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多逊与水南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崖州史話》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1198
颗粒名称: 卢多逊与水南村
分类号: K825.5
页数: 8
页码: 65-72
摘要: 本文介绍了宋朝宰相卢多逊生平及其遭遇的厄运,以及他流配崖州后寓居水南村的生活情况。文章反映了封建朝廷宗室斗争及兄弟相煎的现实,同时也表现了卢多逊的才华、思国情怀及与水南村民的情感交往。
关键词: 崖州 水南村 封建朝廷

内容

昔日位居黄阁,众口铄金;
  此时身谢珠崖,蔓草萦骨。
  宋朝宰相卢多逊丹墀失足,流配崖州,寓居水南村(今三亚市崖城镇水南村),在生命垂危之时自书遗表。人情冷暧,世态炎凉,及已宦海浮沉,荣辱好了,尽在这哽咽悲怆之中了。
  卢多逊年届五十时的这场厄运.他父亲卢亿早就有预言了。卢亿进士出身,历官主薄、校书郎、著作佐郎、观察支使、少府监。性情俭素,清介自持,孝悌忠信。建隆三年(962年),儿子知制诰,历祠部员外郎,卢亿竟不愿做官了,上书乞请致仕(退休),乾德二年(964年)获准。儿子居官京邑,日益显贵,“赐责优厚,服用渐侈”。卢亿为此愀然不乐,谓亲友曰:“家世儒素,一旦富贵暴至,吾未知税驾之所。”儿子与宰相赵普有隙,毁谤倾轧,开宝六年(973年)赵普受挫倒台,卢多逊入座为宰,任参知政事。卢亿闻之叹曰:“彼元勋也,小子毁之,吾知不免矣。”卢多逊后来“以交通秦王廷美事”而果然身败.人们无不佩服卢亿见识深远。卢多逊在流配途中的一个旅馆,遇一老媪对他谈京邑旧事,说:“吾儿为某官,被宰相卢多逊以私恨贬来,死,遗老身在此。彼卢相者,妒贤嫉能。倘不死,终当见之。”老媪讲因果报应,卢亿善观世察人:官场多是非,儿子有弊端,福之祸所伏,引火烧身必定有日。后人也为此总结经验教训曰:
  青山明月不可欺,
  盘石元勋岂能移?
  莫怪老姫穷旅邸,
  能谈京邑旧因依。
  卢多逊仕途罹难,只缘政事不慎。
  卢多逊于显德初年(954年—956年)举进士,此后二十五年间历官二十三阶,从一个小小的秘书郎始,……迁左拾遗……历祠部员外郎……知贡举……加兵部郎中……任史馆修撰、判馆事……知镇州……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参知政事……加吏部侍郎。一度擢参大政,成为辅佐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的臂膀人物——宰相。及至宋朝第二代皇帝宋太宗赵光义时的太平兴国初年(976年——977年),又拜中书侍郎、平章事,四年(979年)加兵部尚书。
  二度为相,文武兼济。卢多逊如此飞黄,只因他“博涉经史,聪明强力,文辞敏给。好任数,有谋略,多发奇中。”宋太祖爱读的书,他暗自废寝忘食通读记熟,待宋太祖谈书问疑,他则应答如流。因此深博太祖欢心,也为同列敬服。卢多逊邀宠有法,政轨当然顺畅通达。伴君如伴虎,卢多逊展大谋施小计是可以理解的;但聪明反被聪明误,他后来毕竟失算了。
  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宋太祖三弟秦王赵廷美被疑谋反篡政,“以欲乘间窃发”获罪,卢多逊因“遣堂吏赵白交通秦王”“传达机事”受株连。太子太师王溥等七十四位文武常参官奏议:卢多逊“大逆不道,干纪乱常。……请依法有司所断,削夺在身官爵,准法诛斩。……”
