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荒崖州与历代谪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崖州史話》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1202
颗粒名称: 蛮荒崖州与历代谪宦
分类号: K928.6
页数: 5
页码: 76-80
摘要: 本文介绍了海南岛珠崖郡被汉元帝废置的历史背景以及崖州作为贬地而受到那些贤相朝宦的赞扬和纪念的情况。文章重点介绍了崖州贬谪官员们的感叹和态度,以及崖州人民对他们的尊敬和纪念。文章指出,虽然崖州历史上曾有许多令人哀怨的故事,但是这里的山水有灵,能够滤淘出真假美丑。本文表达了对崖州人文历史的赞美和肯定。
关键词: 海南岛 珠崖郡 崖州

内容

古代的海南岛,一直是封建王朝视为“绝岛穷荒”的“极境异地”,而素有“天涯海角”之称的崖州,更是令人闻之骇然的险恶郡州和“鬼门关”。汉时,海南虽然设置了脩耳、珠崖两郡,但由于孤悬海外,交通闭塞,加之111川险峻,瘴疠成灾,统治者征治无效,望海生畏,因之屡有废置之议。汉元帝初元三年(公元前46年),朝廷侍官贾捐之再次以珠崖荒绝且“多毒虫蛇水土之害”为由,建议皇帝罢置珠崖郡。汉元帝“博谋群臣”后,于是下诏:“罢珠崖郡”①。尽管珠崖盛产“珠犀玳瑁”唾人珍宝,纳有“黎锦沉香”稀世土贡,但终因其不可涉足,迫使汉元帝不得不废地弃宝了。就这样,由汉武帝在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设置的珠崖郡脱离了汉朝中央政权的统治,隶属珠崖的崖州,也便在汉朝图籍上销匿了八十多年。其间,海南,岛仅置儋耳一郡,而岛东(即今海口至三亚东部地域)一带疆域也便成了荒弃之地。
  汉元帝废置珠崖郡后的四十八年,即元始二年(公元2年),王莽辅政,向皇帝建议将南方诸地辟为“徙中国罪人”之地,让所谓“罪人”迁移其间,投荒置散,以免除中原内患②。时隔三年,王莽靠营结外戚势力,杀帝篡泣。池在行复古之道的同时,也开创了历代王朝向海南岛迁徙“罪人”及贬摘宦臣的先例。东汉建武七年(公元40年)珠崖郡复置后,中原便有大批士民迁徙其间;随之,崖州也便成了放逐朝宦的囚禁之地。据史籍及州志查考,汉唐宋元年间,贬谪到崖州的朝宦就有四十多人,其中不乏功业卓著的贤相名宦和宫廷达贵。唐代贬至崖州的就有高祖李渊的第十九子李夔;位及“三公”,专管国家监察、执法大权的御史中丞刘昭德:专门给帝王及皇太子讲学的洗马待读刘纳言;唐顺宗年间与皇帝同掌机要,共议国政,握有审查诏令,签署章奏和封驳权力的右宰相韦执谊;曾两度出任宰相,为晚唐排除内忧外患,功德高厚的李德裕:曾,监修国史的史部尚书参知政事丁谓等。宋代贬谪到崖州的有《旧五代史》编者、宋太祖朝宰相卢多逊;专为仁宗皇后管理御药院的内待陈衍;力主抗金,收复中原,反对秦桧议和卖国的著名爱国相将赵鼎、胡铨等。元代贬谪崖州的有无代晋王朝位及宰相的参政王仕熙等。当然,被贬逐的还有那些声名不佳的污吏和贪官。真可谓:崖州大度,以至忠奸同纳,良莠并储了。
  由于贬因不一和心态不同,被贬谪到崖州的朝宦们也便有了迥异感叹。他们大都在财道或贬地写诗言志抒情,或凄凉绝望,或忘忧自怡,或悲壮激昂,或赞咏风物,为崖州文化史上留下了可泣的诗篇和珍贵的史料。李德裕因朋党之争在政治上失败而贬黜崖州后,京师一时“八百孤寒齐下泪”,正是带看这种愁怅之感,目极崖州也便凄然断肠了。他在两首《贬崖州司户道中》分别用“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逐燕泥”,“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崖州在何处?生度鬼门关”,极写出了崖州地理的险恶和自己绝望之心。丁谓在《到崖州》一诗中用“夜听孤猿啼远树,晓看潮浪瘴烟斜。吏人不见中朝礼,麋鹿时时到县衙”写出了贬所的荒废悲凄。抗金志士赵鼎、胡铨则贬不夺志,处之泰然。赵鼎在贬所上书奸妄秦桧:“白首何归?