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升格三十年巨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大事记:1995-2019》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1144
颗粒名称: 三亚市升格三十年巨变
分类号: K296.63
页数: 9
页码: 1-9
摘要: 本编概述了三亚市1987年至2017年三十年的发展概况。记述的有新旧对比,各行业发展及全市的大事、要事等。本编内容来自《三亚市升格三十年史实》,并作相关改写。
关键词: 三亚市 三十年 巨变

内容

本编概述了三亚市1987年至2017年三十年的发展概况。记述的有新旧对比,各行业发展及全市的大事、要事等。本编内容来自《三亚市升格三十年史实》,并作相关改写。三亚市升格三十年巨变
  1987年11月20日,三亚市升格为地级市。从边陲渔盐墟,发展成为高品位的国际热带滨海旅游城市,至2017年,跨越了30年的岁月。渔盐墟变新城
  三亚在新中国成立前夕还是一个仙人掌、坟墓、兵营遍布的荒凉渔村。新中国成立前后,榆亚中学(前身为中正中学)、崖二中、崖县第七高级小学校,三亚镇政府、市人民医院、市防疫站等单位,以及部分水上居民(疍家)、搬上陆岸的渔民,都居住在日军投降后留下的破旧营房里。
  1987年11月20日,三亚市升格为地级市后,三亚城市高速发展。
  1996年1月1日,三亚在亚龙湾成功举办了中国度假休闲游开幕式。后来举办亚运会南端点火活动,世界小姐总决赛,奥运圣火中国境内首传,沃尔沃帆船赛,金砖四国首脑会晤,重大国事活动等。三亚赢得了一个个荣誉称号:“国家卫生城”“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佳人居环境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城市”“中国最佳魅力城市”“中国首个国际最佳养生城市”,并获得“全国民族团结奖”。
  三亚荣膺许多中国或世界之最的称号:“中国唯一的国际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城市大气质量位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二(仅次于哈瓦那)”“中国第一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城市”“中国旅游服务业收入占全市GDP最高的城市”“中国年均温度最适宜的城市”“中国最美的海岸之首”“中国首选旅游度假目的地”“中国最大最佳潜水基地”“中国最长寿的地区之一”“中国每万人拥有最多高标准度假酒店的城市”“中国第一个世界小姐总决赛举办城市”“世界海洋旅游资源最密集的城市”等。
  随着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三亚市区也迅速扩展,城市的辐射和服务功能得到较好的发挥。市中心城区已由30年前的5平方千米扩大至2016年的45平方千米。市区人口由30年前的4万多人,增至2015年的186927人,原来只有日军修建(后扩大)的1条主街道解放路,已建成商业街;与之交错的,已建成四横四纵的8条大街。站在鹿回头山顶公园鸟瞰三亚城区,流经市区的三亚河、临春河两岸,已全是新建或改造过的街区、商店、宾馆、公园、绿化带,高层建筑鳞次栉比。两河汇入的三亚港,紧连停靠万吨邮轮的凤凰岛。
  凤凰岛与三亚湾中的西岛、东岛,与20多千米长的三亚湾海岸,构成了三亚城市的中心景观。三亚湾滨海大道多年来坚持绿化、美化、亮化。原来新中国成立前三亚地区的600多公顷盐田被征用改造,已建上百座风格各异的海湾宾馆;别墅、写字楼沿着大道一栋栋摆开,点缀着海岸与“椰梦长廊”,赢得了“最美城市”的称誉。
  县级变地级
  1987年12月31日上午9时,三亚市筹备组在市委、三亚市人民政府办公大楼前隆重举行“热烈庆祝三亚市升格为地级市大会”,机关各部门和各界、各民族代表500多人参加会议,大会由筹备组成员陈人忠主持,筹备组成员王学萍宣读了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
  1987年底,撤销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安排分配来三亚市工作的干部、职工共有700多人。同年10月1日,海南省筹备组领导许士杰、梁湘、王越丰等主持召开参加的鹿回头研讨会上,听取三亚市委主要领导汇报后,最早确定三亚城市建设为“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后来随着形势的发展,再加上“国际”二字,即“热带国际滨海旅游城市”。这一定位,于1989年召开的三亚市(地级市)第一届党代会的报告中以及三亚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
  1989年,天大旱,没有自来水,经常断水断电,市委、三亚市人民政府号召机关、企业单位挖井解决饮水问题。在解决以上问题的同时又要妥善处理“撤县设市”遗留下来的难题。三亚地级市筹备组认真贯彻建省筹备组指示精神,将三亚原有的53个政府机关、团体,调整为40个,人员定编为1110人。将原市直机关申报的165个单位撤并为134个,人员从2340人定编为1799人。原有的21个行政事业单位改为企业管理单位, “下海”为经济实体,以适应三亚升格后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保证升格后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
  1990年5月10日,拆除了1栋位于大东海榆亚路占道建设的五层楼高的违章建筑,为旧城改造工作打响第一枪,拉开了旧城改造的序幕。
