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学校快速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琼南兴教育人60年——琼州学院校史(1954-2014)》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1411
颗粒名称: 第十四章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学校快速发展
分类号: G521
页数: 9
页码: 155-163
摘要: 本章记叙了琼州学院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推动学校新一轮健康快速发展:抢机遇,推动“共建”,做好规划、创新教育理论,优化管理模式、抓好学科专业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内容。
关键词: 琼州学院 教育教学改革 持续深化

内容

琼州学院“专升本”后,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深化,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科研工作又上新台阶,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人才建设取得新进展,教师队伍结构持续优化;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体系日趋完善,育人环境明显改善;三亚校区建设稳步推进,办学条件日臻完善;对外交流层次不断提升,国际化教育进程平稳有序;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卓有成效,和谐校园建设成效显著。在取得这些成绩的基础上,学校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推动学校新一轮健康快速发展。
  第一节 抢机遇,推动“共建”,做好规划
  琼州学院一届二次教代会于2010年4月召开,它是在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和海南省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学校在围绕国际旅游岛建设确定新一轮发展战略目标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全球瞩目海南,海南一片欢腾。全岛各民族儿女纵情欢呼,欢呼海南时隔22年再次迎来历史性的重大发展机遇。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将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升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这为海南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在这次教代会上,校领导的讲话,与会代表的讨论发言,都表达一个共同的心声:琼州学院一定要抢抓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机遇,借此东风推动学校新一轮的快速发展。
  时任海南省委副书记、省长罗保铭,在海南省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进省市共建琼州学院”,这是海南省委、省政府和三亚市委、市政府,对琼州学院建设的深切关怀和高度重视,给予琼州学院广大师生以极大的鼓舞,激励全校师生奋发工作,努力学习,积极“推进省市共建琼州学院”成为现实。省、市共建琼州学院是我省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与“科教兴琼”战略的现实选择。省、市共建琼州学院,其内涵丰富,它承担着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的重任。省市共建使琼州学院在省、市二级政府的深切关怀和重点支持下,经过资源整合,学校将在三亚和琼南地区发挥着其他大专院校无法替代的作用,尤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方面与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结合更为密切、更为直接有效,并将形成独特的办学优势。这不仅将在三亚市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引领和示范作用,而且也是三亚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源。尽管目前在实现“共建”的过程还有一定的难度,但有省市二级政府的正确领导,有社会各界的关怀,有琼州学院全体师生的坚定信心和主动积极的工作,“推动省市共建琼州学院”的目标一定会变为现实。
  抢抓机遇,推动“共建”,学校要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就是制订好琼州学院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新规划。学校决定在新的历史起点,制定《琼州学院2011—2020年发展规划》。学校的总体发展战略规划是学校发展工作的总领,是对学校未来10年带有全局性和决定全局的重大谋划。如何抓住机遇,制定科学合理、切合实际的发展规划,增强竞争实力是琼州学院在新一轮发展中必须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学校客观、合理地制定发展规划,这既有利于学校自身增强对社会的适应性,又有利于学校整体布局,统筹安排,使学校的建设更有针对性,同时也有利于健全学校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提高教育教学管理质量与效益。学校要把制定的发展规划,切实实施,逐年检查,不断修订,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强有力地推动学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第二节 创新教育理论,优化管理模式
  学校根据形势的发展,厘清教育教学指导思想,明确要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符合教育规律、切合学校实际的办学理念。琼州学院是一所新建本科院校。“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实施的又一项重要战略工程,也是当前我国高校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行动指南和实施纲要。学校高度重视“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制定合理的激励政策,整合优势教育资源,集中优势教学力量,力争在省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省级和国家级教学名师等项目上取得新的突破。高校的首要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合格的各类专业人才。琼州学院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学校在改革教学模式、培养模式中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琼州学院在2009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荣获国家级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和海南赛区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5个,成绩列海南各高校之首;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荣获海南赛区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在海南省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4个;在第七届香港国际武术节比赛及海南省各类体育竞赛中,荣获2项第一名,7项第二名,3项第三名;在全国及海南省各类艺术比赛中,荣获2项第一名,2项第二名,2项第三名。同时,英语四、六级通过率、毕业生考研率、毕业生就业率等较往年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学校还将争取在优秀人才培养工作中的综合化、国际化方面取得新突破。学校通过课堂教学、研究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和各种文体活动,使学校培养的学生成为具有远大的目标、坚定的信念、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扎实的知识基础、良好的创新能力的人才,在这方面谱写新的业绩,不断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优化管理模式。这涉及教学改革、教学规范化、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等诸多的问题,琼州学院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做好学校科学管理相关工作的同时,特别注重探索学校行政权与学术权相对分离的管理模式。由于历史的原因,学校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界限还比较模糊,造成分工不明,职责不清,导致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时有相互越位。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冲突,不同程度地导致行政人员与
