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周报》创办纪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上册》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1566
颗粒名称: 《知青周报》创办纪事
分类号: G216.2
页数: 3
页码: 206-208
摘要: 本文讲述了《知青周报》是崖县知青场创办的一份小报,登载过不少知青文章,展现了各种劳动生活画面,留下了淡淡的油墨芳香,也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关键词:知青周报,崖县知青场,油墨芳香,美好回忆。
关键词: 女知青 耕耘 赞扬

内容

在激情燃烧的知青岁月,崖县知青场曾经创办《知青周报》,这份小报登载过不少知青文章,展现了各种劳动生活画面,留下了淡淡的油墨芳香,也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
  首批知青垦荒建场,两个连队(财贸连、工交连)先在羊栏光头岭安营扎寨。创办《知青周报》的想法是财贸连第一副指导员孟明提出的,周朝壮场长、陈献琦政工员表示赞同。孟明是知青场第一才子,才思敏捷,文笔极好,字又写得漂亮,是现成的主编人选。但是农场正在筹建住房,生产任务很繁重,财贸连人员不久搬到了粮食局农场居住,这件事情就暂时放下了。
  两个连队在1974年七八月间建成第一批瓦房,都从暂住地搬到水蛟坡的新址。有了固定住所,好不热闹。为了活跃知青的文化生活,孟明找了周朝壮场长,陈献琦政工员重提前事,他们给予肯定和支持,认为创办《知青周报》是件好事,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阵地,应展示知青上山下乡的精神风貌,围绕“我在农场锻炼成长”为主线,努力挖掘知青中的好人好事,报道先进人物事迹与理论学习情况,促进各项工作开展。并鼓励一定要办好,办出水平。
  我爱好写作,会写几种字体,懂刻字及文印,此时孟明就邀我一起筹办,我表示愿意。办报说来容易,但操作起来困难不小,当时办报所需的油印机、纸张、刻字钢板、蜡笔、蜡纸、印油等设备材料一无所有,怎么办?孟明想了个好主意:回母校崖县中学求援,尽量不花钱或少花钱,解决一应所需。我认为这个办法可行,于是和他一起去找王国雄校长商量。王校长很爽快地给予支持,送了一部旧油印机、一捆白纸,还有刻字钢板、蜡纸、刻字钢笔。我们又到父母工作单位,弄上点印油、蜡纸等。
  设备材料凑齐后,就在孟明居住的宿舍,钉了个木架子搁上油印机,将各自的睡床当做办公桌、工作台,以审稿阅稿、修改校对、刻写蜡纸。这样,简陋的“报社”就形成了。
  办报伊始,孟明负责组稿、撰稿,我负责排版、刻蜡纸、油印,都是利用午休及晚上时间工作。经过几天的努力,《知青周报》创刊号问世了。这份小报得到知青们的认可,还引发了知青们向“报社”投稿的热情。
  为了增加周报版面,发展了一批有写作能力的知青为通讯员。记得财贸连有蔡林芳、黄叶华、黄文丽、林雪丽、韩秀蓉、杨爱华等人,工交连有吉立道、林海旺、林廷忠、韩义光等人。周报版面设计为二张8开纸,正反面,《知青周报》刊头四个大字和毛主席语录套红色字样,显得醒目。选用稿件除了党报的社评文章,大多来自知青投稿,有诗歌、散文、通讯报道等。我用行书刻印文稿,还用隶书、黑体字书写题目,尽可能使版面鲜艳活跃。
  孟明每天白天参加劳动,晚上与吴开仁等人研究工作,实在很忙。我是牛工班班长,每天上下午犁地耙田,只能利用午休及晚上时间,也不轻松。有一段日子我住在妙林大田洋的田头棚寮以方便耕地,还要将稿件带过去刻写钢板,的确很辛苦。那时蜡纸刻破了,不舍得扔掉,也怕从头再来耗费时间,用火柴划燃后烤烤,就继续刻写了。
  有了《知青周报》这个宣传平台,那些热爱文学的知青如鱼得水,尽情发挥,积极投稿。在劳动之余,不少知青常常光顾“报社”,关心“报社”工作,帮助印刷、发行,小小宿舍的“报社”有时挤满了人。记得第二批知青中的蔡林芳,就是报社的常客,闲暇之余常溜达到“报社”做帮手。
  蔡林芳喜欢文学、爱好写作、观察细微,文字功底不错,投稿非常积极,可以说是“报社”的“特约”通讯员。他写的七篇文稿,全部被登载。记得他写的《我们连队的鲁班》,赞扬财贸连第一副连长吴开仁,大胆制作跨度较大的食堂金字架;写了《铁人式人物——陈新荣》,展现了第二副连长陈新荣不怕艰苦,吃苦在前的精神风貌;还写了《暖心》,表扬知青许玉明救助公伤知青、背人送医的感人事迹;以及描写知青叶金弟在篮球场上身手敏捷,投篮准确的矫健身影,还有描写知青符锐劳动表现的《偶像》等文章。此外,知青黄文丽、杨爱华、王叶华等人,都为周报投了不少好稿件。
  《知青周报》自1974年10月中旬创刊,至1975年8月底,收到大量的知青投稿,共出版30多期,登载了数百篇来稿。虽然办报时间短,发行量不大,但广受好评。邓寅森时任县知青办专职副主任,他对《知青周报》的创办评价很高,更希望把《知青周报》改办成《崖县知青报》,增加版面及扩大发行量,进一步扩大影响。因所涉问题实在太多,孟明一时未置可否,就不了了之。
  1975年4月初,孟明参加了崖县第三期路教工作队,在他离开农场后,我坚持出版了10多期。知青场在下半年设立了广播站,杨爱华是第一任广播员,自此宣传鼓动及思想教育工作,就有了更加简捷的平台。
  1975年8月农场改制后,我担任了二队队长,工作繁忙,自顾不暇,《知青周报》转为不定期出版。有了广播站以后,就逐渐卸下这副担子,《知青周报》不久就停刊了,我也在1975年11月分到羊栏糖厂。
  在很多年以后,每每想起当年的知青岁月,回忆创办《知青周报》的那段日子,觉得别有一番乐趣。那台油印机散发出的油墨气味,仍然在我的心里飘香!

知识出处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上册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上册》

出版者:南方出版社

本书共有69篇文稿,崖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始末、崖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事记、崖县上山下乡知青安置点简介3篇综述文稿,1956年、 1958年到来崖县的广州青年志愿垦荒队9篇知青回忆 录,1969年本地知青、潮汕知青12篇知青回忆录,崖县知青场45篇知青回忆录。

阅读

相关人物

吉敏
责任者
孟明
相关人物
周朝壮
相关人物
陈献琦
相关人物
杨爱华
相关人物
吉敏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