  三亚原来基础较差,经济建设较落后。三亚市升格前夕,仅有能供水灌溉的中型水库三个,即半岭水库、福万水库、汤他水库,总共库容只有2312万立方米;两部列车头电站(金鸡电站)发电量只有5000千瓦;市区电话,最早只有一部“史端乔”自动电话3000门,是广东省无偿赠给三亚的旧机。因此,基本没办法满足城市居民的用水、用电要求,断水断电是家常便饭,更谈不上发展旅游业的需要。升格后明确提出的三亚建设的方针是:“打基础、求发展,加快步伐,全面统一规划,重点开发,规划一片,收益一片”,做到三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城市建设和发展,首先要抓好规划,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于是,着手抓凤凰机场建设,抓兴建“南山电厂”,利用“崖13-1”天然气发电。抓好投资环境的建设,抓好水源、电信、交通、港口建设,这是完善投资环境的关键。至1990年,修建水源池水库,最大蓄水量1300万立方米,以及兴建荔枝沟水厂,兴建赤田水库、赤田水厂;2004年12月动工,兴建大隆水库,总库容4.68亿平方米,还有梅山小水库。大隆水库的库容最大,兴建后使三亚城市用水和农田灌溉的老大难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三亚市升格以来,随着市财力大幅增长,市委、三亚市人民政府对民生工程的高度重视,1992—2011年,全市兴建经济适用房8693套,廉租房3789套,分配住房困难居民38234户。
  农村黎、苗族地区,过去农民住的几乎都是“船型”的茅草房。市委、三亚市人民政府为了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民房改造,并派出工作队下乡,指定市各单位定点,限期完成民房改造工作,1992—2007年茅房改造2932户;2010年以来危房改造7738户,至2016年,全市已完成了茅草房和危房改造工作,农村旧貌变新颜。
  1992年,省政府将牙龙湾的开发管理权移交给三亚市人民政府。权力下放了,当年三亚市人民政府决定用牙龙湾的1000亩地折价4000万元入股40%,并相对控股,成立“三亚牙龙湾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市委、三亚市人民政府指派江上舟同志兼任董事长,后来由王永春市长兼任董事长。牙龙湾大开发初期,举步维艰,征地拆迁安置一再受阻。于是市委、三亚市人民政府组成80多人的征地工作组,由苏庆兴同志任总指挥,带队进驻牙龙湾黎族村庄,挨家挨户开展工作。1992年,牙龙湾被国家批准建立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并更名为亚龙湾。动荡变安定
  从撤县设市至三亚升格为地级市初期,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崖县的党风、民风、社会风气受到毒害。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三亚发生的治安突发性事件,打、砸、抢、械斗事件较多,社会不稳定,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市委、三亚市人民政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度重视抓好治安工作。每届班子都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增加资金投入,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力开展专项打击行动。各级组织重视做好人民内部矛盾的调解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得到保障,社会秩序长治久安,三亚市连续几届荣获全国综合治理“长安杯”。天堑变通途
  过去,三亚地处南荒,交通闭塞,经济不发达,文化落后;基础差,底子薄,名气小。古人云崖州(今三亚)至京都:“鸟飞犹有半年程”,“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崖州在何处?生渡鬼门关”。
  1983年10月26日,国务院批准三亚港为对外开放口岸。并且开辟“三亚—香港”海上客运航线和“三亚—海口—香港”包机客运航线。1984年10月15日,开始使用三亚旧军用机场,广州—三亚班机复航,是苏联制造的安36个座位小型飞机,每周4航班。1985年4月5日,三亚—西沙直升机航线复航,1996年11月1日海口—三亚首次包机通航。三亚国际凤凰机场从1990年6月26日动工至1994年7月1日建成通航。机场占地4.9平方千米,跑道长3400米,宽60米。1994年,为迎接凤凰国际机场通航,实行大会战,三亚市人民政府投资6.3亿元,建设城市骨架公路12条,总长40.76千米;修建桥梁6座,总长734千米。基本上都是通过综合补偿办法开发建设的。凤凰机场建成后,开始组建“北亚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市委常委、副市长何隆钰任董事长。首批仅有3架82型麦道飞机起家,入股一架,租赁2架。凤凰机场为三亚的建设发展立了大功。每年进出空港人次大幅度增加,2016年,客流量创历史最高,其中凤凰机场航班次112771架次,旅客吞吐量1737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5.8万吨,均高于民航平均增幅,航空运输生产总量占全省51.9%。在全国176个民航机场中排名16位,是跨入全国大型机场行列的第一个地级市机场,获得“最高速业务拓展机场奖”。
  过去出发去海口,乘汽车三天才能到达,车上没有座位,是站着去的。如今,三亚建成了现代化的海港、空港,形成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并配有完善的邮电通信配套设施。三亚,这座后现代城市,正在迅速强大!
