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图书馆
三亚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三亚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崖州渔港口述史:我也曾是个渔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故事里的三亚》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1132
颗粒名称:
崖州渔港口述史:我也曾是个渔民
分类号:
F326.4
页数:
3
页码:
270-27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海南渔民的出海经验和生死搏斗,介绍了渔民如何通过口耳相传和经验判断出海适宜的天气和找到航线方位,以及在海上遭遇突发状况时该如何处理。
关键词:
海南渔民
崖州渔港
出海经验
内容
题记:海洋文化是有关海洋的文化,它是缘海而生的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中独特的文化色彩。在靠海而生的人们心中有这样的定义,他们对于海洋文化没有理论化的认知和系统化的表达,但是在他们心里,“海洋文化”这个概念虽然生疏,但是海洋,是他们的家乡,对海南海洋文化,他们有自己的感想。
每一次出海都用经验伴随着茫然
麦安全:我做渔民的时候是十几年前了。当时的通信设备和网络设施都没有,有也很差,不像现代社会,在手机上就能看天气预报,当时我们只能是听广播里的天气预报才可以知道哪天适合出海。除了天气预报,我们也靠早几辈就有的口口相传下来的经验。你们可以看海面,水波的方向就是判断的依据之一,像崖州这里的水都是流东流西的。还有就是出海打鱼和季节也有关系,像现在这个季节(夏季)就适合出海打鱼,包括像你们这种没有打鱼经验的也是可以出海的,因为这个季节不像春冬那会儿,现在没有强风,如果有强风的话,是绝对不可以的。
笔者:在海上是怎么找到方向感的呢?
麦安全:在海上打鱼有固定的航线,但是你们也知道,大海嘛,什么东西都没有,四处都是海水,我们就用浮标做标记,浮标可以浮在水面上,它和网是连在一起的,找到浮标就可以找到下的网了,但是航线不容易找准,需要经常地去走,有经验的渔民才会知道航线的准确方位,如果不是老渔民,就经常会认错地方。
笔者:找错地方的时候你们怎么知道自己走错路了呢?或者说是不是找航线也是凭直觉的?
麦安全:因为我们每次出海之前都会记时间,就比如你出海,每次到这个浮标那里都是两个小时,所以如果你到达这个浮标的航行时间超过了这个时长,或到达两个小时都没有找到浮标,那就说明你走错路了。
笔者:这个方法确实简单,容易理解,像我们这种没出过海打过渔的人也可以一听就明白。但我还是很好奇,你们知道自己走错航线了,那又没有浮标,也没有其他指示标志,怎么样才能找回正确的航线呢?
麦安全:首先我们可以根据指南针所指示的方向。其次我们之前出海都是自己定制的小木船,所以都是用撑篙,撑篙都是比较细的竿子,我们就把船的撑篙伸向海里,碰到东西就可以判断了。
就那渔网来说,渔网是有弹性的,你碰一下就知道了,如果碰到的是硬的,就可能是石头,就要重新再走一条。所以打鱼是个很靠经验的工作,一到海上就像瞎子蒙布一样,什么也找不到,时间长了有了经验,才能不那么茫然。
每一次扬帆都是与死神的生死搏斗
麦安全:做渔民是很苦的。海上工作的人,也就是渔民的危险系数最高。为什么这么说呢?之前我是做过渔民的,而且我还做过十多年的这个工作,可以说是老渔民了。因为早些年的工具、设施、网络也都不发达,所以那会出海就是听广播,看海浪的流向,有一次广播上说的是天气没异常变化,看了看水面,也是适合出海的好天气,我和我父亲就开船出海了,但是呢,这个渔网我们刚撒下去,天气就变了。当时是在晚上,因为晚上你在海上打个灯就能吸引来很多鱼,就不费力气,所以我们的渔网就已经很满了,就导致我们的船很重,又没办法把网丢掉,我和我父亲就在没有网络可以沟通的海上开了四个多小时的船才回到家。那个时候多危险啊,风把那个船吹得东晃西晃的,还好就是当时海上的那些浪头没有开花,开花了我们就真的回不来了。现在我想想那个场面都是后怕的,真是太难忘的经历了,差点就被死神带走了。
笔者:这次经历真的是太震撼了,也是死里逃生的人。
麦安全:对,我是从死神那里跑回来了,我很幸运,但很多渔民就不会像我那么幸运了。当然现在这种事情也很少,都是大的玻璃钢船,有强风的时候也会俺去那很多,不会像以前一样,以前海上一发生这样的天气,基本人就回不来了。
每一次下网已不再满舱而归
麦安全:现在鱼越来越少了,一方面是因为本地打鱼打得太多;另一方面就是外来渔船也多,而且外来的渔船都是大船,他们用的船有双层网,就一网下去大鱼小鱼全捞上来了,包括一些鱼卵,也都这样损失了。
笔者:那咱们当地人都用什么渔网呢?
麦安全:崖州这边主要是两种渔网:一种是流线网,一种是三层网。流线网就是要在海水有暗流的时候,你要顺着风,顺着海水流动的方向把网撒出去,这样这个网就能撒出几公里。至于三层网,就是用来抓龙虾,抓剥皮鱼和墨鱼这些东西的,基本从当年十月份到次年二月份我们就会用流线网捕马鲛鱼,都是很方便的。不同季节用不同的网,抓不同的鱼,也是导致鱼类资源越来越匮乏的原因。
现在海洋渔业越来越不行了,而且每年的休渔期太短,只有三个月,还没等鱼群恢复它的规模,就已经开海了。但这也是没有办法,不打鱼的话,渔民没法活,政府只给有田的渔民补贴,没田的渔民只能等着休渔期结束。所以渔民的生存与海洋已经息息相关,所以每次下网,就算不能大满舱,也希望有所收获。
海洋文化是一种生存的文化,文化由人产生,为人所有,但文化也反哺了人类。在一定意义上说,海洋文化的存在,也为渔民,为海边生存的种族,提供了生存文化。这虽然不能被这些海边生活的人族深刻地述说出来,但他们靠海而生,已经是对海洋文化最深的体悟。
知识出处
《故事里的三亚》
出版者:中国华侨出版社
本书从三亚历史文化、海洋文化、民族文化以及建国以来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等角度切入,深入挖掘了三亚的历史底蕴,回顾了三亚的发展历程以及作为改革开放样本城市折射出来的精神。
阅读
相关人物
麦安全
责任者
郝蕊
责任者
侯奕辰
责任者
蔡贝贝
责任者
何文慧
责任者
陈文捷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