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峰塔与迎旺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崖州史話》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1221
颗粒名称: 文峰塔与迎旺塔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3
页码: 177-17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崖州文化古迹文峰塔和迎旺塔的历史、建筑特点和背后的历史故事,反映了封建文化和信仰观念的影响以及时代的变迁对文物的影响。
关键词: 文峰塔 迎旺塔 崖州

内容

文峰塔,在崖州城东南十公里的深沟营岭顶上,清乾隆四十三戊戌年(公元1778年)建,文峰塔为三级砖木结构的风水塔,因为矗立于南海边的古崖州东路第一要隘的山顶上,后来又成为军事上的峰火台和航海标志。它的造型,在我国古塔中是别具一格的。
  文峰塔是当时崖州知州陈新槐(福建漳平贡生)迁建学宫时,作为新学宫的拱向而兴建的。这次迁建学宫并造文峰塔时,陈新槐率先捐银两,“士民争先恐后,共捐银六千有奇。”州人余绳武(起元村人)、孙光祖、萧来泰、林琼等人“庀材鸠工”,鼎力相助。文峰塔于乾隆四十三年春动工,是年十月落成。它具有“中州观模”,“工竣,观者如堵,莫不手额相庆”(《崖州志》卷之十九陈腾泗《迁建崖州学宫记》)。
  文峰塔是封建文化的产物,反映了落后的封建思想观念。它旨在升旺崖州风水,振兴崖州文化。新学宫和文峰塔建成后,“崖疆四百余里,藤桥以西,礼让之俗可风;黄流以东,弦诵之声不辍。祁祁济济,具有入道之姿”。大有“神雾蒸而豹文炳,海风发而鹏翼振。桐荣而凤栖,草茂而鹿喜”之气象(《崖州志》)。然而,多少年来,文峰塔蒙受种种误传。什么“外地人为镇压崖州风水而建”,什么“请戏班上山顶演戏以带砖上山”等,这些带有神秘传奇色彩的传说,并非史实。“文革”时,因山高路险,文峰塔幸免于一毁。一九八一年,竟有人借口“此塔压制崖州人才”,而用炸药炸毁,实在令人痛惜!
  迎旺塔,在崖城镇城西小学西侧。是砖木结构的七级八角式宝塔。塔身高约20米,塔底周长13.2米(始露地面处每面宽1.65米),塔壁厚0.52米。每级之间均有迭涩外挑砖檐。塔第一级和第二级正面各开一券门。八面塔身上开有四个小券窗、四个方形小花窗和九个小圆窗。塔刹呈椭圆形。塔身已向南倾斜。
  塔正面第一级券门顶上,有一长方形灰砌匾额。因年久剥落,上面题刻只存部分。可见右边竖写小楷字为“咸丰元年□□元□”。中间三个横写大字,只存下最后一字的左偏旁隶体“木”字,其余难辨。左旁落款小楷字只见:“……南昌徐……”。塔正面第二级券门上端,有一灰砌扇形匾额,在三个大字位置上,只存下中间一个“旺”字,墨书正楷体。券门两侧刻写一对门联,上联见:“蜃气凌霄□□□”,右边小字落款是:“道光三十年岁□□□……”。下联见:“龙光射斗□□□”,左边小字落款是:“□崖州□南昌□□□”。最后印戳遗痕可见,字难认。
  清光绪本《崖州志》载:“迎旺塔,在城西门外广度寺左,咸丰元年,知州徐咏韶同州人捐建”。徐咏韶系江西南昌拔贡,清道光三十年到任崖州知州,是年倡捐兴建此塔。塔身上现存的两款年代文字说明,迎旺塔的兴建,跨越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和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比文峰塔迟建二十七年,至今已有一百三十九年。塔,也叫浮屠,源于印度的宰堵坡,层数多为单数,用以收藏舍利(梵文音译,意为“身骨”,指佛教徒死后火葬的残余骨烬)和佛教经卷等。塔一般分塔基、塔身、塔刹(即塔顶)。塔基地下设“地宫”,是收藏文物最多的地方。塔,最初传入我国的都是佛塔,明清以后多为风水塔。迎旺塔的作用,既是风水塔,又是佛塔,两者兼而有之。从迎旺塔的命名及第二级上的联语看,应是兴扬风水的风水塔。但从十多年前在塔基周围出土的多只碗盖舍利陶罐判断以及该塔建在广度寺旁考虑,该塔也有佛塔之功用。
  日伪时期,日本军队和国民党军队先后在广度寺扎营设卡。迎旺塔被凿穿塔壁多处做枪眼,塔刹顶端也被枪击破缺。解放以后。由于塔前开渠引水,南边垦作田园,塔身逐渐向南倾斜。
  迎旺塔是遗存至今古崖州的唯一古塔了,它对崖州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历史考古以及旅游参观,都有一定的意义。

知识出处

崖州史話

《崖州史話》

出版者:海南省人民出版社

《崖州史话》汇编了记载崖州古人古事古迹的文章,每篇一个专题广记或一个角度纵写,对地方志书起了集散归纳、拾遗钩沉、正讹纠偏的作用,为加深人们对崖州社会情况的了解提供了比较翔实可靠的史料。

阅读

相关人物

何擎国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崖州区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