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裕(三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崖州古诗百首精选详注》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1271
颗粒名称: 李德裕(三首)
分类号: I222
页数: 8
页码: 1-8
摘要: 本文介绍了唐代人李德裕的简介及所作古诗《谪岭南道中作》、《寄家书》《望阙亭》的注释、评析等。
关键词: 唐代 古诗 人物评析

内容

李德裕(787—850),字文饶,唐代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宰相李吉甫之子。历任浙西观察使、西川节度使等职。唐武宗时,拜太尉,封卫国公。当政六年,政绩卓著,力主削平藩镇,反对牛僧孺、李宗闵集团,为牛李党争的李派首领。宣宗立,遭牛党白敏中等人的排挤打击,被贬为潮州司马,继又被贬为崖州司户参军。卒于贬所。著作有《李文饶文集》《会昌一品集》,《全唐诗》存其诗一卷。《旧唐书•李德裕传》评价其一生“破虏诛叛,摧枯建功成北阙,骨葬南溟”。一代名相,结局却如此悲惨,这正是唐代政治斗争的一幕悲剧。
  海南百姓建五贤祠、五公祠纪念李德裕。
  谪岭南道中作①
  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②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③
  五月畲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④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⑤
  【注释】①谪岭南道中作:这首诗是李德裕从潮州再贬至崖州途中所作。从内容来看,作诗时间当在离开潮州的第二年,作诗地点当在登上海南之后向崖州进发途中。贬:降职外放。崖州:今海南三亚市,治所在今崖州区。司户:官名。唐制,府称户曹参军,州称司户参军,县称司户。这里指“司户参军”。道中:途中、路上。
  ②“岭水”二句:岭南之地溪水争相分流,使得小路盘旋曲折分辨不清,桄榔和椰树的叶子遮蔽阳光,使小溪显得阴暗无比。岭水争分:岭南道中的溪水争相分流。转:盘旋曲折。迷:分辨不清。桄榔:常绿乔木,棕榈科,羽状复叶,俗称“砂糖椰子”。椰叶:椰子树叶。椰子树属棕桐科常绿乔木,羽状复叶,果实为椰子。暗蛮溪:使蛮地的小溪变得阴暗。蛮溪:海南古时被称为蛮荒之地,故这里的小溪流被称为蛮溪。泛指海南的小溪流。
  ③“愁冲”二句:担心撞上瘴气却遇到被蛇咬过的有毒的草,害怕树上掉下来的山蚂蟥而避开空中掉下的燕子嘴里衔去筑巢的泥。愁:担心。冲:撞上。毒雾:热带山林中的湿气,能使人生病,因此叫“毒雾”,俗称“瘴气”。蛇草:蛇含草。《崖州志》载:“蛇含草,一茎五叶,或七叶。治蛇伤、赤眼、风肿诸症。”《异苑》云:‘有田父见一蛇伤,一蛇含草着疮上,经日,伤蛇乃去。田父因取草治蛇疮,皆效。遂名蛇含草。’”沙虫:山蚂蟥,又称山蜓、山蜞。海南山区林带常有,一种在刺伤人的皮肤后吸食血液的小毒虫。燕泥:燕子衔在嘴上准备飞回去筑巢的泥,高飞时常有一些细小的泥屑从嘴里往下掉。因怕山蚂蟥,故对燕子嘴里掉下来的泥也小心避开。
  ④“五月”二句:五月份就收割山坡地的旱稻,每夜三更,渡口的小吏吹起潮鸡,准时报告潮汛。畲(shē)田:烧山开垦的山坡旱田。用刀砍掉山坡上的草木,然后放火将草木烧成灰作肥料,在上面播种,用土掩盖,让庄稼自生自长,也就是所谓的“刀耕火种”。这种旱田叫畲田。火米:畲田上收割的旱稻叫火米。现在叫作“山兰”。三更:旧时夜间计时单位叫“更(gēng)”,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三更就是半夜。津:渡口。吏:守渡口的小官。报潮鸡:吹响潮鸡,报告潮汛。潮鸡:号角的一种,竹制品,因吹起来其声似雄鸡啼叫,用于报告潮汛,故曰潮鸡。又《广东新语》载:“石鸡,特小,又曰潮鸡,潮长而鸣,其声长而清,有如吹角。”