  教学科研人员的冲突和对立,教师和行政领导之间的关系得不到很好的处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能很好地发挥,学术权力的合法性和可操作性与行政权力合理性之间的关系不容易得以较好地处理等等。学校注重在管理实践中进一步积极探索“党委领导、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依法办学”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学校已完成二级学院的设置,推行了学科、专业、课程群负责人制度,进入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制和学术权从行政权中相对分离的阶段,这就必须明确校院两级管理工作的重点,明确任务分工,建立系统合理的工作评估体系,将一定权力下放到二级学院,责权统一,充分发挥二级学院管理的最大功效。二级学院是大学学术治理的核心,作为学术单元的二级学院,有关教什么、怎么教、谁能教以及其他关键的学术事务应该由教师参与做出决定。
  此外,琼州学院是在五指山市和三亚市两地办学,因此学校应积极探索“一校两地”、“一校多区”的管理运作模式。学校要认真总结三亚校区建设和两地办学的管理经验,从实际出发,根据各有侧重、动态调整、逐步完善的原则,规划三亚校区和五指山校区的功能定位,建设“一校两区”的大校园体系,增强各校区师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三亚校区主要注重功能协调、学科优化配置和资源整合,使之成为一个协调统一、优势明显的主体校区;五指山校区则主要注重完善功能、明确学科定位,使之成为一个特色校园、精品校区。
  第三节 抓好学科专业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所学校要有特色、有品牌、有竞争力离不开它的优势学科。一流大学不在于学校规模的大小,学科门类的齐全,而在于有一流的学科。可以说判断一所大学是否具有竞争优势的首要标志是它的学科。而判断学科优势的标准,一是看它是不是处在科技发展的前沿,二是看它是不是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琼州学院明确地提出要把2010年作为“学科建设年”,坚持以“优化”和“适应”为目标,完成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规划,排除各方面的阻力,下足功夫抓实抓好学科建设,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学科建设水平和特色建设水平,实现内涵建设的新突破。特别要在现有学科、专业调整重组的基础上,大力推动交叉学科发展,打破条块分割,实现资源共享。学校进一步确定学科方向,集中力量做强优势学科,进一步挖掘、凝炼、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学科特色。学校要统一认识,在人才、经费、平台建设等各个方面加以扶持,积极实施“学科特色建设”工程,围绕特色学科建设的目标进行整体改革,形成学科特色和优势。
  无论是学科建设,还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因此,琼州学院近几年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就学科建设而言,学校从学科建设大局出发,积极引进有较大学术影响的学科、学术带头人,加大选聘海外优秀人才,构建学科团队。学校实施“百名博士”及数十名学科带头人引进工程。现在学校一半以上的专业有学科带头人,全校所有专业及课程群皆有符合规定条件的负责人。学校很重视校内现有人才的培养培训,调整校内人才结构。目前,琼州学院大胆探索“科学带头人创新团队”人才组织新模式,优化组合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和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努力打造l~2个具有高水准的优秀创新团队。学校大力全面推行学科带头人(负责人)、专业负责人、课程群负责人制度,充分发挥教授、专家的治学作用,提高学科专业及课程建设水平,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如果说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加强学科建设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那么,打造一支具有科研实力的科研团队,同样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琼州学院在抓好教学的同时,注重科研人员的培养,积极开展科研工作。近年来,不断增强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意识,贯彻执行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战略目标,紧紧围绕旅游管理、电子信息、环境保护、民族研究等研究领域,制订科研计划,修订科研经费管理、审核报销等制度,出台校企合作办法,定期出版科研动态简报,协助三亚市开展“科研活动月”活动,做好国家、省、三亚市和校级科研项目的申报工作,特别是以国际热带滨海旅游城市为依托,积极申报三亚市科研项目,努力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科研支撑。学校通过多种途径,争取更多项目带动全校学术水平的提高。学校决定强化博士科研力度,创设学生创新科研基金。
  琼州学院还通过组建科研团队,明确学校重点扶持的优势科研方向和优先支持的新兴科研方向,找准切入点,确保在较高层面上开展研究,培育科研特色,通过几年的努力,逐步形成若干个具有自身特色与优势的学科和研究方向,以此为辐射源,带动学校各学科和学科群的发展。学校对有科研潜力的中青年骨干作为带头人进行培养,或以团队为载体引进高层次的领军性人才,以他们为核心,组织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和学术新秀等构成创新团队,进行联合攻关。这样,通过组建创新团队,整合科研方向,有利于大课题、大项目的承接,既有利于科研工作的突破,又为教师科研合作精神的养成起到引领、示范作用,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
  学校有计划地建立科研管理信息平台,优化管理模式、规范管理程序,使每位教师都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寻找可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学科领域或对象,为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跨学科研究搭建媒介平台。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科研为教学服务的宗旨,理顺科研与教学、重点与非重点、集中与分散的关系。在健全科研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激励手段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教师的个性特点和需求差异,采取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多样化激励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奖励。要建设一种和谐愉悦的学术氛围与优良的科研环境,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形成一个适合于各类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打造尊重、关心、爱护人才的软环境,借以充分发挥各类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2009年,琼州学院获准科研项目50项,其中获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项,农业部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1项。此外,获得三亚市院校专项资金项目29项,三亚市国家(省)重点科技配套项目3项。2009年获得科研立项数比2008年增加了42项。在科研结项方面,全年共结项的科研项目42项。在科研成果获奖方面,全年共获得省级科研成果奖7项,其中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2项。学校民族研究领域的大型学术著述《中国黎学大观》(多卷本:分设历史、文化、社会、文艺、生态等5个分卷),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与此同时,学校按照省科技厅的要求,重点完成海南省嵌入式系统重点实验室和海南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重点实验室的筹建工作。学校还将争取建一个国家级研究机构,带动学校整体科研实力的提升。

知识出处

琼南兴教育人60年——琼州学院校史(1954-2014)

《琼南兴教育人60年——琼州学院校史(1954-2014)》

出版者:现代教育出版社

本书讲述了60年琼州学院的发展过程,阐释了琼州学院的办学宗旨和育人方向。内容分五篇,包括“60年办学概述篇”、“海南民族师范学校时期办学篇”、“通什师专时期办学篇”、“琼州大学时期办学篇”和“琼州学院时期办学篇”。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