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代流芳盛德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崖州史話》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1220
颗粒名称: 万代流芳盛德堂
分类号: TS951.3+2
页数: 9
页码: 168-176
摘要: 本文记述了胡铨的生平以及他题赠裴氏盛德堂的古木匾,深入探讨了该古木匾的历史来源以及胡铨的政治立场和命运。
关键词: 古木匾 破四旧 金朝

内容

一九六六年初,在崖城水南中坊村的一座古祠堂边的蕉林深处,一位姓裴的年轻人,手握刨子,忍痛将一块古木匾上的题刻刨了个精光。这是从“破四旧”的火堆中偷抢出来的家传族宝,他不忍心它化为灰烬,但又吃不起窝藏“四旧”的罪名,苦无良计,只此下策了。
  这块古木匾长2米、宽80厘米。正中自右至左,横向阳刻“盛德堂”三个大字。大字下,自右至左,每四字一行,竖刻四十八字铭文,曰:“猗欤休耶,儋守裴公。震风凌雨,大厦帡幪。迁客所居①,丞相赵公。后来云谁?庐陵胡铨。三宿衔恩,矧此八年。绍兴丙子夏五月镌。”接下刻有“胡铨”姓名及其一方篆印。木匾左右两端刻一副对联,语曰:“珠崖新色象,闻喜旧衣冠。”木匾暗褐底色大红字,四周阳刻卷叶卷草花纹。这块古木匾,悬挂在裴氏盛德堂已有八百一十年了。题赠木底的,是宋代枢密院编修官、著名史学家、诗人胡铨。
  胡铨(忠简公),字邦衡,号澹庵,江西庐陵人(今江西省吉阳县人)。进士出身,宋高宗、孝宗时先后出任枢密院编修官、秘书少监、起居郎等要职。因处世为人耿直,坚决反对与金议和,绍兴五年(1135年),被宋高宗解除枢密院编修官职。绍兴八年(1138年),高宗诏群臣商议与金议和的得失,胡铨上疏陈情,力主抗金,请斩秦桧、王伦、孙近三人头悬挂示众,遭贬福州任佥判。后因议和事成,秦桧私党谏官罗汝楫诬告,绍兴十二年(1142年)再贬新州编管。新州州守张棣乗秦桧旨,又诬胡铨以诗词与人唱和,发泄怨气,讥讽朝政,于绍兴十八年(1148年)贬至吉阳军(崖州)编管。
  胡铨在崖八年,兴学课士,题诗建亭,为崖州文化教育和民族团结作出重大贡献。《琼州府志》记道:胡铨“在崖日以训传经书为事,黎酋闻之,遣子入学”。
  “日率作诗十数首”。②《崖州志》有记:“洗兵亭,在州西南二里。宋胡铨与郡人陈迪功靖江游,得胜地,有池几亩,乃建亭其上。匾曰‘洗兵’。取杜(杜甫)诗‘净洗甲兵长不用’之义。”③
  绍兴二十五年(1155),奸相秦桧死,始得“量移衝州”④。在离崖前的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夏五月,亲笔题写了这块“盛德堂”木匾,留赠裴闻义家。表达他寓居八年的依恋、感激与崇敬之情。
  《正德琼台志》记:“宋脩守裴闻义宅,赵鼎南谪,居此以终。后胡銓义居之,题扁(通‘匾’)有铭。李光亦时至焉。”⑤这说明,裴闻义家,在胡铨谪居之前,赵鼎就先寄居于此而终其身了。
  赵鼎,字元镇,解州闻喜人(今山西省运城闻喜县人。进土出身,通经史百家之书。历官司勋员外郎、右司谏倚御史、参知政事、尚书左右仆射。力主抗金,与泰桧不和。绍兴八年(1138年)十月,宋高宗赵构因事欲逐中丞常同和中书舍人潘良贵。赵鼎上奏劝帝不宜,高宗不从。于是被驱逐出宫,知绍兴府。秦桧率宰为之饯行,不从,一揖而去。于绍兴十年(1140年)闰六月,又贬清远军节度使,潮州安置。绍兴十二年(1142年)九月,再谪徙吉阳军。寓居裴闻义家。至绍兴十七年(1147年)八月,死于寓所。相传葬于昌化,次年得旨归葬。至宋孝宗时才追封丰国公,赠太傅,谥忠简。
  赵鼎谪崖五年,“杜门谢事,门人故吏不敢通问。”⑥唯有广西府元帅张宗元⑦时而派人送来酒米和药品。秦桧得知,命令军守每月呈状禀报赵公生死存亡情况。赵鼎托人告诉其子赵汾,说:“桧必欲杀我,我死,汝曹无患。不尔,祸及一家。”⑧后因年老得病,自书墓志铭以及“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的铭旌,绝食而死。表现他“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⑨的耿耿正气。
