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蛋港小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崖州史話》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1182
颗粒名称: 大蛋港小史
分类号: K928.6
页数: 6
页码: 6-1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大蛋港是古代海南岛南端崖州湾的一个大海港,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经济、文化和贸易交流的角色。大蛋港在唐宋元明清等时期都有不同程度的繁荣发展,但在清代中叶完全淤废。大蛋港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与海南岛的发展息息相关。
关键词: 大蛋港 崖州湾 海南岛

内容

大蛋港又叫崖州港,是古代海南岛南端崖州湾的一个大海港,位处海南岛第四大河流——宁远河流入南海的出口。它北距崖州城八里,南距鳌山及其风景名胜小洞天四里,西距保平港四里,正东二里是水南大蛋村,故名。大蛋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为古崖州的文明建树了辉煌的业绩;由于人为合大自然的原因,大蛋港在清代中叶完全淤废而终其重大的历史使命。
  历史上的大蛋港是个优良海港。它港面宏阔,港势如箕,水深五丈,能同时从地停泊数百艘大小船舶;港口外还可以寄碇;港口左右两翼有五个与它流水相通的附属小港可供泊船。大蛋港及其附港伸出的十几条河涌纵横交叉,缭绕在州城之南,直抵州城之东,把州城南面、东南面的土地切割成条条块块的沙洲坡原。其中两条主要的河涌长达二十余里,宽三十余丈,深二丈余;它们勾连自城东流经城南的宁远河而成为支流,并成为海港通往州城和深入黎桐的又一航运水路。水路经过城南的大蛋村、小蛋村、头塘村、番坊、白腊根村、中坊、上坊、高山所和厢村等处,自成泊船内港。大蛋港与其附港、内港和河涌,形成了港口的母子系列和连,环之势,构结成错综繁复的海河水利网络。这不但给人民以舟楫灌溉之便造化了宁远河南岸诸村鱼米之乡,还造化了蜚声遐迩的古崖州八景之一——“珠崖风景水南村”。
  大疍港在海南岛古代海上交通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为古崖州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肇兴和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大疍港是一个通商口岸,它的历史作用可追溯到唐代以前。唐时,海南岛环海的一些港湾已经开发利用;大蛋港这时也勾通它们的航线,开展岛内经济贸易,逐渐成为海南岛南部主要的物资集散地。我国的对外贸易在唐代也已高度发达了,海南岛已成为我国南方对外贸易主要商路的必经之处,往返于广州、扬州、泉州和波斯,阿拉伯等国的中外商船,为了避风和取水,经常在大蛋港及海南诸港停泊。后来随着海南岛经济的发展,中外商贾频繁出入海南,贩卖土特产,大蛋港逐步发展成为我国南方海外交通的中转站,成为海南岛与大陆、东南亚国家贸易的重要通商口岸。那时,樯帆乘汛出入,商贾浮海来往,外地的米面、纱绢、漆器、瓷器等物资在这里进口,崖州的金银、珍珠、玳瑁、香料、槟榔、益智等土特产从这里远销国内外各地。与此同时,崖州与大陆的文化科学技术也得到了交流。日本淡海真人在《唐太和上东征传》中记载:唐玄宗天宝七年戊子(748年)七月,高僧鉴真与日本僧人等七十多人,第五次东渡日本传教,海途遭遇风浪,航船漂流到海南岛振州(唐时崖州称振州)海面,幸遇四位汉族商人,引导他们改航到宁远河口大蛋港。振州别驾冯崇债亲率四百兵丁迎接他们进城。鉴真在振州停留期间,帮助修整大云寺,为官员传律授戒,并留下了从中原带来的一批科学文化书籍。他们还调查记录了振州的地理、气候、物产、生产、风俗等情况。大蛋港至少在唐代已为崖州与大陆的经济、文化的交流发挥作用了。
  宋代,海南岛的经济进一步发展。大陆和东南亚的商贾頻繁来往海南,更大规模地开展经济贸易活动,大蛋港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了。它设置了司舶市,管理来往船只,征收船税,收买舶货。为了加强崖州与外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和交流,大蛋港还设置了驿站,以便迎送官员、商贾、文士和接待公差。“郡治之南有海口驿,前有小亭,为迎送之所”。宋入赵汝适在《诸番志》中对吉阳军(宋时崖州曾称吉阳军)这一情况的记载,说明了大蛋港日益重要的历史作用。
