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突破科研“低层次徘徊”的格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琼南兴教育人60年——琼州学院校史(1954-2014)》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1369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突破科研“低层次徘徊”的格局
分类号: G311
页数: 7
页码: 52-58
摘要: 琼州学院在1989年引进一位教师后建立了民族文化研究室,逐步将其发展为一个高水平的科研机构,为推进黎族文化研究和学科建设,积极开展科研活动,推出了一系列可喜的科研成果。学校不断加强科研机构建设,规范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的管理,并进一步加强科研基地建设,构建科研服务教学机制。这些举措将更好地支持学校的教学、学科和专业建设,并服务于社会。
关键词: 琼州学院 高等教育 科学研究

内容

我国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承的重任,同时又面向社会,承担为社会服务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这“四大”职能是我们高等院校办学的方向和基本要求。琼州学院60年的办学历程,其办学层次是逐级提升的,由民族初师教育起步,进入20世纪70年代才跨入高等教育的门槛,先是开设大专班,随后创办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师范专科学校,在海南建省后该校更名为通什师专。这所学校通过一个时期的办学,创办了中文、政史、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专业,教学班近10个,然而,全校却没有一个科研机构,科研基本是
  “低层次徘徊”的局面。这样的状况,不符合高校办学的要求。一所高校,就自身建设而言,没有科学研究,是很难言提高教学质量,更不要说搞好学科建设,凸显办学特色了。就面向社会、服务社会而言,学校没有科研成果奉献于社会,其服务社会自然就是有限的了。地方性的高等院校,理应把当地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学校的科学研究范围。琼州学院建校在琼南地区,研究当地优秀的传统文化,探索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经验等,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职责。如此看来,突破学校科研“低层次徘徊”的格局,其紧迫性和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1989年秋季,学校引进一位从事新闻秘书教学的教师,这位老师同时专攻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他向学校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建立一个民族文化研究室。至此,学校组建了第一个正式的科研机构,科研工作随即展开。新组建的民族文化研究室,室主任就是引进的那位长于民族文化研究的老师,他组织和带领一批老师,着重研究琼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民族经济与文化教育,以及数千年优秀的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研究室自成立以来,已经历了20多个春秋,其科研机构的层次在逐级提升,科研成果既有量的增加又有质的提高。从某种意义上讲,民族文化研究室的科研实践,是学校突破科研“低层次徘徊”的格局,创新学校科研工作的一个缩影。这里,我们不妨试看学校各个办学时期,民族文化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
  ——通什师专办学时期。民族文化研究室以研究海南民族文学为第一个科研课题,于1992年编撰出版近30万字的《海南民族文学作品选析》;另一项课题是民族文化研究室与当时的海南省少数民族工贸总公司合作,前者承担撰写书稿,后者提供出版印刷经费,合作推出《海南椰文化 民族三月三》一书。该书指定为海南省首届国际椰子节的献礼图书,在海口举办了该书的首发式。
  ——琼州大学办学时期。这时的民族文化研究室扩建为研究所,原来的室主任提升为研究所所长。这个时期的民族文化研究,开拓了新的局面,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受到了学术界和社会的好评。研究所先后完成的多项课题,都是没有人做过的,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比如国家教委专项资助的《黎族“合亩制”研究》、国家“八五”期间中华基金课题《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史》(多卷本)中的《黎族教育史》,海南省社科联和省教育厅立项的有《五指山风韵——海南民族文学探析》、《五指山基业——海南少数民族教育探究》、《历史的跨越——黎族原“合亩制”地区的变革》、《热带雨林绿韵风姿——海南少数民族地区绿色生态文化探究》,这几部专著后来结集为《五指山民族文化研究丛书》。上述先后问世的科研成果,获得多项奖励,有的还受到极高的评价和赞誉。《黎族教育史》中的首编《黎族的原始教育》,作者分章设节,撰文运用社会学、历史学、文化学、心理学和宗教学等多学科知识,以3万余字的篇幅,从大教育的视角,多层面论述了黎族的原始教育。多卷本《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史》主编韩达先生,在审阅《黎族教育史》后致函该书主编、副主编,写了这样一段文字:“……黎族是一古老民族……能够做到设立编、章、节,有内容,有观点,反映和总结这段教育历史(原始社会部分),诚属不易,应是创举,这也是国家民委请不少专家审定我们多卷本书稿后,共同的看法。我为你们辛勤劳动的成果高兴,并致谢意。”《黎族教育史》的作者没想到对黎族原始教育的研究,专家们以“创举”二字写下评语,给予高度评价,更激发了作者研究兄弟民族历史文化的热情,当然也增强了自信心。
  20世纪90年代中期,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调研分析全省高校科研现状时,就指出当时的琼州大学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工作领先于其他院校。
  民族文化教育研究所后来扩建为研究中心。前期的科研成果受到世人的关注,得到社会的认可,提升了学校在民族文化研究领域的地位。
  2006年,海南省启动了重大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编撰《海南历史文化大系》,这是为庆祝海南建省20周年的一份特殊献礼。“大系”共计100本著作,分为特区卷、社会卷、历史卷和民族卷等10个分卷,每个分卷集纳10本专著。各分卷的主编,由大系“学术委员会”选聘,当时琼州大学长期从事民族文化研究的陈立浩教授,荣幸地被聘为民族分卷的主编。“大系”的编撰,组织和调动了全省数百位人文社科研究工作者。当时琼州大学能参与这样重大的科研活动,并成为编撰民族分卷的主要力量,“大系”编委会印发的简报还对民族分卷的编撰工作给予好评。应该说这是学术界对琼州大学民族文化研究实力的认可,也是学校获得的一项殊荣。