  后人把赵鼎、胡銓祀于崖州“五贤祠”(已废)和琼州“五公祠”(今府城),寄托了人民对二公的怀念崇敬之情。
  胡、赵二公谪居为裴闻义家。裴闻义,为裴珠之子;而裴瑑,正是唐代著名宰相裴度的第十四代孙。
  裴度,字中立,贞元五年(789年)宏辞科进士,授河阴县尉。先后任监察御史、河南府功曹、起居舍人、员外郎知制诰、郎中、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刑部侍郎、节度使、中书令、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官至宰相要职。唐宪宗元和年间,边镇不宁,奸臣贼子作乱。裴度忠于帝业,平定淮南、蔡州两地,收复两河,威震四夷,天下太平。唐宪宗李纯帝诏加裴度金紫光禄大夫、弘文馆大学士,赐勋上柱国(武官勋级中的最高级),封晋国公,食邑三千户。裴度历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文武全才,出将入相,身系国家之安危四十年。晚年,裴度因视王纲版荡,又白觉年迈体衰,便致仕隐居。于午桥创别墅,名曰绿野堂。常与诗人白居易、刘禹锡酣宴终日,以诗酌琴书自乐。开成四年(839年)三月四日病故,时年七十五岁。唐文宗闻知,震悼久之。册赠太傅荣衔。下令停止朝政四日以致哀,加赠财物办丧事。派京兆尹(京都行政长官)郑复监护丧事,全部费用官给。钦谥文忠。《旧唐书》赞裴度“凡命将相,无贤不肖,皆推度为首,其为士君子爱重也”。⑩真可谓功昭日月,盛德无边矣!
  裴度的第十四代孙裴瑑,是山西闻喜县人。北宋末年,为雷州大守。因中原动乱,不能回归而迁知吉阳军。成为海南岛裴氏族人的始祖。传有一子名闻义。因父得荫补,知昌化军,历九年,保民善政。赵鼎南谪抵崖,悉闻义亦闻喜人,为唐晋国公裴度后裔,便寓居裴宅。赵鼎死后的第二年,胡铨亦遭贬至崖。悉赵公已死,作《哭赵鼎》诗云:“以身去国故求死,抗议犯颜今独难。阁下大书三姓在,海南惟见两翁还。一丘孤冢留穷岛,千古高名屹泰山。天地只因悭一老,中原何日复三关?”⑪胡铨亦寓居裴宅。八年之后,胡铨即将离别。他感慨万千,把对唐晋国公景仰之情,又喜晋国公有后在崖,用“盛德”两字概括,题匾赠裴宅。同时赠联:“史记威名震四夷源流有自,堂颜盛德垂千古继述无疆”;“珠崖新色象,闻喜衣旧冠。”⑫自此,崖之裴闻义家,便以“盛德堂”的英名流芳于世。此后,凡来崖的宦官学士,总要登堂一拜,并且挥毫题诗作对,已成盛事。
  有关盛德堂的诗,现收入光绪本《崖州志》的有十二首之多。收入明《正德琼台志》和清《琼州府志》的也为数不少。而收入海南岛《裴氏族谱》的,多达三十六首。
  明代赐进士出身,翰林院大学士、充经筵官琼山丘浚,于成化八年(1472年)五月,应裴崇礼之邀,为重修裴氏族谱作序,写道:“……昔忠简公以为晋国公后取《左传》‘盛德必百世祀之’语名所居为‘盛德堂’,又为之铭云。……其后子孙日以众多,族属日以繁大,崖之称宦族者,首焉!……晋国公之裔,其迁于海南者,尚绵绵其盛。如此岂非盛德之泽乎?……”⑬在这之前,明乡进士出身、琼州府教授冯炜,于景泰内子年(1456年)四月,曾作著名的“盛德堂记”,述曰:“……胡公铨继至,复馆于其所。因题其居曰‘盛德’。盖高山景仰晋国,而喜其有后也。若日唐有天下,至于宪宗。文武恬熙,藩镇跋扈,儿于不振。幸得度(裴度)以成淮、蔡之举,乃底于宁。自是出将入相,身系国家之安危者,四十年。而威望所及,夷狄慕之。岂非盛德者哉?……古今天下国家治乱安危之迹,固亦多术矣。然其切要者,未尝不以得人而理,失人而乱。唐惟得度以成中兴之功,宋用一桧而忠良窜逐,驯至于亡。……”⑭这些记载,把胡铨所题的“盛德堂”作了较为深切的阐述。
