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德裕的贬地——崖州问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崖州史話》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1226
颗粒名称: 关于李德裕的贬地——崖州问题
分类号: K204.1
页数: 5
页码: 191-19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历史资料和李德裕的诗作的分析,论证了李德裕的贬地是在崖县(今三亚市)而非琼山县,郭沫若的观点得到了支持。文章强调了文学作品对于历史的反映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李德裕 崖州 郭沫若

内容

李德裕(787—850),字文饶,赞皇(今河北赵县)人。唐武宗时任宰相,当政六年,内制宦官,外抑藩镇,收复幽燕,平定回鹘,政绩卓著,封为卫国公。宣宗继位,听信谗言,牛党得势,李德裕遂于大中元年(847年)十二月被贬为潮州司马。大中二年正月李德裕自洛阳水路经江、淮赴潮州。九月又接到贬崖州司户的诏令,到大中三年正月,才到达崖州贬所。同年十二月在贬所逝世,享年六十三岁。关于李德裕的贬地——崖州,是现在的琼山县,还是崖县(三亚市)的问题,历来聚讼纷纭,悬而未决。一九六二年,郭沫若同志来崖县游览、度假时,应县委之嘱,点校清光绪年间修撰的《崖州志》,并写了《李德裕在海南岛上》的长文附在《崖州志》末(以下引用郭沫若的话均出于此文),就李德裕的贬地崖州问题,作了缜密的考证,肯定了是在今天的崖县(三亚市)而不是在琼山县。他立论的主要根据是李德裕作于崖州贬谪期间的《望阙亭》。载《崖州志·卷二十一·艺文志三》)。诗云:独上江亭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江山只恐人归去,百匝千回绕郡城。
  据《崖州志》记载,“望阙亭”“在崖州城南二里许,唐李德裕为司户时建。”明代岭海巨儒、著名政治家、文学家钟芳《珠崖杂兴》诗中吟咏崖州风物时说:“钓鳌谁似唐迁客?同赋登高望阙诗。”“唐迁客”即指李德裕。“望阙诗”即李德裕的《望阙亭》诗。郭沫若同志认为这是李德浴的贬地是今之崖州的又一例证。清代崖州三亚人王瑞瑄《唐李卫公德裕》诗,有句云:“海畔孤亭空望阙”(见《崖州志》)亦指此。李德裕此诗是历代传诵的名作。宋人王说《唐语林》卷七云:“李卫公在珠崖郡,北亭谓之望阙亭。公每登临,未尝不北睇悲哽。题诗云……”。清人赵翼也在《瓯北诗话》中把它列为“诗人佳句”。
  这首诗在《李卫公别集》中,题作《登州城作》,文字略有不同:
  独上高楼望帝京,乌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郭沫若同志《李德裕在海南岛上》一文,在引用了“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两句诗后,接着“这只能是海南岛南部崖城的情况,而决不是海南北部海口附近的情况。海南岛南部多山,北部平衍,崖城周围我曾经亲自去看过,确实是群山环绕的。‘青山’如果原是‘江山’,则崖城东有宁远河,为海南第四大水。”“琼山旧城在今海口市东,其地不仅无山,而且无江,更说不上‘百匝千回’了。”郭老还强调指出:“这是任何雄辩都不能反驳的地理形势。”
  我的家乡是距崖州府治崖城不远的港门(今属保港镇)。我生于斯,长于斯,对于崖城周围的地理形势,自然了如指掌,足以证明郭老所说不诬,从而对郭老的论点十分信服。
  李德裕死后,他的子弟留在崖县②,其后人同化为黎人。这是李德裕的贬地是崖县的又一证据。《崖州志》记载:
  “李德裕谪崖,居于毕兰村。后故,归葬。其弟德禧寓崖,因水冲毕兰,徒抱班。后又见抱劝田地肥饶,移居焉。今其村李姓百余家,俱化于黎。德裕遗物尚存。副使李德至崖,招出验之,再三叹息。”
  “毕兰村,相传于保平、港门之间,李卫公谪崖时居此。”保平、港门,今属崖县(三亚市)保港镇,距离崖城镇仅三公里。
  二
  郭沫若同志的文章《李德裕在海南岛上》发表于一九六二年三月十六日《光明日报》,并作为《崖州志》的附录,载于卷末。郭老点校的《崖州志》(竖排本)出版于一九六二年。一九八三年四月广东人民出版社又出版了新版横排本,《李德裕在海南岛上》一文仍然作为附录刊载。按理,关于李德裕的贬地崖州是在今崖县(三亚市)的问题早就可以下定论了。
