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崖州古诗百首精选详注》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1269
颗粒名称: 前言
页数: 6

内容

现今的三亚市崖州区是古代崖州的行政首府,堪称“两千年建置史,八朝州郡治所”。它地处热带,气候温暖,四季如春,乃大自然之鬼斧神工,拥有别具一格的自然风物;它“左据回风之雄,右揖龙栖之险,南山雄压重溟,鞍岭远连五指。二流环绕,分派朝宗”(《崖州志》),极尽山川之形胜;它还有着深沉厚重的历史人文景观,自汉唐到明代,被朝廷贬黜流放到此的罪臣们留下了众多的文化印迹,积淀了非常丰富的文化元素;清逸俊秀的山川景致与历史积淀丰厚的人文古迹交相辉映,孕育了独具特色、绚丽多彩的崖州历史文化。
  向历史的纵深处回望,自从这些唐宋迁客络绎不绝地踏上这片炎州山水之后,这里便泛起了诗的涟漪。连绵起伏、环拱崖州的绿水青山,在李德裕的笔下竟是“江山只恐人归去,百匝千回绕郡城”,成为他欲归不能的羁绊。老宰相赵鼎,面对秦桧的专权误国及残酷迫害,在绝命之际,凭栏远望,顿觉“山禽飞去,榕叶生寒”。举族投荒的卢多逊,在给宋太宗写完“流星已远,拱北极已不由;海日悬空,望长安而不见”的谢表不久之后,便被崖州“鹦鹉巢时椰结子,鹧鸪啼处竹生孙”的遍地美景所征服,忘却了被流放的万般愁绪。这些朝廷“犯官”和名宦来到崖州以后写下大量的诗篇,或表达遭受贬谪的怨恨,或抒发边地为官的感慨,或表达对前贤的景仰之情。这些诗词均融入崖州山水的情景之中,以景抒情,情景交融,这种“自然的人化”或“人化的自然”,使崖州古诗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经过唐、宋、元等朝代文化教育的不断发展,到了明清时期,崖州弦歌四起,桃李芬芳,出现了钟芳、钟允谦、裴盛、裴崇礼、黎景宽、黎万昌、黎士葵、王瑞瑄、吉大文、林缵统、郑绍材等数以百计的崖州士子,他们三绝韦编,折桂科场,或辅君于庙堂之上,或秉铎于郡庠之中,大部分都加入了讴歌乡梓的行列,给崖州诗坛增添了无限的活力。据统计,目前所搜集到的崖州古诗有千首之多。为了弘扬崖州的历史文化,鉴古知今,我们从众多的诗篇中选取部分,编成了这本《崖州古诗百首精选详注》,以飨读者。
  崖州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它的开发主要是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这也决定了《崖州古诗百首精选详注》的内容和一般的地方诗词选本不同。唐、宋、元等朝代的诗几乎都是外来的诗人所作,明代以后本地诗才逐渐多了起来,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崖州文化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崖州古诗百首精选详注》主要选录以下几类诗作。
  一、“罪臣”们的诗。这些诗词表达了“罪臣”们对朝廷的忠心和惨遭贬谪的怨恨,以及欲归不能的悲痛,读来使人同情之心油然而生。这类佳作有李德裕的《望阙亭》、赵鼎的《行香子》等。
  “罪臣”们的诗也反映了他们对贬所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的赞美。如卢多逊《水南村为黎伯淳题),作者为戴罪之身,在逆境之中,却被崖州的自然美景所感动,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这一类佳作还有王仕熙的《稻陇眠鸥》、胡铨的《马鞍山》等。二、景仰、凭吊名宦的诗。曾在崖州历史上做出卓越贡献的名宦有不少,西汉的路博德,东汉的马援,南北朝的冼夫人,唐代的韩瑗,宋代的周〓、毛奎和元代的齐孟坚,还有被奉祀于“五贤祠”的唐李德裕,宋赵鼎、胡铨,元王仕熙,明王倬,等等。这些都是大名鼎鼎的历史人物,老百姓建庙设坛纪念他们的功绩。因此,到崖州来的人都会去寻访他们的遗迹,写诗凭吊,表达对他们的景仰之情。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尹之逵的《路伏波将军》,王承烈的《咏马伏波将军》《咏谯国冼夫人》。
  三、瞻仰崖州裴氏盛德堂的诗。盛德堂是南宋初年吉阳军守裴瑑之子裴闻义的住宅,抗金名相赵鼎南谪时曾居于此,3年后在此绝食而死。后又一抗金名臣胡铨被流放至吉阳军(今崖州),也在此居住了8年,得朝廷量移北归时,为感激裴闻义和裴氏族人的大恩大德,胡铨为其宅题名“盛德堂”。从此,“盛德堂”声名鹊起,逐渐成为崖州文化的活跃之地。历代来崖州为官或途径崖州的官宦都会到“盛德堂”去瞻仰并赋诗凭吊,从而留下了大量歌颂盛德堂以及凭吊孤忠、鞭笞奸佞、感时悲愤的作品。这方面的佳作有胡铨的《哭赵鼎》、王佐的《崖州裴氏盛德堂》、范椁的《盛德堂》以及胡荣的《永思亭》等。
