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通什师专办学的新进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琼南兴教育人60年——琼州学院校史(1954-2014)》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1384
颗粒名称: 第八章 通什师专办学的新进展
分类号: G758
页数: 8
页码: 85-92
摘要: 本章记叙了通什师专办学的新进展,主要包括:琼南地区的民族师范教育得到恢复、坚守师范教育阵地,突出民族师范教育、突破办学格局,创办新闻秘书班等内容。
关键词: 通什师专 琼南地区 民族师范教育

内容

第一节 琼南地区的民族师范教育得到恢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全国拨乱反正和各项民族政策的落实,海南民族师范教育所遭受的破坏逐步得到了恢复。特别是1980年召开的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师范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了适应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琼南民族师范教育调整了内部结构,加强了师资培养,加快发展速度,一批承担民族师范教育的市县学校办学有了新的进展。
  东方县师范学校1979年由新街镇迁至八所,当年普师招生82人,并设立函授站,作为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大专函授部一个教学点。1982年初,创办进修部及中函站,形成了普师教育和成人教育并举的体制。从1979年至1987年,东方县师范学校共培养学员1889人,其中普师1358人,中师脱产进修289人,中师函授42人,通什教育学院东方师范教学点大专函授毕业生138人,东方县小学校长岗位培训结业学员62人。
  崖县(今三亚市)师范学校于1978年恢复招生,1978、1984年各招中师一个班,共100人。
  琼中县师范学校于1979年起受通什教育学院委托办3年制大专函授班。设中文、政治、历史、数学、物理、化学6个专业,共培养学员677人,招4年制中函班3期,学员318人。
  白沙县师范学校1997—1982年举办“高中毕业生脱产中师班”、“文艺短训班”、“小学教师短训班”、“英语教师短训班”等,培训教师200人,学制均为3至6个月。同时,1979—1982年所设大专函授站,毕业学员136人。
  昌江县师范学校1979年恢复招生,当年招收普师及英语专业2个班,学员79人。
  保亭县师范学校1979、1982年共招收大专函授班4个,毕业学员138人。
  在此期间,乐东县师范学校及1981年创办的陵水县师范学校也招收了几届新生。
  进入20世纪80年代初,琼南民族地区的中等师范教育系统根据教育部及广东省教育厅的指示精神进行了较大变革。首先,调整中等师范学校布局,除保留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师范学校、东方县师范学校两所学校外,从1980年起,崖县(三亚)师范学校(1980年)、白沙县师范学校(1982年9月)、琼中、保亭、乐东、陵水等县师范学校(1983年)及昌江县师范学校(1984年)均相继改为教师进修学校。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师范学校的基本任务是保证学校完成培养民族地区小学教师、幼师的目标。为此,学校还尝试从1980届、1981届优秀毕业生中选拔若干名留校任教,或保送优秀毕业生定向培训,使师资数量由原来的20多人上升到30多人。其次,从1980年起,自治州民族师范和东方师范,两校一律招收初中毕业生。另外,两所师范学校紧紧围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合格加特长”的培养目标办学,突出师范性狠抓教学改革,从上到下,树立科学的学生观、人才观、教学观;提倡启发式教学,改革“一张试卷定优劣”的考试办法;坚持集中实习与分散见习相结合;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两所师范学校在这个时期,为民族地区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近3000人。
  教师进修学校的创办,为各县小学教师继续学习、提高素质开辟了新的“加油站”。几所教师进修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做了如下工作:①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各县都积极创造条件,让广大小学教师学历培训基本达标后,继续加强岗位培训,进一步提高业务素质。②加强校际交流,探索办学经验。③加强学校与县教育局及学区的联系,调查摸底,建立教师的业务及进修档案,确定培训计划。④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灵活采取多种办学形式。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上述教师进修学校从创办至1987年,培训小学教员及基层干部共计17403人。
  第二节 坚守师范教育阵地,突出民族师范教育
  琼南地区大兴民族师范教育,这为通什师专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同时也给学校提出了新要求。在新的形势下,学校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突出民族师范教育,千方百计提高中文、数学、政史、英语、物理、生化等师范专业的教学质量,为琼南地区输送合格的毕业生。为此,学校上下一致,群策群力,精细地做好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首先是强化为琼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发挥通什师专在琼南地区培养民族师资的作用。全面适应琼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通什师专办学的根本宗旨和基本特色,或者说是其民族性、地方性特色的最根本的体现。为琼南地区兄弟民族服务的办学宗旨不能动摇和更改,为琼南民族地区培养从事民族基础教育的中学教师的基本任务必须完成。学校每年招生都坚决按照省里的指示办事,确保民族生占全校招生人数40%的比例。通什师专每年完成这样的任务,是海南省内其他院校不曾有过的,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也是省内其他院校不可替代的。
  其次是坚持民族教育的特点和形式,为琼南民族地区培养民族师资。早在1950年,周恩来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的教育是民族的,要有民族形式。普遍性是各民族都适用的,但在不同民族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具有民族形式的教育,才易于被人民接受,为人民所热爱。教育如果不注意民族的特点和形式,就行不通,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要注意各兄弟民族的特点和形式,兄弟民族之间也要互相学习彼此的长处,这样才能将科学的内容输送到各民族中去,把教育办好。”通什师专以周总理论述民族教育的精神,指导全校的教育工作,诸如招收新生,制订教学计划,实施教学管理等,在每个环节都力求从琼南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使办学具有民族的特点和形式,在琼南地区产生良好的办学效益。学校每年招录民族学员,都必须考虑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对他们实行“同等分数优先录取”或“适当放宽分数录取”的办法,让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能有机会上大学读书。