  然而。许多同志不同意郭老的意见。他们坚持认为唐时的崖州应为现在的琼山县。诚然,从历史地理沿革来看,唐时的崖州在琼山县,现在的崖县(三亚市)唐时则称为振州。但是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即考证历史,应以第一手材料为根据。郭老引以为据的第一手材料主要就是上述李德裕的《望阙亭》诗,以及另一首《贬崖州司户道中》。诗云:
  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畲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
  此诗在《李卫公别集》中又题《谪岭南道中作》。但是,据史书记载,李德裕是于大中二年(公元878年)正月由洛阳水路经江、淮而赴潮州的,他走的是水路,而不是陆路。郭老指出:“从‘岭水争分’看来,不象潮州附近的情况,而是海南岛的地理形势。海南岛颇象一个玳瑁,中部偏南处高而四周低.故水分向东西南北流,各入于海。但要了解到这种情况,必须从北到南对于海南岛有所经历才能体会。”我们再从诗所描写的实景来看,“椰叶(椰树)”,只能是海南岛的特产,古时广东大陆决没有椰树。“砍山栏”,刀耕火种,收获时谓之“收火米”,是古代海南岛黎族原始的生产方式。“三更津吏报潮鸡”,即崖县民间俗谓“鸡啼流水”。《广东新语》载,“石鸡,特小,又曰潮鸡,潮涨则鸣,其声长而清,有如吹角。”这些都是海南岛南部特有的景象。因之,这首诗应该是赴崖州道中即从海南岛北部到南部途中所作,而不是作于谪岭南道中。这是李德裕的谪贬地是在崖县的又一证据。
  有人说,李德裕写的是诗,不是历史,不能引以为据。但是,须知包括诗在内的文学作品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恩格斯高度评价法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的小说总集《人间喜剧》,指出,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恩格斯还说他从《人间喜剧》中,“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如革命以后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③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许多优秀诗篇,由于真实地反映时代风貌和民生疾苦,被誉为一代“诗史”。当代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不仅从《齐民要术》、《农政全书》等古代科学著作中找例证,而且还引用了《诗经》尤其是唐诗宋词中的许多句子,作为分析当时当地物候的翔实而生动的证据,使人信服。④李德裕首先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然后才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不是那种吟风弄月、无病呻吟的诗人,他的诗都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发愤之作,是他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上引的《望阙亭》和《贬崖州司户道中》就是其中杰出的两首。在这两首诗中,诗人采用白描的手法状物写景,景是实景,情是真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写来朴素而自然,深沉而悲凉,富有艺术魅力,难怪其脍炙人口、流传千载了。这是现实主义的力量。这是考察诗人贬地今属何处的第一手材料。舍此而他求,不是缘木求鱼吗?

附注

注: ①参看傅璇琮《李德裕年谱》,齐鲁书社一九八四年十月第一版。 ②崖州辖境相当于今崖县(三亚市)、保亭、乐东等地。下文中的抱班、抱劝(多港),原属崖县,一九五八年始划归乐东县。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462—463页。 ④竺可祯、宛敏渭著《物候学》,科学出版社一九七三年八月第一版。

知识出处

崖州史話

《崖州史話》

出版者:海南省人民出版社

《崖州史话》汇编了记载崖州古人古事古迹的文章,每篇一个专题广记或一个角度纵写,对地方志书起了集散归纳、拾遗钩沉、正讹纠偏的作用,为加深人们对崖州社会情况的了解提供了比较翔实可靠的史料。

阅读

相关人物

黎绍铭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崖州区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