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从大专班到通什师专的办学实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琼南兴教育人60年——琼州学院校史(1954-2014)》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138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从大专班到通什师专的办学实践
分类号: G658.3
页数: 5
页码: 80-84
摘要: 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为解决师资奇缺问题创办师范大专班,在自治州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该校稳步进行教学改革,并于1983年在原师范大专班的基础上复办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师范专科学校。该校主要招收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8个县的学生,并坚持按40%~50%的比例招收黎族苗族学生。学校致力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在教育方针上,该校加强德育教育、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学和校风整顿。自1983年至1993年,该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共招10届学生,共计3082人,毕业了7届,共计3000多人。该校被誉为琼南地区一所培养人才的摇篮,曾于1988年荣获国家教委的嘉奖。
关键词: 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 师范大专班 教学改革

内容

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为了解决黎苗地区师资奇缺问题,在原自治州师范的基础上,创办师范大专班。1977年招收了中文、数学2个班,共90人。1978年增设政史、英语、物理、化学4个专业,扩大了招生,人数至300人。师资除了原自治州师范学校的教师之外,主要从各县师范和中学抽调专业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高中教师,以及毕业分配来的高校工农兵学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该校稳步进行教学改革,继续招生。1979年招中文、政史、数学、化学4个班,共200余人;1980年招中文、物理2个班82人;1981年招中文、数学2个班79人;1982年招中文、数学、英语、化学4个班139人;1983年共招3个班,历史50人,物理50人,英语36人。从1977年创办大专班至1983年,连续招收7届大专生,计1030人,其中黎族学生300多人。
  大专班的创办,以及自治州师专的复办(海南建省后自治州师专改名为通什师专),都是琼南地区民族教育发展的急迫需要。自治州文教办公室,于1980年3月草拟一份“请求创办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师范专科学校”的汇报提纲,其中统计了几组数据:一是全自治州缺少中小学教师2664名;二是全州4400多名初高中教师,其中的少数民族教师只有230人,仅占初高中教师的5%;三是现有教师队伍中,不少人认为琼南山区条件艰苦,不安心工作,调离自治州的教师近200人。几组数据从不同侧面,说明琼南民族教育师资严重缺少,加强琼南民族教育,加快培养民族教育师资迫在眉睫。
  在自治州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自治州大专班积极创造条件复办师专。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除了继续从中学抽调业务尖子,接收高校分配来的毕业生外,还从本校1981年毕业的七七、七八级学生中挑选品学兼优者27人留校,分别送到华南师范学院、广西师范学院、福州师范学院进修培养。在职教师也轮流到有关高等师范院校进修提高。其次,不断加强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再次,加强学校基本
  建设。1981年冬,广东民族学院迁往广州,大专班从师范学校迁入民族学院原址。该校在民族学院原有校舍的基础上,进行校园规划和校舍维修和扩建,并加强图书馆及教学设备实验设备的建设。经过6年的艰苦创业,至1983年,该校已拥有中文、政史、英语、数学、物理、化学6个三年制专业,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54人,教职工158人。教职工中的专职教师78人,讲师17人;学校占地面积约4公顷,校舍建筑面积13480平方米;图书及教学设备从无到有,拥有图书4万多册,期刊500多种,物理、化学实验室各1间,英语语音室1间。
  大专班的创办,虽然教学条件有限,它毕竟揭开了黎族地区高等教育的扉页,为黎族地区输送了急需的人才,使人才奇缺的局面得以改变。
  为了发展海南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广东省人民政府于1983年10月4日,批准在原师范大专班的基础上复办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师范专科学校,拟定在校学生600人,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进行双重领导。校长由自治州政府副州长林安彬兼任。
  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师范专科学校正式挂牌成立,设中文、政史、英语、数学、物理、化学6个系和公共课部。学校实行校系两级管理,各科室干部大部分是双肩挑,既是行政干部,又承担教学任务。
  根据本地区教育的实际需要,自治州师专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黎苗地区的初中教师为目标,主要招收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8个县的学生,并坚持按40%~50%的比例招收黎族苗族学生。在管理上,按《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进行管理,按师范专科学校的标准规范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学校每年继续选派教师外出进修学习,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进行教学设备和校舍校园的基本建设。
  为了加强师专的教学管理,1985年自治州人民政府积极从全国各地引进人才。根据高等学校的改革精神,该校制定了《自治州师专二十年发展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师专的教育事业。海南建省后,该校更名为“海南省通什师专”。
  在办学中,学校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在干部的任用上,1987年起实行系主任聘任制,其次,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办学。专业设置以师范专业为主,并根据社会需求,拓宽专业面。1986年该校曾承办中文、英语专修班;1988年,中文系招收了一届两年制汉语言文学班;1989年中文系增设新闻秘书班;1990年政史系增设经济管理班,物理系增设电化教育班;1993年数学系增设电脑财会班。为了加强对黎苗学生的培养,1990年起分别招收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专业的以黎苗学生为主的民族班。1990年招生人数90人,1991年87人,1992年71人。
  在教育教学上,该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一是加强德育教育,成立“德育教研室”;二是加强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学,公共必修课开设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和中国革命史;三是开展“整顿校风、校容、校纪”教育,建立并巩固每年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和表彰先进集体的制度。这些教育均取得良好效果。
  通什师专在改革开放中诞生,又在改革中发展。自1983年至1993年,学校的规模从600人发展至1000人,教学班从原来的6个增加到9个。10年来共招10届学生,共计3082人,毕业了7届,共计3000多人,这些学生毕业后分赴黎族苗族地区各中学或党政企事业单位,大大增加了黎苗地区中学师资力量,为党政企事业单位输送了新的活力。该校办学方向正确,教育成绩显著,曾于1988年荣获国家教委的嘉奖,被誉为不愧是琼南地区一所培养人才的摇篮。

知识出处

琼南兴教育人60年——琼州学院校史(1954-2014)

《琼南兴教育人60年——琼州学院校史(1954-2014)》

出版者:现代教育出版社

本书讲述了60年琼州学院的发展过程,阐释了琼州学院的办学宗旨和育人方向。内容分五篇,包括“60年办学概述篇”、“海南民族师范学校时期办学篇”、“通什师专时期办学篇”、“琼州大学时期办学篇”和“琼州学院时期办学篇”。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