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头老雁先出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市奔小康群英谱》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1513
颗粒名称: 领头老雁先出林
其他题名: 记红沙镇红土坎村老支书彭明科
分类号: F323.1
页数: 3
页码: 264-266
摘要: 本文介绍了红土坎村党支书彭明科的事迹。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彭明科率先垂范,勇敢地创业致富,并带动村民走上了多种形式致富的道路。他创建了一间家庭农产品加工厂,种植了多种果树,发展了庭院经济,家庭年收入达7万元,同时积极关心村民生活,在各种方面为人民服务。
关键词: 创业 农产品加工 彭明科

内容

红土坎村有位身材消瘦,现年61岁的老汉,他凭着灵活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10年艰苦奋斗,终于办起了一间家庭农产品加工厂,并种植了一批槟榔、椰子、芒果、荔枝等果树,年收入达7万元,盖起了一幢200平方米的豪华住宅,成为红土坎村奔小康的先锋,他就是老支书彭明科。
  红土坎村有78户人家,耕地仅有190亩,人均不足半亩。由于长期受小农观念的束缚,满足于一日三餐,认为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耕种1亩多地,就可以温饱全家,不求富有。直到80年代中期,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神州大地的时候,彭明科便被群众推选为红土坎村党支部书记。当时不少群众思想上有顾虑,想富不敢富,许多人都在等待,在观望,村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村看村,户看户,群众致富看党员干部。而作为一名新当选的党支书,彭明科清醒地意识到,要当好一名党支书,就必须率先垂范,带头致富。他认为,红土坎的农民靠那半亩地是耕不出富裕来的,新一代的农民应该敢于利用政策,敢于发展生产奔小康。
  1986年,他走村串户作调查,看到本村及附近的榆红、干沟等三个村委会的农民,每到农忙收割时节,都要把稻谷运到田独镇去碾米加工,这样既不方便,花费又多。他发挥自己过去在机械厂学过装修和维修技术的专长,廉价买了一部已破损的碾米机进行修理,办起了一间家庭碾米加工厂。经过几年艰苦创业,有了一定积累后,又先后购进一部柴油机和一部碾粉机,既能碾米,又能把农产品粉碎。前年,他大儿子高中毕业后,为了扩大再生产,他又买了一辆柳州小货车,实行来料加工接送货上门一条龙服务。农忙过后是淡季,农产品加工减少,他便利用小货车上门联系或利用临近田独市场的便利,运输蔬菜等货物及客运。同时,彭明科还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利用庭院周围的空地种上杨桃、芒果、番荔枝等热带水果树近百株,又利用加工厂的便利,每年饲养10多头猪,鸡鸭200多只,分三批出卖,加上蔬菜种植,1995年收入37万元,家庭生活美满富足。
  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红土坎的农民逐渐走上多种形式致富的道路。近30户农民活跃在市场上,他们办起了汽车运输,中巴、摩托车客运及饭店酒家等,年收入上万元的20多家,1995年全村人均收入2500元,被评为红沙的富裕村。1995年,彭明科因年老不再担任党支书,但他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关心集体,乐于为人民服务,积极支持修村道、拉电灯。平时还发挥自己的专长帮助村里的农民维修各种机械,帮助困难户和残疾人解决生活上的一些困难。1995年又出资2000多元买回两张台球桌,丰富了村民的文娱生活,博得父老乡亲的赞赏。

知识出处

三亚市奔小康群英谱

《三亚市奔小康群英谱》

本文是《三亚市奔小康群英谱》序以及对乡镇企业家的采访报道,探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企业家的奋斗精神和管理经验,展示了他们在市场竞争中的拼搏和创新。

阅读

相关人物

林敏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三亚市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