁,就通知各队的总务出来分鱼,晚上10点钟以后,我的事情才算做完,可以洗澡及休息。我很乐意去为大家做事,个人辛苦一些不要紧,3个队的知青第二天能吃上我买回来的鲜鱼,就是我最大的欣慰。
  当时自行车不多见,它是重要的代步及运输工具,骑着车来回奔跑,表面上看来很轻松,其实也有许多无人知晓的艰难,一要靠体力,二要靠胆量。
  在体力方面,一天来回跑20多公里,还要拉上百来斤的东西,不累才怪。当年国道尚且是土路,其他的公路就不用说了,自己骑辆单车都很费劲,何况还要带上购买的百来斤重货物。我满载货物从县城市区骑车出来,走完了日本人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修建的四五公里长的那条水泥路,还有10公里土路在等着我。“排骨路”上面敷着一层沙子,表面看似很平坦,底下是什么你根本就不知道。在厚沙面上骑车费力不说,动不动就陷坑摔倒,不知摔过多少回,流过多少次血。但爬起来拍拍尘土,扶起倒地的自行车,费力地推过沙土厚的地段,再猛地往前推并跨上自行车骑回去。
  在胆量方面,这昼出夜归的,要是明月高悬还好办,夜黑星暗时就考验人了,胆小的还真干不了。买到的鱼就得当天晚上赶紧拉回场里,可10多公里的夜路并不好走,此外四周黑灯瞎火的,不时伴有怪鸟野兽的啼叫声,让人心惊胆战。特别是从回辉旧村往羊栏公社墟镇方向有一段路,传说是过去枪毙犯人的地方,在雷雨交加时还有嚎叫声,晚上几乎没有人敢单独经过。起初我在夜晚路过这里,身上总是起了鸡皮疙瘩,可买了鱼又不能不回去,知青们还等着第二天下饭呢!况且那地方是必经之路,你不走也不行啊。只能硬着头皮走过去了,但走着走着,不知不觉就习惯了。
  采购员表面上看起来风光,实际上是无名小卒,有许多事情由不得你做主,有时只好尽量解释说明,而听不听是别人的事。
  1976年春节前夕,李昌炯场长和县水产公司联系好后,就交代我去水产码头买马鲛鱼。考虑到这时马鲛鱼供货紧张,李场长特别安排一辆手扶拖拉机随我去,这在平时是几乎没有可能,可见李场长的重视程度。当天晚上我买到几十条马鲛鱼,有1000余斤,满载而归,心里喜滋滋的。回到场部后,恰好给副场长林光仁、林家克看见了,他们动手各自拿了1条,接下来黄学丰副场长也拿了1条,说是要给钱,但这些都是紧缺物资,凭票购买也不一定能买到,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此事很快就让李场长知道了,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严肃批评了一顿,他说:“你杨家强胆子真大,你哪有那么大的权力把鱼随便给人家,你知道这鱼是场部向县里申请指标,给知青们过春节用的,你自己做主给了他人,知青们过节怎么办?!”我只想息事宁人,就说:“李场长,对不起了,但马鲛鱼数量不少,虽然几位领导各拿了1条,应该没多大影响。再说场领导也辛苦,他们自己都动手拿了,我一个小兵又能怎么样,当时真的没办法。”事情都已经发生了,我这么一解释,李昌炯场长也理解我的难处,最后拍拍我的肩膀,就不再提这件事了。
  我1973年12月27日上山下乡,1976年12月底被招工到三亚港务局工作,是在3个生产队采购员的岗位上离开了菜场,结束了三年的知青生涯。

知识出处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上册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上册》

出版者:南方出版社

本书共有69篇文稿,崖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始末、崖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事记、崖县上山下乡知青安置点简介3篇综述文稿,1956年、 1958年到来崖县的广州青年志愿垦荒队9篇知青回忆 录,1969年本地知青、潮汕知青12篇知青回忆录,崖县知青场45篇知青回忆录。

阅读

相关人物

杨家强
责任者
文康捷
相关人物
祁勇
相关人物
林强
相关人物
林光仁
相关人物
林家克
相关人物
李昌炯
相关人物
杨家强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三亚港务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