  ⑤“不堪”二句:在这个令人不能忍受的地方,触起思念家乡的情绪,真是悲伤到了极点,而红槿花丛中越鸟还在不停地啼叫着。不堪:不能忍受。肠断:悲伤到极点。处:地方。红槿(jǐn)花:锦葵科,落叶灌木。叶卵形,夏秋开花,栽培供欣赏。越鸟:泛指南越的鸟。南越包括广东、广西、海南。《古诗十九首》:“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意思就是说胡马依恋北方的朔风,越鸟筑巢一定筑在向南的树枝上,以示思乡之意。越鸟不停地啼叫,更触动着人们的思乡之情,令人难以忍受。啼:啼叫。
  【评析】这首诗记述李德裕被贬崖州途中的经历。“路转迷”“收火米”“报潮鸡”等习俗之异,处处触动思乡之情。在这“肠断思乡处”,越鸟还在不停啼叫,更令人难以忍受。贬谪跋涉之苦,落荒思乡之愁,跃然纸上,读之令人不禁潸然泪下。
  寄家书①
  琼与中原隔,自然音信疏。②天涯无去雁,船上有回书。③
  一别五年外,相思万里余。④
  开缄更多感,老泪湿霜须。⑤
  【注释】①寄家书:这首诗是李德裕到达崖州之后给家人写回信时所作。寄家书:寄信给家人。书:信。
  ②“琼与”二句:大海把海南和中原隔断,往来信件和消息自然就稀少了。琼:琼州,治所在琼山。这里指整个海南岛。中原:中州、中土,以别于边疆地区而言。这里实指整个中国大陆。隔:咀隔、隔断。音信:往来信件和消息。疏:稀少。
  ③“天涯”二句:崖州没有专门送信的人,只有北边的商船来了,家人的回信才有可能被船上的人带过来。天涯:天边。崖州是海南的最南边,有“天涯”之称。这里指崖州。无去雁:没有向北飞的大雁。这里指没有专门去北方送信的人。去雁:飞回去的大雁。雁:《汉书•苏武传》载:“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故后人以雁指代传送书信的人。船上:这里指来崖州的商船。回书:回信。
  ④“一别”二句:离别广州之后,来到崖州,想念着万里之外的家乡。一别:离别。五年:意思是李德裕五年前曾回过家乡,所以说“一别五年外”。相思:想念家乡或朝廷。万里余:一万里有余。崖州距离河北、距离长安(西安)均一万里有余。
  ⑤“开缄”二句:拆开信封读这封难得的回信,感慨更多,禁不住老泪纵横,花白的胡子都被泪水沾湿。缄:封。湿:沾湿。须:白色的胡子。【评析】这首诗是李德裕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接到表弟姚邰(tái)侍郎的来信,读后即回信寄给表弟时所作。《崖州志》载:李德裕为相,“历三朝大权,出门下者多矣。及南窜,怨嫌并集。途中感愤,有‘十五余年车马客,无人相送到崖州’之句”。《寄家书》诗中说“琼与中原隔”,表面说的是大海阻隔,实质上是“当是时,宰相皆其怨仇。故骨肉之亲,平生之旧,皆不敢复通音问”。只有他的表弟姚邰侍郎“至于再(两次)遣专使”,送书信和衣物给他。《崖州志》载李德裕给他表弟的答谢信中说:“天地穷人,物情所弃。虽为骨肉,亦无音书。平生旧知,无复吊问。阁老(指他的表弟)至仁念旧,再(再次)降专人。兼赐衣服器物茶药至多。开缄发纸,涕咽难胜。大海之中,无人拯恤。资储荡尽,家事一空。百口嗷然,往往绝食。块独穷悴,终日苦饥。唯恨垂没之年,须作馁而之鬼。十月末,伏枕七旬。药物陈裛,又无医人。委命信天,幸而自活。”信后有署:“闰十一月二十日,从表兄崖州司户参军同正李德裕状侍郎十九弟。”按:“李德裕以大中二年(848)十月,自潮州司马贬崖州。所谓‘闰十一月’正在三年(849)。盖至崖才十余月尔,而穷困苟生已如是。”根据《唐书•李德裕传》“贬之明年(849)卒”可知,他在写这封回信及作这首诗之后不久就去世了。
  根据这封回信,既可以了解李德裕被贬崖州时的艰难处境,也就可以理解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感情。实在是“开缄更多感,老泪湿霜须”!读此信及诗,令人不禁潸然泪下。望阙亭①
  独上江亭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②
  江山只恐人归去,百匝千回绕郡城。③
  【注释】①望阙亭: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李德裕去世前不久。望阙亭:据《崖州志》和《大清一统志》记载:“望阙亭,在崖州城南二里许。唐李德裕为司户时建。”阙:古代宫殿门外左右相对的高建筑物。后引申为宫门,泛指皇帝的宫殿。望阙:遥望朝廷。这首诗不同版本记载中,文字颇有出入。今从《崖州志》。
