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裕村”的好当家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市奔小康群英谱》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1433
颗粒名称: “富裕村”的好当家人
其他题名: 记港门村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陈垂仲
分类号: F327.9
页数: 7
页码: 3-9
摘要: 本文介绍了陈垂仲这位村支书、居委会主任的事迹,他通过扎实的工作和正确的思路,带领港门村实现了从一个经济落后的小村庄到一个富裕村庄的转变。文章探讨了陈垂仲的领导方法、创新精神和敢于承担风险的优秀品质,旨在探讨农村企业家的奋斗精神和管理经验。
关键词: 陈垂仲 农村经济 乡镇企业家

内容

陈垂仲,港门村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这位已过不惑之年的农民儿子,以他高度的责任感和踏实的工作,赢得了全村187户876人的信赖,连续担任支书、主任15年。他凭着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聪明才智,率领村民大干快上,使一个经济落后的小村庄变成一个富裕村庄。
  致富的引路人
  陈垂仲始终认为作为支部书记,要带领群众走上致富之路,作为当家人,把握政策要准,致富路子要对,开拓胆量要足,领导方法要活。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翻阅几年来他个人的工作总结,划着红杠杠的是这么几条:(一)把握政策,1982年以前,港门村是一个以种植瓜菜为主的农业村落。由于产品单一,结构不合理,加之农民缺乏开发意识、商品意识,经济比较落后。三中全会后不久,陈垂仲担任支部书记,他认真学习领会三中全会精神,把握政策,在本地分田到户,实行责任承包,鼓励农民办厂经商,发展旅游服务、运输业等。当时,个别领导担心他这样做有背党的政策,他果断地说,党的政策就是要使农民尽快地富起来,带领农民群众走致富之路,没错的。(二)选准路子。1984年开始,随着三亚开发建设高潮的到来,政府征用了大片土地,港门村进入了由农村向城市、农民向市民、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时期。这时,经济如何发展,路子该怎么走?这是一个亟需解决的大问题。陈垂仲经过反复的思考酝酿,多方征求意见,提出了“依附三亚旅游城市,以第三产业为龙头,以集体企业为核心,私营个体企业一齐上,全面发展市场经济”的思路。港门村人正是沿着这条路创造出一个富裕村的。(三)敢担风险。陈垂仲敢担风险集中表现在把资金投向创办集体企业方面。比如,与湖南大福彩色印刷厂合资400万元创办“龙腾彩色印刷厂”,与港商联营投资500万元建设“港华商贸市场”,开始时有些领导劝他,项目建设规模大,投资额高,弄不好在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发生“故障”,半途而废,责任担当不起。陈垂仲听后拍着胸脯回答:“搞市场经济就是要敢担风险,要有闯劲;不办大项目,哪来大盈利?有什么责任我一个人担当”。说干就干,他带着支部一班人,不分昼夜,找规划部门,请设计师,包工程队,运购机器设备,与联营港商、合资公司密切合作,克服各方面的困难。1993年底,龙腾彩色印刷厂建成投产,年产值200万元,年创利润40万元;1995年5月港华商贸市场开张,当年创利润40.3万元。(四)方法灵活。正确的领导方法是调动群众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益的保证。陈垂仲非常讲究这一点。一是积极招商引资。在市场疲软、资金紧缺的情况下,他采取招商引资兴办企业的办法,先后创办了“港华商贸市场”、“龙腾宾馆”、“三亚沙龙化工厂”等六个大型企业。二是鼓励支持群众办实业,闯市场。他主张大的项目由居委会集体办,中小项目则鼓励支持群众入股合资或独资办。如年创利润超过10万元以上的装璜厂、冷冻厂、红砖厂等是由居民林亚全等三人创办的。同时,为使所有的居民都能够走上市场参与竞争,他想方设法为群众提供场地、部分贷款和市场需求信息,帮助销售服务。前几年,港门下村的群众卖瓜菜都是边挑边卖,没有场地,很不方便。陈垂仲了解情况,投资30万元兴建了港门下村临时农贸市场,为群众提供了一个经商场所。三是引进人才技术。为强化企业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经营效益,他采取引进技术人才的办法。如从浙江引进化工专业学士学位技术人员1名,任总工程师,从广东化工机械学校引进2名技术员和质量检测员,充实沙龙化工厂的技术力量。同时,积极培养本地人才,先后花25万元,为港华商贸市场、沙龙化工厂、龙腾宾馆等企业培养各类技术管理人才25人,其中厂长3人,副厂长5人和技术员10人,加强了企业的骨干和技术力量。
  几年来,在他的带领下,港门村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已成为三亚市的首富村。目前,居委会办起的大型集体企业,年创利润近100万元;全居委会从事商业个体户68家,产值62.9万元;饮食业5家,产值8.1万元;旅游服务运输业9家,产值1045万元。1995居委会总产值达到2000多万元,人均收入3889元,被评为省发展乡镇企业的先进单位。
  乐为大家的“傻人”