  元代的大蛋港也是繁忙的,商船往返不断。宋末元初我国伟大的女纺织革新家黄道婆就是从大蛋港启程上海,传授纺织技术。“……万古战酣风动岸,一航来急客扬舲。占城日出鱼龙静,儋耳人来草树腥。…”元代谪崖诗人王仕熙在以《鲸海西风》为题描绘崖州八景之一——崖州湾及大蛋港的海景时,反映了外地船舶入崖的情景,说明了大蛋港与东南亚国家和岛内诸港的交通事实。
  明代,崖州官吏比较重视发展经济贸易。好几任知州先后在州城内外设置贸易市场,进一步刺激了崖州的黎汉产品交换和崖州与外地的经济交流。大蛋港吞吐输纳,繁荣兴旺。《正德琼台志》载:“大蛋店滨渡舟集货卖”,外地商船“入抵大蛋港,利用客坊,泊船在此。”一九二五年,港西渔民在宁远河口捞取到一个大铁锚,上铸明代“洪武四年造”五字。一九七四年,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同志,在大蛋港通向州城的河涌分支尽处——水南白腊根村前的葱田探挖,丈余之下的港泥河沙中,发现了一条粗长的藤制船缆,鉴定为明代之物。明代大蛋港的航迹,遍及海外各地,深入崖州内地了。
  清代崖州对外贸易空前发展。特别是与广州等地的贸易更加广泛。南海、番禺、顺德、东莞、台山等县不但在州城分别建立会馆,还合资在大蛋港近处建造一座“五邑会馆”(又称天妃庙),作为五县商人寓居安歇、议商贸易和祀祭南海女神天妃娘娘之所。明清以来,大蛋港周围修建了水师衙门、税务机关、祠庙等。其中的“龙庙”、“天后庙”和“镇海庙”(俗称“八角庙”)在五十年代还保存完好。
  大蛋港又是我国大陆和东南亚国家移民的居民点。唐宋以来,闽、广、赣等地的大陆移民,自大蛋港投入崖州怀抱。这些移民,有“唐宋以来仕宦谪寓”的迈人(《崖州志》);有“仕宦从军来崖”的军人(《崖州志》);有仕宦从商而来的客人和以渔为业泛海而来的蛋民。他们带来了先进的文化技术,共同开拓崖州文明。《崖州志》载:“蛋民,世居大蛋港、保平港、望楼港濒海诸处。男女罕事农桑,惟缉麻为网罟,以渔为生。子孙世守其业,税办渔课。间亦有置产耕种者。妇女则兼织纺为业”。现大蛋村,小蛋园,即是蛋民早期的居民点之一。东南亚的移民也迁徙落籍在此。“番民,本占城(今越南平定省)回教人,宋元间因乱挈家泛舟而来,散居大蛋港、酸梅铺海岸。后聚居所三亚里番村”。他们“捕渔办课,广植生产”,开发古崖州。大蛋港近处的番坊园、番人坟场,即是古代番民散居大蛋港的遗址之一。一九八六年,笔者在大蛋村发现两块宋代伊斯兰教徒墓碑,当为此史料之佐证。一九八一年四月,广东省博物馆古运泉同志在番坊遗址发现水波纹、弦纹相间的西汉陶片。大蛋港的历史,似乎仍可上溯到汉代以前。
  大蛋港还是古崖州重要的海防门户。宋代以后,倭寇不断从大蛋港侵犯州境。为了抵御抗击倭寇,明万历四十五年曾设水寨前司,派驻六百多名官兵防守以大蛋港为重点的崖州诸港;清初添设水师,设置炮台。“大蛋港设大炮台,防兵四十四名”(《正德琼台志》)。
  “大蛋港炮台,驻扎千总一员,防兵二十名”(《崖州志》)。炮台的军器有大小红衣铁炮、威远炮、铁砂炮、一千二百觔洋炮等军器,炮台由水师统领。炮台遗址今不详,当年崖州水师驻地,即在大蛋村西的“衙门园”,今仍见瓦砾残砖堆积其间。大蛋港在古崖州的军事地位和军事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大蛋港还是古崖州的优良渔港。大疍港外的崖州湾及其外海是优良渔场,盛产马鲛鱼、鱿鱼、红鱼、斋鱼、海参、玳瑁等海产品,居住在这里的客民、番民、蛋民,世代以渔为业。古崖州的捕捞业非常发达。
  陵谷迁变,沧海桑田,大蛋港已经淤废了,大多数河涌已经变为良田。从《崖州志》的有关记载考证,大蛋港大约淤废于清代道光年间。
  明代以后,崖州的开发性农业生产空前发展。宁远河中、上游山区伐岭为园,下游流域拓荒垦田,原始植被受破坏,自然生态逐渐失去平衡,水土不断向宁远河流失。崖州“夏多西南风,秋多西风”,崖州湾浪盛潮壮,浪涛卷起海沙倒涌入面西的大蛋港及其附港,潮汐又顶托宁远河及其支流带来的泥沙,沉淀在河床、涌道和港口。如今横锁港口的一道沙梁,便是潮水的恶迹之一。夏秋雨季,洪水泛滥,河岸崩坍,大量泥沙漫入涌道,流入港口。随着河道移位,支流涌道和主流接口逐渐堵封,泥沙流不出海,不断积淀,天长日久而抬高河床,填埋港涌和港口。大蛋港,这个具有广阔、灿烂的开发前景的历史名港,到清代终于“水浅,不能泊船”了;全部河涌至后来也变成了万亩良田。大蛋港淤废后,其西四里的保平港才发挥代偿功能,开始开发利用起来。
  人类和大自然的默契配合,在崖州导演了一出悲剧和喜剧。人们从大蛋港的变迁中,读活了一部自然辩证法。然而,造物主在不同时期的回收和恩典,同样说明了它的雍容大度。

知识出处

崖州史話

《崖州史話》

出版者:海南省人民出版社

《崖州史话》汇编了记载崖州古人古事古迹的文章,每篇一个专题广记或一个角度纵写,对地方志书起了集散归纳、拾遗钩沉、正讹纠偏的作用,为加深人们对崖州社会情况的了解提供了比较翔实可靠的史料。

阅读

相关人物

王隆伟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崖州港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