  ②“独上”二句:独自登上望阙亭遥望都城长安,(却望而不见)此处到长安就算是鸟飞也需要半年的行程啊。独:独自。江亭:江边的亭子。这里指望阙亭。此亭建在宁远河畔,因此又叫江亭。江:指绕崖州州治水南村而过的宁远河。犹:还、还要。
  ③“江山”二句:崖州的河山也怕我回去,重重环绕着崖州城,(将我困在其中)。江山:河山。河,指宁远河(俗称大河)、后河和小水。山:指崖州附近的青山。据《崖州志》载:较远的有五指山;较近的城北有迁拖岭、郎勇岭、马鞍山、香岭、双峰岭、笔架岭、报福岭等;城南有南山岭;城东南有石版岭、深沟营岭、郎风岭等;城东有那风岭、南漏岭等;城西有郎蛮岭等。恐:怕。归去:回京城去。百匝千回:绕了一重一又重。匝:指环绕一周。百、千皆为数词,表示多。绕:环绕、围绕。郡城:崖州城。
  【评析】这首诗是历代流传的名作。宋代王谠在《唐语林》中说:“李卫公在珠崖郡,北亭谓之望阙亭,公每登临,未尝不北睇悲咽,题诗云云。”李德裕当时所题的就是这首诗。清人赵翼也在《瓯北诗话》中把这首诗列为“诗人佳句”。
  这首诗表现了李德裕对帝京的深切怀念,也含蓄地表达了他的怨恨。怕他归去的不是“江山”,而是贬谪他来崖州的那些朝廷当权者,但他不便明说,就只好归咎于“江山只恐人归去,百匝千回绕郡城”。
  李德裕的忠心和怨恨用这首小诗表现得淋漓尽致。难怪赵瓯北把此诗列为“诗人佳句”。李德裕的功过,已有公论,这里应该说一声:李公千古!
  编者按:李德裕被贬谪至海南并死在海南,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李德裕的贬谪地,究竟是海南北部的琼山,还是海南南部的崖城,明清以来多有争议,《崖州志》和《琼州志》也各持己见。1962年,郭沫若先生对此作了认真的考证,认为李德裕的贬谪地应该是南部的崖城。今从郭说,故将李诗选进本书。
  水南村在明代之前一直为州治和宁远县治。李德裕被贬崖州,应当生活在水南村,望阙亭也应该在州治之内。《崖州志》说李卫公谪崖时居住在毕兰村。那么,毕兰村也应该在州治范围之内,起码离州治不远,因为他是崖州司户参军,还得坐衙理事。
  《崖州志》辑录了一些李德裕遗事,今抄录于后,供阅读李诗时参考。
  李德裕到崖州,遗段成式书曰:“自到崖州,幸且顽健。居人多养鸡,往往飞入官舍。今且作祝鸡翁尔。”(《六帖》)
  《类聚诗话》:“交趾有鬼门关,其南多瘴疠,去者罕得生还。谚曰:‘鬼门关,十人去,九不还。'唐李德裕贬崖州经此,赋诗云:‘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崖州在何处?生度鬼门关。'竟没于荒裔。”(这首诗《李卫公别集》不载,计有功《唐诗纪事》则以为杨炎所作。另外,李德裕从潮州到崖州,不用经过交趾鬼门关,也可证明其非李公之作。因此不选。)
  李德裕谪崖,居于毕兰村。后故,归葬。其弟德禧寓崖,因水冲毕兰,徙抱班。后又见抱劝田地肥饶,移居焉。今其村李姓百余家,俱化于黎。德裕遗物尚存。副使李德至崖,招出验之,再三叹息。(光绪州志》)
  李赞皇(李德裕)之南迁也,卒于崖州,子孙为獠族。明正德间吴人顾朝楚为儋州同知,以事至崖,召见其族,状与苗獠无异。耳缀银环,索垂至地,言语亦不相通。德裕诰敕尚存。(《旧志》)
  抱劝即多港峒,李德裕弟德禧从抱班移居于此。今村中有李阁老祠。(《崖州志》卷十三黎防一,村峒)
  清光绪年间,两广总督张之洞出巡琼崖时,曾嘱崖州知州唐镜沅寻访李德裕后裔二人,带往广州,将膳养终身,并施以教育,以为良相之报,但他的后裔却不愿重返中原。(许同莘《张文襄公年谱》)

知识出处

崖州古诗百首精选详注

《崖州古诗百首精选详注》

出版者:海南出版社

该书收录了从唐宋时期到明清时期在三亚市崖州区生活的文人所写的诗歌,其中包含贬臣叹情诗,任满留别诗和山水咏物诗等。作者通过精细研究,对这些诗歌做出了注解,作品语言通俗易懂,内容可读性强,展现了古代崖州的时代风貌和骚人感慨。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德裕
相关人物

相关作品

谪岭南道中作
相关作品
寄家书
相关作品
望阙亭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