  宋太宗遂下诏详其不忠之罪:“……深负倚毗,不思补报,而乃包藏奸宄……交结藩邸,大逆不道……”。虽声色俱厉,然一存悯心:“尚念赏居至位,久事明廷,特宽尽室之诛,止用投荒之典,实汝有负,非我无恩。其卢多逊在身官爵及三代封赠,妻子官封,并用削夺追毁。一家亲属,并流配崖州,所在驰驿发道,纵经大赦,不在量移之限。……”
  此案诏斩了赵白及秦王府更阎密等六人,亲属流配海岛。宋代有宽容士大夫的惯例,宋太宗刀下留情,卢多逊保全了自己及合家性命,“生度鬼门关”,终身流放崖州。卢多逊在“职在燮调,任当辅佐”前夕遭此大难,实乃衰也!
  ——封建朝廷宗室斗争,兄弟相煎,党朋倾轧,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这是司空见惯的事了。
  流星己远,拱北极而无由;
  海日空悬,望长安而不见。
  这是卢多逊流配崖州时写给宋太宗的例行谢表。落花流水春去也,惟有抚膺作长喟了。但其思国怀京之情仍很削切,谢答宋太宗不死之恩也很诚恳。
  虎落平阳被狗欺。卢多逊投荒崖州之初,饱受地方官吏的欺凌。他携家带口到崖洲时,知州不准他们入城居住,便落籍城南二里的水南村。崖州知州的牙校子见其女儿貌美聪慧,欲娶为妻,知州也多次出面逼婚;卢多逊恶其势利,再三拒绝,遂遭知州、牙校子及其僚属等人的侮辱和迫害。为了一家免遭不测祸崇,最后被迫忍辱违心将女儿许配,方告平安无事。
  卢多逊流配崖州,是为大难;而寓居水南,却是大难中的大幸。水南村虽处穷岛荒州,然非瘴疠蛮烟之地。这里人杰地灵,它曾经是隋代的临振郡郡治和宁远县县治,唐代振州州衙、宁远县署及宋代政和年吉阳军署、正统布政分司行署驻地。这里物华天宝,土地肥沃甘美,物产富庶丰饶,人民生活安定,为古代海南岛著名的鱼米之乡。这里钟灵毓秀,村庄内外,河涌缭绕,林幽竹茂,榔蕉繁硕,田园牧歌情调浓郁,一派古朴优美的热带自然风光。这里邹鲁气盛,村风朴茂,民情纯良,士兼耕读,农务种植。这一切使卢多逊感到既陌生又亲切,精神创伤得到了抚慰。他也能随遇而安,随风入俗,成了大宋皇帝治下的天涯海角的一位顺民。
  水南村人民同情卢多逊的遭遇,不以他为“流犯”而嫌弃,与他相处密切,感情融洽。特别是村民黎伯淳与他交情笃厚,以他为天赐知音。黎伯淳是水南黎氏一族的先祖,也是崖州的一名先贤。他未涉仕途,隐居故里,耕读度世,淡泊明志。卢多逊称他为“幽人逸士”,引为海南第一知己。俩人经常杖黎来往,温酒论天下,拥灯谈诗书。
  卢多逊身居村野,缘结村民,襟怀豁达开朗,心境闲适恬静。他热爱水南的青山绿水,热爱水南的耕牧樵渔,满怀欣悦之情写下了不少赞美的诗文,可惜大部分已经佚失,流传下来的仅存二首七律,载于《崖州志·艺文志·诗》
  水南村
  为黎伯淳题珠崖风景水南村,
  山下人家林下门。
  鹦鹉巢时椰结子,
  鹧鸪啼处竹生孙。
  鱼盐家给无墟市,
  禾黍年登有酒樽。
  远客杖藜来往熟,
  却疑身世在桃源。
  一簇晴岚接海霞,
  水南风景最堪夸。
  上篱薯蓣春添蔓
  绕屋槟榔夏放花。
  狞犬入山多豕鹿,
  小舟横港足鱼虾。
  谁知绝岛穷荒地,
  犹有幽人学士家。
  这是卢多逊于公元982年——985年期间为水南村描摹的“千年玉容”。它集地理、人文、风景、物产、气候、节令于一题,摄取最有特征、最有代表性的事物,真实生动地展现了崖州水南“世外桃源”般的美丽、丰饶、富足和安定、平和,是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典范。宋代以后历代入崖的儒官雅士,无不同样披沥情怀对水南村极尽礼赞,把它列为崖州八景之一。
  元代流放崖州的诗人王仕熙歌曰:
