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美丽的叶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故事里的三亚》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1116
颗粒名称: 一片美丽的叶子
其他题名: 记下洋田菜市场罗秋英
分类号: K825
页数: 5
页码: 158-162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作者在吃火锅时听到的一个故事,故事中六个回到南沙值班部队的战士因为长期没有吃到新鲜蔬菜,在火锅店吃青菜被店老板误认为吃霸王餐,最终班长站出来说让青菜算羊肉价,解决了误会,店老板还请客。作者接着讲了一个自己认识的在菜市场卖菜的女工罗秋英的故事,介绍了她一家人和家庭的情况,强调了家庭和睦和付出的重要性。
关键词: 火锅店 故事 罗秋英

内容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一直荡漾在我的心里。
  1990年的时候,在南沙高脚屋值班的部队战士小周换班时到家来看我,说起他们回来那天中午去羊肉火锅店吃饭的经过。他们六个人从船上下来第一件事就是找吃的。他们来到胜利路港务局旁的火锅店,才到上午十一点,用餐客人不多。他们挑好桌位坐好,要了两斤羊肉。吃火锅了,大家都风卷残云般地吃着青菜。空心菜的柔韧甜美,生菜的鲜嫩细腻,白菜的清脆爽口……吃得活色生香。大伙正沉浸在绿叶包裹的美味中时,火锅店老板来了,悻悻地对他们说:“兄弟,你们这样吃,我这生意还做不做?”他们都愣了,齐刷刷地手拿筷子,望着老板。这时,站在旁边的服务员说:“你们已经吃了十筐青菜了。因为青菜是不算钱的配菜,你们这样吃我们承受不起!”回过神来的战友们才知道这样吃青菜,让人误认为是吃霸王餐的了。班长连忙站起来说:“老板别生气,今天我们这桌的青菜你算羊肉的价钱好了!”这样一说,把老板给搞糊涂了,哪有这样的吃法!见老板百思不得其解的样子,他们才跟他讲起在南沙值班的经历,已经三个多月没有吃到新鲜蔬菜了,在岛礁上所谓的蔬菜就是酸菜罐头什么的。很多人因为缺少维生素而溃疡,所以……
  老板沉默了,转过身亲自到厨房端出一大筐青菜,大声地说:“兄弟,对不住了,放开了吃,这顿饭,我请客!”
  二十多年过去了,这个故事一直清晰地留在我记忆的深处,不时荡漾起绿色的回忆。它让我懂得绿色蔬菜不仅是生活的必需,还是情感的纽带。
  罗秋英,一个在吉阳区下洋田菜市场偶遇的卖菜女工。至今我对她的了解还很有限。但我就是凭着几次面见,有了“一叶知秋”的感悟。她就是菜市场里一片纯色绿叶,成为我对普通人的判断依据。从她的身上,让我在茫茫人海中,窥见了普通人的神奇,品尝出平淡人生的真味。
  不久前,我在下洋田居委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下洋田三巷门口的一个小院里,这是下洋田社区罗秋英的家。她住的是自己建的住房,占地七八十平方米的五层楼的小院。院子里悬挂着三盆绿萝。门口放着电动车什么的。家有兄弟四个,都已成家,各住一层,罗秋英住在五楼的顶楼。我忍不住问:“你最大,也是五六十岁的人了,每天卖菜爬上爬下也不方便,为什么不换到楼下呢?”我问了这个问题后就后悔了,觉得自己好像是来她家挑事儿似的。她笑了笑,说:“一楼住着的是爷爷奶奶。我们结婚早,住到了楼上,这没什么,谁住都要爬。”她告诉我,她们是土生土长的吉阳区人,曾住在鹿回头公园的山脚下。在南新农场建立的时候,就全家迁到了南新农场。她曾在南新农场一带种植水稻。丈夫是三亚居民,是下洋田的老住户。夫妻俩都是黎族,都带着民族的淳朴和厚道。
  傍晚时,院子里弥漫着浓郁的烟火气息,各家的饭菜香味飘然而至。一大家子聚在一起有说有笑,其乐融融!我不禁感慨:一个和睦的家庭总会有人在默默地付出。这如同绿叶对根的情感,为的是生活的大树常绿!
  坐下没多久,我就聊起卖菜的话题,询问道:你除了卖菜,还有别的收入吗?
  她告诉我,夫妻俩都卖菜,没有房子出租,就没有别的收入。卖菜是挺辛苦的,但挣钱都不容易。为了卖新鲜一点的蔬菜,头天不囤货,每天两点去荔枝沟菜地割青菜。去菜地进货才可以亲眼看到菜嫩不嫩,好不好。我们穿的东西好点差点没关系,不会影响身体健康,但进嘴吃的东西不能差,会要命的。
  每天卖菜,有休息日吗?
  无论什么天气都要去进货来卖,人是铁饭是钢,因为大家每天都要吃。原来槟榔村这一带种菜的地方坑坑洼洼的,治安也不好,都是我们俩一起去,相互有个照应。现在路平坦啦,出门也安全,就是他一个人去进货。他把菜送到市场后就回家吃早餐,吃完早餐后就来帮我一起卖菜。
  每次买菜时,我常看到她丈夫在她的摊位旁边帮着顾客摘下面相不好的老叶、烂叶。旁边多放了个秤。人多时,帮助打秤;人少时,就帮助顾客确认所买的东西是否缺斤少两。夫妻俩就是这样风雨同舟,相濡以沫,共同服务于每家每户的菜篮子。
  我们常常觉得,做辛苦的事一定是利益使然。我问道:你们每天早出晚归的,一天能挣多少钱?
  她告诉我:一般的青菜也就每斤赚个五毛到一块钱的差额。现在为了方便顾客,建的菜市场多了,买菜的人少了。每天卖两百多斤菜,能赚到两百块是不错的了。
