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科举与崖城人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崖州史話》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1211
颗粒名称: 明清科举与崖城人才
分类号: G529
页数: 4
页码: 136-13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明清两朝崖州人才的兴盛与衰落。明代时期,由于科举制度的公平竞争,崖州人才辈出,中进士、中举、岁贡士子众多,崖城也因此兴旺发达。然而,随着科举制度的腐败以及清代的到来,崖州人才的起落剧烈,数量急剧减少。
关键词: 海南岛 崖州 科举制度

内容

一个地方的文化兴衰,人才起落,在封建社会,一般通过科举这支“晴雨计”显现出来。明清沿袭唐制,仍以科举选拨人才。然而纵观明清两朝科举,大有明盛清衰之势。崖州人才明朝大振和清朝萎落的情况也验证了这一史实。
  明代,由于皇帝重视教育,地方官员热心兴学,海南教育蓬勃发展,人才辈出,考中举人、进士的人数很多,被誉为“海外衣冠胜事”而震惊中国。“明兴,才贤大起”,地处南陲的崖州,也应运而兴。大批崖州学子,不甘屈居蛮荒,不忍曆称愚人,勤奋攻读,潜心仕途,在多少带有点“公平竞争”的科举制度面前,显露了崖州学子的才气。“应试之文,每为持衡者嘉赏”①,“宴曲江、登省台者接踵”②。终明一代,崖州中进士3名,中举26名;岁贡206名。在这些拔萃学子中,犹以州城籍人居多:中进士的是仲芳、钟允谦父子;中举者22人;岁贡97人。这些登进、中举、纳贡的崖城学士,大都因才华横溢而受到赏识并委以要职。
  明永乐岁贡裴士龙(水南村人),入国子监后恰逢明成祖受命解缙编辑《永乐大典》。当时,朝庭遍寻优秀的儒臣、文士参加编修工作。裴士龙因在国子监学业优异,被选拔参与了《永乐大典》的预修。永乐六年(1408年)《永乐大典》编纂完成后,裴士龙被授任承事郎,后调任凤山县知县。《永乐大典》是明代一部规模宏大的类书,共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品。明代崖州首次选入国子监的贡生裴士龙入京不久,便显露了才华,为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书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
  明武宗正德二年(1501年),崖州神童钟芳考取进士二甲第二名。因优于文学书法,即被选入翰林院为庶吉士,三年后提升为编修。后历任吏部考司郎中(掌管全国官吏任命考核事务,为皇帝亲近官员)、浙江提学使、广西布政司参政、江西布政使(一省行政长官)。后期调至朝廷,协助朝廷和皇帝掌管国家事务。先后担任太常侍郷(掌国家宗庙礼仪,兼掌选试博士)、国子监祭酒(掌管国家教育机构)、兵部左侍郎(掌管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务)、户部右侍郎(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入等事务)等重要职务。
  钟芳先“蜚声翰苑”,再执政江西、浙江、广西诸省,继而协助皇帝掌管教育、武装、财经等事宜,为官清廉,宽政爱民,仁明简严,颇有政绩,是明代有全国性影响的海南岛著名人物,也成了明代海南人才的标志。“其生平著述,收入《四库全书》”。《道学录》尊为“艺林冠冕”,“岭南巨儒”③。钟方晚年告官返琼后,皇帝还一再给他追禄加官,并赠诰文给予褒赞,给钟芳以极高的评价:“学知宏博,造诣精纯”④;“资美学粹,行洁才允”;“早奋迹于甲科,即储英于艺苑。出迁群佐,而政绩允彰。寻补郎曹,而华声丕茂”⑤。明代的治国史上,钟芳书写了不同凡响的一页。
  继钟芳中进二十一年后,其子钟允谦于明嘉靖八年(1529年)中进。历任浙江宁海知县、山东蓬莱知府、福州知府,后提拔任刑部主事。钟允谦为政清廉,留心教化,与父无异。钟芳父子双双中进及第,在海南古代知识分子中是绝无仅有的,因此世代传为佳话。钟芳父子俩同祀于崖州乡贤祠,受到后世人的景仰。
  此外,明代崖城中举及入贡的学子中,被授任各类职务的共有六十四人。其中为一州行政长官的知州一人;一县行政长官的知县十人;为县令补佐的县丞六人;知事三人;为州府长官行政助理的通判二人;参与机要、总领府事的主薄一人;掌管学校课试和教诲训导的教谕三人;教授一人、训导十七人、学正三人等。宦迹遍布广东、广西、浙江、江苏、湖北、湖南、福建、四川、安微、贵州诸省内的近六十个府、州、县。明代,编入崖州户籍的共有二千四百多户,一万七千多人丁,(正德七年户籍),而区区一崖城便有大批学子任途生辉。明代,崖城可称得上是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了⑥。
  科举制度发展到清代,己是最后阶段。清代的海南岛教育和明代比较,虽有学制的完善和办学规模的扩大,但由于科举制度的腐败,人才的兴起受到了抑制。其间,历任崖州的开明州官,虽曾儿度迁建学宫,大兴办学;广置学田,捐置膏火;尊崇孔制,严训学规等,可终究不能如愿以偿。一大批崖州学子虽屡砺壮志,刺股以学,也终究没能挽回明代人文蔚起的局面。这一时期,海南考上进士、挙人的很少。著名人物也不多。崖州的人才也相应锐减了。清代,崖州无一人中进,仅有四人中乡举,五人中武举;恩贡三十一人,拔贡十九人,岁贡一百九十七人。随着学风西盛(乐东一带),崖州城籍学士拔萃者更寥如晨星了。整个清朝二百多年间,崖城籍人仅有一人中举;恩贡三人;拔贡五人;岁贡二十人。这些学子中仅有二人赴任教谕和训导小职。清代崖州户口及人丁均是明代的五倍,而崖城人才便显得是沧海一粟了。⑦
  当然,其间也有值得一书的义士、乡贤。如光绪二十年中举的林缵统,入京会试期间结识了革新派康有为,成了变法改革的积极追随者,并投身到抗犯朝廷的戊戌变法斗争中,成了海南岛唯一参加当年“公车上书”、鼓吹变法的天涯义士。清同治癸酉(1873年)拔贡何秉礼赴京都廷试后,朝廷曾授之博士及委以教谕之职。因不满当时朝廷的昏庸,他愤然不仕,返回崖州城内,廿居乡野而乐为善事。何秉礼发动州民修葺学宫,史新书院,并亲自担任了书院的主讲;何秉礼还协助地方州官致力于整治社会,纯化民风,修志铭德等工作,深受地方州官的倚重,被州民尊为确具笃行之士。

附注

注:①《崖州志·重修义学捐膏火碑记》 ②《崖州志·迁建崖州学宫记》 ③《崖州志·人物志一·名贤》 ④《崖州志·钟芳进通议大夫诺命》 ⑤《崖州志·追赠钟芳禄位诺命》 ⑥⑦《崖州志·选举志·诸科》

知识出处

崖州史話

《崖州史話》

出版者:海南省人民出版社

《崖州史话》汇编了记载崖州古人古事古迹的文章,每篇一个专题广记或一个角度纵写,对地方志书起了集散归纳、拾遗钩沉、正讹纠偏的作用,为加深人们对崖州社会情况的了解提供了比较翔实可靠的史料。

阅读

相关人物

徐日霖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