  千树槟榔养素封,
  城南篱落暮云重。
  稻田流水鸦濡翅,石峒浮烟鹿养茸。
  明日买山栽薯蓣,
  早春荷锄剪芙蓉。
  客来蛋浦寻蓑笠,
  黄篾穿鱼酒正浓。
  明代崖州知州嵇震把水南村妩媚之态描绘得更加令人神往:
  野涵安雨霏霏急,
  山杂蛮烟漠漠遮。
  牵犊竖归原上草,
  荷蓑人立渡头沙。
  小溪绕廓二三里,
  短竹编篱四五家。
  若把丹方图作画,
  此中应着武陵花。
  清代崖州学正郑懋昌对水南村的小吟也撩入心旌:
  水浒村南隐暮鸦,
  近溪茅屋傍渔家;
  夜来雨辻疏藤响,
  滴落槟榔半树花。
  卢多逊和历代文士笔下的水南村,皆取其天然样而非施以粉黛。时越千年,诗中水南村的风物不但仍然可辨,而且更具万般情趣了:大河傍流,田园临门,春华秋实,七彩入槛,繁茂荫部的榔椰蕉荔掩映着高楼大屋。水南村立体型的庭院经济,在海南岛内可谓首屈一指。水南村自古以来就是美奂美伦、富甲一方的“桃源”胜境。
  卢多逊的《水南村·为黎伯淳题》,与陶渊明《归去来辞》有异曲同工之趣。从家乡怀州河内(今河北省沁阳县)——京师汴梁(开封)——崖州水南村,这便是他一生的路程;虽经磨历劫,但毕竟最后找到了淡泊宁静的归宿,在流放生活中,了却官场中的是非恩怨。
  “远客杖藜来往熟,却疑身世在桃源”,卢多逊寓居水南村是幸运的。
  卢多逊毕竟是官场要犯,郁积深沉,酿成大疾,雍熙二年(985年)卒于水南寓所,时年五十二岁,殡葬于水南村东三里之处(即今崖城糖厂正北半里地)。宋真宗赵恒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三子卢察奉旨将多逊归葬襄阳。水南葬地改为衣冠冢。
  卢多逊谢身珠崖,其家得旨先迁于容州,次迁于荆南,后诏怀州籍。其子孙也先后被朝廷录用任官。端拱初(988年)录长子卢雍为公安主簿;咸平五年(2002年)录次子卢宽为襄州司户参军;景德年(1004年)三子卢察中进士,诏授州篆,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改任薄尉;大中祥符四年,录其孙卢雍儿卢又玄为州司士……。卢多逊虽有一代衰气,但祖孙世代为官,故有“九代蓝袍”之说,
  据说水南村卢氏一族为卢多逊的传人,陵水和琼海有自水南迁播的卢家分支。水南村卢氏家族如今人丁兴盛。卢氏族谱称卢多逊为移崖始祖。卢氏宗室世系自卢多逊始序列的派别辈分为“逊、雍(宽、察)、又、志、才、文(仪)……”至现在的“日、家、兴、国”,已繁衍了二十五代。卢氏男有血性,不乏儒雅之风,几乎每家都有人在外供职,农家者流也喜文习字,卢家书法名重崖州;女有才情,颇具慧能,治家教子有方,致富生财有道。这该是卢多逊的遗传基因及悠长家风吧!卢多逊的知已黎伯淳遗下的黎氏家族也枝繁叶茂,男有才干,女有德色。卢黎两族结为世交,联姻结缘,同肠带兜者众。卢多逊与黎伯淳如有在天之灵,定然杖藜来往,欣然抚拿拂须,煮酒品茗,再赋新声吧!
  注:本文参考书目:《宋史》、《三德琼台志》、《琼州府志》、《崖州志》、《卢氏家谱》

知识出处

崖州史話

《崖州史話》

出版者:海南省人民出版社

《崖州史话》汇编了记载崖州古人古事古迹的文章,每篇一个专题广记或一个角度纵写,对地方志书起了集散归纳、拾遗钩沉、正讹纠偏的作用,为加深人们对崖州社会情况的了解提供了比较翔实可靠的史料。

阅读

相关人物

王隆伟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崖州区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