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洪流把这一浪子冲回了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市奔小康群英谱》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1506
颗粒名称: 致富洪流把这一浪子冲回了头
其他题名: 记全国普法先进个人蒲桂亲
分类号: D632.27
页数: 5
页码: 235-239
摘要: 这篇文章介绍了蒲桂亲从失足青年到勤劳致富的改变,以及他如何通过学法懂法守法,自食其力创业,带动村里青年脱贫致富,以及他为村里公益事业做出的贡献。最终他成为了一个光荣的共产党员,被表彰为省民族大团结积极分子和全国普法先进个人。
关键词: 失足青年 勤劳致富 蒲桂亲

内容

他曾是一位失足的黎族青年,在16岁的青春年华里违了法,跌了跤,尝过铁窗生活。那时,他的名字不是父母起的“蒲桂亲”,而是村里人起的绰号“惯偷仔”。
  正在他失望厌世,心里一片空虚,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的时候,党的普法春风吹绿了他久旱枯黄的心田,改革开放的富民政策把他拉回到人生正道,走上了勤劳致富之路。一个浪荡无迹的失足青年变为一个遵纪守法、勤劳致富的能手,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胸前戴上了省民族大团结积极分子、全国普法先进个人的大红花。他的洗心革面富有传奇色彩。
  一
  1982年,初中毕业的蒲桂亲回到家里务农,目睹家里、村里的一切,心里凉了半截。他年轻幼稚的心里,产生许多胡思乱想:现在有些人发财了,吃好穿好,要啥有啥,花钱似流水;而自己家徒四壁,身无分文,心理上失去平衡。村里的人干了一辈子农活,还是挣不到钱,便认为干农活注定没啥出息。于是,好吃懒做,整天呆在家里,不帮父母耕田种地,还把厨柜里的“荤”菜自个儿煮光吃光。为了追求物质享受,他昧着良心,暗暗地干起了偷鸡摸狗的事。开始,偷点拿点别人的东西,心里还有点害怕,后来逐渐发展到纠集村中一些好吃懒做的青年一起作案,作案范围由村里扩展到村外,手段由暗中偷盗发展到光天化日之下拦路抢夺,一度闹得村里村外鸡犬不宁,人心惶惶。
  俗话说“多行不义必自毙”。他们一伙终于在榆林海军基地盗窃作案时被抓获,受到市公安机关的收容处罚。然而,释放回家后,他仍无心务农,心里老是惦记着那帮哥儿们。父母兄长和村里党员干部多次教育帮助,谈心劝说,可他总是听不
  进去。1983年,“严打”斗争开始了,一批严重刑事犯罪分子受到了法律的严厉制裁。他和村里有违法表现的青少年,在村里干部的组织带领下,观看了市司法局主办的法制宣传画展,多次参加了市人民法院召开的宣判大会。活生生的事实引起他心灵上阵阵触动,自己的所做所为不正同那些犯罪分子一样吗?如果再执迷不悟,将会自我毁灭。于是他有了改邪归正的态度与表现。一段时间里,他强制自己每天参加责任田和自留地的农务劳动。可是,好景不长,不出两个月又重走老路,先后3次参与作案。从此,村里人给他一个绰号“惯偷仔”
  二
  1986年,市司法局、河东区干部给他送去了《普法学习资料》等法律书籍,并组织村里有违法表现的青年学习,从思想上查找屡犯错误的根源。蒲桂亲认真对照自己过去的行为学习《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刑法》,比较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法光终于射进他的心灵深处,驱除那违法犯罪的阴影。从那时候起,他下决心彻底地抛弃邪念,做一个自食其力、遵纪守法的青年,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发家致富。在村党支部、团支部的热心帮助下,他筹集了生产资金,开垦了房前屋后的荒地,种植了近400棵槟榔、番荔枝和香蕉等果树。1987年又承包了村的橡胶15亩450棵,腰果19亩750棵;并开荒种植腰果15亩600棵,番荔枝5亩1000棵;还养黄牛
  4头,承包鱼塘5亩。经过几年的艰苦创业,一个家庭小农场初步形成,家庭经济收入逐年增加,1988年家庭纯收入6300元,1989年纯收入8000元,1990年突破万元大关。1991年动工兴建房屋,盖起了160平方米的平顶房,告别了简陋破旧的茅草屋,建立起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蒲桂亲学法懂法守法,而且学会用法。为了进一步发展家庭经济,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他特地从书店里买回许多法律和科技方面的书籍自学,如《民法通则》、《经济合同法》等,通过自学开阔了眼界,增强了依法行事、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1987年初,他和村里一名共青团干部与村委会签订了小经济场的承包合同,合同期限为20年。然而,时过两年,村委会却向他提出终止承包合同,收回小经济场的要求,还表示愿意付给2万元赔偿金。他认为他们完全履行合同义务,没有任何违反合同规定的行为,因此,他拒绝了对方的要求。经过据理力争,使承包合同得以继续履行。1992年市政府将月川、榕根和临春3个村规划为开发区,临春的大片土地被征用,蒲桂亲承包的小经济场大部分的果园林地也被征用,几年苦心经营的宝地即将失去,他很心痛,陷入了沉思:没有土地,我该怎么办?河东区工委的领导亲自上门,和他一起学习《国土法》和有关条例,介绍了海口等地开发建设后给当地农民带来好处的事例,教育他顾全大局,拥护支持政府的决策,帮助他消除了勤劳致富道路上的疑虑,在第一批安置区拆迁征地中他带了头。
  三
  1993年后,蒲桂亲承包的小经济场的土地减少了,可他勤劳致富奔小康的脚步从未减慢。他要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带动昔日与之失足过的青年,走勤劳致富之路。于是他买来一辆翻倒汽车,一台抽沙机,拿出1万元交给妹夫学习修理汽车技术,一边管理小经济场,一边搞运输,农林副业并举,经济效益十分可观。1994年以来,他家年收入已突破4万元,成为临春居委会的富裕户。为帮助村里的失足青年走上弃旧图新勤劳致富道路,他经常上门找他们谈心,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免费给失足青年赠送香蕉和槟榔苗,并教会他们种植管理技术。在他的带动帮助下,3位昔日与他一起失足的青年也走上勤劳致富的道路。此外,他还和村里团员一起,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先后为五保户、困难户捐款400多元,砍烧火柴2000斤,为村里义务修路1000米。他自己还拿出2万元支持两位家庭困难的青年盖房子。几年来,为村里兴办公益事业和支持群众发展经济,共资助了5万多元。1993年他被评为全省民族大团结积极分子,1994年被评为市、省、全国普法先进个人,1995年他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受到了乡亲们的高度赞扬。

知识出处

三亚市奔小康群英谱

《三亚市奔小康群英谱》

本文是《三亚市奔小康群英谱》序以及对乡镇企业家的采访报道,探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企业家的奋斗精神和管理经验,展示了他们在市场竞争中的拼搏和创新。

阅读

相关人物

符永伟
责任者
蒲桂亲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三亚市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