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生活初体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上册》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1569
颗粒名称: 知青生活初体验
分类号: F323.9
页数: 4
页码: 227-230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一位知青上山下乡的第一天和接下来的生活情况。他们到达营地后打扫清理、安排住宿,就出现了几排大通铺。他们吃了第一顿大锅饭和采摘果实的经历。接下来需要做的事情包括相互认识、熟悉环境、融入生活、解决吃饭等问题,知青们都需要自力更生。
关键词: 知青 上山下乡 营地生活

内容

第一天
  1973年12月27日上午,崖县财贸、工交战线上山下乡的职工子弟集中在县工人文化宫广场,带上统一发放的棉被、蚊帐、草帽、工具等物品,戴上一朵大红花,参加了崖县县委、革委会举行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欢送大会。欢送现场人群拥挤,惜别的情景随处可见,我除了感到兴奋、新奇、欣喜,也有一丝丝的伤感,就要到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去生活、劳动,此去前程如何,完全无法预料。
  离开了城镇、离开了父母,大卡车(解放牌)把我们送到了羊栏公社境内一个叫光头岭的地方,这里原是部队的驻扎营地,因撤编后房子空了出来,场领导及带队干部住在东头的一排小瓦房,办公地点、简易仓库也在此。知青住两间大瓦屋,是苏式大架构、罗马瓦的,大些的房屋住男知青,小些的住女知青。
  来到光头岭临时营地后,场领导便按我们父母所在的工作单位系统,将所有知青分了两个连队,一个是财贸连,也叫一连,有50多人。一个是工交连,也叫二连,有60余人。两个连队的知青总人数,共有120多人。
  营房里当时空荡荡的,只有杂乱的野草、垃圾、牛羊粪便等,门窗上积了厚厚的一层灰尘,空气中飘逸着一股难闻的气味。经过我们的一番打扫、洗抹,才清理干净了。睡觉的床铺又在哪呢?好在早到的场领导已安排人运来了锯好的方条和木板,请来的两位木工师傅和懂点木工的男生一齐动手,一阵阵呲嚓呲嚓的锯割声,噼里啪啦的搬移声,乒乒乓乓的敲击声,倏地交替响起,震耳欲聋。不多久,在人们的眼前,很快就出现了几排大通铺,可以安居了。
  把家安下来,肚子也饿了,该吃中午饭了。两个连队的后勤人员都在旧伙房里打炉生火,不过各在一边,财贸连的刘雁玲、肖友琼、谢善妙正在紧张忙碌,工交连的韩春荣、冯曼南、何惠兰也没闲着,很快就做好了简单饭菜,大家或站着,或蹲着,或围坐在一棵棵树下,三下五除二,很快就解决了。这是来到宿营地后,吃的第一顿大锅饭,感觉很香很香的。
  吃完饭我往不远处一看,有一棵树上结了好多果子,有红色的,有青黄色的,下端还长了一个腰子状的淡灰色东西,样子很奇特,就不知道是什么树。当时觉得红色应该是成熟了,都想尝一尝。我和几个男生爬上树去,先摘了一个红果子咬了一口,还真的很甜!
  这时刘雁玲、肖友琼在树下嚷嚷说:“摘一个,摘一个,好吃吗?”当我咬了第二口,感到涩味很重。再咬了腰子模样的果仁,感觉嘴巴麻涩,口腔发烫,味蕾失效,发出“哇哇”的呕吐声,真是难受极了,我骑在树上使劲摆了摆手,告诉她俩就别试了。
  事后了解到,那是很有名的腰果树,果实上节的果肉可以吃,下端的果仁不能生吃,经济价值还挺高。在这陌生的环境里,我们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很新鲜,第一天的知青生活,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光头岭
  下乡后连着几天来,要做的事有很多,如互相认识、互相磨合,了解环境,好融入全新的生活。
  场干部有好几个,但有两人很快就和大家熟悉了。周朝壮场长原籍琼海,30多岁,算是长辈,之前是羊栏公社副书记,热情而又风趣,给人印象不错。陈献琦政工员是崖县港门人,20多岁,只当是大哥哥,之前是荔枝沟公社团委书记,个性活跃而又随和。财贸战线的带队干部是吉进昌、董洪福、黄家清,都是些大叔了,他们在农村生活过,懂得农业生产,个个都很能干,很快就和知青打成一片。
  我父亲在县商业局工作,我分在财贸连一排,排长是吴开仁,副排长是陈新荣,二排排长是孟明,副排长是林强。过了不久,排一级取消了,连长、指导员仍然是带队干部,而吴开仁、陈新荣分别是第一、第二副连长,孟明、刘雁玲分别是第一、第二副指导员。
  我的学历只是初中,陈新荣与我一起读过南海小学附中,比我高一年级。在这里我有不少小学同学,就没多少初中同学,好在还有几个同住县商业局大院的玩伴或熟人,如孟明、周俊华、黄正平、陈敏、张钦等人,不至落得孤单寂寞。不过我很快就和许多人混熟了,甚至成为好友,如许政平、潘平、覃福安、周庆斌、薛忠民等人。
  在我的记忆中,知青干部都很不容易,吴开仁、陈新荣也只比我们大一两岁。他们在带队干部的指导下,每天给我们分配工作,自己还要积极带头,比我们付出的要多得多。从离开父母上山下乡的那一刻起,大家先得学会生活自理,然后才能谈到创业和表现。谁都知道,要解决吃饭问题,就要上山砍柴火。光头岭的周边有山丘有低矮树木,不过有数处标示“军事禁区”字样,扎营在山顶的驻军不让砍,要到远处的山林才行。