  荒滩变绿洲
  三亚是海南岛原始森林植被覆盖率较高的地区之一。但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刀耕火种,乱砍滥伐等多种人为破坏,大片的原始树林被砍伐烧毁,处处是荒山秃岭。1986年,三亚市在执行广东省委、省政府“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绿化宝岛”的决定中,措施不力,行动缓慢,工作被动,年年不完成植树造林任务,被广东省委、省政府,在湛江召开的全省县委书记现场大会上通报批评,给予“黄牌”警告。1987年6月,三亚市委制定了“发动党员干部群众,实施荒山造林、造海防林、封山育林‘三大战役’,让绿荫遍布三亚大地”的决定。是时起,机关干部、企业职工,带饭上山,在市区内的临春岭、狗岭、鹿回头岭、榆林岭几个光秃岭,植树造林166.7公顷;在农村梅山沿海,林旺、南山等地,荒山、坡地、滩涂造林866.7公顷;封山育林8000公顷。被广东省委评为“广东省植树造林先进单位”,摘掉了植树造林的警告“黄牌”,得到广东省委、省政府和海南区党委的表彰奖励。2010年,被授予“全国绿化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海南省政府授予三亚市人民政府“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市县”(一等奖)。
  至2013年底,三亚全市林地面积达126692公顷,其中生态公益林486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8%。
  至2017年,三亚市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0%,绿地率达39.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4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9.0%。
  炎州变胜地
  三亚地处热带,冬季温度高,日照长,被视为避寒之地。现在,我们利用这一天然条件,建成了中国最大的“南繁育种胜地”“冬季瓜菜胜地”“度假旅游胜地”。三亚的天然大温室,成为中国最大的农业科研实验地。全国除台湾、西藏外,各省、区都在三亚、乐东、陵水设立农业科研实验基地,为中国农业科研和粮食生产作出了重大贡献。
  愚拙变文明
  昔日的三亚,科技文化卫生十分落后,升格为地级市后,政府不断地增加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投入,利民事业取得可喜成绩。多届世界小姐总决赛以及一批批国际性文体赛事在三亚举办,国家领导人多次在三亚举行隆重欢迎外国元首的仪式,国事活动和多边双边会谈盛况空前,三亚的知名度不断得到提升。三亚人也随着文明发展的时势,着力提高自己的文明素质,过去的生活陋习已不复存在。
  三亚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积累,然而,过去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畅,经济欠发达,文化、教育、卫生、科技等社会事业与先进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三亚升格后的30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府财力的增强,教育投入逐年增大。升格地级市之初的1987年,财政用于教育事业的拨款789万元,而跨世纪后的2016年,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达18亿元,年增长9%。社会办学也取得了长足发展。1987年普通中学全市仅27所,2016年达46所;1987年,全市小学234所,2016年116所;1987年全市幼儿园45所,2016年达117所。三亚原来没有高等院校,进入21世纪后,持续创建琼州学院三亚校区、三亚学院、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三亚城市职业学院和三亚理工职业学院等5所高校。现有在校学生5万多人,教职工2000多人。市委、三亚市人民政府从资金、土地、信贷、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
  医疗卫生事业已初具规模。升格为地级市后,市委、三亚市人民政府加大对医疗卫生建设的投入,到2016年,全市已有医疗卫生保健机构431个(不含个体诊所),其中属于市管的综合医院10家,有市人民医院1家,中医院1家,妇幼保健院1家,口腔医院1家,康复医院1家,精神病医院1家,疾控中心1家,卫生监督机构1家,麻风防治机构1家,村卫生院11家,城市社区卫生院服务中心站16家,急救中心1家,旅游景区医疗急救站4个,村卫生室125个。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已被评为三甲医院。全市医疗卫生工作人员7419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5880人,占79.3%。2016年全市医疗病床3590张。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在海棠湾国家海岸开业,进一步提高了三亚地区的医疗保健质量。
