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后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琼南兴教育人60年——琼州学院校史(1954-2014)》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1405
颗粒名称: 编后语
页数: 2
页码: 137-138

内容

琼州大学承接通什师专和通什教育学院,办学十余年开拓新局面,学校各年在校学生人数快速递增,1993年在校学生1120人,时至学校实现专升本之前的2005年,在校学生就多达4796人,增至到4倍还多,这具体的数据,便是学校面貌焕然一新的佐证。我们撰录这一时期的办学史,颇多感触,现就主要的几点感受,三言两语叙述之。
  第一,党对民族教育的深切关怀和高度重视。当今世界,民族和宗教是两大敏感问题,自然也是最为世人热议的热点问题。我们党和国家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半个多世纪,一直把民族和宗教视为兴邦治国的重要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理论,采取切实有效的举措,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广为世人称赞。就民族教育而言,它是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民族教育发展迅猛,成就辉煌。这里,我们仅以琼州学院60年兴办民族教育为例,便可窥见一斑。学校在琼南民族地区兴教育人,从一所诞生于五间茅草房的民族师范学校初师班起步,几经艰苦奋斗,自立开设中师班、大专班,从大专班迈步通什师专,经琼州大学创办本科综合性的琼州学院。一步一个脚印,走得坚实有力,步步都是党的民族教育政策的指引,处处都凝聚着党关怀民族教育的温暖和心血。
  第二,兴办民族教育大有作为。学校在琼南兴办民族教育,60年来为当地兄弟民族培养、输送合格毕业生数以万计,也许有人认为这个数字不足为奇,但对于长期办学层次受限、办学规模受限的琼州学院来说,却是数十年坚守民族教育阵地,呕心沥血为民族服务创造的业绩。学校在坚守民族教育,全心全意为兄弟民族培养人才的同时,还发挥高校智力的优势,有计划地开展琼南民族地区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大小科研成果,也许是浅见寡识之作,不足挂齿,但须知它们都是少有人做过的事,不说它们填补空白的意义,至少也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吧!由此看来,兴办民族教育,无论是为兄弟民族培养人才,还是在民族地区从事科研工作,这于兄弟民族、于办学者,都是大有作为的。
  第三,兴办民族教育必须要具有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精神。民族教育是党的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多数少数民族的教育起步晚,一般都兴办于建国之后。少数民族居住地域广阔,多数都在边远山区。从办学讲,不仅教育基础薄弱,教学设备缺少,师资严重不足,而且山区的地理环境给办学带来种种困难。所以,在少数民族地区兴办民族教育,对办学者有诸多的挑战,或曰严峻的考验,若不具备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精神,是难以坚守在民族地区兴教育人的。学校各届领导和广大教职人员,矢志不移,扎根琼南民族地区兴教育人,就凭着高扬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精神,在五指山区高歌行进60年,走出一条艰苦创业、兴教育人的办学之路。

知识出处

琼南兴教育人60年——琼州学院校史(1954-2014)

《琼南兴教育人60年——琼州学院校史(1954-2014)》

出版者:现代教育出版社

本书讲述了60年琼州学院的发展过程,阐释了琼州学院的办学宗旨和育人方向。内容分五篇,包括“60年办学概述篇”、“海南民族师范学校时期办学篇”、“通什师专时期办学篇”、“琼州大学时期办学篇”和“琼州学院时期办学篇”。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