  据《裴氏族谱》记述,移崖裴氏家族子孙繁衍,人才辈出,可谓盛矣!其中,八世祖裴仕能,明水乐初出岁贡入监,预修《永乐大典》⑮。书成功,授承事郎,任交趾凤山县令。八世祖裴初,登乡举,授交趾盐课司副提举,改奉训大夫、谅江州知州。九世祖裴盛,明代宣德丙午科举人,授湖广卢溪县儒学训导,后改广西庆远府学训导。十世祖裴崇礼,“由景泰庚午乡举任贵县训导,改瓯宁。积学能诗,文有古趣。尝自品曰:琼南文士,独让王汝学(王佐)出吾一头,余子不足数也。有《游大小洞天记》等,皆佳作。”⑯
  崖州盛德堂,始建于北宋末年,几经修建成“裴晋公宗祠”。保留至新中国成立之后,是清代修缮的遗存,至今已八百六十余年了。其址在今崖城水南中坊村。坐东向西。自门楼入内,一进为门楼及耳房;经廊亭至二进,为中亭及两边侧房,到三进为正厅堂,胡铨题匾髙悬正中。正厅面阔三间,明间一间,次间二间,为五架抬梁式硬山顶瓦屋。正厅左边是书房,右边是厨房。正厅前走廊屋顶为无脊卷蓬顶,属清代海南建筑风格。祠堂四周砌以砖墙,具有封闭、对称的古代建筑特点。
  盛德堂门楼匾额曰:“裴晋公宗祠”,门楼对联为:“汉唐家相支分远,孔孟词章讨论长”(郡主何珍题)。正厅后壁对联为:“史记威名震四夷源流有自,堂颜盛德垂千古继述无疆”(胡铨题)。正厅次间两侧墙壁有联曰:“世代衣冠一派儒流源有白,门庭诗礼千年道学永相承”(郡主何珍题)。此外,盛德堂今存一部《裴氏族谱》和一方《义田永照碑》。
  然而,昔日盛德堂那雕梁画栋、冠冕堂皇的丰姿,经过几十年的风雨磨难,如今只有凄凄然一片残墙断壁、破砖碎瓦。崖州盛德堂——我国南疆这一久负盛名,不可多得的古迹,仍默默地期待着有朝一日,还其昔日的风彩,也为弘扬海南的历史文化,激发人民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发展海南的旅游业,作出应有的贡献。盛德堂诗选(附录)
  南宋秦桧同党曹泳,绍兴二十六年(胡铨题匾当年)谪崖,亦寓居盛德堂.后于一侧另辟屋安椽,曰“怀高堂”,写有《怀高山而作诗》:“筑室开窗伴橘香,要令清洁似江乡。偏宜南漏春潮雨,犹近裴公盛德堂。健犊踏基如铁石,老奴编屋耐风霜。迹安心定无余事,莫话归期路更长。”(《崖州志》、《正德琼台志》)
  元初翰林院编修官范椁,海北海南道廉访司照磨。元代文坛“四大家”之一,至崖有诗庆赠闻义之子裴瑞,诗云:“曲径闲门对碧岑,杏坛春雨落花深。青衿满座连书屋,百世流芳继自今。有后深知晋国贤,伤心不为海南边。相逢莫笑无多赠,犹是祠垣旧俸钱。”(《裴氏族谱》记,《正德琼台志》记前四句为明人胡荣诗)
  元代天历己巳年(1923年),吏部侍郎、中书参知政事、大学士王仕熙谪崖安置时,与裴豫(闻义曾孙)友善交往,有诗二首庆赠。其一:“洛下当年将相乡,海南一种玉芝香。青云只照堆床笏,白日长留听讼堂。断简灯花秋对雪,古垣蜗迹夏凝霜。文鸳早奋丹山翼,舜乐于今动八荒。”其二:“唐家晋国擅勋名,几叶诸孙海外行。盛德有堂留客住,故乡无地待春耕。青毡千古诗书在,绿野孤云草蛛生,投我骊珠惊入手,爱才怀古不胜情。”(《正德琼台志》)
  明代胡荣诗:“午桥烟草〓斜阳,海上偏存盛德堂。晋国勋名千古在,澹庵遗墨尚流芳。”(《正德琼台志》)明大学士丘浚诗:“盛德堂巍海南边,门阑四序蔼祥烟。先朝宰相多勋望,后代儿孙总俊贤。赵鼎谪居心似铁,胡铨题匾笔如椽。来游济济皆儒彦,为文春容几大篇。”又诗:“午桥庄迁到珠崖,海外不失为儒家;子孙世规尊世德,继武诗书香籍籍。宋室侍郎元学士,共贻匾章褒世美。精修愿勿忝尔祖,重向天朝耀簪组。”(《裴氏族谱》)又诗:“海天婺女散清光,光照裴家盛德堂。晋国分来临振邑,午桥移在水南乡。相门积庆千年祀,书种生香一气长。欲作铭门(《族谱》作“铭文”)继胡老,愧无金薤映琳琅。”(《正德琼台志》)
  高州府同知、大文士王佐诗云:“晋国亡来六百年,云孙今见海南边。风流尚想元和际,宦迹无沦宋世前。落落珠崖新结构,盈盈绿野旧风烟。南来逐客知多少,我愿升堂拜两贤。”(《裴氏族谱》)王佐另有《吊赵忠简公鼎》和《吊胡忠简公铨》诗刊《崖州志》,清代与近代也有不少吟咏,就不一一选录了。

