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州学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崖州史話》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1210
颗粒名称: 崖州学宫
分类号: K872.66
页数: 6
页码: 130-13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崖州学宫的历史沿革、建筑风格、规模变化、祭祀活动以及严格的学制和招生制度。学宫作为古崖州最高的学府,对于培养优秀的士子和提高地方文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崖州学宫 建筑 学制

内容

崖州学宫是我国最南端的占代学宫,座落在三亚市崖城镇城内中街,是古崖州的最高学府,原叫“儒学”,明清时与孔子庙合在一起,合称“学宫”,亦称“孔庙”、“圣庙”或“文庙”。
  崖州学宫创建于宋代庆历年间,距今九百多年。原建于城外东南隅,不久移城北,又移城外西南隅,后迁城东,又移城西,再移城外西南。至清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以后,才迁至今址。崖州学宫屡经迁建,规模愈趋壮观。其中儿次重要修建,值得提记:
  宋庆历年间,因诏始创。
  宋淳祐五年(公元1245年),知军毛奎移建于城西南,即今城西乡“儒学街”,“儒学塘”因此得名。
  明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知州徐琦受副使涂荣之命重修,他书寄琼山,请大学士邱浚(时值回乡奔丧)作记,此乃建崖州学宫以来,首次作记勒碑。
  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知州李应谦、学正朱子虚请迁扩建,规制一新。其迁学经费全部由俊秀子弟麦应澜、徐方升、冯耀德、王日都、裴锦文、曾达、廖日暄、黄榜魁、陈履道、慕容文等六十五人捐资,不费民间毫厘。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知州陈新槐迁建于城东南角,规模空前,并在深沟营山顶建三级文峰塔,作为学宫拱向。此次迁建,陈新槐率先倡捐,“共集银六千有奇”。起晨坊余绳武等人首捐重金,并与之“庀材鸠工”,鼎力相助。“工竣,观者如堵,莫不手额相庆”。
  道光三年(公元1833年),山州人孙子麟、孙宗哲、陈昶、陈毓秀、孙绳武、陈中兴等倡捐迁建于学正署址,即今址。开文明门(城南门)于学宫前,并请探花张岳崧、学正甘在中作记立碑。
  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山州绅耆吉大文、林祥士、孟儒定、何秉礼、韦庆冕、卢景哲等倡捐重修。由拔贡何秉礼赴京采样,并题书全部匾额名。直至去年,“大成殿”三字真迹尚存。此次重修扩建,历时四年,为历届之最。1987年5月出土的《重修学宫碑记》(光绪元年夏月吉旦州人吉大文敬撰并书)记道:“……石柱雕楹,戟门神库,扩后殿、大成门而广之,筑宫墙、棂星门而高之。旁增忠义、节孝两祠。移尊经阁于文明楼。添设祭器,夏旧庙门。阅四年而竣工。高深宏丽,气象一新。”至此,宫内建筑有崇圣祠(后殿)、大成殿(正殿)、天子台(月台)、东西两庑、大成门、名宦祠、乡贤祠、忠义孝弟祠、节孝祠、更衣厅、明伦堂、灵官祠、棂星门、昆明池、泮桥。四周高筑宫墙,于前两侧开“礼门”、“义路”二小门,门外各竖“文武官员至此下马”碑。学宫取南面鳌山(南山)为拱向,与正前的文明门、少司徒牌坊形成以中轴线为对称的建筑群,貝有中国古代建筑封闭性、对称性的规范。
  学宫大成殿内,正屮南向从祀至圣先师孔子神位;东配西向从祀复圣颜子、述圣思子神位:西配东向从祀宗圣曾子、亚圣孟子神位;东哲西向从祀先贤六位;西哲东向从祀先贤六位。东庑西向从祀先儒三十六位。西庑东向从祀先儒三十七位。崇圣祠(原叫启圣祠)正南向从祀五位圣王;东配西向从祀先贤二人;西配东向从祀先贤二人;东列西向从祀先儒五人。名宦祠祀历代名宦十八人。乡贤祠祀历代乡贤九人。忠孝祠祀历代孝友六人。节孝祠祀历代节妇二十一人。以上除正殿,后殿外,其余各祠所从祀的神位,历代都有更改。
  崖州学宫每年举行二大祭,即春秋丁祭,即春秋仲月(二月、八月)上丁日祭孔。先一日,由主祭官率陪祭各官作省牲、涤器等准备。是日黎明,参加祭孔的文武官员,身着朝服,分别从两,庙门进入。文官立东,武官立西。赞引官、主祭官、承祭官、陪祭官、分献官'、捧吊官、执爵官、读祝官等各司其事。凡跪拜、祭文、机文、祭品都有严格的规定和程序。致祭始终都有专门的乐生和舞生作乐献舞。显得庄严肃穆而又隆重。除春秋丁祭外,每逢皇帝万寿圣节、皇大后万寿圣节、皇后千秋令节和元旦、冬至令节都以类似形式举行庆典。
  学宫除从祀致祭外,主要作为全州最高学府。吉大文在重修崖州学宫碑记里,有“望圣人之居既尊,受圣人之教必谨”的诂,道出了明清把孔庙和儒学合建学宫的用意。学宫开设明伦堂于右侧(即东侧)。明代大学士邱浚有记:“天下郡县学有明伦堂,古谓之讲堂,又曰伦堂。盜以学校所讲明者伦理而已。”(明《正德琼台志》卷第十六)