  菜市生意难以预料,没有固定的价位,卖的是时价。有时认为菜不错,高价进货,却没人买。有时进货少,又不够卖。遇上台风来时,以为提前囤点菜可以多赚点,但台风来得太急时,卖不出去的新鲜蔬菜,过后也烂掉了,你说谁吃烂叶子?不囤点菜,眼看着好好的菜被风刮走,心里也难受啊!我们好多次都赔了本,但还是忍不住囤菜,担心大家没青菜吃。
  听了她的收入情况,我忍不住问:一家人过日子够花吗?
  “够花了!”罗秋英响亮地回答我。她解释说;虽说收入不算多,但也够花了。家里老父老母年纪大了,但他们还有退休金,我们只在身边出点力。丈夫是家中的老大,照顾老人要多一点,就在附近做点事。家里三个儿女,现在都自己挣钱了,有时也贴补一点。总之,老老少少都平平安安在一起挣钱养家就好。
  我是一个常逛菜市场的人,退休后买菜是我的主要工作。菜贩应该是算计我钱袋的主要对手,是我要防备的人。可是她却让我感受到了买菜的身心愉悦。
  认识罗秋英是这样的。有一次在下洋田菜市场买菜的时候,看到她脸上带着微笑,见面就叫“阿姨阿姨”,让人觉得很亲切。如果说服务行业的口才是生存的手段,那么她卖菜的方式还真是“收买人心”。每次卖菜,都是夫妻两个,一个负责卖菜,一个负责帮助顾客选菜、择菜。每棵菜都是清清爽爽的。西红柿红红亮亮的,丝瓜、茄子都带着清新的气息。菜心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像是蔬菜展览似的。所有的菜似乎都带着泥土的清香味儿,并且价钱合理,几毛钱都算得很清楚。秤也足,从未与人有过什么争执。因此,我每次都去她家买菜。
  有一次买丝瓜。她拿着把弯弯的小刀,用大拇指一按,把丝瓜的柄切下来,用嘴把切下的柄舔舔,然后说:“不苦,甜。”她是那样的不经意,又那么自然。这动作引起我的关注。我好奇地问:“每个瓜都这样卖吗?”“是的,丝瓜和葫芦瓜都有苦的,苦的瓜难吃不说,还有毒,不能吃。”她边打理菜边对我说。我愣了一下,又问:“你进货时有没有尝过丝瓜的味道?”“进货那么多尝不过来,人家也不给我尝啊。”她笑道。“那碰上苦的丝瓜不是要赔本啊?”她认真地说:“我卖给别人,别人花了钱买了不能吃的菜也亏了啊。如果不尝尝你把这瓜放在炖好的汤里面还坏了一锅汤,这不是更亏吗?”这是最通俗的解释,最简朴的真情!我怔怔地站在那儿,瞬间,我那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纠结被几句话说得通透。还有一件也让我感动的“丝瓜小事”。有一次我挑了条丝瓜,丝瓜个头还比较大,绿绿的,看上去还挺嫩的。我拿给她打秤。她看了一下,停下来用小刀去割那个疤痕。顺着疤痕切开,发现丝瓜里面长了虫子,不能吃了。她笑了笑对我说,“你没挑好,坏的。我帮你来挑。”我静静地看着她把那个应该属于我出钱的坏瓜扔掉,重新帮我挑选,重新品尝味道,过秤、装袋。顿时,觉得她就像一束光,明亮而温暖地照耀着我。还有一次我买菜有点晚,看到她摊位上还有菜,毫不犹豫地去拿了两把青菜,打秤时才发现摊主不对。我有点失落地问:“原来的罗姐不来卖菜了吗?”她告诉我,她在这卖,她的菜早卖完了。她的菜一卖完,我把菜搬来这儿卖,她的位置好。我终于明白了,好的德行就是风水。这普通的摊位被她经营成生意兴隆的风水宝地了。
  我对一起买菜的邻居说起了我的买菜故事,说起下洋田菜市场端头的罗秋英。她听后连忙说,她真是个好人,我也喜欢买她的菜,人好菜好!
  就是因为有着这些交往,我认识了她。虽然她没有一诺千金的慷慨,但我对她充满了敬意!采访结束的时候,我羡慕地说,你活得好快乐啊?她高兴地告诉我“活得快乐!家里的老人身体健康,孩子都长大了,老大结婚了。自己在这里卖菜,大家都熟悉了,我的菜也好卖,每天都是最快卖完的。全家人在一起有吃有住,很满足,很幸福啦!”她见我惊异的模样,又拉着我的手说:“阿姨,烦恼是一天,快乐也是一天,为什么要烦恼呢?自己快乐,家人也快乐,大家都快乐,多好啊!”我笑了,为她的豁达,也为自己的豁然。罗秋英只是一位普通的卖菜工,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每天早出晚归也就挣个一两百块钱,却在固守行业操守,在保全别人利益的时候不惜损失自己的利益。她就像一片通透而美丽的叶子,为了家的大树,把自己吸收的阳光、养料无私奉献。经营着一个菜摊,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风雨交加,她都努力把最好的蔬菜传送到千家万户。把一份辛苦的谋生工作,做成了温暖人心的事情。这千金难买的品质是人性最大的光辉。在大谈文化的今天,我觉得无须提醒的自觉,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就是滋润社会的文化!

知识出处

故事里的三亚

《故事里的三亚》

出版者:中国华侨出版社

本书从三亚历史文化、海洋文化、民族文化以及建国以来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等角度切入,深入挖掘了三亚的历史底蕴,回顾了三亚的发展历程以及作为改革开放样本城市折射出来的精神。

阅读

相关人物

孙春花
责任者
罗秋英
相关人物