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石问路我先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市奔小康群英谱》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1470
颗粒名称: “投石问路我先行”
其他题名: 记中廖村党支部书记李运财
分类号: F323.9
页数: 3
页码: 132-134
摘要: 该文主要介绍了中廖村党支部书记李运财通过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发动党员及村民,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种养业和其它产业的措施,使中廖村经济逐渐得到了发展,人民共同富裕的脚步也日渐明显。
关键词: 李运财 中廖村 种养业

内容

在中廖村的田径上,瓜园里,鱼塘边,树林中,人们常见到一位肩扛锄头,一身普通农民装束的中年人。他就是中廖村奔小康的领头人——李运财。
  李运财担任中廖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发动支部一班人,带领中廖村黎族同胞,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以种养业为龙头,带动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使中廖村农民开始走上脱贫致
  富的道路。如今,中廖村年生产总值达1350万元,人均收入1085元。村委会还办起了图书室、影视场,并集资21万元重新修建中廖小学教室1200平方米和3公里的村路,使中廖村农民们的生活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廖村座落在四面环山的穷山沟里,是有名的干旱区,这里地处偏僻,交通闭塞,加上其它各种原因,多少年来这种恶劣的生产、生活环境没得到丝毫的改变,吃粮靠救济,花钱靠救济,是田独镇最贫困的村寨。1994年,李运财当选党支部书记后,他花了整整一个多月时间,带领新的支委一班人,走遍了中廖村的每个山头,每丘水田,访遍家家户户,并利用出差、开会和走亲访友的机会,认真参观学习,努力探索脱贫致富的路子。不久,他得出了一个结论:中廖村要富,首先必须发展种养业,以种养为龙头,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
  然而,由于中廖村长期贫困落后,经济基础薄弱,农民很难拿出钱来投入种养业;而且生产条件差,又没有种养方面的经验,如果投入了资金一旦失败了,就会给生活带来更大的困难。因此,当时谁也不敢冒这个险。这时,李运财发挥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他认为:“投石问路我不先行谁先行。路是人走出来的!我就是要走出一条使中廖村脱贫致富的路子来。”1992年秋天,李书记说服家人,把家里多年来积累的准备用于盖房子的4000元全拿了出来,在承包的低畦荒地上挖掘鱼塘1.5亩,安泵抽水,放养6000尾鱼苗,几个月后就收入5000元。那时他家里还养8头猪,15只羊,当年总收入达20000元,成为中廖村第一家万元户。1993年他又买了一辆
  中巴车和一辆翻斗车,搞起了运输业,至今年创收13万元。
  李运财富了,为中廖村的乡亲们带了个好头。但是,他没有忘记肩上的责任,总是竭尽全力扶持、帮助那些困难户发展生产。村民李运明一家生活十分困难,为了帮助他脱贫致富,李运财拿出2000元,扶持李运明买了5头黄牛,发展饲养业,如今李运明年收入5000元,一家生活有了保障。几年来,李运财带领支委一班人,通过帮助筹借贷款、传授种养技术和免费供应种苗等方式,扶持困难户发展生产,使他们终于摆脱困境,走上了致富之路。同时,为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李运财带头集资3万元,组织全村劳动力投入1200个劳动日修建了上中廖水坝和中华水坝,解决了生产用水难的问题。村里还办起了图书室、电影场,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引导农民读书学习,树立文明风尚。李运财还经常选派人员到外地参观学习,掌握新的种养技术,以促进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这些年来,李运财身体力行,为发展中廖村的农业生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赢得了中廖村民的称赞,多次受到上级党组织的表彰。

知识出处

三亚市奔小康群英谱

《三亚市奔小康群英谱》

本文是《三亚市奔小康群英谱》序以及对乡镇企业家的采访报道,探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企业家的奋斗精神和管理经验,展示了他们在市场竞争中的拼搏和创新。

阅读

相关人物

李运财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三亚市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