附注

①居:明《正德琼台志》、清《琼州府志》和《崖州志》均误作“庐”。 ②引自清道光《琼州府志》卷三十二官师“谪宦”目 ③引自清光绪《崖州志》卷之五建置志“古迹”目 ④同注② ⑤明《正德琼台志》〓第二十五 盛德〓”条 ⑥清道光《琼州府志》卷三十二官师“谪宦”目 ⑦张宗元:明《正德琼台志》记为张渊道 ⑧引自《琼州府志》卷三十二 ⑨同注② ⑩引自后晋刘晌撰《旧唐书》卷一百七十列传第一百二十“裴度”目 ⑪引自清光绪《崖州志》艺文志三⑫、⑬引自《裴氏族谱》 ⑭引自《崖州志》卷之十九艺文志一“记”目“盛德堂记”条 ⑮《崖州志》误为裴盛,应以《族谱》所记裴仕能为信 ⑯引自《崖州志》人物志二“文苑”目

知识出处

崖州史話

《崖州史話》

出版者:海南省人民出版社

《崖州史话》汇编了记载崖州古人古事古迹的文章,每篇一个专题广记或一个角度纵写,对地方志书起了集散归纳、拾遗钩沉、正讹纠偏的作用,为加深人们对崖州社会情况的了解提供了比较翔实可靠的史料。

阅读

相关人物

何擎国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