  四、在崖州任职期满的留别诗。在崖州任职的官员,在崖几年,对崖州的社情民意、风土习俗都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履职届满后,在离别之际总有一种眷恋的情愫从笔端流露出来,表达他们对崖州斯土、同僚故友,以及黎民百姓的难舍之情。这方面的佳作数高溥的《任满留别》最具代表性。该诗写得有情有义,作者认为自己几年来的政绩都是上天有好生之德,而不是自身有什么成就,展示了高溥其人的清廉、谦虚。
  五、本地精英的诗。本书选辑了本地15名诗人的32首诗。这些本地诗人,自小生于斯长于斯,对崖州的山水名胜、人文古迹、社会生活以及风土人情都十分了解。这些诗词是他们以各自的文化视角与历史对话、与自然交流,或寄情言志,或咏物抒怀。在《万仞泉》一诗中,我们读到了“岭海巨儒”钟芳弱冠之年登临南山之巅的万仞泉,寄情山海的壮怀激越。他注视着从峰峦中喷薄而出的一轮红日,环视山下“波万重”的大海,自觉当下“山高人为峰”,胸中顿生“斗牛光焰直天中”不甘人后的勇气,大有丘文庄“遥从海外数中原”的万丈豪情。这是钟芳的性格,也是崖州人的性格。反清斗士王熀在反清复明失败后潜回崖州,隐居山林,结庐水北,渔樵自娱,过着“有饭时餐啖蕨菜,无油夜点照松柴”的艰苦生活,直到老死山林,表现了他为了追求自己的政治目标矢志不渝的顽强精神。我们还从“戊戌君子”林缵统的《拣香螺》一诗中看到了他的铁血柔情,他用生花妙笔,描绘在月夜河中拣螺的崖州姑娘,形象生动,格调清新,既表现了田园生活的情趣,又表达了诗人对勤劳的农家姑娘的赞美之情。这些本地诗人也把笔触伸入社会底层,反映了边地崖州老百姓的悲苦。在《村居述所见》中,作者钟芳描写了在强台风袭击之夜,村民茅屋为台风所破的悲惨场景:“俄然雷奋千山裂,东邻墙倾栋摧折。男啼女哭无宿处,来傍低檐话愁绝。”在狂风大作之夜,风声、雷声、呼救声,声声似锥,直戳读者的心窝。在《甲子春黎乱至乙丑春游高岭等处有感》一诗中,作者孙宗哲描述了当时清廷治理社会无能,致使民族矛盾激化,官兵剿杀黎人,民不聊生的惨痛局面,“满目萧条无限恨,悲歌一曲白云低”。在一场寒光肃杀的屠杀以后,生灵涂炭,人迹遁去,野猪登场。民生凋敝如此,怎能不叫人热泪沾襟?这些诗人善于选择典型环境,反映社会现实,有极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基于本文开篇所说的初衷,我们从近千首诗中选出一百多首。这一百多首诗主要集中在今崖州区的地域范围,因此《崖州古诗百首精选详注》中的“崖州”一词,不是指古代的崖州全境,而是指今天的崖州区,即东到南山,西到梅山,北至北岭,南临大海的这一片地域。
  本书中的“百首”并非指整整一百首。一百零几首也可用“百首”指代。
  在本书编纂过程中,我们努力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尽量照顾作者,以多选作者,说明诗歌创作的繁荣。因此有些作者往往只选一两首,不是他没有好诗,而是为了选录更多作者的诗作;而有些诗水平并不太高,别无可选,只好选此而定。
  二是尽量照顾景点,说明诗歌创作的全面性。有些景点名声很大,诗也很多,为其赋诗的作者也多,则多选一些。有些景点名气不大,诗也不多,甚至只有一首,不管好与不好,就选这一首,尽量不让其缺失。
  三是尽量照顾早期的诗。历史较长的诗作尽量多选,历史较短的诗作则少选一些。
  根据以上原则,我们把选好的诗按朝代及作者的生卒年代先后顺序排列。本书共选择56位作者共109首诗词,每首诗词均有作者介绍、注释和评析。大部分诗词都对难解的词语进行逐一解释。同时,对每一首诗做了较为全面、精确的评析,个别较长的诗作,则分段做出评价,最后再做总评。
  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本书不妥甚至谬误之处在所难免,在此我们虚心接受广大读者的批评和指教。
  编者
  2019年1月18日

知识出处

崖州古诗百首精选详注

《崖州古诗百首精选详注》

出版者:海南出版社

该书收录了从唐宋时期到明清时期在三亚市崖州区生活的文人所写的诗歌,其中包含贬臣叹情诗,任满留别诗和山水咏物诗等。作者通过精细研究,对这些诗歌做出了注解,作品语言通俗易懂,内容可读性强,展现了古代崖州的时代风貌和骚人感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