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地的丰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市奔小康群英谱》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1518
颗粒名称: 为了大地的丰收
其他题名: 记藤桥镇农民技术员黎辉洪
分类号: F326.13
页数: 3
页码: 282-285
摘要: 本文介绍了黎辉洪的专业制种致富经历,他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和掌握的农业知识和实践经验,通过代省外育种队繁育不育系、代鉴定杂交水稻、玉米优良品种和自己制种等三条门道经营,逐步扩大承包土地面积,成为专业制种能手和致富典型。
关键词: 黎辉洪 制种致富 科学制种

内容

黎辉洪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凭着自己掌握的农业知识和实践经验,闯出了一条专业化制种致富的路子。几年来,他先后为北京、福建、江苏、江西、安徽、广东等省市36个科研单位和本省的有关单位制种累计5000亩,鉴定农作物品种5万多个,收获粮食种子180万斤,创值近600万元,还给国家交售余粮近10万斤,成为遐迩闻名的专业制种能手和致富典型。
  1962年黎辉洪毕业回乡务农。1965年全国掀起大规模南繁育种热潮。黎辉洪所在的生产队来了许多育种队员,他们的育种技术吸引了这个好学的青年农民,他虚心向育种技术员学习,经常跟随他们观察和记录杂交水稻、玉米的生长情况。由于他刻苦好学,终于掌握了科学制种技术和管理方法,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日后自己制种打下了好的基础。
  1982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村里也有一些农民认为种田不如经商,便弃农从商,使不少土地变荒。而这时的黎辉洪却不去随大流,认准了种田也能致富,于是向集体和个人承包土地,开始走他的科学制种道路。他首先承包荒地40亩,为江苏淮阳地区等十几个单位进行水稻制种和鉴定工作,获得了亩产320斤的好收成,共收水稻种子1.28万斤,按每斤售价2.5元计,当年收入达33000元。经过这一次制种成功,更坚定了黎辉洪的决心。1984年,他承包的田地面积扩大到300亩,当年就创值30万元,纯收入达5万多元。从此,他承包的土地逐年扩大,最多时达100亩。至今,他承包土地面积累计达5000多亩。他主要通过三条门道经营:一是代省外育种队繁育不育系。过去,省外有关单位要派人来亲自繁殖,既浪费人力,又增加开支。因此,1983年起,他便主动与南繁育种队联系代理繁殖不育系。他先后为江苏、安徽、福建、江西、广东等省市十几个科研单位和育种单位繁育不育系母本,产量达30多万斤,创值270万元。这一作法既方便对方,节约开支,自己又得利。二是代鉴定杂交水稻、玉米优良品种。自1985年起,他每年都为外来单位鉴定水稻、玉米品种,其内容包括纯质、抗性、繁殖力、产量等。这项工作难度较大,资料、数据要求严格。鉴定一个样品可得补助2.5元,还可自留样品。黎辉洪不但按质按量完成各种资料、数据和各生产要素的记录和整理工作,还获得亩产850斤以上的好收成。自1985年来,他共为委托单位鉴定样品5万多个,收入达18万多元。三是自己制种。他与上海、南京等省市有关单位联系,组织回优质杂优种子进行繁育,产量达280斤,最高可达320斤。1984年来,他累计自制种子300多亩,产量达96万斤,创值325万多元,获纯利25万元。其自制的种子除满足当地农民需求外,还大批量供应通什、陵水、万宁等市县的农民。
  他能取得这样的好成绩,是他勤奋好学,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结果。他先后订阅十多种农业科技杂志和报纸,其中有土壤学、农业新技术、水稻病虫害防治、杂交水稻、玉米栽培技术、广东农民报等,还经常收听播电台和电视台的农业科技讲座,积极请教育种专业技术专家。他白天在田里观察、记录、施肥、灭虫,晚上又在灯下学习研究杂交水稻、玉米的栽培技术,对生产各要素进行充分的分析、比较,并根据杂优种子对土壤、肥料、农药等方面的适应性,进一步研究培植、施肥、排灌等操作和管理技术,总结了一套杂优种子的栽培经验。因此,他赢得了客户的信赖和赞赏。江苏省农技部门赞扬他技术过硬,繁育的种子优质纯正;海南种子公司称:他繁育的种子可以免检。最近他通过考试,被三亚市政府授予“农业助理技师”的技术职称。

知识出处

三亚市奔小康群英谱

《三亚市奔小康群英谱》

本文是《三亚市奔小康群英谱》序以及对乡镇企业家的采访报道,探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企业家的奋斗精神和管理经验,展示了他们在市场竞争中的拼搏和创新。

阅读

相关地名

三亚市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