怅余生之无几;丹心未泯,誓九死而不移”,并自书绝笔铭旌:“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表现了一身正气。胡铨诗曰“从来到处安心地,肯认山家作本源”,“归去来兮虽得归,念归政自莫轻违”,没有半点愁绪,依然是高风亮节。王仕熙更是怡然自得,他在崖州寻访山水,结交士民,并题写了《崖州八景》,夸赞崖州风物,称叹崖州是“寻仙武帝身难到”的胜地。崖州山水使他陶醉进而淡忘了宠辱。卢多逊这位世居京华的宰相,贬至崖州后,发现这片曾认为是绝废的疆土竟然是一派丰登兴旺的景象,于是他惊叹道:“谁知绝岛穷荒地,犹有幽人学士家”,并“却疑身世在桃源”了。这位略有点人民性的一国宰相,此时也便把自己的感情溶化在崖州山水和民情之中了。还有那位宋徽宗时的“觉宝圆明禅师”惠洪和尚,用“天公见我流涎甚,遣向崖州吃荔枝”的诗句,表现了佛家超尘乐观豁达的情绪……。万里天涯,古道崖州,历史上你曾聆听了多少哀怨,多少凄泣,多少赞咏,还有那回荡不息的正气歌?
  崖州有情。作为贬地,她扬弃了那些可耻之辈,却为那些开明的朝宦展现了他们继续书写历史的长卷。崖州山水有情,崖州人民明辨是非。那些谪宦始料不及,曾被京城贬弃的“罪人”竟然在海角天涯受到崇敬,载入志籍,祀入祠堂,口碑留香。唐代宰相李德裕尽管被驱逐出京城时感叹“五十余年车马客,无人相送到崖州”,可在崖州却得到了抚慰,他的治国伟绩一直被州人乐道,并被尊为名宦,祭于“五贤祠”内,成为崖州学士崇尚的贤相。尽管他的确切贬地仍是史学家探寻的一个谜,但历代崖州志籍仍坚持己见,确认他的贬地就在崖州(指唐后崖州即今三亚市),州民也因他贬崖而荣,因为他在崖州并掘了文教之源,崖州开发史上有他书写下的雄浑一笔。抗金名将赵鼎在崖州面对着秦桧的百般迫害,愤而以死抗争,其爱国正气可歌可泣。近千年来,崖州人民一直奉祀他的英魂和传颂他的芳名。著名的历史学家、枢密院编修胡铨在“身陷九渊,日与死迫”的困境中,与当地黎汉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情谊。贬崖的八年间,他致力传播中原文化,兴学育人,启迪民智,纯化风习,是崖州开拓史上功绩较大的一位朝宦,因之被州民祀于“五贤祠”内。当年他和赵鼎寓居过的裴氏祠堂,也因他题“盛德堂”而成了岛内闻名的史迹,留存至今。曾经主持过京师皇宫建筑的京城建筑师、宰相丁谓,在朝廷时曾被指责为“持权怙势”而“不以公道负天下望”。到崖后他因贬思过:“梦幻泡影,知既往之本无,地水风火,悟本来不不有”。居崖州三年间,他除了“教人读书为文”外,还教州民修建房屋,使当地士民掌握了建筑技术,改善了居住条件,免除了台风掀屋之苦,因其功绩受到了历代州民的赞扬和纪念。卢多逊举家流配崖州,饱受了地方官吏的欺凌,临终时他自作選表写出了自己的悲绝感慨:“昔日位居黄阁,众口烁金;此时身谢珠崖,蔓草萦骨”。然而,他死后并非是自己所预见的“蔓草萦骨”的凄惨。由于他与崖州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他热爱和赞美了崖州山水,因他题咏的崖州水南村,自古至今仍是令人驻足的风景胜地。人们乐咏他那朴实华丽的诗句,他的芳名和品德也自然得到了吟诵。莫道崖州荒绝,此地山水有灵,她虽堆积着历史的淀块,但却能滤淘出真假美丑,既为那些造福于民的贬谪宦臣润饰出点点滴滴的光彩,也将那些贪暴丑类掩埋得声息俱无。
  崖州,贬逐之地。因为这里曾留下了政治家、史学家、军事家、文人、学者、僧人……的足迹,崖州的人文历史才展现出斑澜的色彩。

附注

①《汉书·贾损之传》②《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

知识出处

崖州史話

《崖州史話》

出版者:海南省人民出版社

《崖州史话》汇编了记载崖州古人古事古迹的文章,每篇一个专题广记或一个角度纵写,对地方志书起了集散归纳、拾遗钩沉、正讹纠偏的作用,为加深人们对崖州社会情况的了解提供了比较翔实可靠的史料。

阅读

相关人物

徐日霖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