  三亚市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取得了很大成绩。为民生办了一件大好事。三亚市于2005年1月启动新农合;2007年下半年实施城镇居民医保,2010年整合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两项制度,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016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4.3万人,参保率达99.99%,比2010年制度建立时增加6.8万人,增长18.48%。2013年城乡居民医保基金收入1.8亿元,比2010年同比增加1.1亿元,增长157%;支出1.4亿元,同比增加0.9亿元,增长180%;当期结余0.4亿元,滚存结余1.8亿元。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向全市人民医保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拥护。
  最初,在全市组织开展的以文门村为典型的农村文明生态村建设,当今的田独中廖村美丽乡村建设,都享有较好声誉。吉阳区港门村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示范点”;鹿回头社区罗明英(女)被评为“全国少生快富典型”。
  贫困变富有
  三亚市升格30年来,逐年以超过10%的财政增长速度大步发展。公共财政由赤字财政、吃饭财政、办小事财政变为办大事财政、办实事财政。1984年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460万元;1987年地方财政收入仅1791万元;2016年,地方公共财政收入89.58亿元;1987年全市生产总值4.51亿元,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75.56亿元(含农垦);2016年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60元,是1987年的29倍,年均增长12.5%;2016年全市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03元和13360元,年均分别增长13%和12.5%(1987—2016年)。三亚由过去的三等贫困县变成今天的富足城市。全市人民群众居住、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由温饱型向小康生活迈进。
  1987年初,根据农民生产单调,生活收入水平较低的实际情况,重点确定两手抓:一是抓好“联产承包责任制”大田生产的“粮仓子”“冬季瓜菜”,解决农民吃饭问题;一手抓“钱袋子”,发展“乡镇企业”和庭院经济。学习和推广陵水经验。曾组织市、乡镇领导到陵水参观学习,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和家庭农场以及海港“网箱养殖石斑鱼”“养殖珍珠”。农民靠庭院经济和家庭农场收入可喜。
  三亚港、鹿回头湾、榆林港(上游)等港是海水养殖良港,三亚市充分利用港湾潜在资源优势,带动渔民捕捞与养殖相结合,发展多种经营产业。如“高位池养珍珠”“高位池养虾”“高位池养鲍鱼”等。
  天涯的上文门村是“椰子村”“芭蕉村”;下文门村是“槟榔、蔬菜村”;独村是“养猪村”;梅山地区的镇海是“养虾村”;田独地区的龙坡村是“鱼仔加工村”;羊栏地区的回辉村是“旅游工艺品村”;田独地区有兰花村。崖城水南村的庭院经济历史悠久,几乎每户都有,每年收入可观。凤凰镇槟榔村乡情旅游区也是在发展庭院经济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上打造起来的。全市一村一品的农村不断出现,使全市30万农民得到不同程度的脱贫。为了发展农村庭院经济和家庭农场,市财政拨出专款,在天涯红塘办良种杧果苗圃,无偿供给农户种植。天涯镇,1997年经济总收入13700万元,其中庭院经济和家庭农场收入3305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5%。庭院经济有三高的特点,即高产量,高产值,高商品率。
