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亮山的雄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市奔小康群英谱》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1523
颗粒名称: 雅亮山的雄鹰
其他题名: 记雅亮乡三用村共产党员洪亚金
分类号: F326.2
页数: 5
页码: 300-304
摘要: 本文介绍了共产党员洪亚金在雅亮乡三用村通过创业拓荒、发展特色产业、办学带教等途径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故事,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艰苦创业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
关键词: 洪亚金 创业拓荒 特色产业

内容

他,从1986年开始,靠垦山拓荒,种植橡胶、槟榔、芒果、木薯、养牛、养鱼等,年收入达2万多元,成了山区致富的先锋;他带领村民开拓脱贫致富路子,使他的村子成为富裕山村;他为了山里人的希望,筹资办学,点燃了山村文明之火。
  他就是雅亮乡三用村共产党员洪亚金——一只不怕山高路遥的雄鹰。近10年来,凭着一种实在的艰苦创业精神,把满腔热血浇灌这方生他养他的热土……
  创业苦旅
  三用村位于雅亮山腹地,背靠宁远河,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山村农民长期满足“靠天吃饭”,要摆脱贫困实属不易。洪亚金一家6口,守着4亩多地,起早摸黑,累死累活地干,到头来粮食亩产不到300斤。这个仅有15户人家的山村,一无一间瓦房,二无一家温饱户,三无一间小学,三用村成了“春风不度”的“三无村”。
  1986年,改革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一种共产党员的高度责任感使洪亚金再也坐不住了。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村子周围都是山,不是说“靠山吃山”吗?一个饱尝了贫困之苦的山民终于发出了“穷则思变”的呐喊。经过一番筹划,一个“靠山致富”的构思在这条铁血汉子的心中萌生。
  于是,他四方求助,向亲戚朋友借了2000元作为发展生产的起动资金。他六出山村,拜师求教;他五下三亚,与沿海个体种植户联系购买种苗;他带着全家上了山,搭起茅蓬,开辟荒山……。一年后,他开辟荒坡近千亩,种上了橡胶2300多株、槟榔1000株、芒果400株。洪亚金现在还记得,上山后的第一年春节,全家人是在山上度过的,当远处传来山里人过年的炮竹声时,他还在园中浇水、锄草。
  天道酬勤,经过几年辛劳,橡胶开割,槟榔挂果,芒果收获,收入1万多元。尝到甜头的洪亚金,并不满足于这些,山里人有山里人的追求,要想真正挖掉穷根,就要发展山区特色产业。洪亚金动起了脑筋:雅亮山区气候温和,四季如春,水草资源丰富,发展养殖业大有可为。他购进了30头母牛,同时,利用橡胶林搭棚养鸡,鸡舍旁开鱼塘,使橡胶林间的草虫成为鸡食,鸡粪又成为鱼食,牛粪又成了橡胶的好肥料,形成了种养互补经济链。实用科技种养产生新的经济效应。目前,他的橡胶已发展到5300株,槟榔1500株,芒果1000多株,菠萝4000株,果蔗30亩,果菜10亩,养牛50头,母猪15头,还开了2亩鱼塘,年收入2万多元。这位大山一样的铁汉子,在奔小康的路上跨出了实实在在的步伐。
  山一样的情怀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这才是我所要追求的目标。”洪亚金这样说。
  当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把自己的心与人民的心连在一起的时候,他在人民群众中就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和驱动力。长期以来,三用村农民的头脑中形成了固有的靠天吃饭、粗种粗管的观念,洪亚金的榜样使他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可是,有人想富却苦于无门路,有的人有门路却苦于无资金。父老乡亲们眼巴巴的期待,促发洪亚金产生发动群众集资发展集体经济的念头。说干就干,他带领大家办起了村级经济场,并被推举担任场长。他集资金,拉种苗,开荒地,勤耕耘,一个洪亚金,带活了一个村。荒山荒地,宜养则养,宜种则种。几年来,村级经济场共种植橡胶4300株,槟榔3000株,芒果1400株,木薯100多亩。年收入近万元。真正作到“创一业,益一片,活一村”。
  如歌的故事
  一个共产党员平常的生活,也能写出一段段如歌的故事。
  故事之一:1990年的一天,饱尝没有文化之苦的洪亚金,突发奇思:我要实现山里人自己办学校的梦!他毅然筹措资金3万多元,建教室,购桌椅,请教师,硬是在村边建起了三用村有史以来的第一间小学。开了雅亮乡私人办学的先例。尽管这间山村小学比较简陋,但也是村民们的希望所在啊!
  开学那天,洪亚金哭了!学校仅有10名娃娃,10双求知的目光,闪烁的是乡亲们的希望之光,望着这10双闪亮的眼睛,他洒下了不可轻弹的男儿泪。1993年,当他的一个大儿子从临高师范毕业后,他又动员儿子回到这所小学任教,他要让山里的孩子们成为有科学文化知识的、有能力建设美好家园的新一代。
  后来,这所小学培养出的学生,读完中学后,大都成为村里致富的能手。
  故事之二:三用村有个叫刘昌深的农民,对脱贫致富心里没底。洪亚金知道后,与他长谈,现身说法,使他树立起了致富的信心,又出钱帮他买来3只母猪苗,带他发展家庭养殖业。一年后,刘昌深靠养猪收入了2000多元。而后,洪亚金又以他为例,带出5名党员走上致富之路,并以“一帮一”的方式,和5名致富党员一起同“特困户”结缘,从资金、技术等方面帮助“特困户”发展家庭经济,使他们逐渐跳出了贫困的圈子。
  洪亚金的这种“滚雪球”般的扶贫方式,使三用村的“特困户”逐年减少,致富户增加到了10家。
  故事之三:1995年,村里有个叫邢家生的“特困户”,长期卧病在床。他的孩子因交不起学费,准备中断中学学业,退学回家。洪亚金听说后上门找他,诉说没有文化的苦,指出学习科学文化的甜。并当场拿出300元钱塞到他的手里,叫他去给孩子补交学费,让孩子继续完成学业。这个孩子在洪亚金的资助下,一直读完了中学。
  几度春秋,几度风雨,雅亮乡三用村,在洪亚金的带动下,开始步入了富裕村的行列。
  1990年以来,洪亚金先后被授予“海南省劳动模范”、“三亚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现在,他又带领着村民,沿着科技兴农、科技兴村的道路,向着小康的目标迈进。

知识出处

三亚市奔小康群英谱

《三亚市奔小康群英谱》

本文是《三亚市奔小康群英谱》序以及对乡镇企业家的采访报道,探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企业家的奋斗精神和管理经验,展示了他们在市场竞争中的拼搏和创新。

阅读

相关人物

白然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三亚市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