  ——琼州学院办学时期。这时学校民族文化科研机构已提升为省级,由省社科联和学校联合共建海南省民族研究基地,挂牌于琼州学院。在新的形势下,学校启动浩大的黎学研究工程,从不同的层面,以不同的形式,全面、系统研究黎族文化。学校于2012年编撰出版110万字的《黎学新论文集》;随后编撰出版《黎学新论文丛》,该“文丛”集纳《黎族哲学初探》、《黎族生态文明概览》、《黎族织锦与文身研究》、《黎族民俗与民间工艺美术》、《黎族传统音乐与舞蹈》和《黎族民族文学》等6部专著,由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年出版;大型学术著述《中国黎学大观》(多卷本,分设历史、文化、社会、生态和文艺5个分卷,每个分卷集纳5部专著,约100万字),该“大观”于2010年入选国家新闻出版业发展项目库,其中的“历史卷”由海南出版社于2012年出版,“文化卷”正在出版社审稿之中,其他各卷将陆续编撰出版问世。上述《黎学新论文集》、《黎学新论文丛》和《中国黎学大观》(多卷本),它们集中展示出学校多年致力于黎学研究开拓的新局面和与时俱进的历史轨迹。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敢于以创新精神突破科研“低层次徘徊”的格局,不断加强科研机构建设,增强科研实力,开拓科研新局面的科研实践历程。
  学校突破科研“低层次徘徊”的格局之后,由于领导的重视,许多教师都以高涨的热情,结合教学和学科建设,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在不少的学科领域推出了可喜的科研成果,比如在文化学方面,有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从黎族村落看城镇化背景下的少数民族乡村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在语言学方面,有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黎语方言之比较研究》;在历史学方面,有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关系史研究》;在宗教学方面,有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新时期海南宗教势力的兴起与治理研究》;在自然科学方面,有中德1996—2000年DAAD资助合作课题《农业部门模型在海南农业政策分析中的运用》;有中国农业部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香蕉种质资源保护》、《香蕉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香蕉茎中纤维素机理研究》;有2003—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海南区域性非线性农业政策分析模型及其在决策中的运用》、2005—2006年人事部“留学回国人员”择优资助课题《农业税收政策调整对海南经济部门的影响研究》、2007—2008年国家软科学基金资助课题《中国天然橡胶产业安全问题研究》、2009—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天然橡胶供求安全问题研究》、农业部948项目子课题《中国香蕉产业组织化发展研究》、农业部热带作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子课题《热带作物的市场竞争力与策略》、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海南省城市生活垃圾产业化的经济学研究》、海南省统计局世行项目《海南省绿色GDP核算——水资源核算》;在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方面,有省级重点实验室申报的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圆鼻巨蜥的空间需求、热需求和能量分配策略》;在环保治污和安全方面,有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环保型纸制食品包装的防水防腐涂料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改良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在海洋环境污染物生物监测中的应用》,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煤矿瓦斯监测与预测关键技术研究》等。上述科研成果,从不同的层面展示了学校科研的实力和喜人的成绩。
  近年来,学校为了做好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工作,修改和完善《科研奖励办学》、《规划科研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科研工作量计算与考核办学(试行)》等管理制度,引进科研管理系统,建立二级学院科研联络员,规范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的管理。与此同时,学校进一步加强科研基地建设。学校确定在旅游、民族、海洋和生态重点学科,做好充分论证,有计划地建立相应的国家级、省部、地市和校级科研平台和培训基地。强化研究基地对特色学科、专业建设的支撑力度,促进基地群、学科群、专业群、课程群融合机制的形成。创新基地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赋予基地建设的自主权,促进基地群与学科群、专业群的有机统一,构建科研服务教学机制,充分发挥科研基地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学校科研编制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合理设置科研机构和培训基地的科研编制岗位。无疑,学校的科研工作,在支撑教学、学科和专业建设方面,在服务社会方面,将越来越发挥更大的作用。

知识出处

琼南兴教育人60年——琼州学院校史(1954-2014)

《琼南兴教育人60年——琼州学院校史(1954-2014)》

出版者:现代教育出版社

本书讲述了60年琼州学院的发展过程,阐释了琼州学院的办学宗旨和育人方向。内容分五篇,包括“60年办学概述篇”、“海南民族师范学校时期办学篇”、“通什师专时期办学篇”、“琼州大学时期办学篇”和“琼州学院时期办学篇”。

阅读

相关机构

琼州学院
相关机构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海南省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