  2009年,全市建设文明生态村590个,占全市村民小组总数(890个)的66%,已基本覆盖全市92个村委会。到2013年,文明生态村覆盖率已达90%。城乡文明环境的改善,大大提高了居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幸福指数。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调整产业结构,农村生产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天涯镇文门村黎族同胞为了脱贫致富,家家户户放手发展家庭农场和庭院经济,自力更生建设文明生态村,从一个贫穷落后的黎族村庄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脱贫致富村,文明生态先进村。
  1993年4月18日下午,江泽民总书记一行到天涯镇文门上村视察黎族村庄的庭院经济。不久,中共中央领导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又先后到天涯镇黎族村庄,考察家庭农场和庭院经济。1998年12月11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在农业部副部长刘坚等人的陪同下,先后考察了崖城镇坡田洋万亩冬季瓜菜生产基地和田独镇亚龙湾龙坡村的“鲍鱼养殖基地”。
  “僻壤”变“仙境”
  三亚古称崖州,历史上被视为“鬼门关”。新中国成立前夕,仍然是一个十分落后的三等县(南京中国第二档案馆查阅资料,有文字记载为“三等县”)。今日的三亚,大家有目共睹,已建设成为中国南端的热带国际滨海旅游新城,城区建成面积从原来2平方千米发展到近30平方千米。阳光、海水、沙滩、绿色、空气等五大旅游资源兼而有之。亚龙湾国际旅游度假区、南山文化旅游区以及海山奇观旅游区的开发,历经多年的建设,已经成为中外著名的国家五星级旅游休闲度假胜地。
  20世纪90年代,三亚市人民政府主持《三亚市总体规划的重大调整(1995—2010)》,调整方案确定三亚海棠一带海湾大开发,仍顺理成章地将它命名为“海棠湾”。海棠湾在三亚市东边,距市区约28千米,拥有21.8千米海岸线,岸沙洁白,海水清澈,总面积384平方千米,是一处海、山、滩、湖、岛、林兼有,自然环境极为优美的生态园区。2007年5月26日,省政府批准海棠湾项目总体定位为“国家海岸”——国际休闲度假区。按照“三年打基础,五年树形象,十年成规模”的计划实施开发,于2008年开始兴建。分北区、中区、南区,“六片五楔”的格局兴建。在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决策的推动下,三亚的另一个世界级滨海休闲度假区——国家海岸海棠湾休闲度假区,正在强势崛起。该区自2008年动工兴建,至2012年“三年打基础”的预期目标已经基本实现,路间建设、污水处理、通信等骨架已基本形成,16条(65千米)市政道路建成通车;供水、供电、供天然气等工程配套完成;海棠广场于2011年初向游客开放;超五星级的康莱德、希尔顿等7家酒店开业迎宾。全球排名前十位的国际酒店集团,大多瞄上了海棠湾,惠普3D动漫园、国际免税城、南中国影视城、奥林匹克湾、影视不夜城、梦幻不夜城、国际养生中心、国际会展中心、椰洲岛湿地公园等一批重点项目正在陆续开工建设。2.2万平方米的国际购物中心主体建筑已经动工,海棠湾已成为三亚最引人注目的投资热土,有国内外上百家企业前来投资,至2012年,已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0亿元。2013年被省政府确定为“项目建设年”,这一年海棠湾投资额至年中已达65亿元,占三亚市投资总额的32%。海棠湾正在集中精力,全力以赴驶入开发建设的快车道。在此同时,原规划中用于安置区内1万多户居民而投资建设的10个风情小镇,率先启动的首批7个风情小镇7700多套安置房已陆续交付使用。
  南山佛教文化园是一座展示中国佛教传统文化的园区,建有南山寺、南海观音佛像、观音文化苑、天竺圣迹、塔林与归根园、佛教文化交流中心、素斋购物一条街等。
  2016年,三亚接待国内外过夜游客超1651.5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54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7.9%和24.7%。
  三亚升格30年以来,潮涨潮落,春华秋实,终究变得生机蓬勃,美丽迷人。“居者忘老,寓者忘归,游者忘累”,真的如同仙境!

知识出处

三亚大事记:1995-2019

《三亚大事记:1995-2019》

出版者:南方出版社

本书记录从1995年1月1日起至2019年12月31日间三亚的大事。采取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相结合、以编年体为主的体例,力求做到大事突出,要事不漏,详略得当,准确真实。书中所记述的组织机构名称、会议名称、职务称谓,均用简称;同一日发生的事情,记事时第一条目注明日期,其余均标“同日”。资料来源主要有《特区足迹中共海南省办经济特区30年大事记》 《三亚市志(1991—2010)》 《三亚市年鉴》(2006—2018),以及市委、市政府发出的文件和《三亚晨报》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