  为了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陈垂仲任支书以来一心扑在事业上。家里人称他作“傻大个”,受益的村民却说他“聪明”得可爱;朋友说他“苦行僧”,连家都顾不上图个啥?他说,辛苦点不算啥,我图的就是全村人都过得好。
  1990年以后,许多村民充分利用政府征地发下的土地、青苗补偿款,入股办厂,合资经商,大搞房地产、旅游、服务、运输业,赚了大把的钱。许多好心朋友都劝他,不要当村干部这个苦差事,辛苦又没钱,一个月几百元,都不够糊口还能发得了财?不如与我们合股搞房地产、经商挣大钱。陈垂仲听后淡淡一笑,摇了摇头。他的两个孩子,自个儿开了一个副食店,一年收入1万多元,人均收入也有6000元左右,既轻松又赚钱。看到他整日为办集体企业和公益事业奔波劳累,女儿心疼地说:“爸,不要干这活儿累坏身体,回家来帮我们办店,就是少赚一点,吃差一点,我们也开心。”他笑着回答女儿:“你真是傻丫头。”居委会的干部,看到他既任支书又当主任,工作量大,忙碌辛苦,便提议提高他的工资待遇,他却说:“大家一样辛苦,工资照原数不变”。1993年,一个很有实力的公司的经理了解到他为人诚实忠厚,事业心强,聪明能干,便高薪聘请他到公司里当副手,他婉言拒绝。说实话,凭他个人的本事,完全有能力开个店,办个厂,创立个公司赚大钱。可他不这样想,也不这样做;他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富裕,而是全村人的富裕;他所做的事不是自家的事情,而是全村人受益的事情。1995年初的一天,他小男孩病了,此时正是港华商贸市场进入建设高潮,白天他布置工作,安排人员,组织建筑材料;晚上还要与港商洽谈业务。因此,一连几天顾不上回家看望生病的小孩,几次路过家门也没进。送他办事的司机小谢含着热泪责问:“陈书记,你的‘私心’去哪啦?”
  村民群众的贴心人
  陈垂仲认为,物质丰富这只是建设家乡的一部分,还要有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港门村应该具有高楼鳞次栉比,街巷整然有序,绿树成荫,花团锦簇的优美环境,各项公益事业要齐头并进整体发展,为此,他带领干部群众办好6件事——
  一是创建综合化合格小区。1990年以来居委会采取“三个一点”的集资办法,即区出一点,居委会开支一点,群众支持一点,投入650多万元,完成了25条街巷的排水排污、硬板化和11条街巷的绿化美化工程;硬板化总面积26239m²,排水排污管道长4088米,绿地面积占居委会总面积35%。同时从高从严强化环境卫生管理,使居委会的社区建设成为全市的示范点,被评为省环境卫生先进单位。二是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居委会通过成立治安巡逻队,健全治安管理制度,开展法制教育、严打专项斗争和划区管理、责任到人等方法,使居委会的社会治安稳定,秩序整然,成为省、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先进单位。三是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在陈垂仲的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下,港门村的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连续四年达标的好成绩。四是抓好双拥工作。1990年居委会与三亚警备司令部教导队建立了军民共建关系,部队积极支持居委会的环境卫生、社会治安等工作;居委会主动为部队排忧解难,先后赠送给部队卡拉OK音响、212指挥车等设施达20多万元;居委会还设立“双拥基金会”,奖励优秀士兵、立功受奖军人和优抚军烈属、五保户、离退休干部;还安排了2名共建部队家属到村办企业就业,受到省、市有关部门的好评。五是抓好社会文化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居委会先后投入资金60多万元,建起卡拉OK歌舞厅、青年民兵俱乐部、群众文化科技阅览室、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百米宣传长廊等文化娱乐服务设施,并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六是抓好社会福利工作。居委会专门为老年人和丧失劳动能力的孤寡病残人员成立福利基金会,每人每月发放养老金180元,去世后发丧葬费800元;还实行了居民子女从学前班到高中毕业全部免费,考上大学发给奖学金的制度等等,使居委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步上了一个新的台阶。1995年,居委会被评为省、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陈垂仲带着他的村民走上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双富裕的道路。他获得了发展乡镇企业先进个人称号,任职15年来连续12年被评为市、区“优秀共产党员”,被人们誉为“富裕村”的好当家人。

知识出处

三亚市奔小康群英谱

《三亚市奔小康群英谱》

本文是《三亚市奔小康群英谱》序以及对乡镇企业家的采访报道,探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企业家的奋斗精神和管理经验,展示了他们在市场竞争中的拼搏和创新。

阅读

相关人物

符永伟
责任者
陈垂仲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三亚市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