  崖州学宫与各地学府一样,有着严格的规制。从明代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起,规定州学设置学正一人,训导三人,作为一州职掌教育的地方官。明代规定州学正官阶为从九品,清代规定为正八品。负责教诲考入学宫的生员(即秀才)。进入学宫的生员,都要经过本州童试挑选。童试亦称小考、小试。应考者无论年龄大小,均叫童生,或称儒童、文童。明清时童试包括县试、府试(或州试)和院试三个阶段。三年两考。丑、未、辰、戍年叫岁考,寅、申、巳、亥年叫科考。经岁考合格的生员可进入学宫读书,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地位。如见地方官不必下跪,可免其丁粮;经科考合格的,有参加本省乡试和入贡的资格;但还没有仕进的资格。每考入宫的生员受一定的名额限制。《琼州府志》卷之十六载:“崖州学、万州学各额进十二名,廪生三十名,增生三十名,三年两贡。武学各额进十二名”。生员有廪生、增生和附生之分。崖州学宫各以三十名额选取廪生和增生。岁科两考前列一等者,获取廪生,成为资历较深的生员,称廪膳生员,每月按时发给银子和粮食,补助其生活。廪生可依次升入国子监肆业,称岁贡。童生应试入学,须托廪生具保无身家不清或冒名顶替等情,称廪保。前三十名之外,再入学者为增广生员,即增生。增生的地位次于廪生,没有具保童生入学的职责,也没有廪膳的待遇。到明英宗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除廪生和增生之外,又额外增取,附于诸生之末,称附学生员,简称附生。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和“学而优则仕”的封建社会里,崖州学宫一直被历代文人看作提高自己社会地位和进入仕途的必由之路。
  明清以后,尤其是清代,对入学的生员的训教极为严厉。清顺治九年钦定晓示生员文,规定刻碑立于明伦堂之左,要求対生员严加训教,“养成贤才,以供朝廷之用”。康熙四十年礼部颁奉御制《训饬士子文》及《圣谕》十六条、雍正三年颁奉《圣谕广训》万言及御制《朋党论》。乾隆五年,颁奉钦颁《训饬士子文》.每月初一、十五日,教官都要率诸生员,在明伦堂行三跪九叩礼后,宣读训文。有无故不到者,将受处治。清代的法律条例还规定:“凡监生生员撒泼嗜酒、挟制师长、不守监规学规,及挟妓赌博、出入官府、起灭词讼、说事过钱、包揽物料等项,问发为民,治以应得之罪。得赃者,计赃从重论。”(《崖州志》卷之十“学规”条)
  由于学规森严,等级所系,崖州学宫培养出不少才子贤能。其中,考取进士的有宋代陈国华、明代钟芳、钟允谦、周世昭。考取举人的明代29人(包括武举3人)。清代9人(包括武举5人)。考取贡生的有明代恩贡3人、拔贡3人、岁贡206人。清代恩贡31人、拔贡19人、副贡2人、岁贡177人,还有入监18人。明代进士钟芳,“自幼颖异,十岁入州学”。三十一岁中举登进,官至户部右侍郎,获“岭海巨儒”美称,一生著书立说二十多卷。其子也中举入登进士,流芳后世。崖州廉政善文的挙人裴崇礼、清代精于诗文的举人吉大文、博学多才的拔贡何秉礼和精于文笔编撰州志的举人张隽、拔贡邢定纶等地方名流,皆出自崖州学宫。几百年来,直至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5年)废除科举,广设学堂为止,崖州学宫一直是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振兴崖州文化的重要场所。
  民国初年,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进步学生发动“打公”运动,破除迷信,孔庙停止祀祭活动。民国年间拆除学宫正前照壁墙,改开门楼。学宫内设“民众教育馆”,开文化部、康乐部。赵崇红(广州人)、陈其楠(城西人)曾任馆长。孔庙祭器、乐器等文物保存馆内。日寇侵崖时,恐日飞机轰炸,孔庙文物于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转移进大立村,藏于山上。1948年,被收入乐东抱温村,凡铜、铁器概火化制子弹、手榴弹。其他文物,解放后下落不明。
  解放后,学官先后分别作为崖县县委、崖城镇委的办公场所,部分建筑先后拆除改建。所存大成殿为重檐式歇山顶瓦屋,交脊九条,红墙黄瓦。大成殿面阔五间18.19米,进深三间9.53米,前廊深2.35米,左右廊深1.63米,后廊深1.35米。殿内有木质金柱18条,最高两条高7.75米,最大柱围1.35米。金柱柱础为石刻鼓镜式莲花柱础。前廊中间有四条方石雕槍柱。殿内梁架为七架抬梁式木构架。瓜柱和滴水糖板等多处雕花彩绘,工精技高。今存东西尼各而阔五间18.3米,进深4.45米,廊深1.55米。大成门面阔五间22.53米,进深7米,为硬山顶屋顶。两边有高1.30米的凸形风火山墙。大殿前有11×15平方米的天子台(月台)。地而敷小青砖。宫内碑刻今发现的有清光绪元年刻《重修学宫碑记》一块(已断)和《文武官员至此下马》碑一块半截。其余碑刻尚未找到。
  近年来,由于各级文化部门和崖城镇委、镇政府的多次申清,国家文物局已拨出专款,于1988年5月下旬动工维修大成殿。这是解放以来对崖州学宫这座古代建筑的第一次修缮。海南省文管会和三亚市政府还将拨出专款,继续分期修葺。

知识出处

崖州史話

《崖州史話》

出版者:海南省人民出版社

《崖州史话》汇编了记载崖州古人古事古迹的文章,每篇一个专题广记或一个角度纵写,对地方志书起了集散归纳、拾遗钩沉、正讹纠偏的作用,为加深人们对崖州社会情况的了解提供了比较翔实可靠的史料。

阅读

相关人物

何擎国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