  通什师专在办学的过程中,还曾以“民族班”这种形式招录新生,培养人才。学校先后开办了中文、英语、物理、生化等“民族班”。每个“民族班”选派一位敬业精神强、善做学生思想工作的班主任,挑选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担任各学科的讲授。针对“民族班”的实际情况,对学员的学习,除普遍加强辅导外,还根据具体情况开“小灶”,不让一个学员落伍掉队。为了突出办学的民族特色,学校多次修订教学计划,全校各系结合各个专业的特点,开设一批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加强和突出民族教育特色的选修课,如海南简史、民族文学、民俗与审美,以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等。
  再次是坚持素质教育,强化教学管理,增强学校的整体实力,多为琼南民族地区培养民族师资。通什师专从办学的实践中体会到:要不断提高学校的整体实力,学校在教学中一方面重视专业知识的讲授,让学生学好本专业的基础课,从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把握上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又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以及技能技巧的训练等,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学校在各个师范专业的教学中,在严格完成专业教学计划的同时,还普遍增设了与教师职业有关的书法、普通话和中学教育研究等选修课程。与此同时,学校重视教育实习,这是师范教育的一大关键环节。每学年的教育实习安排,总是学校制订当年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实习的实施过程中,学校认真抓好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技能的培训与提高等。
  学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十分注意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基本职业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学校经常有计划地组织文科学生走出校门,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报道各类新闻,有的还参与编写地方史志。在校内,学校还定期举办各类征文比赛活动。理科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创办了动物饲养基地、植物园和家电维修组等。生物专业的学生还上山采集动植物制作标本。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动脑又动手,运用学得的理论解决了一个个实际问题,从实践中增长了知识和才干。学校每年都要定期兴办全校性“书法比赛”、“演讲比赛”、“辩论比赛”和“园丁杯比赛”。这“四大比赛”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学生参赛的热情极高,学校也极为重视,每年拨出专款支持每项比赛,并重奖获奖者。
  第三节 突破办学格局,创办新闻秘书班
  1989年秋季,通什师专突破了多年的办学格局,学校新开设的新闻秘书班,满满地招收了一个班的学生。
  从1954年创办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师范学校,30多年来学校一直承担琼南地区的师范教育教学任务,为琼南各市县的中学培养初中教师。而今,学校创办新闻秘书班,绝非偶然之事,是改革开放促进教育发展之必然。办师范教育,培养初中教师,这是学校根据琼南地区的人才需求制定的办学宗旨。改革开放后,琼南地区的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对人才的需求发生新的变化,中学教师仍然需要,但同时又急需一批从事传媒、宣传和文秘工作的人员。改革开放促进了琼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同样给通什师专带来了办学的活力,促进了学校的发展。通什师专在坚持办好师范教育的同时,能否根据琼南各市县的现实需要,开设专科制的新闻秘书班呢?学校领导和老师们都一致认为,琼南兄弟民族的需求,就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学校经过积极筹备,申报获准招收新闻秘书班新生。
  新闻秘书班围绕新闻、秘书两大学科,开设了新闻学理论、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评论,以及秘书学概论、公文写作等多门专业课,同时还有政治、文学相关课程的讲授。学校从内地一所省级综合性大学,引进一位从事民族文化研究和新闻学教学的副教授,这位老师年轻时任职于一家省级党委机关报社,当过记者,做过编辑,业务熟悉,能力较强,他一人担任新闻秘书班的专业课教学。新闻学、秘书学,有其独特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所以,新闻秘书班教学,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既重视理论和知识的讲授,又注重实践教学,培训学生的写作能力。科任教师按照计划,组织学生到海口及琼南有关市县的相关部门实习新闻和秘书业务。校内的教学,校外的实习,有序进行,显得严谨活泼,多有成效。
  新闻秘书班在学校的关怀、支持下,由科任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先后创办了“新闻园地”和“文秘天地”两份内刊,刊登学生的习作,也有文章分析学生新闻写作和秘书公文写作的主题立意、思想内容、语言修辞和技能技巧等。这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它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能。
  通什师专结合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及时开办了新闻秘书班,由于教育教学组织得力,师资配备得当,培养的学员毕业后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据统计,1989年和1990年两年招收的学员,毕业后均是100%的就业。以后各届新闻秘书班的毕业生,其就业率也是较高的。在琼南初级中学教师队伍,通什师专培养的毕业生是一支中坚力量。同样,新闻秘书班培养的毕业生,被认为是琼南地区各市县党政机关的生力军。一批批毕业于新闻秘书班的学员,先后就业于各市县的广播电视台、宣传部、文化局、科技局,以及相关部门的办公室等。有的勤奋工作,还担任了相应的领导职务,有的通过进修学习还被某些省级传媒单位选拔录用。
  通什师专创办新闻秘书班,首次突破学校办学格局,取得预期的结果,这为后来发展非师范专业教育教学,产生了积极影响,起到了良好的开局作用。

知识出处

琼南兴教育人60年——琼州学院校史(1954-2014)

《琼南兴教育人60年——琼州学院校史(1954-2014)》

出版者:现代教育出版社

本书讲述了60年琼州学院的发展过程,阐释了琼州学院的办学宗旨和育人方向。内容分五篇,包括“60年办学概述篇”、“海南民族师范学校时期办学篇”、“通什师专时期办学篇”、“琼州大学时期办学篇”和“琼州学院时期办学篇”。

阅读

相关地名

海南省
相关地名
东方县
相关地名
崖县
相关地名
琼中县
相关地名
白沙县
相关地名
昌江县
相关地名
保亭县
相关地名
广东省
相关地名
乐东县
相关地名
陵水县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