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师范学校的新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琼南兴教育人60年——琼州学院校史(1954-2014)》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137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师范学校的新发展
分类号: G758
页数: 3
页码: 71-73
摘要: 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师范学校在1957年1月得到朱德总司令的亲切关怀,指示要提高少数民族兄弟的文化素质和政治素质,培养更多更好的民族教育师资。1958年9月16日,学校升级为师范专科学校,但后因高校调整而停办。1960年至1963年秋季,学校集中全力做好教学工作,形成了“尊师爱生,积极劳动,勤奋读书”的优良传统和校风,教育教学质量开始逐步提高。1977年,经过10余年的办学,共培养合格毕业生近2000名,他们先后被分配到自治州各市县从事民族教育,少数民族毕业生还被安排在相关的党政部门工作。
关键词: 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 师范学校 民族教育

内容

琼南地区的民族教育,一直受到各级党政部门的关怀与支持,特别是建校在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身边的自治州师范学校,更是得到厚爱。这所学校诞生之时,自治州政府主席王国兴亲临校园,还出任学校的名誉校长。根据学校健在的老教师
  回忆,朱德总司令还到过他们学校。
  1957年1月,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视察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时,曾到自治州师范学校看望师生,与师生亲切交谈。朱总司令十分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政治素质。为此,他对自治州领导强调几点:一是要提高少数民族兄弟的文化,普及小学,办中学;二是对少数民族兄弟实行照顾政策;三是要逐步把他们的落后习惯改变过来。①朱总司令的亲切关怀和发展民族文化教育的指示,给学校办学指明方向,增添了活力,学校广大师生深受教育和鼓舞,决心艰苦奋斗,办好民族教育,为琼南地区培养更多更好的民族教育师资。
  1958年9月16日,在“教育大革命”的背景下,海南民族高等师范教育出现了较大突破,经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党委批准创办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师范专科学校,谱写了海南民族地区高等师范教育的新篇章。但在1959年7月进行高校调整,海南行政区党委根据广东省委的部署,决定将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师范专科学校并入海南师范专科学校,但为了照顾自治州地区的民族特点,经请示广东省高教局同意,合并后仍然保留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师范专科学校的名称,即一个机构两个校名。1960年暑假,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师范专科学校的85名学生和部分老师正式并入海南师范专科学校,自治州师专随之停办。
  1958年至1959年,自治州师范学校招收中师生和初师生各200人。1958年在校生为685人,1959年在校生为590人,达到了办学以来的最高峰。
  1960年至1963年秋季,自治州师范学校每年都按计划招收300至600人不等的学生,但由于“大跃进运动”产生的后遗症,以及自然灾害的持续蔓延,部分学生陆续离开学校,在校生逐年减少。虽然受上述因素影响,但学校在这一阶段集中全力做好教学工作,形成了“尊师爱生,积极劳动,勤奋读书”的优良传统和校风,教育教学质量开始逐步提高。
  1964年至1965年,学校各方面取得了进一步发展。1965年,共11个教学班(包括2个进修班),在校生达450人,教职工达28人;附属小学1间,学生670人;校舍面积约1000平方米(含附小)。经过十年的艰苦创业,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颇具规模的省属中等师范学校。
  1966年至1972年,学校中断招生。
  1973年至1976年,学校以培训的方式培养脱产“民办教师”班学员,同时招收部分工农兵学员来校学习,学制为一年或两年。
  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师范学校在不断前行,到1977年,经过10余年的办学,共培养合格毕业生近2000名,他们先后被分配到自治州各市县从事民族教育,少数民族毕业生还被安排在相关的党政部门工作。在五指山区的各个角落,在琼南的各个乡镇,都有自治州师范学校的毕业生在为民族教育、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附注

①参见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译部编著《话说朱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6月1日版。

知识出处

琼南兴教育人60年——琼州学院校史(1954-2014)

《琼南兴教育人60年——琼州学院校史(1954-2014)》

出版者:现代教育出版社

本书讲述了60年琼州学院的发展过程,阐释了琼州学院的办学宗旨和育人方向。内容分五篇,包括“60年办学概述篇”、“海南民族师范学校时期办学篇”、“通什师专时期办学篇”、“琼州大学时期办学篇”和“琼州学院时期办学篇”。

阅读

相关地名

海南省
相关地名
广东省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