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济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崖州史話》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1224
颗粒名称: 广济桥
分类号: K928.78
页数: 2
页码: 187-18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广济桥的历史由来和建造过程,以及张擢士、张德远、性俊等人的事迹和捐献行为。该桥横跨南沟,为州城东路通行提供便利,历经三百二十年的沧桑而依然保持坚固完好。
关键词: 广济桥 南沟 清代

内容

广济桥,俗称和尚桥,是州城东南二里南沟(今崖城糖厂正南半里)上的一座单孔砖石拱桥。桥长十五米,宽五米,高十三米。崖州广度寺和尚性俊募建于清代康熙九年己酉仲冬(1669年11月)。这座桥梁经历了三百二十年历史风雨的侵袭,至今依然坚固完好。
  明代景泰年间(1450年—1456年),水南村村民组织起来开挖南沟,引宁远河水灌溉水南一带的田园。南沟又称南乙沟、官沟,深五丈余,宽二丈余。它开成后,切断了州城东上三亚藤桥的要道。水南村民即在南沟上建造一座木桥,沟通了两岸官道。清代顺治乙丑年(1649年),这座年久失修的木桥朽废了。此后二十年间,沟横桥无,无人问津,交通涸阻。“每值霖潦,奔流湍急,人惟临河浩叹,淹日待时。即水涸生尘,而坑堑深峻,难于措趾转毂。行旅咸视孔道为畏途矣。”
  清康熙七年(1667年),江南通州人张擢士任崖州知州。不久,天顺大兴人张德远赴任崖州游击。张擢士是位有抱负的官吏,振武修文、济人利物之事,不甘心逊让前人。张德远戌马崖州,惠政爱民之心不簿。他俩经过商议,决定同捐自己年俸建造南沟桥梁,为崖州人民做点好事。崖州广度寺有位名叫性俊的和尚,乐善好施,行义四方。他眼见南沟横梗,行旅畏途,早就遍历崖州村乡,走家串户募筹银两,一侯足额即行建造南沟桥梁。他听说崖州两位文武大人捐俸建桥的消息,立刻前往州府请求说:“我早有建桥的愿望,这事当由我竭尽全力募足银两兴建,你们的俸钱就别破费了。”两位张公见他心诚志坚,同意了他的请求,并各自捐献了俸薪资助他。
  性俊筹足资金,自己规划设计,自己筹备砖石灰浆等工料,自己一人砌石构筑。风雨寒暑,胼手脈足,日夜劳苦,经过乙酉仲冬至庚戌孟秋(1670年9月)整整一年时间,终于建成了这座具有我国传统风格的砖石拱桥。从此,崖州东路畅通无阻,“昔患出门多阻,今则昼迈宵征。昔苦崖岸阽危,今且并骑方轨,坦坦周行,毋须望洋,毋须褰裳。髦发稚齿,往来其间,色动眉扬,喜可知也。”
  康熙九年冬季(1670年12月),张擢士和张德远同撰《广济桥碑记》,为性俊树碑立传,记其劳苦功高,褒扬这位佛门子弟济世利人、普度众生的善行。《广济桥碑记》载《崖州志·杂志一·金石》,碑石今己不可寻访。

知识出处

崖州史話

《崖州史話》

出版者:海南省人民出版社

《崖州史话》汇编了记载崖州古人古事古迹的文章,每篇一个专题广记或一个角度纵写,对地方志书起了集散归纳、拾遗钩沉、正讹纠偏的作用,为加深人们对崖州社会情况的了解提供了比较翔实可靠的史料。

阅读

相关人物

黎海珍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