  我们从第二天起就砍烧火柴,每人每天砍两捆,自小习惯砍柴的人满不在乎,劳动很少的人自然觉得累。到了远处的小山峰,陈新荣副排长叫大家在附近砍,不时互相呼唤一下,生怕有谁走丢了。他就像一位邻家大哥,呵护着我们这些小弟小妹,除了自己完成任务,还给那些不会砍柴的人做示范,讲解如何砍柴、捆柴,并给予其帮助。
  估计差不多了,他大声问了一下:“都捆好了没有?”大家不约而同地说:“都好了”。他就喊了一下:“下山啦!”他清点了人数,走在最后面,和大家一起往回走。当我们把“战利品”集中后,看到好大一堆的烧火柴,个个心里很高兴,毕竟这是第一天的劳动,能有这样的成绩,得表扬一下自己:我们,都是好样的!
  水蛟坡
  我们来到光头岭后,连续砍了三天烧火柴。第四天早上接到场部通知,除了后勤人员,所有知青要去水蛟坡,参观即将兴建的生活区、生产基地的选定新址,实地了解有关情况,划分各连队的责任区。这件事情很重要,我们吃过早餐,挎上水壶,就跟随周朝壮场长等场干部向北边进发。此去水蛟坡有5里多地,全是崎岖小道,整个行程半个多小时。
  我们边走边看,不久就到了水蛟坡。这里的荒滩很大,生长着多种植被,还有猪笼草、天冬、地冬等草本植物,多尼果树随处可见。新开田村越来越近,村民都是黎族同胞。村外的坡地上有几间茅草屋,据说是红旗中学(现市二中)的小农场,一时无法证实。不远处有县粮食局农场、海军汽车连农场,倒是看得真切。
  穿过一大片坡地后,我们终于到达了场部新址。是在一个杂草丛生的山坡上,位置居高临下,面积看来不小,视野非常开阔。驻足环顾四周,没有其它乔木,但见几棵菠萝蜜树,树形整齐,冠大荫浓,挂果累累,间有成熟的,芳香飘逸。有几段只剩小半截的墙垣,长着密密匝匝的野草,或许曾经有人住过,说不定还是个小村落。
  就在菠萝蜜树下开会,周场长先是讲解了农场拟争取的总体范围:东至海军汽车连农场,西至水蛟大队通道,南至后面山岭,北至羊栏通往高峰的三级公路。接着又介绍新址规划:场部设立在小山坡中间,要建两幢共20间新瓦房;左侧是财贸连住地,要建四幢共48间新瓦房;右侧是工交连住地,同样建四幢共48间新瓦房;此外还要建篮球场、发电机房、蓄水塔……
  周场长又介绍了现有水田、坡地、荒山等情况,他最后说:“目前咱们啥都没有,只有一些荒芜多年的水田,将近3000亩的荒坡草地,我们要艰苦创业、开荒造田、建造新房,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住的、吃的、用的,要争取一年建场、二年扩大、三年自给。”听到场领导的这番话,人人心潮翻滚,都在交头接耳、小声议论,都为一幅幅的美好蓝图所鼓舞,有了一股雄心壮志,决心在这块土地上干出一番大事业来。
  周场长说:“明天就是1974年的元旦,放假一天让大家回去与家人团聚,返场后咱们就好好干!”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接着让众人熟悉周围环境,划分了连队责任区,然后返回光头岭营地。下午是学习时事政治,由陈献琦政工员主持,他充分展示了自己的丰富知识和出众口才,给人留下良好印象。
  吃完晚饭后,太阳快要下山了,除了远道回不去的,绝大多数人已动身起程,没什么好办法,得靠双脚走完15公里的行程。我们三五成群地走在公路上,稀稀落落的长队伍成为一道独特风景线,惹得路人注目。很快就进入泥土路国道,路面铺就的一层沙子很均匀,我们边走边唱起“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歌曲。一想到要回家,感到精神抖擞,连“沙沙沙”的脚步声,都觉得很动听。
  走着走着,夜色已完全降临,月亮悬挂在天空,陪伴着急于回家的我们。这一路上,陈新荣副排长不时讲些小故事,还介绍说他在高中时参加过几次野营拉练,还多次从20多公里外的崖中分校步行回家,听罢令人叹服!但我和一些人没有这种历练,是第一次走这么远的路,感觉非常艰难,留下深刻的记忆。走到晚上将近10点钟,终于回到离别四天的家里。
  我们一排的知青约好在元旦晚上,一起到工人文化宫看电影《青松岭》,看完时已是晚上10点半。只见陈新荣副排长问道:“一排的到齐了吗?”大家同声回答:“都到了。”他说:“好,那就回农场。”于是,我们齐步踏上返回路途,下半夜将近2点钟才到达。
  自此,崖县青年农场的第一轮艰苦创业,即将全面展开,而我们第一批120多名知青,就是理所当然的主角。

知识出处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上册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上册》

出版者:南方出版社

本书共有69篇文稿,崖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始末、崖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事记、崖县上山下乡知青安置点简介3篇综述文稿,1956年、 1958年到来崖县的广州青年志愿垦荒队9篇知青回忆 录,1969年本地知青、潮汕知青12篇知青回忆录,崖县知青场45篇知青回忆录。

阅读

相关人物

田国瑞
责任者
周朝壮
相关人物
吉进昌
相关人物
董洪福
相关人物
黄家清
相关人物
吴开仁
相关人物
陈新荣
相关人物
刘雁玲
相关人物
田国瑞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